12年一個輪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2周年,每當這天到來,人們總會想起汶川,想起地震時刻山崩地裂的場景,想起那些沉睡在廢墟中的遇難者。12年前,地震發生後,當時作為攝影記者,攝影師曾經前往採訪,12年後的今天,當打開塵封12年的文件夾時,所有的記憶仿佛就在昨天,看著一幅幅畫面,心依然隱隱作痛。圖為漢旺過去和現場。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1秒,這一時刻被永遠凝固。汶川地震震中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處。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公裡。地震烈度達到11級。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多個亞洲國家。北至北京,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泰國、臺灣、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圖為2008年5月17日北川中學上尋找兒子的父親。
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其中有共有5335名學生遇難或失蹤。這是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圖為北川舊城這幾棟樓至今還保持著傾斜的姿勢。
汶川地震中,損失最大的要數北川,北川縣城舊址,儘管12年過去,地震留下的廢墟依然靜靜地躺在山坳中,一片寧靜。汶川大地震發生8天之後,北川縣城因為防疫等多種原因,開始實施封城。2008年6月10日,隨著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洩洪除險,北川縣城被浸泡在大水之中。圖為北川現場對岸的一棟居民樓,過去和現在。
當大水剛剛退去時,2008年9月24日,一場地震次生災害——泥石流突然襲擊了已經破碎的北川縣城,淤積的沙石把地面抬高了10米左右,兩層樓以下被埋在了地下,老城區的近一半的建築被泥石流掩埋。圖為地震發生後,一位母親在尋找親人,面對廢墟傷心欲絕。如今這個廢墟上長滿雜草。
然而儘管地震發生後的縣城被後來的洪水和泥石流改變,經歷12年後,整體面貌依舊保持原來的布局,所不同的是,原來四周山體已經漸漸重新披上綠色。房屋廢墟上也長滿了灌木和青草,煥發著生機。圖為北川縣城地震發生後很多地方成為平地,如今這些地方已經長滿灌木和青草。
圖為地震發生後,北川初中被泥石流淹沒,如今國旗依然飄揚在旗杆上。
在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中,四川綿竹漢旺鎮因地處沿山斷裂帶,且居民樓多為年代較早的老樓,死亡人數很多。同時,因為漢旺鎮是一個工業重鎮,僅東方汽輪機廠一家經濟損失估計在50多個億。單從經濟損失計算,一個漢旺鎮比北川、汶川整個縣的經濟損失還要大。圖為地震發生後,漢旺很多房屋倒塌,大量機械在救援。現在沒有倒塌的房屋成為危樓,被全部廢棄。
如今的漢旺,還是那條橫臥在鎮中的迎賓大道,還是那座矗立鎮中的鐘樓。以東方汽輪廠大門為界,一邊是地震遺址公園,死一般寂靜,另一邊一公裡外的新鎮區,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圖為漢旺老鎮區地震發生後居民樓前救援場景,和現在依然聳立在廢墟上的居民樓。
老鎮區,鐘樓依然聳立,在時針依然停在14:28。鐘樓邊的廣場邊豎起了一座地震紀念館。穿過紀念館位置,向老鎮區街內,兩邊破損的樓房依然矗立,道路上空蕩蕩的,看不到一個車輛,更看不到行人和家禽。地震之後,漢旺鎮遷到一公裡外重建,整個鎮子倒塌的和沒有倒塌的,數百棟房屋,包括東方汽輪廠廠區和家屬區全部廢棄。圖為漢旺老鎮區廣場上的鐘樓。
在12年前的這場大地震中,汶川縣映秀鎮受損嚴重,成為孤島。汶川地震前,映秀全鎮總人口16000餘人,地震給這個小鎮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全鎮因災死亡5462人,失蹤3694人,受傷3712人,全鎮直接經濟損失45.19億元。昔日繁華的小鎮一度被從地球上抹去。圖為2008年5月16日,地震後的映秀鎮變成廢墟,如今映秀新鎮樓房錯落有致。
短短幾年,一座新鎮已經在岷江畔崛起:整齊的別墅似的居民樓一排排一棟棟。穿行在小鎮中,除了漩口中學因為被建成地震紀念館,已經無法尋當年的記憶。圖為2008年5月16日,地震後的街頭,車輛被砸扁。如今這個地方已經豎立著洋樓。
12年一個輪迴,曾經滿目瘡痍的震區,已經「重生」。12年,揮手之間,但對於地震倖存者卻很漫長。今天,我們紀念那場災難,緬懷逝去的同胞、對比往昔,是想緬懷那些離去的鮮活生命,展示震區人們生活的韌勁,生命的堅強,從而汲取前行的力量。圖為2008年5月16日,地震後的映秀街頭和如今的映秀街頭。
圖為北川地震舊址,一棟整體倒塌的樓房已經沒入泥土中。
12年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小編今日關注汶川地震,不是想揭開這段傷疤,更多的是想讓我們不要忘記這段歷史,展現人類在自然面前不屈的精神,鼓勵我們前行。圖為舊城遺址中,遇難的同胞不計其數。(江雨 文/圖)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