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中,可能父母們很少能夠考慮到代際遺傳或者家族傳承的問題,當然這種遺傳和傳承內容中有好的部分更有令我們擔憂的負面的部分。
而無論是新父母群體的學習成長還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們的持續深入研究目的都是希望通過不斷的探索、觀察、發現、復盤、修正等方式來從主觀、客觀上儘可能減少那些負面機制對於被教育者的影響和危害。說白了研究和學習的意義在教育領域中更大的價值體現便是針對那些問題和漏洞而展開的。
當普通的父母群體也可以像研究者一樣把目光視野和時空維度儘可能大而寬地做延展,那麼將會對父母教育者自己、家庭及孩子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影響。
但事實上,能夠使國內的家庭全面達到這樣的高度和深度還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個體思維不斷迭代更新的,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很多父母還處於渾噩而不自知、覺醒但僅限於追逐教育方法的底層思維和操作階段,那些真正進入到追求教育思想和邏輯思維的父母們還是佔有相當小的比例的。
可能在很多父母看來,直接接收到的孩子教育問題解決的方法是最有價值的,也是當下對於孩子問題解決最有效最快速的途徑,但時間長了就會發現,那些專家顧問給予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並不總是對孩子所有的情況都管用,只能是對特有環境下的特殊問題,只要孩子情況稍稍一變化,父母們還是會束手無策、不知所措。這是為什麼呢?
教育問題解決的方法就好比一棵參天大樹延伸出來的眾多樹枝,而教育問題本身就好比大樹的軀幹和根部,而問題背後所導致的成因又好比大樹根部下面可能比我們看到的地面以上的大樹還要龐大的根須。所以當解決者把目光只聚焦於樹枝的方法時是很難能夠真正解決大樹根部問題的,更無法宏觀地看到根須的全貌也就無法微觀上去探究根須的病變了。
所以我們一直在向父母群體傳遞方法的同時更注重傳達教育思想和教育思維,而後者的領悟理解卻是要比方法更需要學習者投入更多精神和時間的,而且還需要學習者有豐富的生活經歷以及持續活躍的大腦思維,否則是很難真正掌握教育下一代和自我教育精髓的。當父母們能夠深度地理解教育的本質,才有可能讓自己逐步生發出正確合理的教育心態,否則只能是被現實牽著鼻子走,內心還焦慮不堪無所適從,又或者表面看來忙忙碌碌付出很多但實際收穫卻是不盡如人意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現在很多父母們隱約存在的一種教育心態:愧疚心理育兒。
這種育兒心理可能在上幾代核心家庭中表現得不夠明顯,但在整個時代快速發展的大社會背景下,這種心理卻是存在於當今父母群體的意識和潛意識中的。
當人們在欣喜於享受著時代快速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各種紅利之餘,其實我們也逐漸發現了與此同時產生的很多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最先是由那些敏感的各行業領域研究者們所意識到並且最先開始研究的。在這些問題中,有表面看來是問題但卻是能夠轉化為新機遇的,但也有會給人們帶來巨大負面影響的。
比如伴隨快速發展會使我們生活中的眾多社會的「象」呈級數級增長,那麼面對在相等時間和空間中人類需要解決的問題增多,我們只能教育孩子們如何掌握應用人類的智慧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便是現代教育的新機遇。
而對於那些教育者和父母沒有能力應對激增問題或者說根本還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家庭中的孩子們來說,情況就大為不妙了。他們很多會成為時代快速發展變革下的犧牲品。比如現在出現教育問題、心理問題的孩子們要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都多的多,如果這些孩子沒有趕在進入社會前解決這些成長問題,那麼他們極有可能最終淪為時代的犧牲品,這一點兒都不誇張。
因為這一代的父母們身上具有時代變革的印跡,他們經歷了從兒時的物質匱乏到現在的經濟獨立階層的上升的巨大轉變,但個體的心理轉變卻是需要比實現物質財務自由更久時間的事情,所以即使很多家庭的父母們財務實現了跨越性的質變,但心理上卻依然保留了兒時成長中的心理缺失。於是在面對自己的孩子、面對他們的教育時,仍然無法真正做到心有餘力、從容淡定。這就是當下典型的「中產焦慮」。
他們開始不遺餘力地使用財富和新進地位來迅速完成對於教育、醫療等優質緊俏資源的搶奪和佔有,以保證下一代孩子能夠徹底擺脫自己曾經的缺失和沒資格。而在這個搶奪的過程中,必然會不經意間暴露一個人真實的本性,如果恰巧被孩子看到,將來有一日也是會成為親子間矛盾的導火索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財富地位上的中產並不真正代表人本身到達了中產。眾多典型的例子可以參見《三十而已》中「太太圈」中的李太太、馬太太、王太太等。
假的或者經過過度包裝的始終會在某一時刻敗露、露餡兒,而這些根本上不了臺面的拙劣操作將會成為孩子們成長中的陰影甚至是汙點。那麼最終的親子結果只能是有血緣但無親情、有名義但無實質、有關係但足夠遠。
比起新中產,普通階層父母的這種育兒心理更具有殺傷力,無論對於自己的家庭還是孩子成年後的家庭。中產階級家庭如何不和諧、情感分崩離析最起碼還能保證生活的質量,不需要為生計發愁,但普通階層的家庭除了要面對育兒的失敗、孩子成年後的無法自立,更要同步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尤其是收入緊張或者常態化超支的問題。
而教育的失敗、孩子成年後出現的一系列讓老年父母頭疼的問題歸根結底都來源於兩代人組成的核心家庭期間本來就存在的問題。而讓老年父母后悔且無力的是盡沒有想到曾經的錯誤做法會貽害到後面的幾代人,至少三代吧。而有些做法直到現在還有新父母們在接力著。
比如即便家庭收入不是很樂觀,父母們也習慣於傾其所有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不論孩子的需求需要支付多少金錢、付出多少心力。而最終我們看到的他們的孩子們,即使長大了也絲毫沒有對曾經為自己付出所有的父母抱有一點兒感激和憐憫之心,更看不到父母的衰老和身體機能的下降,也絲毫不懂得人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在這些成年孩子眼裡,父母永遠是那個可以永久依賴、撒嬌、欺騙的人,而且不會生病、不會衰老、不會拒絕自己的任何要求。
當孩子已經長大成為了一個巨嬰而不自知,當年邁的父母已經被榨乾還要試圖去維護自己的孩子,當有一個導火索導致年邁父母可以把幾十年來壓抑的委屈和痛苦一股腦兒拋給巨嬰們,可想而知,彼此都是痛苦的、不歡而散的,但又是無法有效解決問題的。因為無論是父母還是巨嬰都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彼此,更沒有思考過自身。
所以我們經常告誡父母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去反思、時刻保持彼此獨立的個性和人格、時刻保持慎言謹行的學習態度、時刻朝向未來的某一刻看看想想。否則我們都會將自己及孩子永久地置於痛苦和無能中。
無論是新中產還是普通家庭,育兒都不是只靠金錢和資源可以做好的,更不會和父母的成功失敗呈絕對性的關係,這是一個漫長的、複雜的、牽扯到人方方面面的過往、現在、和未來的立體多元內容。
對於那些可以看得見的內容,我們似乎可以有方向努力,但同時也請不要忽略那些藏在父母人性及內心深處的黑暗內容,因為有時候那些黑點會不經意間竄出來放大放大直到遮蔽光明的今天。父母的職責不僅要去驅逐外來的怪獸,還要時不時驅除自己心中的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