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頻頻爆出家長在微信群中與其他家長發生摩擦,進而和老師發生摩擦,最終被踢出群的事件。
這樣的事情,不是新聞,而是一直存在於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學校 ,特別是家長與孩子班主任之間的現實情況。
家長很煩惱,班主任老師更煩惱,有熟識的朋友同學孩子上學,託東哥多多照顧的同時,都不忘了問一句:這老師怎麼樣,好說話不?
由此可見,家長的煩惱,是從孩子一入學就有的——可是,作為一名教師,東哥聽的更多的,是同事對家長的抱怨:當然,這一點除了職業圈子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一個家長,只是面對一個老師,一個老師卻要面對幾十個家長。
那麼,作為一名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日常溝通呢?
綜合來說,家長與孩子班主任的日常溝通,無外乎以下幾個時間節點:
一是孩子入學。這一點特指孩子進入一個新學校,分到一個新班級的時候,家長一定會把孩子親手交到班主任老師手裡,順便認識一下班主任老師,留個聯繫電話,加入個家長群(注意,這個時候,班主任老師 一般對於家長沒有什麼概念,因為太忙,家長也太多),家長也會習慣地託付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班主任老師一般會順口答應,不具備什麼實際意義(如果孩子確有需要照顧的特殊情況,建議在這個時候,和班主任老師溝通一下,例如因為視力有座位需求,或者身體其它原因導致的一些特殊情況)
二是家長會。開學之後,特別是在考試之後,學校或者年級班級往往會召開不同級別的家長會,建議家長積極參加,班主任往往會在家長會是總結班級情況,也往往會在這個時候與有問題(紀律或者學習)的孩子家長進行溝通,雖然很容易出現家長一擁而上圍住班主任問長問短的情況,但是畢竟是一個很好的家班交流機會,這個時候班主任有針對性的指出,往往是孩子一個階段的表現,而且家長的意見和反饋,更容易被班主任接受。
三是考試之後。之所以把這一點和家長會區分開來說,是因為,對於許多家長,特別是孩子成績波動大,退步大的 家長而言,這個時候才是最焦急的時候,恨不得班主任能夠對自己孩子耳提面命(事實上,考完試,這一點班主任都會自己去做的,每個孩子成績有大波動,老師一點也不比家長少費心思,只不過,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有些複雜,需要家長和班主任積極配合)。
四就是日常溝通。特別是有事情找孩子,給孩子請假送衣服送藥送吃的等等,也包括孩子因為違紀叫家長的特殊情況,也包括了微信家長群中的日常溝通。
以上四個時間節點,基本涵蓋了家長與班主任乃至學校溝通的主要節點,那麼,家長和班主任老師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東哥整理了如下幾點(請注意,此為溝通原則,換句話說,注意一下,有助於相互之間的溝通,不要誤以為是高壓線種種,那種認識,首先心態就錯了):
一是不能存在有求必應心態。正當的要求,正常溝通,不能只要開口就必須答應,否則就是「你還當老師呢」云云——班級管理很複雜,許多時候,兼顧整體比個人需求要更重要,家長認為很合理的一個需求,很可能拿到班級層面,就是不合適的。
二是能個別溝通,不當眾溝通(此點特指一些類似於換座位或者請老師找孩子單獨談心之類的要求)——在微信群裡 ,許多家長採取有話直說的態度,殊不知這種要求,實際上是對班級公平的一種損害(你想一想別的家長在群裡提這樣的要求,你的心理感受就明白了),如果確有需要,微信私聊即可,如果可以,老師自然會有相應的安排。
三是溝通打好提前量。誰家也沒有掛著無事牌,如果抱著有事就馬上找,找了就馬上辦的心思,很容易使班主任陷入一種無所適從的生活狀態,要知道全班幾十個學生,每天有個五六個有事情來找,或是中午或是晚上,班主任就別想休息了,而且有些家長會出現快中午 下課的時候到 學校門口,就讓班主任老師找孩子出來見面的情況,班主任老師往往已經下班,還得聯繫科任老師,有的卡 在吃飯點,孩子已經到食堂用餐,壓根就無從找起。
四是注意維護班主任老師的尊嚴,或者說,真正的從心裡尊重孩子的老師(不要因為孩子面上尊重,心裡卻瞧不起)——這一點,在家長群裡特別重要,不在家長群裡聊無關的東西,不要在家長群裡炫耀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孩子。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家長與班主任老師的溝通,只要秉承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則,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句話 ,都是為了孩子(此文僅供各位家長參考,不涉及教師隊伍中個別害群之馬現象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