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後主孫皓:三國最殘暴的皇帝,殺人如麻,百姓恨不得其死!

2020-12-11 有歷史才有內涵

吳國後主孫皓統治吳國的時候,不理國事,荒淫殘暴,吳國國力日益下降。司馬炎攻破吳國的城牆,孫浩向司馬炎稱降。孫皓被送到洛陽,司馬炎高坐於堂上,同時安排了一個下等座位讓孫皓坐,並說道:「這個位子我已經為你安排了很長一段時間!」吳國後主孫皓:三國最殘暴的皇帝,殺人如麻,百姓恨不得其死!

孫皓聽聞此話,絲毫不示弱,說道:「建功立業時,我同樣安排了一個位子給你。」司馬炎又奚落孫皓當政時的殘暴,孫皓反擊說殘暴是為了給缺少忠心的大臣一個警示。司馬炎在言語中落了下風,可他想到孫皓因過去殘暴,以後不會有人支持他復國,於是心中竊喜。最後,司馬炎封孫皓為「歸命候」,並賞賜了一些錢財和田地給他。

孫皓又將故主孫休的四個兒子送去吳國的一座小城,不久又派兵在路上追殺了年紀大的兩個。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司市中郎將陳聲以前是孫皓的幸臣,他倚恃孫皓的寵遇,將搶奪財物的人繩之以法。愛妾向孫皓訴怨,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了陳聲,命武士用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將屍體投到四望臺下。

當初,有人稱孫皓命人將水流引入宮中,如果對後宮哪一個姬妾看不順眼,馬上殺掉,扔進水中。如果有人敢看孫皓,就會被剝掉麵皮,或被挖掉眼睛等等。吳國平定後,西晉侍中庾峻就此傳言詢問孫皓的侍中李仁,被其所否認,又認為君子都厭惡身居下位的人,故才將天下的罪惡都歸結於他。李仁的回答合乎道理,庾峻等人都認為他說得對。

供他恣意淫樂的有良好的待遇,不聽話的那就十分悲慘了。他把宮外的水引到宮中供自己殺人之用,如果有后妃、宮女、或者內侍一旦不合他心意,立馬剝去麵皮,挖鑿眼睛,或者乾脆殺了扔進水裡漂走,殘酷至極。到了吳國的末期階段,孫皓事實上已經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

孫皓降晉後,司馬炎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降封為歸命侯,命令他閒居於洛陽。公元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 ,他的皇后滕皇后還親自為他寫了哀悼文,文章寫得悲痛悽楚。想不到這樣一個殺人如麻的殘暴之君最後的結局竟然還不錯,歷史真是有趣。

相關焦點

  • 吳國的這個君王殘暴昏庸至滅國,怎麼說?
    三國中的吳國,雖然由於在《三國演義》中出場次數太少而一直被忽略,可是好歹在歷史上也是三國中的第二強國,比曹魏略差而已;所以幾乎歷代曹魏君王都對東吳提防甚深,最強的張遼、曹仁可以說就是在防備東吳的。孫休好文,即位後於永安元年創建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南京太學之濫觴,韋昭為首任博士祭酒。孫休本是一個有為之君,但可惜命不長,三十歲的時候就暴病而亡(透露著詭異),死前本來是託孤於張布和濮陽興,但是沒想到這兩人最後背叛了他,不僅迎立其侄孫皓為帝。
  • 孫皓變暴君,或是吃錯藥
    孫皓是亡國之君,在後人眼中,一直呈現為暴君的形象。陳壽在《三國志》中說:「況(孫)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傳說孫皓好剝人面、鑿人眼,但吳國滅亡後,晉侍中庾峻等曾就此問孫皓的侍中李仁,李回答:「以告者過也。」「傳之者謬耳。」
  • 吳國短暫歷史:五位皇帝在位時的政績
    位於三國時期的吳國是三國中國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國家,它的創立者為孫權,最開始打天下的是孫權父親和他的兄長孫策,按輩分來,本來應該是他的兄長繼位,但因為兄長不幸去世,所以他成為了吳國創立者,作為開國皇帝的他是有很大才能的,根本不遜色兄長,他所擁有的政績也是很多的,比如擴充了自己國家的領土
  • 三國吳國的亡國,其實更值得如今千萬家長的反思
    孫皓(242年—284年),即吳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說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龜》)一名彭祖,字皓宗。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生性多疑且殘暴,設立諸多酷刑。他曾殺死或流放多名重要宗室,如殺害孫策之孫孫奉,流放孫霸二子,誅殺孫奮及其五子,殺死異母弟孫謙、孫俊等。
  •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何蜀後主劉禪是公爵,吳主孫皓只是個侯爵?
    不過,這三國之主的爵位卻有區別,其中魏帝曹奐是陳留王,蜀帝劉禪則是安樂公,而吳國國君孫皓僅僅是個侯爵,是為歸命侯。首先說安樂公劉禪,他的蜀國是第一個被滅的。當時司馬家還沒有代魏自立,雖然掌控了實權,但名義上還是魏國,所以這個安樂縣公是曹奐封的。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
  • 三國一共有1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劉禪,最短的又是誰?
    在三國這短短60年間,竟然出現了11個皇帝,而在這其中,竟然有一直被後人譏笑扶不起的阿鬥劉禪。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又是哪位呢?我們今天一起來探究一下。三國時期的曹魏皇帝,老曹家出了最多的皇帝,總共5個,由於種種原因都是短命皇帝。首先是曹丕。曹丕篡漢於220年,建立魏國,並由此開啟了三國時代。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然而相比之下,位於千百年前的三國亂世,各個朝代政權的末代皇帝,卻似乎下場都還可以接受,至少都是壽終正寢,比如漢獻帝,最終被封為了山陽郡公,順利活到了54歲。
  • 三國哪位皇帝「妃嬪伎妾」最多?魏國的曹叡和吳國的孫皓殺入決賽
    三國時期,中華大地人口驟減,人口結構出現巨大轉型。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分享了三國時期戶數,人口的相關數字。還有人口南北差異,各國軍隊數量等信息。在上一篇文章中,還談及了魏國成立名為「士人」的新階級,初步介紹了「士人」階級的婚姻政策等。
  • 三國時代蜀國吳國都出現了宦官專權,為什麼魏國從未出現一次
    古代皇帝的皇宮之中,往往會需要大量男子充當僕傭,但後宮之中妃嬪眾多,為了避免由此引發有傷風化之事,皇帝們別出心裁地創立了宦官制度,從此宦官就作為古代皇帝的附庸,與皇權相伴相隨長達數千年之久,一直到清朝覆滅後才徹底消失。
  • 劣跡斑斑的東吳後主孫皓,真有史料記載中那樣不堪嗎?
    提到三國時期的昏君,蜀漢後主劉禪和東吳後主孫皓一定榜上有名。這兩個政權的亡國之君代表了兩個典型,一個是昏弱無能,雖然沒有暴政,但是才志實在不夠;一個暴虐不仁,雖然有遠大的志向,但實際上倒行逆施,最後還是把國家搞滅亡了。現在很多人喜歡為劉禪翻案,認為他是大智若愚;不過為孫皓翻案的人顯然沒有劉禪那麼多。
  • 三國最長壽的名人將領,見證了三國的興衰,侍奉了吳國四位皇帝
    那麼在三國的時候有一位最長壽的人,他一共活到了八十幾歲,這個人叫做——丁奉。當時能夠活到八十幾歲的人,也實在是非常的少,那麼在歷史上面記載的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也就是只有他了。丁奉他是一個將軍,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周瑜的一個手下了。
  • 三國殺:所有擁有主公技的武將,魏蜀各佔三個,吳國最多
    而今天我玩了好幾局主公,突然發現原來吳國主公竟然是最多的。在我的印象中,三國當中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吳國了,因為曹魏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而蜀漢是所謂宗室,什麼也不是的孫吳就顯得有些許尷尬了。但是為什麼吳國的主公技武將比魏蜀還多呢?
  • 劉禪和孫皓,同樣都是亡國之君,為何待遇卻相差甚遠?
    蜀後主劉禪與吳主孫皓,雖同為亡國之君,但孫皓的待遇卻遠不如劉禪。據《三國志》記載,蜀國滅亡後,劉禪全家被司馬昭遷到魏都洛陽。又以魏帝曹奐的名義,封劉禪為安樂縣公,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不僅如此,蜀國的宗族和臣民也大多封侯。
  • 三國末期吳國實力最弱,為何蜀國滅亡後,西晉滅吳卻用了十幾年?
    正所謂唇亡齒寒,按理說蜀漢滅亡後,西晉應該趁勢派軍討伐東吳,統一天下,可是西晉滅東吳卻一直拖延到公元280年,才統一全國。其實,在制定滅蜀計劃的同時,司馬昭同時製作了滅東吳計劃:「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也就是說,按照司馬昭的計劃,滅蜀後三年,就對東吳用兵,一統天下。可是最終為何卻拖延了十幾年的時間呢?
  • 三國時期,吳國選擇了四個地方作為都城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孫堅在與劉表將軍黃祖的戰鬥中被暗箭射死。孫策孫堅死後,時年17歲的孫策將其葬於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舉家遷往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不久,孫策回到江東,拿下吳郡、會稽郡等地。此後,孫策被刺死後,孫權繼位初期,仍以吳縣為治所。
  • 「變態皇帝」愛上寡婦,因說錯話被處死,死後被皇帝打造木身陪睡
    孫皓,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264年-280年在位。吳大帝孫權之孫,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孫皓剛繼位的初期,大赦天下,大行封賞,開倉濟貧,實行仁政,但是好景不長就沉溺酒色,變得昏庸暴虐。左將軍張布看他如此,十分擔憂,便開始勸他以國家和人民為重,此話聽在孫皓的耳朵裡,那就是大不敬,皇帝都敢管了,直接處死了張布。張布死後,孫皓聽聞張布的女兒,長相美豔,便差人找來了張布的女兒,接進宮中,封為張美人。這張美人長相俊美,情商卻不怎麼高,一次孫皓寵幸她之餘問她,你知道你爹是怎麼死的嗎?
  • 三國君主歸順晉朝後,為啥魏國被封為王,蜀國位公,吳國為侯?
    在三國時期曹丕就實行這九等爵制,從高到低為:王、公、侯、伯、子、男,此後的晉朝也是沿用這個制度。大家都知道經過三國戰亂,天下歸晉。那麼之前三個國家的皇帝自然也都歸到晉的統治下,但是在分封三國皇帝的時候卻出現了不同。例如曹奐為王、劉禪為公、孫皓為侯。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三個國家的皇帝在晉的地位不同?
  • 殺人無數的孫皓,為何見了陸凱就變成乖寶寶?他是如何報復陸氏的
    陸凱的嘴就像跑冒滴漏的下水道,止不住,還特別「有味道」,搞得孫皓不堪其擾。孫皓的殺伐手段,聽起來讓人兩腿戰慄,可偏偏不敢對老陸頭呲牙,還把他提拔左丞相。直到陸凱死後,孫皓才揚眉吐氣,一道聖旨,把他全家發配到偏遠的福建。孫皓是東吳政權的末代皇帝,吳大帝孫權的孫子。由於前任皇帝孫休的兒子年幼,孫皓被權臣濮陽興、張布擁立為帝。
  • 回到三國當皇帝,魏國曹操最累,蜀國劉備次之,吳國孫權最爽
    如果讓你回到三國替換一個皇帝,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你選哪個國家呢?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曹操或者劉備,但如果小編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定選孫權,為什麼呢?替換皇帝不是玩一場遊戲,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一生經歷和當皇帝的處境,我們去替換皇帝,當然要換一個最舒服最爽的,不能替上去累死累活的,那太不划算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據說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三國裡很多人罵曹操是宦官之後,最著名的就是陳琳寫的討賊檄文了,把曹操罵的一無是處。
  • 三國時期十三位歷史有名的帝王,大家不要只知道曹操,劉備和孫權
    即蜀漢孝懷皇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其北伐,後又支持姜維北伐,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