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釘釘課堂上給化學師範專業學生上的一次思政課。
在上課之前,我把頭條上一篇關於教師在班級群裡罵學生被停職、考核不合格的文章推薦給了大家,讓大家看一下,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以下是我的上課內容:
同學們應該都看了教師在班級群裡罵學生被停職,考核不合格這件事情。有個別同學就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寫得非常好。考慮到大家都是化學師範專業的學生,絕大多數剛開始報志願的時候可能就是想當老師才報的師範專業,畢業以後也會有許多同學到初高中當老師,我就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家先想一下,將來大家當老師的目的是什麼?主要任務是什麼?
我覺得有兩個任務,一個是按照教育部說的:教書育人。還有一個就是取得工資收入,評優評先,職稱晉級等。當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取得工資收入。老師要是沒有收入,早就餓死街頭了。但是,教書育人應該是更重要,放在第一位的任務。只有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了,取得工資收入,甚至評優評先,職稱晉級才能堂堂正正。
我們接著說一說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教書,一個是育人。所謂教書,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和自己領悟的知識,教授給學生。考試成績可以作為考核標準,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的成績。還有一個就是育人,就是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健康成長。以前的課程只注重教書,現在教育部提出課程思政,在課堂上講思想政治,就是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如果是以前,可能我就不敢在課堂上給你們講這些,因為我怕有學生告我不務正業。但是現在沒問題,因為教育部提倡課程思政。當然,這部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只能說學生心中有桿秤,不知道將來會不會完善。我今天重點還是講教書這部分,也就是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把知識教授給學生,我們可以認為,就相當於在學生求知的心靈上點了一把火,燃燒起來。從化學的角度講,就相當於一個氧化的過程。每個學生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當成是一個個元素單質。對於大多數元素,比如碳,或者鎂等等,上課的過程就相當於老師點火的過程,很容易就燃燒了起來。甚至一些活潑金屬,如鈉、鉀等,不用點火就能自燃,自學能力非常強。但是還有一些元素是不容易燃燒的。比如鐵塊,直接燃燒比較困難,如果我們把它研磨成鐵粉就容易點著了。相當於一些反應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需要細細耐心教導。還有一些元素,比如銅、銀等,需要在非常高的溫度和氧氣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燃燒,燃點比較高。就相當於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需要批評批評,發一頓火,也許就點著了。還有碳本來是容易點著的,但是如果是溼木頭,就不行了。強行點火不僅點不著,反倒可能烏煙瘴氣,放出有毒氣體。這種情況就相當於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你需要先耐心疏導,慢慢烤乾再點火才行。當然,對於碳溫度也不能太高,超過1000℃反倒可能更容易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因此,我們需要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教育好學生。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有一些元素是非常難以氧化的。比如說金,鉑(白金),真金不怕火煉,人家家裡有錢,有礦,不需要好好學習也能過得很好。還有惰性氣體元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些元素很難被氧化。
(這個時候有學生在群裡說了一句話:「看過一部電影,對裡面一句話印象很深刻: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對於這句話我不是完全贊同。原因有這麼幾點:
1. 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可能是有限的,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把大多數元素點著。在有多餘精力的情況下,其他學生我們根據具體情況,是鐵塊需要研磨?還是銅銀需要更高溫度?還是溼木頭需要耐心疏導心理問題?但是對於像金,鉑這樣的惰性金屬和惰性氣體元素,很難很難氧化,需要極其特殊的條件和非常多的精力非常高的成本,作為一個老師是很難承受的,而且很可能因此忽視了正常的學生培養。當然,這樣的學生還是非常少的,可能幾十個裡面甚至幾百個學生裡面才有一個。
2. 我們要努力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追求那種最完美的狀態。大家都學過物理化學,應該都知道任何物體都有混亂度,都有熵。完美的晶體只有在絕對零度下才可能存在,而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根本達不到。就像我給你們上課,只要喜歡我的學生比討厭我的學生多,我覺得我就可以繼續站在這裡給你們上課。如果討厭我的學生更多,那我就應該滾蛋了。如果能有2/3的學生喜歡我,我就已經很合格了。如果有80%的學生喜歡我,我就非常優秀了。如果我想讓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我,那我就會犯錯誤。要儘可能追求完美,但不要追求最完美的狀態。
我們接著沿主題講,就能能不能責罵學生?我剛才說了,要因材施教,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的學生學習不努力,確實需要去嚴厲批評一頓才能好好學習,那責罵一頓未嘗不可。如果是心理狀態出了問題,那責罵就可能出問題。因此,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即使需要責罵學生,也需要心中有學生,要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目的。相反,如果老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心裡裝的更多是自己的利益:影響了自己的工資收入,影響了自己的評優評先,影響了自己的職稱晉升,那批評學生就會變成責罵學生,更進一步變成辱罵學生。一旦變成了辱罵學生,就不會再起到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相反,很可能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更糟糕的效果,起到反作用。我給你們的例子,教師在微信群裡罵學生,最後就變成了辱罵。因此,這個老師確實是犯了錯誤的。
犯了錯誤,就可能受到懲罰。而且,你很難知道自己犯的錯誤會引起多大的損失,鬧出多大的問題。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商店賣假皮帶,質量不過關,可能對於大部分顧客可能即使知道了也就認了,也有一些會找商家退款。但是如果你們大四畢業的時候找工作面試前買了一條新皮帶,然後面試的時候一緊張皮帶開了會是什麼後果?還有如果有人穿著新買的皮帶去談生意,結果因為皮帶幾百萬幾千萬的生意黃了怎麼辦?就拿這個例子來說,對於個別老師的辱罵,雖然大多數時候,學生會選擇隱忍,即使有學生告訴家長,通情理的家長也會選擇原諒。但是,總有個別的學生忍不了,家長也非常強勢,就可能告到教育局或者捅到社會上,弄出一番風雨,這個時候老師就不可避免為自己的錯誤受到懲罰。其實這種情況還是好的,如果學生剛好有心理疾病,跳樓了怎麼辦?或者喝藥了怎麼辦?那問題就更大了。因此,我們要儘可能不犯錯誤,能夠避免就儘量避免,至少不要在主觀上犯錯誤。
不要輕易生氣發火。生氣基本上都是為了自己,你會為別班的學生,別人家的孩子發火嗎?不是不可以發火,如果你確定你發火可以將學生的錯誤改正過來,那就可以把火氣發出來。但是如果不能起作用,還能說是為了學生嗎?如果想純粹發洩直接的怒氣,就想想我今天說的話,儘可能克制吧!
有的人可能會說,責罵學生是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表現。我想說的是,嚴格和責罵學生不能劃等號,責罵不一定代表嚴格,嚴格也不一定需要責罵。就拿前兩天大家交作業的事情來說吧,截止日期到了有的同學在釘釘上還沒有教,然後在群裡交作業,並向我道歉。我看到後,首先說的是這是我的錯誤,沒有及時提醒大家。有的學生還稱我為神仙老師。而事實上,這確實是我的錯誤。因為咱們這門課是選修課,所以我就沒有從心裏面太嚴格要求你們。相反,我還帶了另一個專業的另一門課程,截止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就提醒大家交作業,到了下午我再次敦促一下,還把沒有交作業的同學的名單交出來,提醒交作業。然後我發現一些同學抄作業後,在點評上會直接標出來,第二次我就發現抄作業的情況少了很多。我對他們嚴格了,但並不一定需要以責罵的方式。所以,大家晚交作業確實是我的錯誤,是我鬆懈了。常思己過,莫論人非。
最後,我要說的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學生。我們大家都知道,為了加快化學反應,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劑。而對於把學生心靈裡的求知慾望點燃的氧化反應,最好的催化劑就是對學生的愛。心裡裝著愛對教育學生,去指導學生,去批評學生,學生是能感受到的,是能夠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評錯了,往往也不會起到反作用。
總結起來,因材施教,在批評學生的時候心裡要想著學生而不是自己,要追求完美但不要追求最完美的狀態,嚴格不等於責罵,心裡裝著愛去教育學生,這就是今天我想給大家講的。
我愛著大家,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