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老師課堂讀報實驗:只有老師先「靜下來」,學生才會「靜下來」

2020-12-10 中原新聞網

師說  只有老師先「靜下來」,學生才會「靜下來」

一名高二語文老師的課堂讀報實驗

兩張報紙,整個世界。雲南大學附屬中學星耀學校高二理1班和理2班的同學們,從每天5分鐘的讀報裡,「發現了這個世界絕對不止一個樣子」。

今年9月升入高二以來,雲大附中星耀學校理1班和理2班訂閱了《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兩份報紙。語文教師熊芳把講課的權利交給學生——每天語文課用5分鐘的時間,由一位同學站到講臺上,用PPT播報、講解一篇報導,然後全組同學進行點評。「從家國大事到柴米油鹽,無一不在同學們的討論範圍內」。

語文課在熱烈的討論中很快就過去

11月12日,高二理2班的語文課由劉桐宇、秦藝萌、劉宏陽擔任播報員,他們分別播報了3篇報導:《人民日報》11月5日的《鳳頭燕鷗的守護者》,《中國青年報》11月5日、11月6日的《65.6%未成年人使用過短視頻》和《補上生態欠帳讓「京津綠肺」七裏海自由呼吸》。按照熊芳的課堂安排,3位同學播報完後,同組的其他5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的標題:「保護自然環境意識,保護我們自己」「環境帶動經濟,責任決定意識」「守衛淨土,並育萬物」「當斷則斷,改革重生,不向生態欠帳,增加生命厚度」「青少年使用短視頻普遍,科學合理才最重要」。

接下來,是這一組同學對當天新聞播報的自由評點。

金怡辰認為秦藝萌播報的PPT裡製作的圖表和思考,提取文章信息,一步一步引導同學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很像高考的材料閱讀題,對我們做題和學習方法有很大幫助」;楊梓然認為劉桐宇的播報,從瀕危物種燕鷗的介紹到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思維的發散」。但她覺得播報中有一點不足:「標題是鳳頭燕鷗守護者,可以再多提一點守護者堅守的內容。」

當天,在高二理1班,鄧晨韻播報完《中國青年報》9月25日的報導《一些年輕人正在沉默中經受職場霸凌》後,熊芳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今後在工作中我們遇到這個問題該怎麼辦?」

同學們的討論異常熱烈,紛紛舉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新人多學習一些東西,不是什麼壞事,要多提高自己的能力」「職場裡阿諛奉承的人很多,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參與胡言亂語」「上司要以德服人,才能凝聚人心」「找上司溝通。如果溝通無果的話,就跳槽,道不同不相為謀」「年輕人不敢對抗上司、不敢維權、不敢跳槽,是有自己的苦衷。其實很多年輕人生活是比較困難的」。

熊芳進一步提出:「我們在揭露問題、發現問題的同時,要學會解決問題。如果用這一材料來寫一篇議論文,該如何立意?」

同學們再次舉手,輪流說出了自己的設想:「敢於發聲,勇於去做」「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與人溝通」「法律是有力的武器」「法律既保護人,也限制人」……

語文課在討論中很快就過去了,每一位同學發言後,都響起熱烈的掌聲。不少同學沒有搶到發言的機會,只有等下節課。

語文課應該是給學生減壓的課堂

然而,半年前,同學們並不是這麼自如、自信和對答如流的。

熊芳記得,當時,在眾人的注視下登上講臺,不少同學手足無措、面紅耳赤,緊張得忘了詞,不敢抬頭看同學和老師,「像承認錯誤一樣讀完報紙」;PPT的製作或者字很小,或者字很多,或者沒有條理;很少有人主動舉手參與點評,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說話聲音很小且磕磕巴巴。

熊芳心裡著急,但沒有表現出來。她從不打斷同學們的發言,只是說:「真棒,太棒了」「探討得非常開心」「我喜歡你,我喜歡這樣的集體,我喜歡這樣的氛圍」。

她也會做一些點評:「感悟非常到位,但是標題要越簡略越好,集中概括文章的全意。」她表揚同學們的點評「既說出播報中的優點,也說出播報中的不足」,「這是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真誠互助的表現,而不是一味地吹捧、虛假地表揚」。

她讓同學們在報紙上用彩筆勾畫出新聞的重點並批註,要求對新聞內容的概括不超過50個字;她自己付費推出了微信公眾號「讀行者一二」,把學生們讀書讀報的感受以及他們在課堂播報時的照片刊發出來,每篇推文都有大量的家長學生閱讀、轉發、點讚。

同學們的變化出現在高二以後。

過去不會做PPT的同學,現在半個小時內就能完成,並且製作精心講究,層次清晰,主題突出;有的在PPT中插入視頻、動畫,有的製作了圖表,有的添加與新聞相關的圖片。

學生們越來越重視這5分鐘的展示。班上有一個同學專門負責管理音響,他擺放好話筒後紳士地說:「有請今天的主播上臺。」全班報以熱烈掌聲,「很有儀式感」。當第三次站到臺上的時候,同學們不再緊張、窘迫,變得自信、大方、得體、流暢、鬆弛、幽默。臺下的觀眾也沒閒著,他們的任務是提煉新聞標題,和同學分享感悟,點評PPT製作中的優點和不足。

「有時候某個話題討論得很熱烈,我寧願放棄課堂內容,讓學生充分表達,這比我灌輸式的講解要好得多。」熊芳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在播報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的報導時,PPT裡加入了一些烈士遺物的照片。那天窗外下著小雨,同學們都沉浸在哀悼之情中。

「語文課應該是給學生減壓的課堂。」在熊芳看來,當同學們分享新聞的時候,也是在分享彼此的情緒,新聞給他們帶來了共情共鳴。

報紙是學生最快捷的閱讀材料

熊芳的課堂讀報是從高二上學期開始的。

「高二離高考又近了一年。」熊芳說,現在的高考題中,有不少內容來自報紙新聞。《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新聞標題簡潔概括,這與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概括提煉壓縮文段的教育目標十分契合。

雲大附中星耀學校高中學生是住宿制,學生不能帶手機進校, 「這就意味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與外界脫離了聯繫」,雖然每天學校有看電視新聞的時間,但學生們忙著做作業,觀看的時間有限。

「我教的是理科班,理科班學生在數理化的題海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文科班相比,閱讀量顯然是不夠的。」熊芳說,報紙信息量大,是學生最快捷的閱讀材料。

她要求學生播報新聞不超過5分鐘,播報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報紙,要有自己的思考感悟。「口頭表達能力實際也是作文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邏輯思維首先來自口頭語言的表達,如果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強了,思辨和寫作能力也會隨之提高。」熊芳說。

她發現,每節語文課播報5分鐘新聞,不僅沒有耽誤課堂教學,學生們還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每個班的「報童」每天會準時去校門口取報發給大家。

在沒有手機的日子裡,過去「只看見微博裡的熱搜,遊戲中的擊殺數」的學生們發現,報紙上「白紙黑字裡的家事國事天下事,精緻而不失趣味」。

他們關注內容的廣泛,也超過了老師的預期。在微信公眾號「讀行者一二」的一篇推文裡,他們寫下了:「新冠肺炎、抗美援朝、故事屋、國漫、書店、農民畫……天下有多大,我們所討論的範圍便有多大。英雄、白衣、農民、藝術家、運動員、軍人……山河有多寬,我們的心靈便有多寬。」

不少學生把晚自習讀報時間稱為「安靜的美好時光」。有的學生還把報紙帶回家,讓家長們一起閱讀。

語文課讀報,在家長中也引起了反響。同學播報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新聞時,有家長在微信群裡說:「熊老師這是在為深圳的發展提前招募人才。」有的家長則反思自己「閒下來時只會刷視頻、刷抖音,真該向孩子們學習,靜下心來讀報紙」。

只有老師先「靜下來」 學生才會「靜下來」

事實上,在雲大附中星耀學校,語文教學的改革實驗不是只在熊芳的課堂上。

多年來,校長劉衛華常常對老師說:「教師怎樣,學生就怎樣;學生怎樣,國家的未來就怎樣。」他認為,考試是選拔人才的過程,學生讀書就要參加考試,並考出好成績,但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豐富他們的人生。

在他看來,會教的老師心裡始終裝著學生,不會教的老師心裡只有教案;會教的老師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不會教的老師千方百計讓學生配合自己;會教的老師期待學生潛心讀書後的深度思考、獨立見解,不會教的老師滿足於摘取文本的對答如流。

在校長寬容開明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語文組的老師紛紛「利用古今中外和身邊一切資源」開展語文教育。

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昆明市學科帶頭人趙海雲把郵票、書畫捲軸、《民國老課本》、電影、音樂、巨幅的《顏勤禮碑》拓片帶進課堂;他的每周「相約星期五」,開設了10多年。這個把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確定講演主題的活動,鍛鍊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不少學生上大學、工作後,參加演講、面試,「因為有『相約星期五』的底子根本不慌」。

「語文課成為學生心靈深處最溫暖的記憶,是老師的成功、學生的福祉。」趙海雲說,在應試這條路上,「老師很忙、壓力很大,不敢放學生和自己一馬」,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標準,似乎只剩下一條:「考試成績怎麼樣?」語文教師是在和世俗觀念「搶」孩子,是在與狹隘的功利主義與利己主義「拔河」。

但是他認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使得「語文學習天然就該是有情有趣有意思的」。即使是應試,語文課堂也應該有「三味」:語文味、人情味、生活味。

「在你的語文課堂裡,應該有你受過的教育、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吃過的虧、受過的傷,有你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有你對美好事物的眷戀與欣賞,有你對社會人生的正能量,有你的愛好特長,有你對下一代的憧憬與培養。」趙海雲說,每天面對充滿期待的幾十雙眼睛,老師們應該靜下來,理理浮躁的內心,等等從教的初心,想想淡忘的師心。只有老師自己先「靜下來」,學生才會「靜下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

相關焦點

  • 只有老師先「靜下來」,學生才會「靜下來」
    她讓同學們在報紙上用彩筆勾畫出新聞的重點並批註,要求對新聞內容的概括不超過50個字;她自己付費推出了微信公眾號「讀行者一二」,把學生們讀書讀報的感受以及他們在課堂播報時的照片刊發出來,每篇推文都有大量的家長學生閱讀、轉發、點讚。同學們的變化出現在高二以後。
  • 只有老師先「靜下來」 學生才會「靜下來」
    她讓同學們在報紙上用彩筆勾畫出新聞的重點並批註,要求對新聞內容的概括不超過50個字;她自己付費推出了微信公眾號「讀行者一二」,把學生們讀書讀報的感受以及他們在課堂播報時的照片刊發出來,每篇推文都有大量的家長學生閱讀、轉發、點讚。同學們的變化出現在高二以後。
  • 語文課應該是給學生減壓的課堂
    她讓同學們在報紙上用彩筆勾畫出新聞的重點並批註,要求對新聞內容的概括不超過50個字;她自己付費推出了微信公眾號「讀行者一二」,把學生們讀書讀報的感受以及他們在課堂播報時的照片刊發出來,每篇推文都有大量的家長學生閱讀、轉發、點讚。同學們的變化出現在高二以後。
  • 靜不下來靜不下來
    有多久沒有靜下來 靜靜看完一部電影有多久沒有拿本書 讀到深處廢寢忘食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今天騎騎大象 明天為生計努力看不到眼睛有星星拿不起 放不下 半生已過去膝下無兒又無女 或是幾世同堂 都是一世人生快樂的事沒有幾次風裡來雨裡去 為的是什麼 你也說不上來總是靜不下來
  • 孩子總是靜不下來,怎麼辦?
    關鍵是我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總有做不完的事情,我自己都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張蕾眼睛裡閃著淚花。 「那你更應該培養她靜下來,讓她學會自己玩兒。如果她養成好習慣,你再去忙別的事情就輕鬆多啦。」郭潔教育孩子很有方法。 「你可以嘗試著陪她多讀書,或者陪她一起聽繪本故事,不僅可以培養她的閱讀興趣,還可以慢慢讓她靜下來。」
  • 靜下來的都在歸位
    「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徹底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 諸葛亮在《誡子書》有句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想靜但是靜不下來,怎麼辦?傳習錄021
    學生問,王陽明:「老師,最近心靜不下來,不管是求學還是辦事,都靜不下來,心有雜念,我該怎麼辦?」原文來信如下:下功夫時,感覺心中沒有一刻寧靜,煩亂之心固然在動,澄明之心也在動。心既然一直在動,就沒有一刻停息了。
  • 靜下來的夜
    她自己知道感冒要多喝水,所以每次給她倒水她都沒拒絕,咕嚕一聲就喝光了,喝完就去打球,跳來跳去的,我讓她別鬧騰,安靜下來坐一坐,她反而對我說:媽媽,感冒了就要運動,流汗了才會好得快,你知道嗎?哦好吧,你有理,我聽你的!可能因為水喝多了,汗也流了不少,今天一整天她狀態都挺好的,沒燒過38度以上,今晚睡前體溫已經正常。
  • 停下來,靜一靜吧,它能治癒你的一切!
    02當你開始享受生活中的各種小美好,你的步調就會慢下來,你的心,也會跟著步調靜下來,微不足道的幸福,才最讓人感到心動。給自己一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讓我們正確看待生活,善於動腦的人,也善於發現。遇到困難時,放慢腳步,停下來,思考再做決定,遇到誤會時,停下來,別急於解釋,衡量再做決定。
  • 停下來,靜一靜吧,它能治癒你的一切
    給自己一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讓我們正確看待生活,  善於動腦的人,也善於發現。  遇到困難時,放慢腳步,停下來,思考再做決定,  遇到誤會時,停下來,別急於解釋,衡量再做決定。  想不明白的問題,就靜下來,多思考一會兒。
  • 打坐靜不下來?學會這個方法,一招搞定!
    很多人打坐靜不下來。靜不下來的原因,其實是沒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到對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人以為,出家人只要打坐就能靜下來,其實不然。很多出家人,他們有的平時很少打坐,甚至不打坐,所以真正打坐的時候,也與一般居士一樣,難以靜下心來。
  • 高一高二學生報到,老師先給「上弦」收心
    「空中課堂有些知識點沒跟上,怎麼迅速補齊?」5月24日上午10:00,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高一54班班會上,剛返校的學生們舉手提問。班主任李曉蕾也提出了「回歸狀態」「回歸標準」「回歸習慣」等關鍵詞,第一時間給學生提出「歸校」要求。與此前高三學生返校時第一課多以「放鬆」為主題不同,高一高二學生報到首日,老師們則多是先給學生「上弦」。
  • 如何讓孩子靜下來學習?請保留住孩子對閱讀的那份熱情!
    他說:「小朋友都很用心在聽老師說話,老師只說一次,大家都能聽完後就做好。還有,美國老師沒有給他們玩games。但是,大家都在讀書喔!看起來好像很有學問。」說到這裡,筆者給他一個小獎鼓勵,並提出建議:「以活動來代替遊戲,上課時,老師講話聲一樣不大,但要求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學習影片中的孩子,靜下心來閱讀、寫作。」終於,這回賓主盡歡,都同意不再玩games。
  • 高考孩子心老是靜不下來怎麼辦?
    核心提示:<P>高考焦慮心理諮詢是家長和老師非常關心的熱門話題。現在離2010年的高考僅有兩個多月的時間,經常有家長或老師諮詢這樣的問題,孩子老是靜不下心來複習功課該怎麼辦?高三學生上課老是走神該怎麼辦?專家指出,這其實都是高考焦慮心理在作怪,應接受專業的高考焦慮心理諮詢。
  • 一首《靜下來》平復所有躁動的心
    雖說是今年第一首正式發表的作品,但這首《靜下來》其實並不是一首新歌,而是趙雷多年前的創作。在早年的livehouse現場中,趙雷時常抱著吉他一個人在小小的舞臺上唱起這首安靜的歌,這首趙雷作詞作曲的歌曲也曾被大喬小喬演唱,收錄在他們2012年的專輯《漁樵問答》中。
  • 人到中年,要明白靜下來的意義
    人生——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後——一定要明白靜下來的意義,靜下來可以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息,解除長期以來生活的疲憊,靜下來可以總結一下過去日子裡的得失,想一想將來要走的路。心靈是人思想和感情的源頭,心靈如果一直處於喧鬧和自我忙亂之中,我們的思想和感情就很容易出問題,只有當我們讓心靈保持平靜狀態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理智地思考,才能夠真正擁抱健康的感情。
  • 一個人最好的修行:靜下來(收藏)
    只有靜下來,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孤獨六講》中說: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安靜會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到踏實,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會讓人焦躁不安,突如其來的任何變數都會感到驚慌失措。越安靜,越從容。
  • 看書學習時靜不下來,該怎麼辦?
    如果長時間沒有看書學習,再看書時靜不下來是很正常的,也就是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即使天天在學習的學生,看書時也會存在走神,即靜不下來。靜不下來就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看書學習的效率。如果是學生看書學習,目標則是考多少分。有了目標,看書學習才有方向。定目標容易,實現目標還需要計劃,有計劃的學習就相當於有了任務。為了完成任務,看書時就有了責任,就較容易靜心了。二、帶問題看定目標列計劃,只是靜心的第一步,真正拿書看時,可能還看不進去,還會走神,大腦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念頭。
  • 甘陽:中國大學怎麼靜下來?通識教育!
    我們要以從容的心態,從長遠來考慮大學的建設,要讓大學靜下來。」甘陽通識教育是一件非常長的事情,10年、20年左右才能真正見成效。以前我了解的一個基本情況是本科都不接觸經典,到研究生才開始讀,這個情況現在變化很大,我覺得這個大概是通識教育十年下來一個比較大的影響。越是年輕的老師越能接受我們一直在提倡的以經典閱讀為中心的教學討論的方式。在「985」大學裡,討論課相當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