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離地三尺活神仙」,是對他們的戲稱,雖獨處一室逍遙自在,但是,手中那兩柄紅綠交替的旗幟,對保障列車安全運行,確有千鈞之重。穿越百餘年,他們只活躍在列車尾部1.5平方米之內,被稱為「尾司令」,也被稱為運轉車長。
從15日零時起,在試行一年後,全國鐵路將全面取消運轉車長這一崗位,這一百餘年工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而隨著鐵路現代化的進程加快,我國鐵路近些年來,近十種古老工種也相繼走進歷史。
再見,「尾司令」!
現場:鄭州最後一名列車運轉車長「退役」
14日晚上22時,鄭州火車站1站臺上,趕K180次列車的旅客,跟以往一樣步履匆匆。但是,再過兩個小時,58歲的運轉車長李培強,將永遠地停下他的腳步。
22時13分,他手持信號燈,站在K180次車尾,最後一次在空中畫圓,他眼前,閃爍出一道綠色的光環,這道光環已經圍繞著他已經41年。
「這是發車的信號指示,白天是一柄綠旗,晚上是一個信號燈。」李培強說,如今,他要跟這些跟著他41年的老夥計說再見了。從今日零時起,包括鄭州鐵路局在內的全國所有鐵路部門,將取消運轉車長這一崗位。
「以前是人控,現在是機控,安全係數更高,雖然很不舍,但是也可以理解。畢竟時代在進步。」李培強笑著說,以前,為了及時掌握列車的運行狀態、監看列車尾部風壓情況,列車尾部都設有運轉車長一職,確保旅客列車運行安全。
而如今,隨著中國客車技術的不斷進步,鐵路部門逐步在列車上安裝新型列尾裝置。這種列尾裝置啟用後,司機在駕駛室內可以獨立完成查詢列尾風壓、試風和發車作業。如遇緊急情況,只需按下緊急按鈕,列車就能實施緊急制動,大大提高了客車安全性能。
22時15分,K180次緩緩啟動,駛向北京方向。這是鄭州鐵路局始發的有運轉車長擔當的最後一班車。李培強頂著41年的綠色光環,與K180一起沒入夜色中。但是,這道光環,並未被黑夜吞噬,在鐵路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光芒並不會被遮掩。
運轉車長,被親切地稱為「尾司令」,因為他們坐陣火車尾部,是最後發出火車啟動行駛指令的旗語「號令官」。
據悉,鄭州客運段運轉車間現有500多名「尾司令」,全國約有一萬多名,而從15日零時起,他們的崗位將被取消,部分崗位職責將被轉移到車站、列車長、火車司機身上。
探秘:運轉車長有「拉制動閥」停車的權利
在平時乘車的時候,旅客接觸的都是行走在車廂中的列車長和乘務員,但是,旅客不會知道,在列車的尾部,也有車長,他是運轉車長,他也在時刻保障著列車的安全運行。
運轉車長的主要職責是,發出列車可以啟動前行的安全信號,運轉車長不給信號,列車時不會運行的。
在列車運行中,如果列車發生意外事故,運轉車長可以手拉緊急制動閥,進行緊急停車。
列車啟動前,車頭司機會向後嘹望,等待運轉車長發車指令信號,此時,坐陣列車尾部的運轉車長需核對運行指示燈和乘客全部安全上車,在尾部揮動行駛綠旗,表示可以發車。
在列車啟動以後,運轉車長還要核對列車尾部總制動管風壓是否正常,並告知車頭司機,同時列車在運行途中要與各站的外勤值班員相互確認,途發生安全故障時,運轉車長要負責全面協調處理,並在列車後部做好防護。
追溯:「尾司令」工種與火車同齡 已百餘歲
雖百年工種,如今,一朝消逝。在中國鐵路的發展脈絡中,每一個工種都有極其特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歷史大潮中,運轉車長這個位置雖低、權力卻很大的工種,也在大歷史的發展中,走向了消失。
在一百多年前的京漢鐵路開通那一天,時任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的張之洞,站在貨運列車的「守車」位置(最後一節車廂),也就是延續百餘年貨運列車運轉車長工作的地方,留一下了一張永恆的照片,這是在清朝末年的1906年。
「我國有鐵路的時候,就已經有運轉車長,運轉車長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原始的工種。」在1992年7月9日,原鐵道部正式發出通知,全國鐵路貨物列車取消運轉車長。「這有效地釋放了鐵路貨運的運力,編組效率比之前大大提高。」鐵路部門一位人士說。
回顧:近些年 近十種鐵路工種逐漸消失
存在即合理,消失也合理。某些事物都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當依附的環境發生改變後,那麼,事物走向消失,也是合情合理的。
「運轉車長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後來人應該記住他們的歷史功績。」一位鐵路老工人傷感地說。
在鐵路近年的發展中,科技的元素逐漸融入到鐵路中。一些原始、古老的工種也逐漸消失。此次消失的運轉車長工種,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比如,眾所周知的綠皮車消失之後,車上燒水的茶爐工的工程也跟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電茶爐。
之前,列車行駛經過道岔時,需要人工扳道岔,這由扳道員來完成,而如今,道岔全部是自動化,扳道員這個工種也因此「下崗」。
據悉,在2006年,鄭州鐵路局的蒸汽機車乘務員、上煤工、上水工業全部取消。在2000年的時候,鄭州鐵路局43個電報所取消,而對應的預確報電報員被計算機所取代。
「還有一個比較少見的工種,就是修表工。」以前的火車司機、調車員、運轉車長都會配有懷表,以準確掌握行車時間,而現在,計算機和手機的普及,在2000年之後,這一工種也被取消。
在鐵路的發展中,這些工種的消失,伴隨的總是科技在鐵路中的應用。現代化機器控制比人員控制更加穩定。這是鐵路向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標誌。」運轉車長馬政偉說。
鄭州客運段新聞中心 特約記者 張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