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成「隱形負擔」,幼兒園老師眼中的家長是什麼樣的?

2020-12-27 豆媽優選好物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則新聞,一位當老師的媽媽在同學微信群裡曬了自己女兒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平坦的證書翻開內頁,就赫然出現了學校雄偉的大門立體紙張,本來這位媽媽只是為了向自己的同學們展示通知書的大氣,沒想到不一會,就被班長踢出了群聊。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就會產生攀比和嫉妒,暗戰洶湧,而這個看起來其實很小的家長群,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我朋友煢煢作為幼兒園老師,近期就向我抱怨,家長群簡直就是一個戲精群,有些家長曬自己的高文憑,有些曬自己幾套房產證,有些曬自己的公司管理經驗,還有的整天曬自家的孩子是如何的乖巧,這些家長想踢卻又踢不了,本來是一個老師和家長溝通的群,現在反倒成了隱形的負擔。

各個家長在群裡自成一派,憑自己的演技,在群裡穩住了自己的C位,在老師眼中,家長都是這樣的。

「心機」派:

朋友的小孩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了,準備上小學,全家人在這一個學期對孩子的學習尤為重視,怕孩子以後上小學了跟不上別人,一放學就督促孩子寫作業,背單詞。在完成老師的任務後本來想在群裡和老師說孩子作業寫完了,可是一看群,別人家的孩子都是下午6點鐘就寫完了,還發了孩子學彈鋼琴的照片,於是在同一時間內,群裡的家長就開始秀孩子們的才藝,學畫畫的,學鋼琴的、學書法的。果然,多才多藝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雖然朋友告誡自己不要去比較,但是最後自己的不攀比念頭穩不住,也開始讓孩子跟風學習。

馬屁派

無論老師在群裡說什麼,家長們估計都沒看清楚老師說什麼,就秒回"老師辛苦了""老師說得對""老師要注意身體啊""老師要不要帶點家裡的特產給你補補"……群裡一排下來都是一群馬屁精。尤其是前兩天的教師節,群裡的家長們送花的,發紅包的,寫詩的,還有甚至定了一個三層水果蛋糕,說要給老師送去,更關鍵的是,只要有一個人帶頭說話,就會集體刷屏。

曬娃派

作為孩子爸媽,眼裡都是自己的孩子,朋友圈曬就算了,在家長群,各位家長也是不停地曬曬曬。周末曬帶孩子去郊遊,晚上曬教孩子做家務,只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喜愛。

其實老師每天都很忙的,管理學生、備課、改作業都佔據了一天的時間,除了有重要任務通知,是很少去看群裡各位家長在聊什麼的,家長如果真的有問題需要找老師溝通,可以打電話或者私下和老師聊,在群裡嚷嚷只會讓老師越來越反感。

相關焦點

  • 新學期家長微信群過度討好老師 老師:心理負擔太重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手機社交平臺迅速普及,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渠道已經從簡訊時代、飛信時代進入微信時代。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幾乎每個班級都建立了用於家校溝通的微信群,老師發通知、留作業等變得方便快捷了,家長也可以第一時間得知孩子的在校情況。
  • 有種隱形負擔叫做家長群,沒想到當了家長後,更怕老師叫「家長」
    原來是參加孩子家長會,被老師給點名批評了,因為他經常不回老師的消息,打電話沒有人接,老師認為他不關心孩子,不對孩子負責。「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你們那個東西(師生微信群)!」「你們老是打電話給我,我不是不想接,而是開會沒時間接啊。」
  • 家長群成「負擔群」,父母每天看群提心弔膽,寶媽:真想退群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通訊技術日益發達,很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可以通過微信群跟家長第一時間傳達。本來是一個能及時了解孩子情況的好事情,現在家長群卻成了"負擔群",家長每天看群都會提心弔膽,還有的寶媽大呼:真想退群呀!
  • 什麼樣的孩子會被老師優待?園長吐露的實情,讓家長尷尬且狼狽
    什麼樣的孩子會被老師優待?園長吐露的實情,讓家長尷尬且狼狽前幾天,一位幼兒園園長分享了家長群裡的一場鬧劇。一位做微商的老師不小心將給客戶發的發貨提醒發到了家長群裡,下班時才發現自己發錯了,可是已經有十幾個家長在群裡炸開了鍋。
  • 幼兒園女老師懷孕,家長群卻「亂成一鍋粥」
    一個班有10-20個孩子,幼兒園老師肯定有照顧不周疏忽的時候,為了讓老師對自家孩子更看重一下,在吃飯、休息的時候更關注自家孩子,在幼兒園有集體活動時,給自家孩子更多上臺表演的機會,因此家長都會討好幼兒園老師。幼兒園老師懷孕,微信家長群炸鍋了,寶媽:你咋不送別墅呢?
  • 家長群成「誇誇群」,老師樂此不疲,網友:沒有群的家長太幸運了
    家長群本來是便於家校溝通孩子成長情況的交流群,但有很多家長群已經變了味,成了家長們集中吐槽的話題,家長為了跟老師保持溝通,對老師的要求不敢過多反駁,不是他們不敢,而是擔心孩子在學校受到冷落和懲罰。老師打電話稱小孩沒有寫作業,引起他的不滿,自己的工作就是賣水果,老師每天把作業發至群內,如果丟給孩子一個手機,小孩會以寫作業為由,掩蓋玩手機之實;如果不丟給小孩手機,他們甚至不知道當天留下什麼作業?難道老師不應該把作業留到黑板上?這個真的很難做到嗎?
  • 日本有沒有「家長群」?家長們很輕鬆?​PTA在日本教育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忙碌不堪的日本職場中,不少小學生家長也會有不堪重負的時候,有時還會特意在家長留言欄裡向老師提出減輕作業負擔的意見:「監護人留言:不論再怎樣計劃,一天也只有24小時,分給作業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速度和細緻不能捨棄,那麼孩子便少了睡眠和發展愛好的時間,這樣太可憐了。我也因為睡眠不足而出了意外,所以非常希望能夠減少作業。」
  • 幼兒園老師結婚,家長統一微信隨500元,結果隔天家長群炸了
    那麼就因為這個便利讓很多家長們覺得苦惱了。因為一般孩子的老師要結婚了。家長們應該怎麼隨錢呢?幼兒園老師結婚,家長統一微信隨500,結果隔天家長群炸了。這個年輕的幼兒園老師馬上就要結婚了。家長們也紛紛聽孩子都說了。並且老師也在即將結婚的時候給小寶寶們一人發了一袋喜糖。
  • 家長上班午休代孩子寫作文?作業App變成新「負擔群」
    和微信群不同的是,這類App主要以教師與家長點對點溝通為主,沒有群聊功能,仍有類似朋友圈的功能,家長可在下面留言。讓一些家長操心的是,App上孩子的排名在醒目位置,排名靠累積「關愛值」,給老師親友點讚、發布成長印記(發站內朋友圈)、分享站內課程和文章等方式都能獲取「關愛值」。
  • 幼兒園老師把孩子午睡照片上傳家長群,家長憤怒不已:坑娃啊
    在過去,家長要想和老師聯繫,只能親自去一趟學校或者是給老師打電話,不過老師卻不一定能夠及時接到電話。但是現在,只需要建立一個群聊,家長和老師就能盡情溝通,家長也能了解到自家娃在學校的情況。幼兒園,幼兒園開學初期,負責老師為了能夠將每一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告知家長,建立了群聊,將班上的家長都拉進群,每天都盡心盡責地將小朋友的日常拍下來,分享到群裡
  • 家長交流群變質馬屁群!新的規定已經出!
    現在在許多家長眼中,家長群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負擔。青海一區教育局明令防止家校網絡交流平臺成「拍馬屁群」《青海一區教育局明令防止家校網絡交流平臺成「拍馬屁群」》連日引發輿論關注。QQ群、微信群等方便家庭和學校溝通的家長群,如何防止淪為「拍馬屁群」?
  • 小學生家長「課業負擔」調查:老師對代勞默許
    課後複習預習作業量大PPT等作業超出小學生能力範圍部分小學生家長「課業負擔」調查就孩子的教育來說,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家長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然而,當前出現的一些情況似乎扭曲了家庭教育的本意。比如,最近爆出的「陪寫作業家長心梗」以及各種「奇葩」課後作業,老師留給孩子的課後作業似乎成了給家長布置的作業。
  • 老師在群裡發幼兒園午餐,家長眼尖發現其中貓膩,群裡家長大爆發
    專注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在給孩子挑選幼兒園的時候,都是會從各方面去考慮,只為了能給孩子挑到一個比較好的幼兒園,但即使是家長這樣挑選,還是非常有可能會受到幼兒園的「欺騙」的,因為有些貓膩是很難看出來的。
  • 幼兒園班級群聊天記錄火了,家長有多「奇葩」,老師就有多無奈
    家長恭維老師的畫面是破壞班級群良好風氣的行為,家長不喜歡,老師也不願意看。,是老師通知幼兒園消息的渠道,不是家長娛樂的場所。,就要信任老師的能力,不要總是在群裡問自己孩子的狀況,這就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
  • 家長送小孩上幼兒園秒加11個微信群 聊的全是套路老師也很無奈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家長群」。我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溝通學校的事情才誕生的,一開始大家都很喜歡「我」,但是最近「我」一出現,就給老師和家長造成了不少的心理陰影。幾天前,一篇名為《開學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長群》的文章爆紅網絡,漸漸地讓不少家長覺得「我」成了他們的負擔。
  • 幼兒園的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家長?看完你就懂了
    導讀:幼兒園的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家長?看完你就懂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的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家長?看完你就懂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幼兒園老師發孩子午睡照片,眼尖的家長:老師,你別幹了
    ,把孩子們的照片發到家長群裡。,一定是經過多方挑選和慎重考慮的,所以請家長相信幼兒園的專業性,每位老師都是通過嚴格規範的入職培訓後才取得上崗資格的。要知道,在你的眼中只有一個寶貝,在老師眼中個個都是寶貝。
  • 部分小學生家長「課業負擔」調查:老師對代勞默許
    比如,最近爆出的「陪寫作業家長心梗」以及各種「奇葩」課後作業,老師留給孩子的課後作業似乎成了給家長布置的作業。小學生家長的「課業負擔」究竟怎樣?《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本報記者 陳磊  語文下周聽寫,周末做好複習。  數學學習了××,希望周末回家複習。  今天的英語學習了×課,周末回家複習。
  • 2021年幼兒園班級家長群公約,轉給家長!
    隨著微信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家長微信群」逐漸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臺。
  • 幼兒園常見「隱形欺凌」,許多孩子在默默承受,家長卻糊塗不知
    文|文兒不少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以後,想著孩子在幼兒園餓了有東西吃、想玩了有同齡人陪,再加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沒有殺傷力,平時還有老師在旁邊照看,應該沒什麼值得顧慮的。如果家長這樣想留大錯特錯了。幼兒園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裡面肯定會有矛盾,比如,這些幼兒園常見的「隱形欺凌」,許多孩子留在默默承受,可惜的事家長卻糊塗不知。被同齡人在背後惡意說長道短、散播謠言別以為只有成人私下才會使用惡意不實的語言攻擊別人,其實幼兒園的小朋友早就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