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業往生是指哪些業?順生受業是不能帶走的,順現受業也不能帶,順後受業也不能帶,就是這個順不定受業可以帶。順不定受業就是我們用無記心,或者我們極輕微的身口意所造下的這些業,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善惡都很難分辨別的這一類的業,這一類的業叫不定業,不定感果的,遇到緣了它感果,遇不到緣可以不感果的,所以這一類業叫不定業,這個不定業可以帶走的,帶業往生是指這一類的業。
不是說我們在一生當中,你忤逆十惡犯戒亂七八遭什麼業都造了,然後你通過念佛,念幾句佛你就能帶這些業往生淨土了,那就沒因果了,不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一生當中我們一定要持戒清淨,念佛精進,修行彌堅,這個有深厚的資糧,有清淨的信心,再通過念佛,雖然有這些微細的不定業,但通過我們修行可以往生淨土,可以帶業往生。
所以這個帶業往生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不要那麼模糊不清的就說是帶業往生。這個帶業往生,我們先要知道業有四種,我們前面也說過,第一種叫順現受業,就是此生作業,此生受報,這是很重的業;還有一種叫順生受業,就是此生作業,來生受報,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造下善業、惡業、無記業,這些在第二輩子受報的,這叫順生受業。
第三種業,叫順後受業,就是此生作業,第二輩子不受報,在下一輩子受報——後生受報,叫順後受業;第四種業,就是順不定受業,此生作業不定受報,不一定什麼時候受報的,那麼這一類的業就比較輕了,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似是而非的,你說善的嗎?不是善的;你說惡的嗎?不是惡的,這個心糊裡糊塗造下這些業。
造下這些業,是心裡頭很微細的、極輕的這些,不是很重的重心所造下的這些業,這一類的業就是無記業——不記善惡,叫不定受業。不一定什麼時候受報,叫順不定受業,在下一輩子遇到緣了它就感果的,遇不到緣了就不感果。這不感果是不是真實不感果,永遠不感果呢?不是。佛在經裡面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若會時,果報還自受」,只是不一定什麼時侯受。
「假使百千劫」這麼長的時間你造下這些業,你若不通過修行,不去證道證果解脫生死的話,將來肯定會遇緣得,遇緣就要感果的,但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通過認真好好地去以戒而生定,以定而發慧,從三皈、五戒、菩薩戒,認真地去斷惡修善,並且以清淨的信心,堅持每天天天好好念佛,以廣大的願力回向眾生及佛道,用這種精進修行的力量,可以帶業往生。這就是帶著這些順不定受業,這些業可以帶業往生的。
本來這些業就很輕,遇緣了它就感果,不遇緣了它就不感果,我們在這一世當中好好念佛修行,持戒修行以後,三業清淨以後,把召感惡緣的這些緣斷掉了,沒有這個緣了,可以不感果的,這就是帶業往生。所以我們修行,早上起來燒香、拜佛,念經;白天,要好好發菩提心,從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放生積福,持咒念佛,積德行善,一直到晚上磕頭禮拜。
然後將此功德回向眾生及佛道,特別在最後要放水陸供,燒煙供。這就是,一個來淨化我們的自身,消除我們從無始以來的這些自身的業障,第二個就是要觀待一切眾生,有怨的還怨,有仇的還仇,要把這些業了掉,每天一定要燒煙供,這些都是了無始以來的這些惡緣,過去同這些冤親債主結下不好的緣了,我們現在以慈悲心、以修行的道心。
每天念經回向給他們,讓他們離苦得樂,每天以觀音菩薩的身份去供養它們,布施它們。並且祝願他們離苦得樂,究竟成佛,再求佛菩薩加持令一切眾生遠離苦惱,成就寂靜涅槃。所以經常用這些功德、這些善心去修行的話,就能夠了過去的惡緣。所以釋迦牟尼佛修行的時候,三無數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就是這樣子的,舍國臣妻子,乃至頭目腦髓,把自己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給一切眾生。
並且從無始劫來這些難行能行的一切修行,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能夠離苦得樂,到最後百劫修相好,圓滿自己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功德,最後成就無上涅槃,都是這麼修行而來的;我們今天修行也是這樣,所以要多方面地去積聚多福德因緣,才能夠往生淨土,就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