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坍塌的教學樓 如今是地震遺址

2020-12-20 廈門網

  資料圖

  同一個地點,再回首。山還是那座山,只是更綠了。人還是那些人,但是已經長大了。昨日傍晚,本報特派記者與老照片(2008年6月9日攝於映秀鎮同一地點)中的人再次合影。

  姜勇專程到機場迎接本報記者。

  馬郎和姜勇帶記者走訪地震遺址。

  韓紅霞現在成為一名老師。

  當年的孩子馬郎如今已為人父。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汶川特派記者 林森泉 何炳進)向西!向西!到那片全國人民牽掛的地方,到那片匯聚八方大愛的地方。

  今日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昨日,本報特派記者抵達汶川,開始回訪十年前我們走過的城鎮和村莊、接觸過的老人和孩子。

  村裡蓋起了別墅,山上長好了草木,雲霧繚繞間,地震帶來的傷口已被慢慢抹平。一切和十年前已是兩般光景,不變的,是彼此的牽掛,以及當地人對特區人深深的感恩。

  坍塌的教學樓 如今是地震遺址

  時隔10年,昨天下午,本報記者回到「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鎮時,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映秀鎮漁子溪村的村民告訴記者,正是來自很多人的努力,震碎的家園得以快速重建、日日變好。如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又將使這個鎮子迎來新機遇。

  姜勇、韓紅霞、馬郎、馬旭傑、蔣濤、陳洪、馬雪、馬紅娟、馬帥、馬傑等10名學生,都是漁子溪村人。10年前,他們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都在距離家裡不到500米的山下漩口中學念初一。

  2008年5月12日,他們在地動山搖中從教學樓飛快逃出。昨日,在漁子溪村,姜勇指著一棟坍塌的3層教學樓說,「那是真正意義上的死裡逃生。這棟樓原來5層,地震時陷了兩層。當年我在一樓,地震時就跑出教室,繞著行政樓跑出校門。」一旁的馬郎接過話:「我也是這樣跑的,那時我在姜勇隔壁班。」

  中學原本的正門口立著紀念碑,上面的時鐘停留在兩點四十八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排隊獻花。姜勇他們幾個人站著,靜默觀望。不遠處東倒西歪的教學樓上,筆直的旗杆上國旗迎風飄揚――當年坍塌、下陷的教學樓,被保存了下來,如今成為地震遺址。

  10名孩子長大成人 為了幸福努力拼搏

  時間回到十年前。震後,家園破碎的孩子們,去哪裡讀書,暫時離開悲傷的環境,成為村民和村兩委的心病。當時正在這裡採訪的本報記者,經報社領導同意後,幫忙牽線搭橋、遴選靠譜的資助人。熱心慈善公益的廈廣集團、長泰漂流董事長連文成,成為該村10名初中學生3年學費、生活費的資助人,並由本報記者把這些孩子一起帶到長泰三中讀書。

  倏忽10年,這10名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來自福建的這份深沉的愛,讓他們能夠奮力走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

  去機場接機並帶路採訪的姜勇,在附近的縣城工作。村子裡,還有在映秀幼兒園當老師的韓紅霞,以及開小店當小老闆的馬郎――再見馬郎,他已為人父,女兒一歲多。其他7名當年的孩子都已遠行工作。聽說本報記者回訪,遠方的他們紛紛通過微信視頻和記者交流,孩子的父母、親戚也紛紛前來,用最淳樸的語言表達對《廈門日報》以及所有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的問候和祝福。

  馬旭傑在跟記者視頻聊天時說,他在成都一家旅遊公司上班,去年被派到越南當駐地導遊;蔣濤、陳洪當兵去了,如今是士官,陳洪還去過蘇丹執行維和任務;馬雪在成都市一家美容美體公司工作;姜勇讀的是機電專業,大專畢業,目前在工地上打拼……「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他們都在各自的道路上為幸福而奮鬥。

  「5·12」汶川大地震紀念館就位於漁子溪村。安息著6000多名遇難者的公墓,周邊種植著百畝芍藥花。每到5月,又是繁花盛開的季節,花海一片。今天,地震紀念遺址將舉行悼念活動,全村800多人,打算照一張十周年的大合影。

  【對話】

  「由衷感謝所有好心人對我們的支持和關心」

  十年重逢憶往事萬千感慨敘深情

  姜勇一行10個孩子,至今都記得《廈門日報》和林森泉叔叔,記得長泰三中和連文成叔叔。姜勇、韓紅霞、馬郎三人,圍坐在記者身邊聊著,馬雪則通過留言與林森泉交流。

  記者:說說在福建讀書的那三年吧。

  姜勇:我還記得當時到了福建,才知道是《廈門日報》和林叔叔牽線幫助,讓我們得到好心人的資助。路費、學費、生活費等,全都是由連文成叔叔贊助的,一資助就是三年。這段經歷,我和一起來的同學都會永遠銘記在心,真的太謝謝他們了。

  韓紅霞:長泰三中真的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讓那時候孤獨無助的我,倍感溫暖。老師給我補習,給我心理輔導;同學們給我講故事、送我禮物,還教我說閩南話。

  馬雪:連叔叔擔心我們不習慣,為我們開小灶,單獨為我們做有辣椒的食物。我們那時候還第一次吃了芭樂,一開始因為長得像,我們還以為它是老家的土耳瓜,後來吃起來,發現味道像蘋果,很甜很好吃。

  馬郎:我們的學習生活被安排得很周到。同學帶我們出去玩,還一起去摘水果。暑假的時候,我們還到長泰漂流公司去社會實踐,我被安排在射擊場,撿子彈殼、打掃衛生,在射擊場工作的哥哥姐姐對我也很好。

  記者:從長泰三中離開之後,生活怎麼樣?

  姜勇:回來在自己的家鄉復讀了初三,順利考上高中,後來就大學畢業。現在經表哥介紹,我在四川鼎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上班,目前在雙流的一個工地上做資料員,感覺還不錯。有拼搏的那股勁,也有家一樣的氛圍,我很知足。

  韓紅霞:回來之後,我也是繼續學習。大學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後參加了教師公招考試,報考了映秀幼兒園。去年9月正式參加工作,最終成為一名教師。

  馬郎:回到四川後,我又去技校讀書。畢業後,學校分配工作,工作了兩年又回到家裡,自己也做過小生意,現在到處打工補貼家用。靠自己的雙手拼搏,還要繼續加油努力。

  地震過去10年了,我也長大成人了,由衷地感謝連叔叔、林叔叔和所有好心人對我們的支持和關心。

  【特寫】

  「林叔叔」沒變 孩子們長大了

  「林叔叔!林叔叔!」剛出機場到達口,我們就被一名小夥喊住,黝黑的皮膚,1.73米的個頭。林森泉愣了一下,但看到他咧嘴的笑容,立馬就認出來了,「對了!這是姜勇,10年前那個矮矮的、白白的靦腆男生。」

  熱情的擁抱、寒暄,兩人一見如故。「真的太激動了。我提前準備好了歡迎紙牌,沒來得及拿出來,就衝過來了。」姜勇說。林森泉拿出早準備好的帶有廈門日報標識的帽子,給姜勇戴上,還拿出當天的《廈門日報》來――「瞧,今天你的名字上報紙了!」

  跨過了10年,越過了2000多公裡,林森泉和姜勇有著說不完的話,眼眶都有些溼潤。得知「林叔叔」來了,當年來閩讀書的學生們,在微信群裡熱鬧起來。他們都想通過微信視頻,見一見林叔叔,話短情長,情深意重。

  在當地幼兒園裡再見到韓紅霞時,林森泉是真的認不出來了――當年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大姑娘,還是數十名小朋友的老師。「林叔叔可是一點都沒變哈,遠遠我就認出來了!」韓紅霞說,她暑假還打算去廈門找林叔叔,去感謝很多在福建的好心人。追憶往事的時候,韓紅霞說到了當時驚心動魄的一幕幕,林森泉也聊起當年來映秀,初見他們的場景――看著眼前一個個跟自己兒子年紀相仿的孩子,剛經歷如此天災,心裡堵得慌。越聊越多,當年的畫面在言語中逐漸清晰起來,有悲傷、有感動、有遺憾、有希望……聊著聊著,兩人都溼了眼眶。

  當天晚些時候,遠在越南工作的馬旭傑也發來問候。「林叔叔多注意安全!多穿點衣服。」他在微信上反覆叮囑。林森泉感慨:孩子們都長大了!

  【回放】

  相隔千裡血脈相連

  「5·12」地震後廈門大力支援災區

  本報2008年5月18日關於廈門市民捐款的報導。

  本報2008年5月15日關於廈門救援隊的報導。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程午鵬)

  因為那一場大地震,四川與廈門,相隔千裡的兩地,血脈相連。

  回顧10年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成為包括廈門人在內,全國人民刻骨銘心的記憶。如今,翻開當年的報紙,那一切依然歷歷在目。

  救援

  消防醫療等救援隊 第一時間奔赴災區

  「5·12」汶川地震發生後,搶救被困人員是第一要務,廈門消防支隊迅速集結150名消防官兵組成廈門消防救援隊,趕往四川省廣元市青州縣,他們承擔著第一梯隊搜救的任務。與此同時,廈門各大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組成廈門救災醫療隊奔赴四川,與危險相伴,與時間賽跑,搶救在地震中受傷的災區群眾。

  隨後,廈門市公安局迅速調集特警隊員奔赴四川綿陽,執行維護災後治安工作任務。此外,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也迅速成立廈門市援川房屋應急評估專家組,抵達綿陽災區,連續12天冒著餘震危險,走遍綿陽市區以及所屬的江油市、安縣,出色地完成493棟各類震害房屋的緊急評估任務……

  捐款

  本報開通賑災帳戶 廈門全城愛心湧動

  在廈門力量進入災區參與救援的同時,本報的新聞大篷車也深入災區,災區群眾需要食品、帳篷等,前方的特派記者一一將信息傳回廈門。

  在後方,本報第一時間與廈門市紅十字會聯手開通向災區捐款的帳戶,並在報紙上公布。一時間,善良有愛的普通廈門人,將愛心化成一張張匯款單,不斷寄往災區。這些人中,有白髮蒼蒼的低保戶老人,有捧著儲錢罐而來的純真孩童。此外,講奉獻有擔當的廈門企業家們,將衣物、帳篷、藥品等一批批物資,以最快的方式,送到災區最需要的人手上。

  據當年廈門市審計局的一份專項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08年6月3日,市(含區)民政局、紅十字會、慈善會共收到捐贈物資29.36萬件,折款約2180.70萬元。

  重建

  廈門對口支援項目 創援建災區多個第一

  救援之後,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廈門人再次行動。

  福建省承擔對口支援四川省彭州市的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其中,廈門市對口支援龍門山鎮、白鹿鎮、天彭鎮、紅巖鎮。

  廈門在援建災區時,創下了多個第一:第一個來到災區報到的臨時安置房工作組,是2008年5月21日下午報到的廈門專家工作組;彭州市第一個啟用的臨時過渡安置小區――通濟思文社區「鷺龍苑」,由廈門和成都共同建設,地震後20天就完工;廈門住宅集團代建的清平小學教育樓,在2008年11月14日交付使用,成為災區最早投入使用的援建小學。

  廈門在對口援建上,不僅爭當援建先鋒、爭創建築質量的第一,還屢屢創新。據了解,廈門市在設計這些援建項目時,多是以先進的理念進行設計。現在,這些援建項目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幫助當地教育、醫療等實現跨越式發展。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5.12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一起來看看汶川大地震遺址
    #汶川地震十二周年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在這一刻地動山搖,發生了8級大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 5.12 汶川地震發生的瞬間被定格,十年後的遺址
    日曆又將要翻到5月12日,距離那場山河破碎、近7萬同胞逝去的大地震已過去整整十年。時光流逝,生活始終要向前,撕裂的傷口會慢慢結痂,疼痛會慢慢減輕。一座因汶川大地震而為人所知的小鎮,因為地處震中,幾乎被完全炸毀。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汶川地震12周年祭,四川這處「旅遊景點」值得我們去,忍住別哭
    5.12日是汶川大地震的周年祭日,12年前的那一場劫難,讓我們至今歷歷在目,每到這一天我們都應該深切緬懷在那場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時間會撫慰傷痛,也會見證堅強。中國人自古就有著堅強的一面,從來不怕地動山搖。
  • 實拍:記者親臨「512」汶川特大地震遺址現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給神州大地和華夏兒女帶來了巨大傷痛,同時也激發起全國人民志願奉獻、抗震救災的群情激昂,開啟了中國公益的新時代。值此十年之際,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攜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等9家單位,共同舉辦了「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圖為記者親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回放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 漢旺地震遺址公園將於汶川地震周年祭開館(圖)
    今年5月12日前,漢旺地震工業遺址公園首個項目數字紀念館將率先建成並與遊人見面  「過去的主機四分廠和主機一分廠在地震中都被毀了,現在合併成重型一分廠。」  汽現在在漢旺設了一個板房辦公室,辦公區就叫「5·12大院」。辦公室主任黃震說,汶川大地震中,東汽在漢旺鎮80%的廠房倒塌或受損,500多名職工和家屬遇難。今年底以前,漢旺重型一分廠生產設備將全部搬遷到德陽新廠區。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汶川地震十周年,緬懷遇難同胞,帶你走進老北川的地震遺址看看
    今天是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這個特殊的日子,發幾張四川的老北川地震遺址緬懷下吧!10年了,一切也早已物是人非了,我一直沒去過汶川,五年前曾去過北川的地震遺址,這裡就是遺址的入口。綠寶賓館,據說這裡當年是老北川縣城裡最繁華的地段......廢墟旁有一條標語,上面寫著:用愛撫平地震創傷,用雙手建設美好家園。
  •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這裡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帶,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地震遺址廣場中央佇立著三塊黑色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中間的巨石上深深鐫刻著鮮紅的字「2008.5.12」,3塊巨石分別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寓意「20東河口堰塞湖位於青竹江紅光段,因在「5.12」地震中險峻的東河口地震崩塌,山石堵塞河道而形成。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的特殊時刻,讓我們記住悲傷,重新上路。震區加油!四川加油!中國加油!該項目是汶川生命線——都汶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31.57億元,於2003年12月動工建設。這條在地震前即將建成通車的「生命通道」,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損失慘重。如今,在地震中嚴重損毀的都映高速公路再展新顏:路面寬闊平整、標線整齊清晰、安保設施完備齊全。這是交通人創造的公路史奇蹟。
  • 探訪汶川大地震遺址,緬懷過去,祈福更好的未來
    今天第一個目的地是汶川的映秀,512地震的遺址,雖然2008年後我曾多次來到四川,但一直沒有機會來看看這片帶著傷的土地,這次順路就必須來了!空氣溼度極高的映秀,隨時有下雨的味道,走在去遺址的路上,這樣的氛圍讓我們也感受到了空氣中的凝重。
  • 汶川地震十年後,北川老城成為地震遺址公園,新城則欣欣向榮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0周年的紀念日,作為十年前汶川地震受災最重的北川縣,目前已經全部重建。老北川縣城目前還是地震時候的斷壁殘垣和廢墟,而新的北川縣城位於老城南部,一片生態新城的景象。北川老城經歷汶川地震變成了廢墟,目前是一片斷壁殘垣,也可以看作汶川地震的遺址公園。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日本高中生參觀汶川地震遺址淚流不止
    7月中旬,在中國駐日本新潟總領事館主辦下,作為中日交流的重要活動,日本宮城縣的23名高中生來到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遺址參觀。這群曾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日本高中生們在這片地震已過去10年的中國土地上會有什麼感想呢?他們立足於遺址,展望著未來。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39個重災區生產總值翻三倍
    汶川大地震過後的十年間,重災區從經濟總量到工業、服務產業增加值,以及投資消費、居民收入等指標,均升至震前三倍左右。5月7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災區經濟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用一系列數據指標呈現災區十年間的發展變化。
  • 汶川地震12年後,你還好嗎?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還記得汶川地震時媒體的一句話:一個能出動十萬軍隊救援的國家,一個總理2個小時就趕到災區的國家,一個因民眾爭相獻血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
  • 汶川大地震災難十周年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裡的一棟家屬樓,牆上至今掛著一對夫妻的結婚照。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前長出的鮮花。北川老縣城遇難者公墓。北川中學初中部茅壩中學的操場,地震時,這個校區共有師生287人,當天,除了60名到老城區縣委禮堂開會,以及23名正在操場上上體育課的學生和一名老師之外,其餘的師生全部被埋在了這片巨石之下。頃刻間化為永遠的記憶,只剩下一個籃球架和這面五星紅旗屹立在此。這是一位遇難孩子的媽媽掛的。這個孩子叫賀川,地震時16歲,他和他的同學們永遠的沉睡在了這片巨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