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橘媽
作為成年人,手機裡不敢「消息免打擾」的群,除了工作群,還有家長群。
不僅不敢免打擾,還生怕錯過任何消息,在一連串的收到中不斷往上翻,生怕漏了哪位老師的信息,忘了完成什麼任務,一直翻到昨天的消息才算放心。
但是更讓人心驚膽戰的,還是老師在家長群裡的點名批評,「XXX同學,今天沒有帶1號生字本」,「XXX同學,今天在學校上課說話」……
沒想到從孩子變成家長後,依然如此怕老師叫「家長」。
前段時間我一個同事吐槽,老師半夜兩點發消息,讓第二天帶東西,好多家長都睡了,根本沒看到,看到的也沒地方去買了,只能第二天早上緊急去買,還不一定能買到。
家長們紛紛吐槽,但見了老師還是乖乖問好。
還有前段時間,有個男同志崩潰之下蹲在地上痛哭的視頻,好多人都看了,隔著屏幕,成年人的心酸讓人感同身受。
原來是參加孩子家長會,被老師給點名批評了,因為他經常不回老師的消息,打電話沒有人接,老師認為他不關心孩子,不對孩子負責。
「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你們那個東西(師生微信群)!」
「你們老是打電話給我,我不是不想接,而是開會沒時間接啊。」
「我又要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
挺大個老爺們,被孩子老師批評之後,居然情緒失控失聲痛哭,想起來也挺丟臉的。但是這位爸爸蹲在地上的那一刻,其他家長都十分理解,那一刻,是生活的壓力以及孩子學習的壓力的集中爆發,成年人每日負重前行,這一瞬間終於有了一個發洩的出口。
家長群,果然是很多一代家長的隱形焦慮。
家長群裡消息多,有時候真的會看串看錯,出現失誤,而且群裡面消息多,一會兒一條,家長很難時刻盯著快速回。
更何況,有時候家長們等著發消息,但老師那邊也會出錯,比如作業不提前發,孩子一直等著寫作業卻不知道寫什麼。
什麼時候,家長群變得如此重要了呢?
這一代人空前重視教育,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開始被家長們放在「起跑線」上,開始了比拼和奔跑。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和學校都重視,再也不是以前那樣,孩子往學校一放就什麼都不用管了。
家長希望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教育,了解孩子的情況,老師也需要家長更加配合自己的工作,畢竟,單純的拼在學校學習的成果,還遠遠不夠。
那麼學校和家長們必然會加強溝通,而且微信群、釘釘群的存在也給溝通提供了方便。
但是,並不是所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瘋狂的學習。
有的家長更希望孩子擁有稍微輕鬆一點的童年,不去爭先,跟上腳步就行。但擋不住老師們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以及班裡其他孩子的家長對學習氛圍有更突出的貢獻。
所以家長群已經不僅僅是家長群,更是家長們了解學校、了解孩子,以及了解其他孩子、其他家長的渠道,也就成了孩子學習壓力的具體載體。
當然,家長們的壓力來源不光是孩子的學習問題,還有工作、生活、家庭關係等等事物需要處理。
畢竟,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生活的重擔和家庭的重擔背在身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還記得之前,一個女子在地鐵站蹲著哭泣,地鐵站的一個大姐走過去安慰,摸了摸她的頭,這樣一個動作,讓女子瞬間打開心房,起身抱住了工作人員。
後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在地鐵站哭的女子,已經連續加班一個多月了,今天工作做完之後,她突然不知道該幹什麼,也不知道去哪裡,而且她不敢回家哭,因為家裡有女兒,她怕嚇到女兒。
在生活暴擊之下,父母們已經足夠努力,去給孩子打造一個能避風雨的港灣。
當然,也有因為年輕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因為還沒準備好就已經成為父母,自身能力的不足,也讓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有對夫妻就因為孩子寫作業的問題打起來。
起因是爸爸陪孩子寫作業,已經到睡覺時間了還沒做完,爸爸心裡滿腔怒火,忍著沒有對孩子發。
那邊媽媽一直拿著手機和朋友語音聊天,看到妻子這麼清閒,爸爸忍不住了:「你能不能小點聲?影響孩子學習了!」
媽媽聊得正開心,沒有理會,繼續開心的聊天。
怒極的爸爸這才爆發,衝上去搶奪妻子手機,要給她調成靜音模式。
妻子哪裡肯,反抗的時候兩個人打起來,鬧著要離婚。
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的矛盾,雖然有些荒誕,卻又如此熟悉。
處理不了孩子的學習問題,也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問題,以及夫妻之間的相處問題,這不正是我們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嗎?我們這代人,這家長做的好像沒有上一代人成熟。
或許慢慢的,年輕的家長們才明白,可能生活一直是這樣,只不過之前我們是孩子,有父母為自己遮風擋雨,所以感到輕鬆快樂。而我們的父母們,可能也曾背著孩子默默哭泣,最後重新收拾自己,負重前行。
可能這就是年輕人成長為真正的成年人的一步吧,有疼痛,有失望,最後都要堅持,因為生活仍在繼續,太陽依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