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位女家長在班級微信群裡怒懟其他家長的截圖火了。
事情的起因是有家長在群裡討論喝酒,引起了一位家長不滿,猛然來了一句:「夠了,喝死你們」。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以為是在開玩笑,但越往後越發現,該家長說話的調子越來越高,尺度越來越大。
該家長從自己是中國社科院博士,丈夫清華畢業,而且在北京有房有戶口,到罵有的家長陪酒女、戴綠帽,滾,他媽,老子等等不雅詞彙,再到表示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否在這個學校、這個班,都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恥與為伍,幾乎是挑戰全班架勢,一副高高在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老師在裡面不斷規勸,讓大家回歸正題,多次表示話題到此為止,但毫無效果。
這場罵戰一直從晚上19點25分持續到晚上23點31分,共4個小時後,兩個老師勸阻無效,最終無奈退群。
客觀地說,那些在班級群裡聊喝酒的家長,確實是有錯在先。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個群,每天要面對海量信息。
一般情況下,對於一些群我們會設置成免打擾,不讓群裡的信息影響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對於特殊的群,比如重要的工作群或者孩子的班級群,很多家長都不敢設置成免打擾,怕漏掉了重要信息。
所以,和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譁是一個道理,在一些公共微信群裡,群成員都應該時刻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別人。
有事說事,沒事潛水,也是一種文明。
否則,每個人都發點廣告,做點推廣,聊點閒篇,會使大家都處於垃圾信息當中。
大家都很忙,可以想像,我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或累了一天剛剛閉上眼睛想休息一會兒,結果手機提示音一響,發現孩子班級群有信息,以為老師有重要通知,結果進去一看,卻是有家長在聊天,心裡的那種憤怒可想而知。
但再憤怒,也不應該罵人。
就算你是博士,也不應該高高在上,恥與別人為伍。
從網友的反應來看,大家也都是支持女博士懟那些在群裡閒聊的家長,而只是對她後來表現出來的莫名的霸道和優越感有些難以接受。
她的炫學歷、炫老公、炫房子、炫戶口、炫孩子,真的成為了她的減分項,而並沒有像她預想的那樣得到別人的尊重。
記得在一期孟非主持的《新相親大會》節目中,一位優秀女嘉賓長相漂亮,是美國大學的雙學位,是華爾街的金領,成為了場上的焦點。
而她的父母更牛,父親是全國知名的海事海商和保險領域的律師,參與了不少國家項目的搭建。她的母親,不但獲得了雙博士、雙碩士學位,還曾被評為「中國廣州十大涉外大律師」、「中國涉外律師領軍人才」。
不僅如此,夫婦倆還共同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在該領域享有極高的話語權。
說女嘉賓的父母是行業精英,毫不為過。
但在選擇心動家庭的環節,女嘉賓的父親堅決選擇了放棄,這樣做,既違反了節目的規則,對現場的男嘉賓家庭來講也是不夠禮貌和尊重。
對此,孟非發了一番感慨:「所有的優越感都來自缺乏見識和缺乏悲憫,最高貴的優越感是讓人完全感覺不到壓力,和你相處舒服。」
孟非的話,贏得了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越是優秀的人,越應該懂得低調和尊重,你的學歷、知識和財富,並不是為了炫耀或給別人施壓,而是讓你自己變得更加平和而溫潤。
說實話,那位在群裡發飆的女博士,有點像一位在深山裡學成了蓋世武功的劍客,就等著有人惹自己和人家比劃比劃的感覺。
那位女博士面對在班級群閒聊的家長,提出批評、默默退群,都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如果她能夠默默制定一份合理的群規,私下和班主任老師溝通,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則更顯優雅。
怒而開罵,實在是最差的選項。
有句話說得好: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
無論你學歷多高,能力多強,當你在公共場所髒話說出口的那一刻,就已經毀了自己的人設。
在生活中,誰都難免會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越當我們比別人優越的時候,越要懷有一顆悲憫的心,做到讓別人感到舒服,才是真正的有素質。
其實家長群確實不應該閒聊,更不應該聊喝酒;但這位家長直接在群裡破口大罵也是不應該。
這雖然是一場偶然事件,但所折射的家長群生態這個老問題,卻依然值得引發深思。
事實上,現在幾乎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個家長群。一般情況下,老師會不定時發布學校、班級的重要通知,如考試、開展活動等;當老師發現學生頭疼腦熱的,也可以及時通知家長;老師還可以布置作業,以及發布節假日、周末安全提醒等;當然,家長向老師詢問、反饋孩子在校、在家的學習情況。
家長群雖然小,也是一個小「江湖」,絕不能任其野蠻生長,必須訂立相應的規則。「潛規則」如果沒有明確,就難保會有人「乘虛而入」。下面這5種家長群裡應該遵守的原則,家長們一定要看一看!
對於老師來說,一條普通的通知就能換來整個群轟炸式的回覆,而回復的有大多是「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客套話,很快,真正有用的信息反而被刷得無影無蹤。
逢年過節更是誇張,總有家長帶頭為老師「點讚」「喝彩」,甚至整出一整套說辭,彷佛寫了一整篇高考作文。而其他家長見勢,生怕自己不表態,老師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成見,也要說些言不由衷的話,瞬間就形成了「不吹不行」的風氣。
其實,老師真的很忙,沒時間看微信群裡哪個家長應和他了,哪個家長沒說話。所以,收到通知家長記得就好,在群裡回復一個收到也不過分,不需要天花亂墜的稱讚老師。
很多家長喜歡分享自己和孩子的點滴,不僅朋友圈裡要曬,家長群也不放過。
有的家長曬出各種旅遊私照;有的家長則曬出孩子過生日時的奢華場景,有的家長曬出孩子參加鋼琴比賽得了獎;還有的家長則喜歡炫耀孩子的成績、報了多少輔導班
這樣一來,家長群中最會出現不少相互比較的父母,明裡暗裡的攀比,此外,曬娃也不要太頻太多,老讓自己的娃在家長微信群裡刷屏,其實也佔用了別的家長的屏幕時間。家長群其實是老師發布通知的管理工具而已,家長之間的對話等私聊更加合適,不斷地在群裡炫耀、曬日常,不僅會擾亂群裡的秩序,久而久之也可能會製造矛盾,引發其他家長不滿,給老師的管理帶來麻煩。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有些不滿意,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從孩子的座位、到孩子在校開心與否、到孩子成績起伏,每一項都成為了家長向老師問責的理由。
其實,孩子的學校生活中存在小問題,家長們擔心很正常,但在選擇與老師溝通的渠道上,更加建議私下與老師交流,一對一解決,直接在群裡@老師表達不滿,也很容易留下隔閡,最終會使得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尷尬。
有的時候,班級裡有些家長做了微商,就開始時不時地在班級群裡轉發雞湯微信文章;有的家長還會時不時在群裡轉發廣告、遊戲連結、轉發抽獎等等。首先,家長群和朋友群同學群不一樣,不是閒聊的地方,相信這些都是家長有共識的。其次,這些連結與孩子們無關,家長群是為了家校溝通合作而設立的,有著明確的目的性,這些無用的連結不應該出現在這裡。其實,所有出現在班級群的廣告都是垃圾信息,都會讓群裡的成員反感,有可能會激起矛盾。孩子之間的打鬧是很常見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是性格所致,有時候也是不知輕重的手誤。有的時候孩子們吵完架,不一會又開開心心地在一起玩了,反而家長之間的爭吵越演越烈。無論如何,最好的家長溝通都應該是通過老師的「三方會談」。家長可以先把情況反映給在場的老師,老師會根據情況進行判斷和觀察,並做下一步處理。如果有必要,老師還會將雙方家長叫到一起進行協調。在群裡直接對話其他家長,出現誤會的機率很大,情緒控制不好,還可能會吵得很難看。這種家長之間的矛盾,無形間增加了老師作為群的管理者負擔。
除此之外,在家長群中,老師也應該積極引導家長們,共同維護家長群的秩序。首先,在建家長群之前,老師應該制定一部分群規則,公告給家長們,例如:不在群裡發布與孩子學習無關的信息,如各種廣告、推銷、投票,包括連結、群二維碼、圖片、名片等;
關於孩子請假等私人問題私信班主任;
收到通知無需回復,以免刷屏導致其他家長無法收到通知。
不發聊天爭吵,言辭中不能有人身攻擊和影響班級團結的內容。
請理解老師的延遲回復,為了保障教學安全,上課期間老師不上微信和接聽電話。
無規矩不成方圓,將規則設置為群公告,預先立規則,主張創建一個積極健康的交流空間,在群內共同約定,相互監督。對於出現違反以上公告的家長,初次老師應耐心回復,告知家長撤回信息,也可以私信與家長溝通,多次警告無效,老師可選擇將家長移除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