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家長微信群過度討好老師 老師:心理負擔太重

2020-12-16 大眾網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手機社交平臺迅速普及,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渠道已經從簡訊時代、飛信時代進入微信時代。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幾乎每個班級都建立了用於家校溝通的微信群,老師發通知、留作業等變得方便快捷了,家長也可以第一時間得知孩子的在校情況。 

  秋季開學已經有一周左右,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的學生們都開始逐漸進入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中,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師的重視與照顧、為了讓自己更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學習狀況、為了與老師拉近關係,於是,「為了孩子」,家長們不僅「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爭先恐後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且還紛紛利用各種機會討好老師,老師便成為家長們恭維與討好的對象。在微信家長群裡,老師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

  幼兒園新生家長: 

  孩子太小 怕在幼兒園不適應 

  討好老師更多是為了讓老師照顧好孩子的衣食起居 

  「我家寶寶今年才上小班,他從來沒有一整天離開過家人,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哭鬧,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喝水,也擔心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那麼多孩子老師顧不過來。」一位幼兒園新生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給孩子報名上幼兒園後,自己就被孩子的班主任拉進了班級微信群,只要老師在微信群裡發任何內容,幾乎所有家長都是跟風式的進行回應,老師在群裡發了幾張孩子們第一天上課的照片,家長群裡立刻湧現出了一堆「老師辛苦啦!」「老師的功勞最大!點讚!」「老師真棒,孩子們都愛你!」之類的話語,並會以最快的速度齊刷刷的刷屏。

  對於這種現象,李女士坦言:「其實我也比較反感這樣,但是在群裡不回應吧怕老師不高興,孩子太小了,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在幼兒園還全都要靠老師照顧呢。」為了孩子在幼兒園衣食起居得到老師的照顧,自己也不敢將群消息設置為免打擾模式,生怕錯過老師在群裡的任何通知。

  中小學新生家長: 

  中小學階段是整個求學階段重要時期 

  希望能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求「關注」自己孩子 

  到了小學跟中學階段,孩子的生活重點可不再是簡單的衣食起居,更多的重點就是放在學習成績上,作為一名某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的馬女士告訴記者:「在正式開學之前,學校就為孩子舉行了家長會,在班級群裡,老師就會把一些通知和家長所需要給孩子準備的東西發到群裡,家長都非常的積極響應老師,一會不看手機,群裡就有上百條信息在微信群裡,誰完成了老師交待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都一目了然,都在那裡擺著呢,大家能不較勁兒嗎?大家不為別的,就為了孩子。」馬女士說。

  以前都說「孩子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現在「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的,又多了家長。於是,「為了孩子」,家長們不僅「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爭先恐後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且還紛紛利用各種機會討好老師,只要老師發一個通知,就有一群家長回覆說:「老師您辛苦了!」「老師您想得真周到!」「謝謝老師」。這種情況太常見了!」

  「我從來不願說這樣的話,但又擔心剛一開學就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只好跟風說謝謝。」馬女士說。

  老師:面對家長如此「盛情」 心裡負擔很大 

  呼籲家長:在群裡中長交流就好 不用說客套話 

  對於家長這種在班級群裡過分奉承客套的語言,也許很多人認為身為老師的她們也是相當享受這種待遇,實際情況卻並不如此,西安某小學執教一年級的李老師告訴記者:「我現在就是帶著一顆謹慎提防的心潛伏在班級群裡,只交流正常學習任務」王老師呼籲家長,班級微信群本是一個老師與家長溝通交流孩子學習情況和一些通知的地方,家長們在群裡不用說那麼多的客套話,言簡意賅的直接交流最好,張老師表示,對於群裡家長們這樣的「盛情」,她並沒有覺得高興,反而覺得是一種心理負擔。她建議若要諮詢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也可以私信跟老師交流,不要在群裡刷屏式的@老師,每日N次在班群中詢問老師孩子的情況。

  除了以上情況,李老師說不少家長卻在群裡發起了廣告宣傳自己的微商或者代購產品,或者進行拉票,自己在群裡說過禁止此類信息的發布,但還是屢禁不止,讓她也是很無奈。

  教育專家建議: 

  老師應適度建立群規則 家長應注意自己一言一行 

  家長群本就應該是一方淨土,家長們是因為孩子才聚在一起,除了孩子,家長都是同齡人,可以互相幫助,甚至成為朋友。家長成立微信群首先是為了孩子,因此一切言行也要給孩子做出榜樣。

  對此,西安教育專家韓晶表示,對於家長群,老師應該適度講明規則,在群裡制定一些相關制度,同時也要照顧家長的情緒,不要再班級群裡點名批評某個孩子,公布老師成績跟排名之類,家長有特殊原因要跟老師交流可以選擇私下跟老師進行溝通,要信任老師。當然,「家長微信群」的功能再強大,也不可能代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

  「網絡工具不是萬能的,它只能承擔部分家校溝通的功能,它的優勢就是及時傳遞信息,但也有弊端。老師整天被微信「綁架」確實會增加負擔,而且網絡溝通可能會詞不達意,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因此,有些個別化指導還是需要面對面溝通。」她說。(記者 馬丹妮)

相關焦點

  • 家長微信群裡發紅包 老師「搶」到被家長截圖舉報
    老師呼籲,家長還是儘量不要在群裡「發紅包」   1.家長、孩子:一句暖心的祝福,遠比「紅包」感動  家長微信群是為了促進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繫和交流。比如,向家長傳遞教育知識,使家長隨時關注到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便於家長之間、家校之間溝通,利用碎片化空餘時間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家長微信群有必要建立「群規」規範群內發紅包的行為,老師們也要謹慎,堅持不接收家長的微信紅包。如此,家校聯繫才會變得更加自然、順暢。  孩子家長總是希望老師可以更加關注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長帶有目的性地「發紅包」行為是不合理的。
  • 班級微信群就該這樣管理,老師、家長請查閱
    班主任老師在享受利用新技術溝通交流的快捷便利的同時,卻又不得不面對此起彼伏的群「事件」:刷屏、客服、紅包、曬娃、潛水、攀比……管理「班級微信群」瞬間成了不少班主任的「頭疼事」。 如何讓家長微信群有規範!究竟什麼才是微信群的「正確打開方式」呢?老師在使用群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如何「討好」幼兒園老師?
    【案例】:三月份新學期開始,Lily就把兩歲半的寶寶送去幼兒園了。Lily想:「孩子剛入園,是不是應該趁機給寶寶的老師送點禮物呢?」思來想去,Lily給老師買了套500多元的高級內衣,「少了覺得不好意思,希望這樣老師能對孩子好點。」  大部分家長都覺得送禮早已是潛規則,隨風就俗也沒什麼。
  • 家長群成「負擔群」,父母每天看群提心弔膽,寶媽:真想退群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通訊技術日益發達,很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可以通過微信群跟家長第一時間傳達。本來是一個能及時了解孩子情況的好事情,現在家長群卻成了"負擔群",家長每天看群都會提心弔膽,還有的寶媽大呼:真想退群呀!
  • 班級群裡老師發了成績下來,各位家長一個接一個老師辛苦了你也會接...
    站在家長立場,一般來說,我不會。 理由有: 1、老師把成績發到群裡,這件事本身並不辛苦,用不著小題大作。 2、有討好老師之嫌,感覺很虛偽。 3、大量無意義的刷屏,可能令老師反感。
  • 「班級群」裡的3種家長,讓老師為難他人反感,你在其中嗎?
    微信溝通群的確有著它獨特的積極意義,但是讓眾多家長、老師聚集在一起,矛盾一不小心就也會隨著出現,畢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遵守規則,總存在那麼幾個特殊的&34;,特別是班級群可能存在的三種類型的家長,不只是讓老師為難,也讓其他家長反感,你在其中嗎?
  • 又一封老師辭職信火了!班級微信群該發些啥?濮陽家長和老師這麼說...
    該老師此前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沒想到卻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認為老師「沒有考慮到個別差生和家長的感受及自尊,給個別家長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家長要求老師「登門道歉」,否則就「到教育局反映」。
  • 家長群成「隱形負擔」,幼兒園老師眼中的家長是什麼樣的?
    我朋友煢煢作為幼兒園老師,近期就向我抱怨,家長群簡直就是一個戲精群,有些家長曬自己的高文憑,有些曬自己幾套房產證,有些曬自己的公司管理經驗,還有的整天曬自家的孩子是如何的乖巧,這些家長想踢卻又踢不了,本來是一個老師和家長溝通的群,現在反倒成了隱形的負擔。各個家長在群裡自成一派,憑自己的演技,在群裡穩住了自己的C位,在老師眼中,家長都是這樣的。
  • 家長經常群裡說,"老師辛苦了!」 的心理狀態
    家長群裡家長動不動說老師辛苦了,其實這根本就沒有什麼,無非就是"您好"的代名詞罷了,我看了以後,其實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我也會回一個,家長更辛苦。 至於家長為什麼會這麼說?
  • 江蘇教師家長熱議「禁止老師用微信和QQ布置作業」
    對微信QQ布置作業說「不」   有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提案,要求停止小學老師用手機微信和QQ對學生及家長布置作業。教育部近日在回應該提案時明確,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   教育部的禁令傳出後,老師們開始付諸行動。
  • 幼兒園老師結婚,家長統一微信隨500元,結果隔天家長群炸了
    你就算人不到場,只要微信紅包甩過來。就可以啦!吃不吃飯你到不到場好像都沒有那麼重要了。那麼就因為這個便利讓很多家長們覺得苦惱了。因為一般孩子的老師要結婚了。家長們應該怎麼隨錢呢?幼兒園老師結婚,家長統一微信隨500,結果隔天家長群炸了。這個年輕的幼兒園老師馬上就要結婚了。
  • 「釘釘」成為老師建群首選,家長差評:老師減負,家長增負
    在居家學習,線上辦公的大潮下,釘釘群為了各企業和老師們的建群首選。尤其是疫情期間,為了更好推進「在線教學」,跟微信相比,釘釘確實體現了它功不可沒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恢復常態,各大、中、小學校開校之後,釘釘群依然還是成為了老師們的首選。
  • 南京一家長群「炸」了!臨開學換三位任課老師
    這幾天,一些家長處於焦慮之中!原因是:新學期,孩子喜歡的老師要換了!不僅如此,連主科的英語和語文老師也換了,家長們很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影響到孩子學習。就在群裡@家委會成員,希望和學校溝通一下,將熟悉的老師們換回來!小編了解了一下具體情況:班主任老師因為工作原因被調走,一門主科任教的老師也因為懷孕無法繼續進行六年級繁重的授課,學校經過綜合考慮,決定給班級「換將」!
  • 新學期換了老師怎麼辦?寧波家長可以這麼做
    新學期到了,相信很多家長陷入開學擔心狀態。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報到的第一天,發現班裡換了不少老師,而在大部分家長心裡,總認為新老師沒有原來的老師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不同的老師帶給孩子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知識視野和思維習慣。孩子會感覺有新鮮感,有期盼,他們會在新老師面前表現的更積極,更上進。因為他們也希望儘快讓新老師喜歡上他們。回想一下我們上學的時候,是不是對新學期是有期待的?
  • 新學期,學校換了老師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新學期到了,相信很多家長陷入開學擔心狀態。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報到的第一天,發現班裡換了不少老師,而在大部分家長心裡,總認為新老師沒有原來的老師好。所以家長就開始擔心了:孩子不適應新老師怎麼辦?新老師沒有老教師有經驗怎麼辦?孩子不喜歡新老師怎麼辦?
  • 教師節將至,學生家長居然在群裡提出給老師買套房
    家長們既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公平對待,又渴望獲得老師的特別關照,這種矛盾糾結的心理讓他們不得不巴結、討好老師。面對如此現狀,其實老師們也很苦惱。一位中學老師告訴小編,就她自己而言並不需要刻意統一的回覆,更不需要言語上「拍馬屁」,可是家長們的效仿心理總是讓通知和其他消息在群內發布後造成「局面失控」,嚴重影響別人有效閱讀,真是累人累己。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微信群發布的任何內容,所有家長都們看到,所以很多家長嘴上不說,心裡還是有牴觸的。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常常因微信群而變得劍拔弩張。一、一張孩子睡覺照片成為微信群熱議的焦點上課睡覺,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學生時代習以為常的現象。
  • 「老師,你睡了嗎?」爸爸凌晨「問候」老師,最後家長群炸開了鍋
    前言現在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平時連玩兒的時間都沒有,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去課外班,就連周末的時間都不能放過,看到孩子精疲力盡的樣子,父母也感到很心疼,但是為了孩子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將來上更優秀的學校,父母也不得不監督孩子學習,在另一方面,老師給孩子的壓力也很大
  • 教育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正在大大加重一線老師的負擔
    但在教育這個領域,尤其是學校這個領域,過度依賴信息化,正導致老師疲於奔命,越來越累。傳統的,也是特別的,不要完全拋棄。一個班主任每天要面對多少個「微信群」,「QQ群」和「網絡平臺」?今晚寫這個主題的文章,是有感而發。今天看到一則微頭條,一位班主任吐槽現在學校和班級管理過度信息化(其實真的還不能稱之為信息化),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微信群,QQ群,網絡平臺,令一線班主任手忙腳亂,疲憊不堪。
  • 小學生「作業多」寫到半夜,家長不樂意了,網友:這負擔太重了吧
    厭學心理我們有時候會發現大多數孩子不能認真的完成作業,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現在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太重了,時間長了會發現孩子有了些疲乏的心理,有的甚至會出現厭惡想法,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厭學心理。孩子作業負擔太重家長應該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