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閒著沒事兒玩手機的時候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剛倆月的小寶寶去遊泳,一進到泳池這位媽媽就給寶寶帶上了套脖子的遊泳圈,可能是過於信任遊泳圈的功能了吧,這位媽媽竟然低頭玩起了手機,完全忽略了遊泳池裡的寶寶,過了好久,抬頭看寶寶的時候,卻發現頸圈竟然鬆開了,寶寶差點溺水。那麼寶寶到底該不該遊泳呢?遊泳時到底應不應該使用頸圈呢?
說起嬰兒遊泳,真是好處多多.它能促進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提高身體協調性,促進消化,改善睡眠情況,鍛鍊皮膚的調節功能,促進循環,刺激嬰兒骨骼、關節、肌肉的發育,促進身高增長,增強寶寶體質。嬰兒遊泳雖然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但也要注意安全。除了注意遊泳場所水質的健康外,也要留心一樣工具,那就是遊泳頸圈。不建議給寶寶使用遊泳頸圈,因為它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第一,我們都知道,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全身都是軟軟的,包括脖子,這個時候給寶寶用頸圈容易損傷寶寶的頸椎。使用頸圈遊泳會給頸椎造成很重的負擔:一方面是寶寶本身的重力,還有一方面是水對頸圈的浮力。它們都會對嬰兒的頸椎產生牽引力量,這個力量可能傷害到寶寶。
第二,使用頸圈還容易壓迫氣管。頸圈要套在寶寶脖子上,使寶寶不會滑落,但可能會因此壓迫到寶寶的氣管。還可能因為頸圈的固定扣鬆開而導致寶寶落入水中,導致寶寶落入溺水的危險之中。第三,除了以上兩點之外,最後一點更加危險,是足以威脅到生命安全的一個隱患。在人體的頸部有一個叫「頸動脈竇」的部位,受到壓迫後,可引起人的昏厥,危及生命。 使用頸圈遊泳有這麼大的隱患,那還要不要讓小寶寶遊泳呢?當然可以遊泳啊,但是最好不要使用頸圈哦,在寶寶遊泳的時候大人們一定要上點心,用自己的手臂來保護寶寶比遊泳圈要安全的多,最重要的還是要家長們要時刻關注寶寶的安全問題。對於大一點的寶寶來說,可以使用大人用的那种放在腋下的遊泳圈。
關於小寶寶遊泳的問題,除了以上說的這些,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耳朵進水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光是遊泳的時候會出現,平時給寶寶洗頭洗臉的時候,也容易造成耳朵進水。當寶寶外耳道有積水的時候,大家一般是把寶寶的頭側一會兒,讓水流出來。除此之外,家長還能做些什麼?有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呢?下面我們來說一說。
如果看見或者懷疑寶寶外耳道有積水,可以用兩個比較鬆軟的棉球放在耳郭3~5分鐘,待水分被吸到棉球裡後取出。正常的遊泳和洗澡時,水很難進入到耳道的深部,這樣用棉球處理就可以。切忌拿細小的棉籤給寶寶掏耳朵,那樣在清理出一部分水的同時,還可能會把一部分水帶入更深的位置,這樣就給細菌提供了滋生的條件,特別容易出現積水以後的繼發感染。如果是特殊情況,水進入到寶寶耳道深部,要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在全球,溺水發生率最高的是1~4歲的兒童。接受過正規遊泳課程學習的1歲以上孩子溺水的可能性較低,所以有家長希望在孩子1歲開始參加遊泳課,預防溺水的發生。孩子願意當然好,如果不願意也不要強迫。是否參加遊泳課,家長應根據孩子的意願來決定。遊泳不應該僅僅被視為防溺水的一項技能。
最後還要提醒家長一件事,現在充氣式遊泳池越來越受歡迎,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如果孩子靠在了充氣式泳池較軟的部分,可能會下沉,所以在孩子遊泳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大人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