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營說】
本文是爸媽營【安全教育專題】的一篇好文
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安全」
可查看超過200篇【安全教育專題】好文
前幾天,有個熱搜特別令人痛心
#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
微博上有3.8億閱讀,1.7萬討論
事情發生在湖南長沙,
一名剛剛才滿月的女嬰
死在了在外婆和媽媽的共同注視下。
這家爸媽在家裡給孩子弄了個小泳池
這天,剛滿月的女嬰甜甜
帶著脖圈在外婆和媽媽監護下遊泳
等到甜甜爸爸回家,卻發現孩子不太對勁
不僅臉色蒼白、而且不哭不動!
外婆和媽媽這才覺察異常,
一家人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到醫院。
送到醫院,已經晚了,
醫生的話,猶如晴天霹靂:
「孩子脖子上有勒痕,渾身都是瘀點」
「家長當時沒發現,還以為孩子在睡覺。」
「這種情況很難搶救,就算救過來也是植物人」
無奈之下,家屬只好選擇放棄治療,
將孩子接回家中陪她走完最後一程。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沒了,
讓人惋惜又心痛
明明在旁邊看著,娃卻出了這樣的意外
媽媽本人肯定也傷心欲絕了
熱評第一得到了2.5萬贊
網友提出質疑:「也不知道嬰孩遊泳怎麼火的!」
的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嬰兒遊泳」突然在育兒圈開始走紅。
無論是在月子中心、母嬰店、早教場所,
還是在各大商場、婦幼醫院,
都有嬰兒遊泳機構。
你一定聽到過這樣的宣傳:
「寶寶在出生前一直待在媽媽的子宮裡,
羊水緊緊地包繞著寶寶,
因此寶寶天生適應水環境。」
但也有些爸媽覺得這是某些母嬰機構
為了賺錢想出來的營銷套路
近幾年,
各種網紅育兒套路被炒得如火如荼,
但是,這些育兒方法真的有用嗎?
請在養娃過程中千萬別!上!當!
其實早在2013年,
就有過對於嬰兒遊泳的爭論。
事情是這樣的,
一位中國媽媽在美國生娃,
她想買個脖圈讓滿月的兒子在家遊泳,
但是不僅找不到地方買,
還遭到6名美國兒科醫生的極力反對!
很多華人媽媽也在評論區表示:
「國外都是親子遊,
或者七八個月以後用腋下泳圈」
這件事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人民網當時發表過一篇名為 《專家認為嬰兒可遊泳但刺激大腦發育是誇大》的文章,裡面有段話是這樣的:
「自從嬰兒遊泳這項商業門店流傳至我國以後,
不少商家存在誇大功效的行為.」
而且,
所謂的「遊泳能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也幾乎沒有任何依據,
關於「遊泳對寶寶平衡能力的促進」,
目前也沒有太多的權威的研究進展。
爸媽營也專門查了資料
其實,在國外
嬰幼兒學習遊泳,得滿足以下3個條件:
寶寶脖子上不能箍上遊泳圈的,
必須有一名家長下水,全程雙手託舉寶寶
以防萬一,父母得學習嬰幼兒的心肺復甦術
如果說商家對於功效過於誇大,
那麼,「嬰兒遊泳」到底有沒有好處呢?
美國兒科學會的指南表明:
讓嬰兒學遊泳,最大的好處是防止溺水。
單純從運動和健身角度來說,
遊泳和長跑、快走這樣的運動並沒有什麼不同,
而遊泳的好處,也和所有有氧運動的好處一樣
比如鍛鍊耐力、增強心肺功能。
遊泳,說到底只是個運動而已。
2號智商稅——「嬰兒睡眠訓練」
今年4月份,一個媽媽就是受此荼毒,
為了訓練自己3個月大的孩子好好睡覺,
在監控裡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
儘管孩子只在隔壁房間。
事情是這樣的,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位媽媽花了6000塊錢
在網上報名了「10天的睡眠引導課程」。
創始人老師的履歷很豐厚:
博士後,14歲留學海外
2012年獲藥劑學與化學學士雙學位
2016年獲美國藥劑化學博士學位
持有美國紅十字會高級育兒護理培訓師資格證
還有高級嬰幼兒護理證、嬰幼兒急救證
按照老師的提示,
這位媽媽開始實踐「趴睡的助眠理念」
剛滿100天的寶寶被媽媽單獨留在隔壁房間
趴在嬰兒床上隨時都可能窒息,
但孩子當時哭的撕心裂肺,卻沒有人來抱抱她
媽媽自己呢,躲在另一個房間
一邊看監控、拍視頻,
一邊在微信群裡,@群裡的老師:
「孩子現在是趴睡狀態,還在哭,我很急,怕她悶到,要不要去把孩子翻過來?」
雖然老師沒有出現,
但是,群裡的媽媽們紛紛開始加油打氣
在她們為孩子「解鎖」趴睡新技能而搖旗吶喊的時候,
其實,鏡頭那邊的寶寶已經慢慢沒了氣息。
哭聲免疫法會走紅,
最早是因為馬伊琍就踩過這個坑。
他堅定地認為
孩子的行為是可以被訓練的。
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要馬上去抱,
這樣就能把孩子變成不哭不鬧的孩子。
為此,他還做了很多實驗。
但最後,在哭聲免疫法裡浸潤過的孩子,
長大後被證明存在很大的人格缺陷。
於是整個理論在美國便被證偽了,
而且因為對孩子的傷害性很大,
成為非常負面的教育方式。
所以,馬伊琍後來自己在微博上,
公開表示,很後悔對孩子使用哭聲免疫法。
她終於明白,放任孩子去哭,
作為媽媽又毫不作為的話,
將會徹底破壞孩子長大後的安全感。
那麼,去年被曝光的【量子波動速讀法】
則完完全全就是智商稅——一個大寫的扯字!
量子波動速度法,簡而言之,
就是讓10-16歲的孩子,
通過快速翻書,讓文字在眼前
呈現的動態影像進入大腦,
通過神奇的量子波動,讓大腦記憶。
按照這個不停翻翻翻翻的辦法,
孩子1-5分鐘就能讀完10萬字的書。
爸媽們大概都覺得扯吧,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
你覺得不可能有市場的跳大神讀書法,
竟然還有爸媽趨之若鶩,
提供該服務的機構開價
26萬培訓費,包終身服務。
還是有人送孩子去讀。
與其說是智商稅,更像一個誤會,
把大人的代步工具給小孩當玩具,
那當然只能是悲劇了。
其實,電動平衡車自從興起之後,
有的人覺得很時尚,很有個性,
不僅大人玩,很多爸媽還會專門買給孩子,
有的爸媽還說:
「電動平衡車就像旱冰鞋一樣,
人人都有,我的孩子也一定要有」
所以,
其實大部分爸媽對電動平衡車不是很了解,
看到很多孩子玩,便認為這就是個玩具,
這麼多人玩能有什麼危險?
但其實真不是這麼回事。
6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
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
不建議為年齡較小的孩子購買。
電動平衡車也非交通工具,
切勿在道路上騎行。
最後,爸媽營想說的是,
無論什麼保護措施,
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眼睛,
無論什麼育兒妙招,
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
歡迎轉發!
你的轉發可能會救下一條鮮活的小生命!
爸媽營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