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絕筆詩:看透人生,死又何懼!

2020-12-15 古典文學與詩詞

古語有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在行將就木之際,終於可以擺脫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的羈絆,再也不用擔心坦露真言的後果,盡可以一吐為快。這些詩人的絕筆詩,不正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後想說的話嗎?

《輓歌詩三首·其一》

【晉】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徹,這從他不慕功名,歸園田居就可以看出來,絕筆詩中「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是他一貫淡然的風格。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首詩一如既往的豪邁、大氣,卻透著份悲傷,不是因為即將死去,只是壯志未酬,徒留遺憾。大家可以從詩中感受:「大鵬奮飛啊振動八極,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濟。雖被摧折,其餘風啊仍可激揚萬世,遊於扶桑啊又掛住左翼;力雖不濟,後人得此餘風而可傳此事跡,然而世無孔子,誰能為我的摧折而哭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被困之際,寫下了很多思國懷鄉的詞作,感情真摯動人。據說這首《虞美人》寫成沒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在政治上,李煜是失敗的,但在文學上,李煜卻無疑是成功的,佳作頻出,不愧為「千古詞帝」。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從這首詩中可窺一斑。詩人在臨死前,告訴兒子,我死去知道什麼結束了,最為悲痛的是不見國家統一。如果有一天,朝廷收復了失地,你來祭拜我的時候別忘了告訴我。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這首詩廣為人知,很多人都沒想到「婉約詞宗」最後留下的竟是如此大氣的一首絕句吧!李清照不僅關注自身的命運,更關心整個國家的命運,是一個有大格局的女子,這首詩是她對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最後的譏諷。

《絕筆》

【明】唐伯虎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科舉上幾經失利,遂不再科考,從此「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生性灑脫的唐伯虎一如陶淵明一樣看淡生死,一句「死歸地府又何妨」,何等灑脫,死亡似乎也不怎麼可怕了。

《辭世詩》

【明】于謙

成之與敗久相依,豈肯容人辨是非。

奸黨只知讒得計,忠臣卻視死如歸。

先天預定皆由數,突地加來儘是機。

忍過一時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于謙是明朝名臣,性剛直,一生為國奔波,最後死於英宗刀下,成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明史》稱讚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這首詩慷慨激昂,作為忠臣的于謙視死如歸,讓人動容。據《明史》記載:「京郊婦孺無不灑泣」,「行路嗟嘆,天下冤之」。京城百姓聞于謙冤死,老幼皆泣,合門私祭。

古語有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在行將就木之際,終於可以擺脫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的羈絆,再也不用擔心坦露真言的後果,盡可以一吐為快。這些詩人的絕筆詩,不正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後想說的話嗎?

《輓歌詩三首·其一》

【晉】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徹,這從他不慕功名,歸園田居就可以看出來,絕筆詩中「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是他一貫淡然的風格。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首詩一如既往的豪邁、大氣,卻透著份悲傷,不是因為即將死去,只是壯志未酬,徒留遺憾。大家可以從詩中感受:「大鵬奮飛啊振動八極,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濟。雖被摧折,其餘風啊仍可激揚萬世,遊於扶桑啊又掛住左翼;力雖不濟,後人得此餘風而可傳此事跡,然而世無孔子,誰能為我的摧折而哭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被困之際,寫下了很多思國懷鄉的詞作,感情真摯動人。據說這首《虞美人》寫成沒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在政治上,李煜是失敗的,但在文學上,李煜卻無疑是成功的,佳作頻出,不愧為「千古詞帝」。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從這首詩中可窺一斑。詩人在臨死前,告訴兒子,我死去知道什麼結束了,最為悲痛的是不見國家統一。如果有一天,朝廷收復了失地,你來祭拜我的時候別忘了告訴我。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這首詩廣為人知,很多人都沒想到「婉約詞宗」最後留下的竟是如此大氣的一首絕句吧!李清照不僅關注自身的命運,更關心整個國家的命運,是一個有大格局的女子,這首詩是她對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最後的譏諷。

《絕筆》

【明】唐伯虎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科舉上幾經失利,遂不再科考,從此「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生性灑脫的唐伯虎一如陶淵明一樣看淡生死,一句「死歸地府又何妨」,何等灑脫,死亡似乎也不怎麼可怕了。

《辭世詩》

【明】于謙

成之與敗久相依,豈肯容人辨是非。

奸黨只知讒得計,忠臣卻視死如歸。

先天預定皆由數,突地加來儘是機。

忍過一時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于謙是明朝名臣,性剛直,一生為國奔波,最後死於英宗刀下,成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明史》稱讚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這首詩慷慨激昂,作為忠臣的于謙視死如歸,讓人動容。據《明史》記載:「京郊婦孺無不灑泣」,「行路嗟嘆,天下冤之」。京城百姓聞于謙冤死,老幼皆泣,合門私祭。

《獄中題壁》

【近代】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在清末時,一批愛國士子不願看到國家被列強欺侮,勸光緒帝變法自強,卻遭到以慈禧為首的舊勢力的反對。變法失敗,譚嗣同決定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在獄中寫下了這首詩,譚嗣同和維新變法人士失敗了,但世間卻有了「戊戌六君子」。

《獄中題壁》

【近代】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在清末時,一批愛國士子不願看到國家被列強欺侮,勸光緒帝變法自強,卻遭到以慈禧為首的舊勢力的反對。變法失敗,譚嗣同決定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在獄中寫下了這首詩,譚嗣同和維新變法人士失敗了,但世間卻有了「戊戌六君子」。

相關焦點

  • 李白蘇軾臨終詩之戰,李白豪邁不減,蘇軾看透人生三境,高下立判
    兩人對字句如火純青的把控能力怕是世間無人能質疑,但兩人的臨終詩,卻仍能高下立判,差距就在境界上。詩的大意是:大鵬振翅欲高飛八方,卻終究中天摧折氣力不濟。它的餘風可勵萬世,無奈卻被掛住了左袖。後人口口相傳,可惜仲尼已死,世間還有誰會為我哭泣。在詩中李白用大鵬舉翅難飛來比喻自己的一生,讓人唏噓不已。想當年在《上李邕》中,20來歲的李白不服刺史的怠慢,同樣是大鵬自喻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唐伯虎一生知名畫作不少,而臨終前的絕筆詩,才是其真實寫照
    然而,臨終前唐伯虎所寫的一首詩,其影響比任何知名畫作都要更加深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首先筆者和大家鄭重聲明:影視劇當中的唐伯虎,與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相去甚遠。唐伯虎出生於公元1470年,他是蘇州市人。唐伯虎24歲時,其父親唐廣德因病去世。兩年之內,唐伯虎母親和妹妹也相繼病逝,此時唐伯虎妻子也因難產而亡。
  • 怎樣理解瞿秋白絕筆詩《偶成》
    瞿秋白是個有很深文學造詣並精通俄語的才子,他的絕筆詩四句,均源自唐詩。除第三句一字未動,其他三句都有改字:如第一句「夕陽明滅亂山中」把原詩中的「流」改作了「山」;第二句「落葉寒泉聽不窮」 把原詩中的「木」改作了「葉」;第四句「心持半偈萬緣空」把原詩中的「僧」改作了「心」。
  • 心有陽光,何懼人生荒涼 作者:張正明
    心有陽光,何懼人生荒涼 作者:張正明很喜歡這樣一段話:「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是帶著點心事,帶著點難言的痛。我並不期待人生總是順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難關的時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對手。人生的過程,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和隨心所願。當有一天,你在任何境況下都能提醒自己要沉住氣面對現實、沉著應對時,你離成熟亦就不遠了。南懷瑾說:「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 八首時光詩詞:心若年輕,何懼歲月催人老?
    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嘆恨人生短暫而終日惶惶而不復,嘆「英雄末路」「美人遲暮」,恨時間飛逝。其實,人生,說長也不長,轉眼間便人已中年;說短也不短,也有幾十載風雲。人生蒼茫間,苦,也是一輩子;樂,也是一輩子。
  • 心有陽光,何懼人生荒涼
    心有陽光,何懼人生荒涼 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 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得與失 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
  • 李白臨終寫下一首絕筆詩,成為盛唐千古絕唱,至今無人能超越
    這話雖然絕對了些,但並不無道理,每個人到生命盡頭都會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經歷,壯志未酬的人會慨然嘆息,心願未了的人會諄諄叮囑,即使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也不例外,他在臨終前曾經寫下了一首絕筆詩。絕筆詩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陸遊那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只要心中有暖陽,又何懼人生荒涼
    你要去遇見更好的自己,人生沒有是一成不變的,唯有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積累,才能過得好這一生。要知道有得患失的先知先覺,也要懂得人生常態的厚積薄發。只要心中有暖陽,人生又怎會荒涼?人生百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同的人生上演著不同的戲,不同的戲是不同的人生,悲劇或喜劇總在不停地變換和繼續。不僅是喜是悲,如若心有陽光,何懼歲月荒涼?你總要有一個人面對黑暗的勇氣,你總要有一個人承受風雨的氣質;即使你無數次想過後退,即使你無數次想到放棄;但堅強,應該是你骨子裡的本色。
  • 希望還在,何懼遠方,心若向陽,何懼風雨
    有人說,人生包括兩部分:過去的是一場夢,來的是一場希望,因為滿是希望,所以走路的腳步充滿力量。趁著年輕,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負年輕,不讓自己因為蹉跎歲月而後悔。努力奔跑,大雨中,未曾迷失方向,苦難中我們努力拼搏,也曾在絕望之中尋找希望,也曾在傷痛裡,尋找那些愛情來過的痕跡,趁我們還年輕,心若向陽,何懼風雨,希望還在,何懼遠方。
  • 李白的絕筆詩,沒了灑脫豪情,寫盡平生失落,這樣的詩仙讓人心疼
    李白和其他詩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李白的飄逸和灑脫在盛唐是無人能及的,疏狂時可以讓「貴妃倒酒,力士脫靴」,得志時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失意時也不忘瀟灑可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就像從天上掉落的「謫仙人」,照亮了整個盛唐。
  • 蘇軾的臨終絕筆,一改豪放、婉約之風,詩中暗含人生的3重境界
    這麼可愛、有趣的蘇軾,臨終絕筆之時,卻一改他一貫的豪放之氣,也沒有用其擅長的婉約之風,如輕聲細語般娓娓道來,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寫盡了人生真諦。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寫給自己的勵志句子15句,心中若有溫暖,何懼人生荒涼
    分享一些給自己的勵志句子,在新的一天,給自己一些鼓勵,做一個心向陽光的人,用自己內心的溫暖,來戰勝人生的荒涼。加油。1、在生命中的每一天,不要辜負自己,也不要將就生活,只要內心溫暖,何懼人生荒涼。5、人生似一棵樹,只有狠下心來,摘除掉遺憾與悔恨的繁枝末節,頭頂才會更廣闊的天空。6、很多時候,管得太多,就會心亂。做一個溫暖的人,沒有錯。但錯在你的溫暖,略顯泛濫。
  • 唐伯虎臨終前,在貧病交加中寫下一首絕筆詩,每讀一次都心生嘆息
    公元1498年,唐伯虎中應天府鄉試第一,他寫下了《領解元後謝主司》一詩: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鹹思備掃除。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1523年,唐伯虎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也許是感覺到自己命不久也,寫下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他寫的這首詩名字叫《臨終詩》,也被後世的人稱為《伯虎絕筆》,這首詩全文如下: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 詞帝李煜絕筆之作,56字嘆盡一生,詩酒王侯恍若一夢
    在他的作品中,尤以最後一篇絕筆之作驚豔,56字嘆盡他的詩酒王侯恍若一夢一生。在作這首詞之前,他剛剛度過了自己的42歲生日,卻因卻惹的當時宋朝皇帝宋太宗很不高興,最終一杯毒酒要了他的命。寫下這首詞,喝下那杯毒酒,和往事回首告別,這才覺得浮生若夢。
  • 14歲少年的絕筆信看哭網友:我已看透世態炎涼
    有一個成語叫哀莫大於心死,古意為最悲哀的莫過於人沒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這比人死了還悲哀。現在多意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情沮喪、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如果一個14歲的少年心已死,將是多麼悲哀的事啊!0114歲少年留下絕筆信後離世2020年4月5日,四川安嶽14歲少年王某留下絕筆信後離家
  • 12首溫暖詩詞:心有陽光,何懼人生荒涼?
    有人說,人有個好的心態,才能享受人生。心如蓮花,人生才會一路芬芳。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活著,就是一場修行,把複雜簡單化,將心歸零,驅散陰霾,心有陽光,那麼,漫漫人生,就會收穫美好,一路芬芳。
  • 讀懂土蜂蜜,就看透了人生,聽聽養蜂人說四季人生!
    宋代詩人饒節在詩中寫到:不辭傾倒為君甜,只要教君脫舊粘。通過饒節寫蜜蜂的這首詩,讓我想到了蜂蜜:蜂蜜中含有大約35%的葡萄糖、40%的果糖,這兩種糖都可以不經過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利用,同時蜂蜜對胃腸功能有調節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減少反胃酸、嘔吐。
  • 「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癌細胞擴散寫絕筆信:我不甘心
    涉事醫院同意賠償不超過60萬元 「錯換人生28年」 當事人癌細胞擴散寫絕筆信喊話涉事醫院 「醫生告訴我,我現在已經不可能換肝了。
  • 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向死而生,活到淋漓
    向死而生,活到淋漓!這才是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很多人對中庸是有誤解的,其實中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方式處理問題。屬於人類最為激進的生存理念,在明白一點說,中庸就是最徹底的實用主義。在中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一體兩面。
  • 「錯換人生28年」 當事人寫下「絕筆信」:我不甘心
    姚策受訪者供圖11月25日,記者從「錯換人生28年」案姚策母親杜新枝處獲悉,目前姚策的病情非常危險,他從上海的醫院轉到杭州的醫院繼續住院治療,由於其體內癌細胞多發性轉移,醫生告訴他已經無法換肝了。此外,據杜新枝介紹,姚策最近寫了一封「絕筆信」,仔細梳理了他「錯換人生28年」對他的傷害。該信息也從姚策代理律師周兆成處得到證實。在記者獲得的「絕筆信」中,姚策寫道:「醫生告訴我,我現在已經不可能換肝了。只能保守治療,我知道我身體裡的癌細胞已經侵蝕了我的全身,每天疼痛加劇,如萬千螞蟻般的蝕骨。止疼片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效果了,剛剛注射完嗎啡,我知道我在醫院裡只能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