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班級微信群發飆:不恥為伍!這份家長群「生存守則」,家長和老師都要收好

2021-02-19 新高考升學規劃研究所

這幾天,一位女家長在班級微信群裡怒懟其他家長的截圖火了。

事情的起因是有家長在群裡討論喝酒,引起了一位家長不滿,猛然來了一句:「夠了,喝死你們」。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以為是在開玩笑,但越往後越發現,該家長說話的調子越來越高,尺度越來越大。

該家長從自己是中國社科院博士,丈夫清華畢業,而且在北京有房有戶口,到罵有的家長陪酒女、戴綠帽,滾,他媽,老子等等不雅詞彙,再到表示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否在這個學校、這個班,都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恥與為伍,幾乎是挑戰全班架勢,一副高高在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老師在裡面不斷規勸,讓大家回歸正題,多次表示話題到此為止,但毫無效果。

這場罵戰一直從晚上19點25分持續到晚上23點31分,共4個小時後,兩個老師勸阻無效,最終無奈退群。

客觀地說,那些在班級群裡聊喝酒的家長,確實是有錯在先。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個群,每天要面對海量信息。

一般情況下,對於一些群我們會設置成免打擾,不讓群裡的信息影響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對於特殊的群,比如重要的工作群或者孩子的班級群,很多家長都不敢設置成免打擾,怕漏掉了重要信息。

所以,和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譁是一個道理,在一些公共微信群裡,群成員都應該時刻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別人。

有事說事,沒事潛水,也是一種文明。

否則,每個人都發點廣告,做點推廣,聊點閒篇,會使大家都處於垃圾信息當中。

大家都很忙,可以想像,我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或累了一天剛剛閉上眼睛想休息一會兒,結果手機提示音一響,發現孩子班級群有信息,以為老師有重要通知,結果進去一看,卻是有家長在聊天,心裡的那種憤怒可想而知。

但再憤怒,也不應該罵人。

就算你是博士,也不應該高高在上,恥與別人為伍。

從網友的反應來看,大家也都是支持女博士懟那些在群裡閒聊的家長,而只是對她後來表現出來的莫名的霸道和優越感有些難以接受。

她的炫學歷、炫老公、炫房子、炫戶口、炫孩子,真的成為了她的減分項,而並沒有像她預想的那樣得到別人的尊重。

記得在一期孟非主持的《新相親大會》節目中,一位優秀女嘉賓長相漂亮,是美國大學的雙學位,是華爾街的金領,成為了場上的焦點。

而她的父母更牛,父親是全國知名的海事海商和保險領域的律師,參與了不少國家項目的搭建。她的母親,不但獲得了雙博士、雙碩士學位,還曾被評為「中國廣州十大涉外大律師」、「中國涉外律師領軍人才」。

不僅如此,夫婦倆還共同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在該領域享有極高的話語權。

說女嘉賓的父母是行業精英,毫不為過。

但在選擇心動家庭的環節,女嘉賓的父親堅決選擇了放棄,這樣做,既違反了節目的規則,對現場的男嘉賓家庭來講也是不夠禮貌和尊重。

對此,孟非發了一番感慨:「所有的優越感都來自缺乏見識和缺乏悲憫,最高貴的優越感是讓人完全感覺不到壓力,和你相處舒服。」

孟非的話,贏得了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越是優秀的人,越應該懂得低調和尊重,你的學歷、知識和財富,並不是為了炫耀或給別人施壓,而是讓你自己變得更加平和而溫潤。

說實話,那位在群裡發飆的女博士,有點像一位在深山裡學成了蓋世武功的劍客,就等著有人惹自己和人家比劃比劃的感覺。

那位女博士面對在班級群閒聊的家長,提出批評、默默退群,都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如果她能夠默默制定一份合理的群規,私下和班主任老師溝通,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則更顯優雅。

怒而開罵,實在是最差的選項。

有句話說得好: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

無論你學歷多高,能力多強,當你在公共場所髒話說出口的那一刻,就已經毀了自己的人設。

在生活中,誰都難免會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越當我們比別人優越的時候,越要懷有一顆悲憫的心,做到讓別人感到舒服,才是真正的有素質。

其實家長群確實不應該閒聊,更不應該聊喝酒;但這位家長直接在群裡破口大罵也是不應該。

這雖然是一場偶然事件,但所折射的家長群生態這個老問題,卻依然值得引發深思。


事實上,現在幾乎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個家長群。一般情況下,老師會不定時發布學校、班級的重要通知,如考試、開展活動等;當老師發現學生頭疼腦熱的,也可以及時通知家長;老師還可以布置作業,以及發布節假日、周末安全提醒等;當然,家長向老師詢問、反饋孩子在校、在家的學習情況。

家長群雖然小,也是一個小「江湖」,絕不能任其野蠻生長,必須訂立相應的規則。「潛規則」如果沒有明確,就難保會有人「乘虛而入」。下面這5種家長群裡應該遵守的原則,家長們一定要看一看!

對於老師來說,一條普通的通知就能換來整個群轟炸式的回覆,而回復的有大多是「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客套話,很快,真正有用的信息反而被刷得無影無蹤。

逢年過節更是誇張,總有家長帶頭為老師「點讚」「喝彩」,甚至整出一整套說辭,彷佛寫了一整篇高考作文。而其他家長見勢,生怕自己不表態,老師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成見,也要說些言不由衷的話,瞬間就形成了「不吹不行」的風氣。

其實,老師真的很忙,沒時間看微信群裡哪個家長應和他了,哪個家長沒說話。所以,收到通知家長記得就好,在群裡回復一個收到也不過分,不需要天花亂墜的稱讚老師。

很多家長喜歡分享自己和孩子的點滴,不僅朋友圈裡要曬,家長群也不放過。

有的家長曬出各種旅遊私照;有的家長則曬出孩子過生日時的奢華場景,有的家長曬出孩子參加鋼琴比賽得了獎;還有的家長則喜歡炫耀孩子的成績、報了多少輔導班

這樣一來,家長群中最會出現不少相互比較的父母,明裡暗裡的攀比,此外,曬娃也不要太頻太多,老讓自己的娃在家長微信群裡刷屏,其實也佔用了別的家長的屏幕時間。

家長群其實是老師發布通知的管理工具而已,家長之間的對話等私聊更加合適,不斷地在群裡炫耀、曬日常,不僅會擾亂群裡的秩序,久而久之也可能會製造矛盾,引發其他家長不滿,給老師的管理帶來麻煩。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有些不滿意,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從孩子的座位、到孩子在校開心與否、到孩子成績起伏,每一項都成為了家長向老師問責的理由。

曾有新聞稱一位家長在家長群中質問老師「晚上12點你睡覺了,我的孩子還在寫作業」,隨後被老師踢出了群聊。家長群中類似的矛盾屢見不鮮,有的家長甚至在群中破口大罵,破壞了整體的氣氛,還會引發了群裡的其他人不滿。

其實,孩子的學校生活中存在小問題,家長們擔心很正常,但在選擇與老師溝通的渠道上,更加建議私下與老師交流,一對一解決,直接在群裡@老師表達不滿,也很容易留下隔閡,最終會使得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尷尬。

有的時候,班級裡有些家長做了微商,就開始時不時地在班級群裡轉發雞湯微信文章;有的家長還會時不時在群裡轉發廣告、遊戲連結、轉發抽獎等等。首先,家長群和朋友群同學群不一樣,不是閒聊的地方,相信這些都是家長有共識的。其次,這些連結與孩子們無關,家長群是為了家校溝通合作而設立的,有著明確的目的性,這些無用的連結不應該出現在這裡。其實,所有出現在班級群的廣告都是垃圾信息,都會讓群裡的成員反感,有可能會激起矛盾。孩子之間的打鬧是很常見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是性格所致,有時候也是不知輕重的手誤。有的時候孩子們吵完架,不一會又開開心心地在一起玩了,反而家長之間的爭吵越演越烈。無論如何,最好的家長溝通都應該是通過老師的「三方會談」。家長可以先把情況反映給在場的老師,老師會根據情況進行判斷和觀察,並做下一步處理。如果有必要,老師還會將雙方家長叫到一起進行協調。

在群裡直接對話其他家長,出現誤會的機率很大,情緒控制不好,還可能會吵得很難看。這種家長之間的矛盾,無形間增加了老師作為群的管理者負擔。

除此之外,在家長群中,老師也應該積極引導家長們,共同維護家長群的秩序。首先,在建家長群之前,老師應該制定一部分群規則,公告給家長們,例如:

不在群裡發布與孩子學習無關的信息,如各種廣告、推銷、投票,包括連結、群二維碼、圖片、名片等;

關於孩子請假等私人問題私信班主任;

收到通知無需回復,以免刷屏導致其他家長無法收到通知。

不發聊天爭吵,言辭中不能有人身攻擊和影響班級團結的內容。

請理解老師的延遲回復,為了保障教學安全,上課期間老師不上微信和接聽電話。

無規矩不成方圓,將規則設置為群公告,預先立規則,主張創建一個積極健康的交流空間,在群內共同約定,相互監督。對於出現違反以上公告的家長,初次老師應耐心回復,告知家長撤回信息,也可以私信與家長溝通,多次警告無效,老師可選擇將家長移除群聊。
其次,教師不要用微信群表揚或批評某一個或某幾個學生,也不應該在群中公布成績排名。群中的家長們無一不為了孩子費盡心血,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斷進步,成為優秀、懂事的好學生。而每個班級都恰巧存在幾個調皮的孩子,在幾十名家長中,公開表揚孩子,會讓其他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可能將這種焦慮發洩到孩子身上。同樣,在家長群公開批評孩子,也會傷及家長的自尊心,從而也會引發家長對孩子的怒火。再次,微信群絕對不能發布有關學校重要事項的通知,比如重大活動、涉及學生身份證信息和家長聯繫方式等個人信息的通知。家長群相對於比較適合比如提醒第二天到校時間、活動臨時安排等,需要臨時告知家長的消息。還有,不要在微信群裡@某位家長。家長有自己的工作,不是無時無刻都能兼顧到看微信群,所以發布通知消息要有充足的提前量,給家長緩衝的時間。  當涉及某一位、或某幾位家長時,老師私聊家長,或通過打電話的方式溝通比較得當,由於微信的用途不止家長群,還有工作群等等,家長有可能會疏於注意,導致遺漏信息。而且,也不需要將有關少數家長的事情放到整體的家長群中說,也會耽誤其他家長的精力。最後,不是所有家長微信群裡的信息都需要班主任一一回復、即時回復,班主任只回復那些自己職責之內和專業範疇之內的問題。老師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要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間。再敬業的老師也是一名普通人,也有他的生活,有他作為普通人的一切個性、情緒。老師經營著近百人的大群,難免碰到些不順和摩擦。同樣,老師也需要休息、工作之餘的個人時間,面對部分無需回復或非職責之內的信息,老師應該有勇氣拒絕。
寫在最後:
家長群雖然小,但卻也像濃縮的一個小社會,人多了,問題就來了。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互相體諒,家長群才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把「面對面」和「鍵對鍵」結合起來,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共同幫助孩子們更好成長,才是家校交流的「王道」。覺得說的有理的點亮在看,並分享出去,為了孩子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衡水班主任343:女博士班級微信群發飆+家長發文被班主任拉黑,說好的家校合作呢?
    老師再次出面制止,但仍未能制止,女博士出口成髒,並上述蘇姓家長丈夫稱「頭頂冒綠光」。.... 第一、客觀地說,那些在班級群裡聊喝酒的家長,確實是有錯在先。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個群,每天要面對海量信息。一般情況下,對於一些群我們會設置成免打擾,不讓群裡的信息影響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家長群內聊酒,社科院女博士發飆罵人:不能與錢教授相提並論
    青鋒上財、北大教授、老師學生等有關的新聞,被網絡和媒體接二連三曝光之後,廣西玉林師院自稱特別引進的社科院女博士,又被曝出在廣西玉林市玉東三小一個家長群內,大罵其他家長是「陪酒女」「戴綠帽」的消息,聽起來讓人感覺,自稱博士的女教授,水平也太低,
  • 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火了,還上了白巖松的節目!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看看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家長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不滿家長群裡閒聊,一女博士家長開罵,班級群管理混亂誰之錯?
    先說家長群裡的管理吧,一個不懂群管理的班主任,是導致班級群混亂不堪的禍首。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班級群自然要有群規,顯然在玉東三小家長群裡沒有。也恰是沒有群規,才使家長們在群裡胡聊瞎侃,甚至導致罵街的現象發生。儘管也看到老師在維護群秩序,可是靠什麼來維護?
  • 女家長在班級微信群裡發飆:我是博士、副教授,誰敢踢我,試試看
    一天晚上,幾個家長在班級微信群裡討論有關酒的話題,一位徐姓學生的媽媽在群裡回了一句「夠了,喝死你們!」班級微信群就是一個小江湖,總有些人想要「鶴立雞群」,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卻引起老師的不滿,其他家長的不適。家長一定要懂得在微信群裡的生存之道,以下這些行為還是少做為好。 1.不在群裡解決爭端 群裡最常見的紛爭就是孩子之間的打架問題,遇到這種事情應該第一時間找老師了解情況,而不是在群裡直接找對方家長算帳。
  • 女博士在家長群怒罵其他閒聊家長,語言粗俗,盛氣凌人,老師退群
    建立家長群的目的是便於老師和家長地溝通,家長群起到一個橋梁作用。我是小學老師,我的班級也建有家長群。在建群的時候我就約法三章了,和學習無關的話不要在群裡發,不要在群裡打廣告,也不要在群裡搞投票或者轉發各種小程序。
  • 怎樣避免家長群變成矛盾群?老師管理班級微信群有方法
    班級建立微信群,初衷是希望學校和家長之間有能更好的溝通;在管理孩子方面,更加的得心應手;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老師能夠及時的聯繫家長。能讓家長能第一時間收到老師發布的通知、要求等重要信息,從而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家長群悄悄的變了味,家長群的難於管理讓老師苦不堪言。,有的家長在群裡發廣告的,邀請打麻將的,發小視頻的。討論的話題也五花八門,育兒經,養花草,老師還不好把這些家長踢出群,只能警告,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又故態萌發。導致老師的通知有的家長看不到。.
  • 幼兒園班級的微信群就該這樣管理
    各位老師,你建了幾個家長群? 隨著微信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家長微信群」逐漸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臺。老師們會通報孩子們的在校情況、發布重要通知;家長們有疑問也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但是交流的便利和無孔不入,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跑偏了」,反而增添了許多煩惱。
  • 一家長群掀起罵戰引發社會關注,這份家長群「生存守則」請收好
    所以,收到通知家長記得就好,在群裡回復一個收到也不過分,不需要天花亂墜的稱讚老師。很多家長喜歡分享自己和孩子的點滴,不僅朋友圈裡要曬,家長群也不放過。其實,孩子的學校生活中存在小問題,家長們擔心很正常,但在選擇與老師溝通的渠道上,更加建議私下與老師交流,一對一解決,直接在群裡@老師表達不滿,也很容易留下隔閡,最終會使得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尷尬。有的時候,班級裡有些家長做了微商,就開始時不時地在班級群裡轉發雞湯微信文章;有的家長還會時不時在群裡轉發廣告、遊戲連結、轉發抽獎等等。
  • 「家長群」令老師家長鬧心!這個地方推出「班級微信群公約」,白巖松點讚!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家長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現在的家長群,社科院女博士在家長群裡怒罵4小時
    本來群裡家長以為她在開玩笑事情並不大,溝通協商協商就好解決了於是老師和一些家長便出面調和但沒想到,隨後場面發展得十分難看這名女家長和群內另一名家長起了直接衝突她話說得越來越難聽大罵群內其他家長是「陪酒女」、「戴綠帽」云云一番操作,老師攔都攔不住中途被直接氣得退出了群聊....
  • 家長和老師在班級微信群裡應該怎麼交流
    作者:黃帥  「排隊」點讚、「蓋樓」感謝老師、「炫耀式」曬娃、微商代購……原本作為老師發布通知、與家長溝通平臺的QQ、微信家長群,已經悄然變味,每天動輒幾百上千條信息,讓不少家長和老師直呼「受不了」。
  • 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火了!
    ,引發了家長老師們的熱議,央視新聞頻道主持人白巖松也為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點讚! 規範班級微信群 杭州市濱江區有了一份家校公約近日,為加強學校班級微信群管理工作,濱江區教育局經反覆調研、多方徵詢,推出了《濱江區學校班級微信群公約(試行稿)》,以「家長篇」和「教師篇」兩部分,對家長和老師在使用班級微信群時的言行分別作出規範性約定。
  • 家長微信群裡,女博士與家長對罵4小時,家長群聊喝酒不該罵嗎?
    這件事就是家長群裡高知女博士對罵崇尚酒肉文化的油膩家長。1、家長微信群裡酒肉文化成風,「油膩家長」大行其道,管理員採取不幹預政策。在廣西玉林一個家長群裡,家長聊最多的話題就是喝酒的話題,「我覺得五糧液好喝」「來啊,我來幫你倒酒」……這樣的話題老師也沒有幹預。
  • 班級微信群就該這樣管理,老師、家長請查閱
    班主任老師在享受利用新技術溝通交流的快捷便利的同時,卻又不得不面對此起彼伏的群「事件」:刷屏、客服、紅包、曬娃、潛水、攀比……管理「班級微信群」瞬間成了不少班主任的「頭疼事」。 如何讓家長微信群有規範!究竟什麼才是微信群的「正確打開方式」呢?老師在使用群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班級微信群家長屢屢被踢:老師,我該怎麼和你溝通?
    近一段時間,頻頻爆出家長在微信群中與其他家長發生摩擦,進而和老師發生摩擦,最終被踢出群的事件。這樣的事情,不是新聞,而是一直存在於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學校 ,特別是家長與孩子班主任之間的現實情況。這一點特指孩子進入一個新學校,分到一個新班級的時候,家長一定會把孩子親手交到班主任老師手裡,順便認識一下班主任老師,留個聯繫電話,加入個家長群(注意,這個時候,班主任老師 一般對於家長沒有什麼概念,因為太忙,家長也太多),家長也會習慣地託付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班主任老師一般會順口答應,不具備什麼實際意義(如果孩子確有需要照顧的特殊情況,建議在這個時候,和班主任老師溝通一下
  • 重慶一家長把麻將遊戲連結發到家長群,班主任發飆家長擔憂
    重慶一家長把麻將遊戲連結發到家長群,班主任發飆家長擔憂 張旭/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2016-11-17 12:55
  • 正確使用幼兒園班級微信群,可以事半功倍
    親愛的幼師,您建了幾個家長群?   隨著微信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家長微信群」逐漸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臺。老師們會通報孩子們的在校情況、發布重要通知;家長們有疑問也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但是交流的便利和無孔不入,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跑偏了」,這讓很多大家感到增添了許多煩惱。
  • 信息叮咚響不停 家長身陷家長群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開學後,有個群又要開始「營業」了,沒錯,就是「家長群」。新媒體的發展讓家長群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拉近了家校之間的距離,但是信息響不停、刷屏頻率高、數量種類多也給家長和老師帶來了一定困擾。如何務實高效地利用家長群成了家長、老師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
  • 《三十而已》:有老師和無老師的家長群,你遇到過嗎?
    我在惡補前幾集時,發現顧佳孩子所上的幼兒園裡的家長群太過於真實,我想每個幼師看到這裡都會特別有代入感吧。比如在劇中顧佳被家委會會長拉入了兩個家長群。一個有老師的家長群和沒老師的家長群。還特意叮囑她不要發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