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家長不斷退讓的過程

2020-12-17 餘書馨音

經過三催四請、三番四次的叫起床,那孩子終於爬起來了,然後妥妥的晚了,為了節省時間按時到校,讓他爹送他上學去。

他爹時間不允許中午無法去接他放學,而我去接他放學就沒法準備午飯,於是他果斷決定中午下館子吃完了上學,兩不耽誤,我一聽也挺高興,不用我做飯真是輕鬆。

然後給老太太又打個電話告知這個好消息,老太太一聽也挺高興,這不用幫忙準備也等於放一天假,原本婆婆的想法是不願孩子在外面吃的,她一向認為外面的飯菜油煙大,又不衛生,結果孩子吃的越來越少越來越瘦,婆婆心疼的不得了,我們趕緊開始學習做菜,不說色香味俱全,就是可以讓他吃的比較滿意,眼看著現在吃飯基本正常,婆婆也就放鬆了口氣,現在的要求就是只要每天吃飽吃好就可以,偶爾在外面吃個一頓半頓的也不打緊。

孩子越見長大父母越見退讓,生活就在這不斷的成長與退讓中前行。

相關焦點

  • 王恆晉老師談心理: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家長不斷向後退的過程
    相信這也是許多家長遇到的問題。其實專注力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許多家長都曾對我說自己的孩子沒有專注力,其實不是孩子沒有專注力,而是他的專注力被隱藏起來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看到孩子寫作業總是走神,打遊戲卻半天都不嫌煩。對於缺乏專注力的孩子,背後往往缺乏安全感與價值感。不專注也是在害怕面對後果。
  • 學習就是不斷積累的過程
    我們怎麼去認識學習,我的答案是學習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就像雨滴一樣,雨滴之所以能穿透石頭,不是因為它下落的速度快,也不是它有多硬,而是掉落在石頭上的數量多。有些家長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給孩子報速成班,什麼量子閱讀,全腦開發,學習是沒有這種捷徑可以走的,去輔導班學那些什麼幾大方法,十幾個套路,那也是不行的,只會將孩子的思維固定在一個地方,遇到能套上的題就考個好成績,如果題考的靈活或者上了高中就不靈了。學習是對大腦不斷開發的過程。你要給大腦不斷地施加壓力,大腦才能得到鍛鍊。
  •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學習來突破自身和增長自身的知識積累,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這樣你才能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學習能讓你的頭腦越來越敏捷人體本身就像是一臺機器,如果長時間不使用最終都會生鏽或者老化,而不斷地學習就是讓這臺機器不斷地運作,過了磨合期之後機器的運作效率會越來越順暢,產能也將不斷穩定和提高,你有沒有發現你每天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吸收和學習新知識,而你長此以往會發現你的頭腦將會越來越靈活,思考問題將會越來越敏捷
  • 教育孩子就是個不斷受錘的過程
    孩子小時候的成長,並沒有什麼標準的答案,你這樣不錯,那樣也好,只要孩子健康可愛就行了,其他隨你作者怎麼說。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這種應試的體制下,衡量孩子的標準似乎只剩下了一個:成績好不好。這也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育兒公號,慢慢轉型或者乾脆不寫了的原因。
  • 老師請願諒:孩子是在不斷的犯錯誤不斷改正的過程中一天天長大
    他們在不斷地認識世界,不斷的犯錯誤,不斷地改正的過程中,一天天長大。金無赤金,人無完人。作為老師來說,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犯了錯誤,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可是在實際學習生活中,一些老師常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當孩子一旦犯錯誤後,就稱他為問題孩子,壞孩子,搗蛋王,學渣,給他戴上一頂壞帽子,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在同學中間失去了威信,學習也缺乏了毅力和信心。
  • 家長放棄強制要求,讓孩子在自我糾錯中不斷成長
    家長的叮嚀和囑咐不能伴隨孩子一生,要讓他們學會在體驗中成長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會自我成長,孩子在開始的時候都需要父母的指引,但那並不代表他們一輩子都要活在父母的指揮之下。很多家長因為太過於擔心孩子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就能替孩子包辦的,就絕不讓他們自己動手。做一件事恨不得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提醒到,確保萬無一失。
  • 趙淇,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復盤不斷升級的過程——魅力人物誌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復盤不斷升級的過程。——趙淇曾經,第一位獲得飛行優異十字勳章的女飛行員阿梅莉亞·埃爾哈特獨自飛越大西洋,並留下激勵同時代女性的一段話:「無論何時,女人都應該為自己而去做男人們已經做過的事,有時也要嘗試男人們還沒有做過的。
  • 劉玉清:成長是一個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
    也是它告訴了我不要怕付出,個人的成長和友誼的建立是付出了才會有的回報。在班級裡大二擔任班級學習委員,大四擔任班級就業信息委員,就是希望能與班級同學多多建立聯繫。到了大學階段,很多事情自己不參與真的可以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可是我深信「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句話,能儘自己所能服務班級同學,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對於形塑一個完整的「我」非常重要。
  • 讓孩子快快成長起來,就得要他不斷試錯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人們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在不斷的犯錯,改正,再犯錯,再改正的過程中,學習不斷的進步,工作不斷的完善,生活也日益美好。我們應該意識到犯錯誤,是一件非常極其正常的事情。可是我們作為家長當看到自己的孩子。
  • 人一生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
    家長能不能接受?新模式付出的時間成本與取得的成果相比,究竟合不合算?這些都是薛佳冶一代的新老師需要考慮的。只不過在她看來,除了教學、成績、學習方法、知識點的吸收等常見的問題之外,學生們的內心同樣重要,但卻很少有人關注。
  •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失去和接受別離的過程 (;′⌒`)
    2@離山不是山我記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一句經典的臺詞:派:「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地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卻來不及好好道別。」先從第一句話開始解說,人在一直成長,成長的道路上你總會學會丟棄一些東西,比如感情,友情,生活習慣。如果在成長的道路上你一直背負一些不必要的累贅,你就是停止成長,陷入過去。對於過去,把它當成香水。確實我也希望在這世上有一瓶這樣的香水,當你回味它時只要打開瓶子聞一聞就能回到過去重新體驗那時的美好。
  • 家長不斷地學習,才能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我從孩子出生起,就不斷給孩子說故事!孩子還是嬰兒時期時,我常抱著他跟他說話,念一點小故事,雖然這時期的他聽不懂,但讓孩子習慣爸爸的聲音是很重要的!幼兒時期,約摸1歲半後,我的故事任務還沒結束,我還是持續著講,講到現在孩子都三歲半,上幼兒園了,我還是繼續講。我發現我這麼做,孩子有以下的變化:相較媽媽,孩子更喜歡我 做為孩子的故事爸爸,我自認做得很稱職!
  • 《成為最好的自己》:成長是一個不斷「打臉」的過程
    02 不斷地嘗試「戚薇是個很愛學習的人,她總是不斷地突破、嘗試新奇的事物。」她的好奇心是從小有的,其實還得益於她母親的培養。她出生於成都,兩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離異,她就跟著母親生活,幸好母親與外公傾盡全力地愛她。母親從小就開始培養她的特長,她高考後填報志願時同樣和很多人一樣是懵的。
  • 兒童成長過程的四個階段
    核心提示:可能絕大多數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兒童的成長,是一個非常高級的生命創造過程。嬰兒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與生俱來擁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蘊含了兒童成長的全部密碼,兒童成長的過程實際是一個不斷破譯生命密碼,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
  • 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犯錯改錯的過程,孩子犯錯無奈的你會動手嗎?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拿孩子犯錯後的處理方式來說。很多家長比較簡單直接,就是批評指責,方法用盡無奈之下便會動手。這樣的方式,就是在養育孩子的層面上。
  • 孩子磕磕碰碰的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
    孩子入園了,從單一的家庭融入到集體生活當中,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做家長的我們有時候不能太大驚小怪。我家樂寶是我一個人帶大的,說實話從小到大磕磕碰碰無數次,可是大一點磕碰還真沒有,入園了,我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
  • 家長,別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監視器
    家庭教育是父母們都十分關心的話題,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更細緻的早期教育,對於孩子的一切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孰不知,這樣的關心可能會讓孩子遠離你:1、孩子的飲食  許多父母過度關心孩子的飲食,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除非是諮詢過兒科醫生,確定孩子身體狀況,否則就不要去擔心孩子的飲食,尊重他們自己的意願去進食
  • 教育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今天下班在公交車上,遇到一位媽媽跟兒子在複習英語,媽媽引導兒子複習英語,從身體的各個部位開始,再就是顏色,季節,對話,一部分一部分複習,兒子對答如流,媽媽也是不斷給兒子鼓勵表揚,兩個人相互學習,媽媽也說英語,不懂得還問兒子,兩個人交流甚歡。這樣的親子關係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吧? 說真的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值得借鑑,在回家的路上就溫故學習的知識,跟媽媽兩個人共同學習,一起交流。
  • 螢火蟲媽媽,一個讓父母和孩子不斷成長的平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所以,要營造一個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家庭環境,父母應當率先做出模範帶頭作用。線上教育因不受地域時間等限制、孩子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的方式,逐漸被眾多家庭採納。
  • 學習是個不斷體驗的過程
    在給六歲左右的孩子們上親子體驗課時,老師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定格照片」——「爸爸打跑了一隻蟑螂」 。這時候孩子們的表演各不相同,不拘一格。其中有兩個孩子,一個表現的是「一隻逃跑的蟑螂」,另一個孩子表現的是「一隻死了的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