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剛剛在閱讀一篇有關老師與家長在交流方式上的教育文章,其中有位老師發出了這樣的評論:因為沒有及時看到家長發的信息,我被家長指著鼻子罵,還在家長群裡罵……哎!
不管是不是這位老師的一面之詞,但從一個「哎」字上,可以看出老師對這位家長的無奈。如果事實真如教師所說,那麼這位家長的行為的確應當受到強烈譴責。
說到這裡,我們先來審視一下現如今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問題。如今,科技發達,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也不再像從前一樣挨個打電話或者讓學生來傳話,而是只需建立一個班級群,老師發一個通知,所有家長就會同時受到該通知,然後家長在班級群裡回復一下,這樣一個消息就算成功送達。
但是,凡是有利就有弊。在雙方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方便的同時,一些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首先,利用微信群溝通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即時通訊」。
老師在發出消息的時候,雖然消息已經傳送至家長手機,但你並不能保證家長就會在第一時間看到,這之間就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延遲回復,相反家長給老師發信息也是一樣。也就是這一定時間的延遲,成為了某些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所在。
有些家長總在抱怨老師沒有回覆自己的消息,比如這位家長所說:想找到老師很難,早上很重要的事情我找三個老師打電話打不通,在群裡圈他們,他們剛才才給我回電話。
我認為這樣的事情並非不可理解,學校規定老師上課期間是不能攜帶手機的,老師在課堂期間接電話更是絕對禁止的行為,既然如此,在群裡圈老師,老師更是不會看到。後來老師給家長回過去了電話,也可以認為老師在班空期間才看手機,看到消息立刻給家長回電話,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你把老師想像成故意不接電話或者不回消息那就太不應該了。
對於家長抱怨老師總是不能及時回復自己的消息,有位老師表達了這樣的想法:回復家長的消息也很不容易,對你來說就回一句話,教100個孩子每家都有這樣的一個請求,對老師來說就是100句話。
雖然這樣的表述有些誇張,不可能100個孩子家長都有相同的請求,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的工作狀態。老師面對的不僅僅是家長,還有領導以及教學上的很多事情,所以回復消息不及時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我也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位家住城裡的農村教師,每天只在路上的時間就有兩個小時。有時候從學校到家的路上就會接到多位家長的消息,有的家長不見回復便發起語音聊天,我總是一邊開車一邊開外音和家長交流。我理解家長們的心情,但也希望家長們能夠理解老師的工作。相反,我在班級群裡發送一個通知的時候,總有幾個家長很晚也不見回復,我也知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事情,所以我也不會過度催促家長回復消息。
我可以接受家長延遲回復我的消息甚至不回復我的消息,但我無法接受的是家長在班級群裡公開攻擊老師。
正如開頭所說的那位老師的遭遇,家長在班級群指著鼻子罵老師,這種事情在我這裡是絕對禁止的。不管是誰的不是,即便老師或是家長任何一方感覺憋屈,都應該單獨溝通或是見面交流。班級群雖然是在網絡上,但也是公共場合,在班級群裡牢騷滿腹其實就是在公共場合頂撞老師,更不要說對老師罵罵咧咧。
我也是一位教師,如果我對哪位家長的做法不滿意我會單獨和他交流。同樣的,如果我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夠到位影響到了某位家長的心情,家長也應該私下與我解決。雖然我知道作為教師應該有怎樣的修養,但如果有家長在班級群裡罵我,我會毫不猶豫的放下所謂的修養,選擇更加激烈的語言回懟過去,而且是用語音回擊。因為如果我默不作聲,整個班級群的風氣便會難以控制,家長會認為老師好欺負,以後會有接二連三的家長對你變本加厲。
好在我們班級群的氛圍還算比較和諧。所以說,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也是一門學問,想要處理好雙方之間的關係,首先要做到心平氣和,還要做到換位思考,畢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End—
我是90後李老師,一個熱愛籃球、音樂和書法的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