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2020-12-17 泡泡網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川之上,國有殤。逝者長眠,生者常思。悲劇提醒我們,科學認識地震、科學防震減災,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至關重要。

多次自然災害事件的記錄以及研究表明,次聲波與許多自然災害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次聲波存在於地震孕育早期、爆發、餘震的全過程,是與地震直接關聯的物理波,可建立次聲波和地震的某種相關關係,怎麼建立這種關係就值得我們研究了。」基於多年的次聲波探測分析,中科院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室楊亦春研究員認為,次聲波有望為人們科學認識地震提供一份晴雨表。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聲學所」)對於自然事件關聯次聲波的研究有著50多年的歷史。中科院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室的次聲學研究課題組成功研製了ISA2016型低頻寬帶次聲傳感器,並基於該傳感器在新疆、遼寧、雲南、北京、吉林五地共設置23個監測點,建立了廣域次聲監測網,可有效、不間斷地監測地震等自然事件關聯次聲波。

一、什麼是次聲波?

頻率低於20 Hz、不可被人耳聽到的聲波叫做次聲波。

  

人和一些動物發聲和聽覺的頻率範圍(圖/人教網)

次聲波主要來源於大自然,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以及天文現象都是次聲波源,如地震、火山爆發、海嘯、流星雨、隕石墜落、極光、日食、核爆炸及偶發的大型化學爆炸等,都曾記錄到相伴隨的次聲波。次聲波的頻率低、波長長,容易與建築物、人體等產生共振,還能輕易繞過障礙物,可謂是「無孔不入」。

二、次聲波與地震有什麼特殊關係?

「地震是一個爆發巨大能量的力學過程,地震的活動全過程必然會產生聲波,且主要為次聲波。」楊亦春研究員指出,通過觀測地震活動伴生的次聲波的發生過程,研究次聲波的信號特徵,有利於科研人員掌握地震活動的狀態,研究地震的發生發展規律及產生次聲波的機理。

次聲在大氣中的傳播路徑(圖/中科院聲學所)

地震聲波主要是由巖石破裂和地表起伏所激發,既有次聲也有可聽聲。因此震中的人們在地震爆發時刻能夠聽到地底下隆隆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像千軍萬馬在怒吼,而夾雜其中的強次聲波會使人頭暈、噁心、心慌,失去逃跑能力。

不同類型的地質活動會產生不同頻率範圍的次聲波。地下巖石相互擠壓、破裂,產生的次聲波頻率偏高,大於0.1Hz。地表起伏釋放出的次聲波頻率偏低,為0.001—0.1Hz。

當地表起伏的幅度較小,或持續時間較長時,非爆裂的斷層滑動事件會逐漸釋放掉地殼活動的能量,就不會出現地表撕裂現象。因此,有時測量到次聲波並不一定會發生大地震。

三、怎麼檢測地震產生的次聲波?

由於地震波傳播衰減小,因此次聲波傳感器能夠在數千公裡以外探測到來自震中的地震次聲波信號。

從震中到遠方的監測點,次聲波有三種傳播途徑。最先到達的是通過地殼傳播到監測點後激發出的同振次聲波(圖中黑線),其次到達的是地震動引起途中山體晃動產生的次聲波(圖中紅線),最後到達的是從震中位置通過大氣傳過來的次聲波(圖中黃線)。

地震關聯次聲波的3種傳播途徑(圖/中科院聲學所)

四、大地震前的異常次聲波

與地震爆發後產生的次聲波相比,大地震前數天出現的一種次聲波幅值更大, 頻率更低,持續時間更長。

在汶川地震前的2008年5月2日,中科院聲學所曾檢測到聲壓(傳播介質受到聲波擾動後產生的壓強變化量)峰值達100Pa的異常次聲波,持續時間20000秒。

汶川地震前後的次聲波能量流曲線(圖/中科院聲學所)

2010年4月14日玉樹7.1級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9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蘆山7級地震、2013年9月25日巴基斯坦7.7級地震等四次地震前兩周內,均出現了異常次聲波,頻率範圍在0.001Hz至0.01Hz之間,幅值範圍為50Pa至200Pa,持續時間約半小時至4小時,傳播速度為10m/s至30m/s。震級越高,震前異常次聲波的幅值越大。

多年連續觀測數據表明,在無地震時段,很難出現大幅值長周期次聲波。

大地震前出現的這種異常次聲波,是說來就來的嗎?並不是,只有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才會產生。

首先,必須有一個巨大的能量來源,才能產生覆蓋數千平方公裡範圍的100Pa聲波;其次,必須有超大面積的輻射面,才能在空氣中產生周期10—10000秒的聲波。

多次大地震發生前會出現異常次聲波,是科研人員長期觀察發現的一種客觀存在現象。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關於次聲波的研究將對地震預測預警做出貢獻。

未來研究中,科研人員將擴大廣域次聲監測網的布設範圍,爭取在每一個中國地震臺網所屬地震臺站的周圍均布設次聲監測臺站,增加監測範圍,加強監測力度;同時繼續深入研究這類次聲波的產生機理與傳播機理,探索異常次聲信號與地震的關聯性,配合中國地震局等相關單位,為有效獲取地震監測和預警信息提供技術支持。

國家地震臺站分布圖(圖/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參考文獻:

[1] 馬大猷,楊訓仁. 聲學漫談[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 關定華. 神秘的聲音世界[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 楊亦春,郭泉,呂君,滕鵬曉. 大地震前出現的異常次聲波觀測研究[J].物理學報,2014,63(13):224-237.

[3] 楊亦春,郭泉. 中科院聲學所在次聲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J].聲學學報,2011,36(03):307.

[4] 郭泉,楊亦春,呂君,滕鵬曉. 基於廣域次聲傳感器網絡的地震本地次聲波監測[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4,39(12):1807-1817.

中科院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室呂君副研究員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的特殊時刻,讓我們記住悲傷,重新上路。震區加油!四川加油!中國加油!20:50:59  中國網:5月12日,為了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重慶市西南大學設立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難同胞祭奠牆。該校三千餘名同學和數十名災區大學生一起在祭奠牆上寫下祝福語,獻上了綠絲帶和白菊花,緬懷遇難同胞,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 實拍:記者親臨「512」汶川特大地震遺址現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給神州大地和華夏兒女帶來了巨大傷痛,同時也激發起全國人民志願奉獻、抗震救災的群情激昂,開啟了中國公益的新時代。值此十年之際,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攜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等9家單位,共同舉辦了「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圖為記者親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真情是滄桑 ——記汶川地震十周年有感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已經有十年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十年的艱難險阻,十年的塵世浮沉,換做是別的事物,或許我早已忘記,但時至今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發生的場景依舊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映照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 紀念汶川地震的電影叫什麼 臨沂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了
    還記得汶川地震嗎?雖然已經過去十年的時間了。那次地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現在,有一些被拍成了電影,一起去看看紀念汶川地震的電影叫什麼吧。   《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   電影《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為紀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攝的電影。   影片故事由一封曾在網際網路上熱傳的名為《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去跟別人結婚了》的信件改編而來,原作者李小木也參與了劇本的創作。
  •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 跟著這些電影緬懷逝者
    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期間有不少電影重現了災難發生時的感人事跡,描繪了災後重建的動人故事,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一同緬懷逝者,致敬重生。1.《人民至上》(2009年)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人民至上》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時全景式的回顧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發生、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全過程,記錄了大災面前中國人民的堅強信心和無私大愛,以及湧現出來的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場景。
  •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坍塌的教學樓 如今是地震遺址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汶川特派記者 林森泉 何炳進)向西!向西!到那片全國人民牽掛的地方,到那片匯聚八方大愛的地方。  今日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昨日,本報特派記者抵達汶川,開始回訪十年前我們走過的城鎮和村莊、接觸過的老人和孩子。  村裡蓋起了別墅,山上長好了草木,雲霧繚繞間,地震帶來的傷口已被慢慢抹平。
  • 地震的腳步聲——次聲波
    地震的「腳步」聲——次聲波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通過多年觀測研究,找到了地震以及各種重大自然事件(如火山爆發、隕石墜落、海嘯)的「腳步」聲——次聲波。次聲波,是指頻率低於20Hz,人耳無法直接聽見的聲波。
  •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這裡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帶,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地震遺址廣場中央佇立著三塊黑色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中間的巨石上深深鐫刻著鮮紅的字「2008.5.12」,3塊巨石分別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寓意「20東河口堰塞湖位於青竹江紅光段,因在「5.12」地震中險峻的東河口地震崩塌,山石堵塞河道而形成。
  • 紀念「汶川地震」十年 這些感人的電影值得一看
    封面新聞訊 (記者杜恩湖)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而關於汶川地震的感人電影近期也紛紛公映。關於你的所有記憶,此生都註定無法平息…——《致女友: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和別人結婚了》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這個真實的愛情故事被改編成電影《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並於5月12日在影院上映,把這場虐心的愛情電影搬上大熒幕,讓更多的人感動惋惜的同時,也能懂得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 紀念汶川地震 《極震區》3D災難電影啟動
    再現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極震區》,在震後十周年之際正式啟動。電影《極震區》,向抗震救災英雄與人民致敬,謳歌中國軍魂,傳遞大愛的中國精神。  (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協會副秘書長張作龍為《極震區》題詞)  汶川大地震3D災難電影,集各界力量共創大作  《極震區》是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院線電影,不僅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全景展現
  •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回放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 汶川地震十周年,當初明星捐款,最厲害的是捐了一個億的他
    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每個中國人都是難以磨滅的傷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當時的慘景。在這一天,我們失去了數萬名可愛的同胞,毀掉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如今,十年過去了,難過的同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修復昔日的美好家園,安慰受傷的同胞。
  • 2020年是汶川大地震第幾周年 512汶川地震發生在哪一年
    【12年了,今天發條微博,祝福汶川】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汶川大地震12周年#,山川撫平傷痕,汶川走向重生。祝福汶川,祝福中國!
  • 汶川地震12周年:遙憶悲傷 致敬堅強與重生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5-12 16:35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陳明陽 覃茜)今天是5·12汶川地震12周年,12年前的那場驚天動地的災難,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危難時刻,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 四川將建512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紀念體系
    新華網成都5月7日電(楊三軍、陳健)四川正在規劃建設「5·12」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紀念體系,以保護和發揮地震遺址、遺蹟的見證展示、紀念憑弔、訓練演習、科普教育等功能。記者從7日上午四川省舉行的「5·12」抗震救災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根據《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四川在「5·12」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紀念體系(以下簡稱紀念體系)規劃建設中,將按照原址保存、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公眾參與、自然和諧的原則。據介紹,該紀念體系由北川老縣城、汶川映秀鎮、綿竹東汽漢旺廠區和都江堰虹口深溪溝四個地震遺址、遺蹟組成。
  • 古代地震情況以及災害地區地震帶(紀念5.12汶川大地震)
    今天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的紀念日,謹以此文緬懷所有在大地震當中逝世的同胞以及英烈們。本文聲明:本文發表所產生的稿費以及利潤皆如數捐獻給支付寶公益平臺。這一年北京奧運成功舉辦,這一年百年難遇的汶川大地震奪取了數萬同胞的生命,這一年,南方發生了建國以來最大的雪災……
  • 《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英文版)出版
    在「5 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際,由成都地圖出版編制完成的《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英文版)近日出版面世,該社用這獨特的方式祭奠這個特殊的日子。  《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中文版)由科技部、國家測繪局、民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部門聯合主編,眾多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傾情打造,是我國第一部以地圖形式真實記錄地震災害全過程的大型綜合地圖集。自2009年3月面世以來,該圖集得到國內有關單位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