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為什麼會有差別,我們普通說的修行是什麼意思

2020-12-11 居士與佛法

往生為什麼會有差別,我們普通說的修行是什麼意思

我聽到有人說過,我念佛就只是為了往生。有什麼辦法嗎?其實也很簡單啊,只要信願行具足,保證臨終的時候正念不失,那麼你就一定能夠做到往生了。至於到了極樂淨土以後,你能夠坐在九品蓮花的那一朵,那就要看你今生在修行上會下多少的功夫了,到了極樂淨土那邊不是你有錢就能夠「買」到你想要的那朵蓮花的。人家最差的都是金子做的,而你呢,拿著銀的,你想要買一朵金的蓮花,就是你拿再多的人民幣都已經不管用了。那麼什麼管用呢,就是你今生所修行的功德。

在西方極樂淨土那,還有一部分是包在蓮花裡面,是我們所無法看到的,當然也有在西方淨土的邊地疑城的,他們同樣也旺盛了,那麼為什麼同樣的往生極樂,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他們的差別就是在於因地的差別,或者說是在我們修行過程當中的差別,所以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很簡單的,只要你能夠在修行的時候保持你的正念不失,哪怕是在臨終的時候同樣如此,那麼你必然能夠往生極樂,哪怕是去蓮花裡面包著,都能夠保證了。

我們想要往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想要很高的品階,那就不是只保持正念所能夠做到的了,你想要在這邊證得八地以後再去那邊看看,你可以在這邊努力的修行啊六度萬行,這些你圓滿了,你在這邊都成了,到時候你去往西方淨土以後,你想去哪就去哪。到了那邊就不用包在荷花裡面了,到時候你想要坐金色的蓮臺就坐金的,你想做銀的當然也不是不可以的,即使你在這邊有很高的成就了,再求往生也是有可能的,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嘛,等你去了以後,你的品味就很高了啊如果僅僅是為了求往生的話,有幸去了的,和修行了三根普被的這兩個檔次就很不同了,所以說,我們現在修行是很普通的那種。

普通的修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和因緣,然後懺悔自己的所有的業障,積累一切的福報。我們最終的成佛的福報是積累出來的。釋迦佛說他成佛是通過了三大阿僧袛劫才能成佛,三大阿僧袛劫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直修持菩薩道所做的事情,所有的功德都是積累出來的,最終的佛果也是一點一點攢出來的。其實,真正會修行的人一定不會等到最後才發願去往生,等到生命的盡頭才會求阿彌陀佛來接你,真正會修行的人會在剎那就激發自己的修行樂趣,促成你修行的順緣,只要你修行是善的,都能夠幫助你成佛,只要你能夠幫助你了脫生死的,都是你所修行的方法,這都是修行因緣。

比如說有一個人的善根很深厚,在這一生中都在大行佛道所以修持就會比較的精進,比較的吃苦,而且時間一長,修行的就會很純真等,他的菩提心,出離心就會顯現出來了,在這邊他就可以登地菩薩,他可以是三地,七地,甚至是八地,就算是他沒有走,但是他也已經證得聖果,那麼你如果想要往生道理西方的話,他就不需要去在蓮花裡面包著了,更不可能去邊地疑城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單純的說要往生很簡單,但是你要知道,想要成佛,就不僅僅是往生能夠了事的了,到了那邊還得去做,往生只是相當於是「移民」而已,是為了找到一個更適合的修行環境,就是這麼的簡單。

有人說淨土法門是究竟圓滿的法門,這就是說他的最終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眾生是都可能成佛的,可是什麼時候能夠成佛,到了哪裡能夠成佛,以什麼樣的形式來成佛,這就關乎到了個人,淨土法門從事相上來講,他僅僅是阿彌陀願力化現出來的一個淨土佛國,讓我們這些愚痴的眾生,挪到那邊去,別再造業了,在那邊不再墮落,一點一點的修行,最終都會成佛,從單純往生來講,淨土法門是暫時的,你往生過去還是要修的,直到能夠成佛,淨土法門他是圓滿的法門,這並不能夠保證完勝就萬事大吉了,有人說,我只要能夠保證往生就可以了,其實這樣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有人覺得這樣看,往生是很簡單的,但是既然都是往生,那為什麼不去往生一個比較高的品味呢?選擇高品位不是說你往生到那邊再選的,而是你要在今生努力的修行,到了那邊才能夠獲得相應的品階,你這邊的所作所為,現在的一切,都會關乎著你的往生以後的品階。如果有十人發願往生,十人所發願,修行都不同,那麼他們到了那邊以後就會出現在九個不同的品階,到那邊成佛的時間不一樣,所做的蓮臺也不一樣。當然!這些都是說給那些想要往生的修行者說的,我們並不是迷信,因為佛教本身就不是迷信,我們也不會宣傳佛教,也不會勸誡任何人來皈依佛教,因為每個人的信仰都是自由的,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誤解。

相關焦點

  •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仁清法師開示
    就是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是禪宗祖師的主張,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達到的目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只是見到了佛性,並不是成佛了。因為悟後起修,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所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句話是很要命的,我們看了很容易有挫敗感,有點小受傷,或者大受傷。其實,用不著大受傷,也用不著小受傷,為什麼呢?
  • 什麼才是真正修持往生法門?(下)
    所以我今天想表達的這個意思,我不知道表達清楚沒有?德國讀書會是有學員在學淨土法門的。就是因為我知道現在在歐洲,在德國,在法蘭克福這一批佛教徒當中,念阿彌陀佛修淨土法門的人不少,對吧?那么正因為這一點,所以我今天說這樣一段話,就是大家要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淨土法門。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阿彌陀佛在我國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離不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和大力提倡。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時代的一個教主,宣揚佛法,建立佛教。
  • 阿彌陀佛,成佛了,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二;阿彌陀佛,修行成就最清淨,莊嚴,美好,快樂的極樂世界,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十方眾生都救度到極樂世界去成佛。所以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的淨土,是為了我們十方眾生而修行成就的,十方眾生,每一個人,每一位眾生都有份的,所以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家鄉。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一尊偉大但不被了解的佛
    當時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感覺「阿彌陀佛」對老人們來說,是一種保障和依賴。這是他們能夠達成某種心願,很高興、很滿足、很感激的一句話。學佛後才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尊偉大的佛,是萬佛之王。我們如果僅僅把阿彌陀佛作為一尊佛的名字來理解,那麼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就太淺薄和無知了。
  • 往生論講記(第6集)
    這些意思我們在文裡面一段一段來介紹。看第一段「願偈大意」,願是天親菩薩發願求生淨土,他作的這個偈頌。這個二十四首偈頌是什麼意思?這個地方為我們說明了,這是節錄的最重要的幾句話。  【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國故。】  說得再多,這一句話是他的主題,是他的中心,當然也是我們同修們大家的願望,我們也像天親菩薩一樣有這個願望。
  • 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是什麼?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好,看這段,這一段就是正宗分的第三大結構段,正面開示行人執持名號來做為自己往生的正行。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濃縮後就是六字名號,展開即是「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之淨土三經。將淨土三經統稱為「無量壽經」,且判三經皆以佛名號為體,意義巨大。意義何在?其意義就是三經內涵之統一。皆是以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的經,皆是救度十方眾生解脫生死之經,皆是以救度凡夫為本之經,把《觀經》易錯解為聖人修行之經的錯誤觀點完全否定了,從而開解了如來妙法之真義。《往生論》是天親菩薩所寫,曇鸞大師解之,後之學者誰能有如此高超的智慧!
  • 阿惟越致什麼意思?為什麼往生到極樂的人都做阿惟越致菩薩?
    阿惟越致是梵語,也翻作阿惟跋致,中文意思是不退轉。它包含三個層次,也就是三種不退,叫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種不退,一生圓滿成佛。這三種不退,就是我們中國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這個境界。所以,只要證得三不退,《華嚴》圓教初住菩薩就圓證三不退,他就成佛了。
  • 仁清法師:如何提高往生品位(之二)
    所以在《普賢菩薩行願品》當中講的是這個意思。一切無復相隨,什麼都不會跟著你走。金錢啊,名譽啊,地位啊,妻子兒女啊,田園宅舍啊等等等等,都不可能跟著你走,只有這個「願力」,它這個願王啊不相舍離,與一切時,引導其前,而指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藕益大師也說:「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就是說你能否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看你這個「願和信心」,這是兩條非常重要的。
  • 往生論講記(第1集)
    多數應當是第六劫去往生的也成就了,第七劫去往生也成就了。這樣我們就恍然大悟,假如要是不退轉的話,成佛從初發心修行到佛果,也不過是三劫、四劫,哪裡要三個阿僧祇劫?  諸位明了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曉得為什麼菩薩求阿毘跋致。菩薩能求得到嗎?許許多多菩薩求這個法門求不到,這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說的。
  • 【佛法概論】(20)發心的品位決定了修行功德的差別
    那如果說為了父母親脫離痛苦,幫助他不要墮到三惡道去,或者要他念佛,或者叫他去求善法、幫他放生、帶著父母親放生,求來生的人天果報,這個是下品善的發心。如果他脫離六道輪迴的苦,那這個就是中品善的發心。那我孝敬父母幹什麼呢?如果我能夠幫助父母一起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今生那麼苦,能夠一起來聽法,聽聞佛法,能夠在佛法的指導下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哎,這就是菩提心,上品善的發心。
  • 如何獲得往生的把握—大阿彌陀寺佛七開示 1
    就是我們很多人會覺得,我現在沒有能力去弘揚佛法,沒有能力去利益眾生,我一定要先成佛,我一定要先往生極樂世界,然後將來我再乘願再來,我再度眾生。如果你是這樣的一種發心,就是屬於國王的發心。國王發心的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在修行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包括我們的一些師父們和居士們,有這種國王發心的人,往往他有一種特點,就是說他很喜歡獨處,他不太很喜歡跟大家共修。
  • 東坡居士一生念佛,為什麼他未能往生?
    2 這兩個人在佛教界裡頭,都很有名氣,但都沒有成就。提到佛學,他們樣樣都通,說得頭頭是道,一句也沒做到。    3 他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只是在經論上去研究,沒有真正的修行功夫,佛法真實的利益,他們沒有得到。    4 我們在多年前,曾經印過《西方公據》這本書。「西方公據」這個話,最初就是蘇東坡說出來的。
  • 帶業往生帶的是什麼業?這幾種業力究竟有什麼不同?聽師父講講!
    不是說我們在一生當中,你忤逆十惡犯戒亂七八遭什麼業都造了,然後你通過念佛,念幾句佛你就能帶這些業往生淨土了,那就沒因果了,不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一生當中我們一定要持戒清淨,念佛精進,修行彌堅,這個有深厚的資糧,有清淨的信心,再通過念佛,雖然有這些微細的不定業,但通過我們修行可以往生淨土,可以帶業往生。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1.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事實的真相就擺在我們面前,佛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底下這一句了。佛的心平等,我們凡夫心不平等。平等的是真心,不平等的是妄心。說實在話,佛菩薩跟我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用心不一樣。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我們的妙明真心是沒有生滅的,因緣和合,於是有了生相。因為妙明真心能顯萬相,因此說無生即生。因為相是由本性所顯現的,因此說生即無。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要去的西方淨土,也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會不會再墮落呢?首先這個問題呢!你要是還有這樣的「毒」,你不可能往生,你還被貪嗔痴三毒逼惱,怎麼會有智慧呢?沒有智慧何來機緣往生呢?再就是你往生了,就不會再產生「三毒」了,因為沒有機會,沒有環境,你心地純淨了何來染汙呢!另外在西方極樂世界有這五個原因,決定你不會再墮落。
  • 往生「極樂世界」之人,都是平等、沒有差別了嗎?
    我們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念佛,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就會生出一朵蓮花來。蓮花中間還有座臺,叫做蓮臺。念佛的人越多,池裡的蓮花也就越多;念佛的人功夫越深,池裡的那朵,由他念佛所產生的蓮花,也就越大越鮮豔(上面回向偈中的「莊嚴佛淨土」,就是這個意思)。等到念佛的人快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捧著這座蓮臺,和觀音、勢至等菩薩大眾來接引他。這人的神識就捨棄肉身,坐進蓮臺中,往生西方淨土去了。
  •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如果修行沒有智慧,只是盲目跟風,那就難以修到功德。「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看完此篇文章,大家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的音譯,由「南無 」、「阿彌陀」 、 「佛」三語連結而成。
  • 佛教中的「圓發三心」是什麼意思呢?
    那麼如果圓發三心能夠往生,這就是上品上生的往生條件。發了上品的三種心的話,可是必然一定會有行,常說讓大家發心,那麼心發出來要幹什麼?首先就是又要三種行跟它匹配,這三種行,一個是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經典;再一個修行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