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卷老師一致叫好的滿分作文《春天不遠》:應試與個性的融合

2020-09-07 語文林

這篇作文在集體閱卷制定標杆時,贏得了在場十幾位老師的一致好評,最終得了滿分。

作文原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埋怨:這世界上再也沒有熱情,再也沒有信仰了!所有的一切都使我們覺得厭煩,一切都令我們感到疲倦,周圍的一切都毫無生機……然而,就在他身旁,樹枝上的春芽在悄然冒出……

這則材料引發了怎樣的聯想和感悟,請結合你的人生體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角度不限,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套作。

滿分佳作

春天不遠

湖南 毛明達

我知道,上帝死了。這是怎樣的一個寒冬呢?熱情消散了,道德失蹤了,信仰死去了。這該死的冬天呵,它把天上的水和人們的心一起變成了冰。

如此,我們是否有理由相信——春天終究會到來?

的確,我們有理由沮喪。房價經打壓仍高企,「蝸居」,「蟻族」,世界正上演一出真實的《變形記》;GDP和CPI同步走高,我們空前關心二師兄肉價上漲,經濟危局仍有待破解,我們應該如何熬過漫長嚴冬?

我們也有理由憤怒。有人飆車肇事後高呼「我爸是李剛」,富二代深夜賽車將行人撞飛而不知救。老人倒地無人攙扶,電信詐騙屢禁不止,我們的道德也感受到寒意陣陣。

我們甚至有理由絕望。我們甚至有理由絕望。南平鄭氏上演弱者殺弱者的血腥悲劇。90後00後沉溺自我世界,成為崩潰的一代。

若上帝尚存,我便要問他——春天也死了嗎?

但是,如同太陽尚遠,但必有光亮。春天尚遠,但必將到來。這是冬去春至,天道使然,也是否極泰來,人道不泯。

我看見春風吹送,希望的種子正在發芽。

上海的那場大火,奪去了幾十個鮮活的生命,卻也點燃了上海人的善心。在廣場聚集著前來悼唁的民眾和交響樂隊,人們在黃白菊花之中悼念死去的生命,也喚起了都市之下的人性之善;新加坡的慘劇,讓人們感到悲痛的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堅強與勇敢——一位媽媽力救三個不相識的孩子,導遊黃某更以生命換來他人的安全。這裡面,有遊客的自救,也當有國家給的安全感。

我們有理由相信,希望不遠,春天不遠。

微時代的到來,以微博策動改革,以圍觀改變世界。聲援弱者維權,圍觀貪腐被揭,轉發策動千萬人尋找走失兒童,轉發引起人們保護動物,如此等等,我們應當看到時代正在覺醒,它正朝我們所希望的方向走去。

越來越多的枝椏正在發芽,生機漸漸甦醒。

我的朋友,你看到了嗎?我們仍有理由去期待春天的到來,我們仍有理由相信人間的真理,世界上大多數人仍是善的,世界仍是美好的,它值得我們去愛。

名師點評

文章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中,語氣逐步增強,依次寫「沮喪」「憤怒」「絕望」,繼而質疑「春天也死了嗎」;第二部分中,情感慢慢升溫,寫「希望的種子正在發芽」「希望不遠,春天不遠」「期待春天的到來」。這一文章構架巧妙地切合了作文材料的兩個層次(「埋怨」和「春芽」),流暢自然,而不見呆板與斧鑿,且 切合「結合你的人生體驗」、抒寫「聯想和感悟」的命題要求, 作者具有很強的審題意識,實屬可貴。

全文材料豐富,內容充實,義正辭嚴,氣勢如虹。如果不是平素關注社會,思考人生,如果沒有充足的積澱和豐富的思想,是寫不出這等文章的。

可計:內容20+表達20+發展20=60分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獲滿分,閱卷老師有失公允
    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公布,輿論幾乎一邊倒,稱作者裝腔作勢,靠生僻字、引經據典贏得滿分。萬幸閱卷組未公布作者的姓名,不然TA極可能經受一場網絡暴力。作者無辜。應試有應試的策略與技巧,作者不過是賭一把,並且賭贏了。作者文採如何,一篇《生活在樹上》並不能給出定論。重點是,他猜中了閱卷老師的喜好。倒是閱卷老師給出的這個滿分值得一說。
  • 晦澀作文得滿分,不是要學生模仿而是重視個性表達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據報導,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輿論對這篇滿分作文的評價很不一致。有人誇讚「太牛了」,有人說「看不懂」;有人點讚閱卷老師「識貨」,有人則說給這篇作文滿分是對語文的「侮辱」……出現這樣的輿論毫不奇怪,作文閱卷是專業事務,發帖者並不需要對專業負責。但評價這篇作文好不好,終需堅持專業立場。
  • 浙江閱卷老師談爭議滿分作文:別讓引用「藝術」走向極端
    在他看來,作者完全沉迷在不可名狀的「高級感」中,犯了辭不配位的問題,「但是,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 8月4日,南方周末記者採訪了一位曾多次參加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的語文特級老師。他雖未參加今年的高考批卷,但始終關注、了解批卷的情況。在他的敘述中,我們或能一窺浙江省高考作文教育的教學路徑和導向。
  • 浙江閱卷老師談爭議滿分作文:別讓引用「藝術」走向極端
    2020年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載了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中遍布「嚆矢」「孜孜矻矻」等生僻詞,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泰爾等名家穿梭其中。文章還配發2000年開始擔任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的陳建新的點評,「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把此文打成滿分恰如其分。」不過,他不忘在點評末尾提醒,」其中的晦澀不希望同學模仿。」
  • 難倒閱卷老師的高考作文,全篇755字卻得了滿分,這是怎麼回事
    作文滿分意味著什麼?高考閱卷時若出了一個滿分作文,那可是至少三位以上的老師要進行閱卷,且閱卷組長還要進行開會討論,逐字逐句地斟酌,最後小組評定作文的成績。作文能被一位老師所喜好實屬非常難得,想要全票通過那更是難上加難。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絕了」,閱卷老師只給39分,馬伯庸:辭不配位
    隨著高考的落幕,各省市的滿分作文也備受大家關注,其中浙江的滿分作文卻受到了極大的爭議。這次浙江高考的作文很有深度,寫作的方向也比較廣泛,相比來說這次作文立意不難,但是想拿高分卻不容易。,從立意到文筆都是出眾的,但第一次閱卷的老師卻只給了39分,原因就是有些文字,閱卷老師不認識。
  • 高考作文閱卷公開 其意義遠大於該打幾分
    來源:中國青年報高考作文閱卷公開 其意義遠大於該打幾分 今年高考語文浙江卷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公布後,引發網絡熱議。凡是會讀中文又能寫幾個漢字的中國人,無不對每年的高考作文題和作文具有一種先天性的評判衝動。無論是高考作文題年年成為熱搜,還是場外人士寫高考作文,都是這種公眾參與的體現。
  • 透過高考滿分作文看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評出的語文滿分作文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其中,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網友們對這篇文章大發議論,褒貶不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續集:閱卷組長竟無良「高產滿分作文」
    近日,浙江一位老師被人實名舉報上了熱搜,老師名字叫做陳建新,曾是浙江大學的博士、副教授。原因跟前段時間傳遍網絡的高考滿分作文有關,陳建新就是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的大組長。八月初,《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曝光,文章引用了大量名人典故,觀點晦澀難懂,文字聱牙繞口,不像一個中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瞬間吸引了大量網友的議論。
  • 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點評陳建新,浙江大學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
  •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實名舉報:閱卷老師也要「守規矩」
    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的爭論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8月9日,浙江省教考院回應關於這篇作文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被實名舉報,更是將關於這篇作文的爭議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據浙江省教考院回應,確實有人向該院實名舉報陳建新,稱其一邊批閱高考作文,一邊編撰作文輔導書。
  • 高考作文閱卷公開,其意義遠大於該打幾分
    今年高考語文浙江卷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公布後,引發網絡熱議。凡是會讀中文又能寫幾個漢字的中國人,無不對每年的高考作文題和作文具有一種先天性的評判衝動。無論是高考作文題年年成為熱搜,還是場外人士寫高考作文,都是這種公眾參與的體現。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實名點評滿分作文,而不是市面上流傳的真假難辨的「滿分作文」,很難不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
  •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這篇作文引起激烈討論!
    近日,浙江一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引發關注,雖然有閱卷老師判了39分,但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力排非議,堅持給了60分滿分,引發網絡熱議。·8月2日,「教學月刊」微信公號,發布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指出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60分滿分。
  • 廣東閱卷老師:高考語文滿分作文僅15篇 零分1670多篇
    滿分作文僅15篇,但零分作文卻有1670多篇!高考評卷已經結束,昨日,廣東省高考語文評卷組老師向記者透露,今年作文平均分為37.8分,為近年來較低的一年。   今年廣東高考作文是分省命題以來首次出現新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閱卷老師:作文想得高分,離不開大量閱讀
    近日,浙江教學月刊公布了浙江高考語文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高考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看第一遍,感覺不像是一個高三學生寫的考場作文,然而,細讀你會發現,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
  • 高考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太多生僻詞,閱卷老師咋想的?
    可惜,不裝這個逼說不定就滿分了。 近日,2020年第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是浙江某考生所寫的《生活在樹上》。 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60分。 但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直言,其中的晦澀不建議學生模仿。 有多晦澀?哥給你們截下作文的開頭三句和末尾幾句,品品六句話裡出現四個外國名字、N個不認識的字是種怎樣的體驗。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最終作文判為滿分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兩位閱卷老師爭取,39分高考作文逆轉為滿分,閱卷組長給出了標準
    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作文新天地》的編輯聯合浙江省寫作學會對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考場作文進行了分析,並刊出一篇滿分作文,由作文閱卷組長評判的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逆襲?小島老師看完《生活在樹上》後,非常感慨,腦中浮現的是閱卷老師們的據理力爭,力求在高考閱卷中的嚴謹和公平。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閱卷組長頻繁到各地講座、出書
    當時,作文已經過三評,即有39分和兩個55分,陳建新在和審核組成員討論這篇作文的得分,並暫定為55分。而確定為滿分是在所有作文閱卷結束後,將接近滿分的試卷對比作出的決定,這一過程由審核組完成,中學老師基本不參與。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過去近十年裡,每一年浙江省都會評定出10篇左右不同風格的高考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閱卷組長頻繁到各地講座、出書
    審核組話語權較大,陳建新既是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也是審核組組長。李楠是在今年閱卷約進行一半時見到那篇《生活在樹上》的。當時,作文已經過三評,即有39分和兩個55分,陳建新在和審核組成員討論這篇作文的得分,並暫定為55分。而確定為滿分是在所有作文閱卷結束後,將接近滿分的試卷對比作出的決定,這一過程由審核組完成,中學老師基本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