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會讓我們變胖
糖會讓我們爆痘
說起糖的危害相信大家都能頭頭是道
但我們為什麼就是離不開它呢?
相信說到離不開糖的原因,我們會有上百種不同的答案。然而,真正讓我們對其上癮,達到依賴水平的,歸根結底則是大腦中出現的一些細微變化。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對糖上癮?糖上癮究竟會有多嚴重?
糖上癮是什麼,為什麼會糖上癮
根據官方的定義來看,糖上癮指的就是,我們對含糖食物或飲料的存在情感或是心理依賴。
簡單理解就是,我們無法讓自己的生活中缺少甜味。當一個人出現糖上癮時的表現,是非常可怕的,這和毒癮或是菸癮的表現機會沒有什麼差異。
對糖產生依賴後,我們會被迫不斷的吃甜食,通過吃甜品來對抗各種可能出現的情緒,例如:無聊、煩躁、壓力等。
另外,我們吃甜食的量還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最終情緒崩潰,損傷身體。
雖說糖僅有甜,這個唯一的特點,但是它引起我們上癮的因素卻是多方面的。糖可以通過,改變進食習慣、激活獎勵機制、改變大腦反饋,這三種常見方式,讓我們上癮。
我們都知道21 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這點對於味覺系統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連續 21 天,每天的飲食中都存在甜味成分,我們在 21 天后會不由自主的都吃甜食。
此外,糖還會通過激活大腦獎勵機制來使我們上癮。通常情況下,每當我們習得新的技能或是經歷使人愉快的事情,我們的大腦獎勵系統就會被激活。
在自然狀況下,大腦會自發產生一種傳遞愉悅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它能促進多個大腦區域相互交流,從而使我們感到幸福。
但是,糖的攝入會讓我們的獎勵機制出現混亂,它會「人為的」激活大腦獎勵機制。這樣使得每當我們吃糖時,都會產生愉悅感,從而漸漸表現出成癮性。
既然會產生愉悅感,為什麼還要戒掉糖癮呢?
糖上癮有多可怕
其實,糖上癮的危害遠比我們想像得可怕的多。起初,糖上癮無非是讓我們變胖,並且花費更多的錢在購買甜食上面。
但隨著甜食逐漸融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開始對它產生了依賴。我們沒有辦法再自如的調節情緒,只有甜味才能彌補這樣的缺失。
一旦我們有一天離開它,就會覺得情緒 Low 到了極點,開始出現焦慮、煩躁甚至暴躁的心情。再次攝入糖時,我們的情緒又變得非常的高漲,愉悅到了極點。
這一系列情緒的高潮與低潮,不僅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化,還會給腎上腺帶來非常多不必要的壓力。
最終這些會讓我們精疲力竭,使得身體因情緒失控陷入各種病症之中,例如常見的:暴飲暴食、抑鬱、神經衰弱等。
一個經典的大鼠實驗,也反映出了糖癮對我們心理的摧毀。研究人員每天向大鼠的食物中添加含糖溶液,就這樣經過一個月後。
大鼠表現出了和毒癮幾乎相同的反應,它們開始不斷地攝食。一旦食物匱乏,它們就會做出焦慮和沮喪的行為。
當然,嗜糖成癮除了會讓損害我們的心理之外,對我們的生理也有著極強的衝擊。
根據目前大量的研究顯示,糖還會直接或間接引起十餘種慢性疾病,如:免疫力低下、心臟病、糖尿病、慢性疲勞、腸易激症候群等。
以免疫力低下和心臟病為例,我們來看看,糖到底是如何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傷的。
通過以往的文章的閱讀,我們都知道糖會導致體內炎症的產生,這樣的炎症同樣發生在細胞內部。
當其發生在白細胞時,便會抑制維生素 C 進入白細胞,而這也是我們免疫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且糖攝入量越高,免疫力也就越差。
此外,糖還會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進而刺激肝臟生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將會直接與心臟病、脂代謝異常相關聯。
那麼糖多久才能改變大腦呢?
糖改變大腦究竟能有多快
如果有印象的朋友,應該記得前面提到的 21 天就可以養成一個吃甜食的習慣。
但根據專家們的猜測來看,一個人染上糖癮根本用不了 21 天。於是,有研究人員開始用小豬進行實驗,以探尋究竟人類會用多久出現糖上癮的習慣。
與以往的研究不同,這次的實驗不僅觀察了小豬的行為表現,還監測了小豬的腦內成像。之所以這次使用了小豬作為了實驗對象,也正是因為豬的腦內複雜程度與人類相似。
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受試的小豬,每天有一小時時間可以攝入糖溶液。實驗人員記錄了,實驗前的小豬腦部成像圖,以及每天吃糖後的腦部成像圖。
研究結果令人吃驚,僅僅 12 天,小豬的腦部成像就出現了極大的變化。此時的小豬在攝入糖後,腦內紋狀體、伏隔核、丘腦、杏仁核、扣帶狀皮層以及前額葉皮層的活躍程度與之前均呈現出了顯著的對比。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糖改變一頭小豬的大腦,使其對糖產生依賴,僅僅用了不足兩周。而人類,很有可能也會呈現出相近的表現。
雖然這只是推測,但糖對於人類的傷害卻是經過證實的,所以我想大家現在可以理解斷糖的重要性了吧。
文章的結尾,Zero 實驗室還想告訴大家,「疫情期間,雖然過快的減重可能會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虛弱。
但不妨試試斷糖,這樣不僅能讓你的免疫功能正常運轉,甚至還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ZERO實驗室出品
編輯 / Hulk
設計 / 螢草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