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最後一列車運轉車長「退役」 工種已百餘歲

2020-12-19 大豫網

【閱讀提示】 「離地三尺活神仙」,是對他們的戲稱,雖獨處一室逍遙自在,但是,手中那兩柄紅綠交替的旗幟,對保障列車安全運行,確有千鈞之重。穿越百餘年,他們只活躍在列車尾部1.5平方米之內,被稱為「尾司令」,也被稱為運轉車長。

從15日零時起,在試行一年後,全國鐵路將全面取消運轉車長這一崗位,這一百餘年工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而隨著鐵路現代化的進程加快,我國鐵路近些年來,近十種古老工種也相繼走進歷史。

再見,「尾司令」!

現場:鄭州最後一名列車運轉車長「退役」

14日晚上22時,鄭州火車站1站臺上,趕K180次列車的旅客,跟以往一樣步履匆匆。但是,再過兩個小時,58歲的運轉車長李培強,將永遠地停下他的腳步。

22時13分,他手持信號燈,站在K180次車尾,最後一次在空中畫圓,他眼前,閃爍出一道綠色的光環,這道光環已經圍繞著他已經41年。

「這是發車的信號指示,白天是一柄綠旗,晚上是一個信號燈。」李培強說,如今,他要跟這些跟著他41年的老夥計說再見了。從今日零時起,包括鄭州鐵路局在內的全國所有鐵路部門,將取消運轉車長這一崗位。

「以前是人控,現在是機控,安全係數更高,雖然很不舍,但是也可以理解。畢竟時代在進步。」李培強笑著說,以前,為了及時掌握列車的運行狀態、監看列車尾部風壓情況,列車尾部都設有運轉車長一職,確保旅客列車運行安全。

而如今,隨著中國客車技術的不斷進步,鐵路部門逐步在列車上安裝新型列尾裝置。這種列尾裝置啟用後,司機在駕駛室內可以獨立完成查詢列尾風壓、試風和發車作業。如遇緊急情況,只需按下緊急按鈕,列車就能實施緊急制動,大大提高了客車安全性能。

22時15分,K180次緩緩啟動,駛向北京方向。這是鄭州鐵路局始發的有運轉車長擔當的最後一班車。李培強頂著41年的綠色光環,與K180一起沒入夜色中。但是,這道光環,並未被黑夜吞噬,在鐵路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光芒並不會被遮掩。

運轉車長,被親切地稱為「尾司令」,因為他們坐陣火車尾部,是最後發出火車啟動行駛指令的旗語「號令官」。

據悉,鄭州客運段運轉車間現有500多名「尾司令」,全國約有一萬多名,而從15日零時起,他們的崗位將被取消,部分崗位職責將被轉移到車站、列車長、火車司機身上。

探秘:運轉車長有「拉制動閥」停車的權利

在平時乘車的時候,旅客接觸的都是行走在車廂中的列車長和乘務員,但是,旅客不會知道,在列車的尾部,也有車長,他是運轉車長,他也在時刻保障著列車的安全運行。

運轉車長的主要職責是,發出列車可以啟動前行的安全信號,運轉車長不給信號,列車時不會運行的。

在列車運行中,如果列車發生意外事故,運轉車長可以手拉緊急制動閥,進行緊急停車。

列車啟動前,車頭司機會向後嘹望,等待運轉車長發車指令信號,此時,坐陣列車尾部的運轉車長需核對運行指示燈和乘客全部安全上車,在尾部揮動行駛綠旗,表示可以發車。

在列車啟動以後,運轉車長還要核對列車尾部總制動管風壓是否正常,並告知車頭司機,同時列車在運行途中要與各站的外勤值班員相互確認,途發生安全故障時,運轉車長要負責全面協調處理,並在列車後部做好防護。

追溯:「尾司令」工種與火車同齡 已百餘歲

雖百年工種,如今,一朝消逝。在中國鐵路的發展脈絡中,每一個工種都有極其特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歷史大潮中,運轉車長這個位置雖低、權力卻很大的工種,也在大歷史的發展中,走向了消失。

在一百多年前的京漢鐵路開通那一天,時任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的張之洞,站在貨運列車的「守車」位置(最後一節車廂),也就是延續百餘年貨運列車運轉車長工作的地方,留一下了一張永恆的照片,這是在清朝末年的1906年。

「我國有鐵路的時候,就已經有運轉車長,運轉車長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原始的工種。」在1992年7月9日,原鐵道部正式發出通知,全國鐵路貨物列車取消運轉車長。「這有效地釋放了鐵路貨運的運力,編組效率比之前大大提高。」鐵路部門一位人士說。

回顧:近些年 近十種鐵路工種逐漸消失

存在即合理,消失也合理。某些事物都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當依附的環境發生改變後,那麼,事物走向消失,也是合情合理的。

「運轉車長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後來人應該記住他們的歷史功績。」一位鐵路老工人傷感地說。

在鐵路近年的發展中,科技的元素逐漸融入到鐵路中。一些原始、古老的工種也逐漸消失。此次消失的運轉車長工種,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比如,眾所周知的綠皮車消失之後,車上燒水的茶爐工的工程也跟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電茶爐。

之前,列車行駛經過道岔時,需要人工扳道岔,這由扳道員來完成,而如今,道岔全部是自動化,扳道員這個工種也因此「下崗」。

據悉,在2006年,鄭州鐵路局的蒸汽機車乘務員、上煤工、上水工業全部取消。在2000年的時候,鄭州鐵路局43個電報所取消,而對應的預確報電報員被計算機所取代。

「還有一個比較少見的工種,就是修表工。」以前的火車司機、調車員、運轉車長都會配有懷表,以準確掌握行車時間,而現在,計算機和手機的普及,在2000年之後,這一工種也被取消。

在鐵路的發展中,這些工種的消失,伴隨的總是科技在鐵路中的應用。現代化機器控制比人員控制更加穩定。這是鐵路向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標誌。」運轉車長馬政偉說。

鄭州客運段新聞中心 特約記者 張 強

相關焦點

  • 寧鐵308位運轉車長今天正式「退役」
    ,南寧鐵路局所有列車取消運轉車長,該局308名運轉車長正式「退役」。同時,隨著全國18個鐵路局(公司)的統一行動,這一百年工種,也將從此退出中國鐵路歷史舞臺。  鐵路工種的「三員一長」中的「三員」是指機車乘務員(火車司機)、調車組人員、列車檢車員,而「一長」,就是指列車運轉車長。  平時,旅客大多數隻知道火車上有一個火車司機,但不知道列車尾部還配備運轉車長。
  • 從運轉車長到車廂視頻檢索員,鄭州這位「國慶」不簡單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文 王春勝/圖再過一個多月,許國慶就將迎來自己的56歲生日了,因為叫「國慶」,他與國慶節很有些「緣分」,每年的國慶節假期,他幾乎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曾經做轉運車長也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許國慶的第一個工作崗位是運轉車長,一幹就是10年。長期以來,為確保旅客列車運行安全,列車尾部都設有運轉車長一職。「每天都要背一個十來公斤重的背包。」
  • 你還記得「運轉車長」嗎?目前全路只有這裡還有!
    「運轉車長」, 對大部分旅客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鐵路工種,熟悉的是每一位進藏旅客從格爾木開始都有這樣一位「運轉車長」的陪伴,陌生的是這位看不見的「車長」,始終在列車的尾部的專用乘務間,孤獨地守望著,時刻監視著列車的運行狀態。
  • 貴州女運轉車長 堅守崗位18載
    50歲的黃進仙是成都鐵路局貴陽站乘務車間最優秀的列車運轉車長之一,擔任運轉車長18年至今,無一事故。3月18日,記者來到貴陽火車站,看到了這位認真工作的運轉車長。  【同期】黃進仙 (現場)
  • 貴州女運轉車長:守望18載延續一份愛
    中新網貴陽2月23日電 題:貴州女運轉車長:守望18載延續一份愛  中新網記者鮑光翔  「K1221次司機,4道發車。」22日下午16時30分,貴陽站3站臺上,黃進仙拿起對講機對火車司機發出指令。  發出指令前,她已一一確認所有旅客已上車、列車儀器設備一切正常、列車檢查防護信號已取下。
  • 福建鐵路"黑匣子"上崗 運轉車長將退出歷史舞臺
    福建鐵路"黑匣子"上崗 運轉車長將退出歷史舞臺   中新網福州7月25日電(龍敏、王榮翔、鄭元)25日,福州車輛段客車臨修庫內,一列火車剛入庫,檢修員吳劍就登上列車,加裝客運列車尾部安全防護裝置,俗稱客車「黑匣子」。
  • 59歲崔宏卓情牽47載,運轉車長的兒鐵情懷
    59歲的崔宏卓,成為「兒鐵」人已有47年了,從12歲被選拔為兒童公園小火車兒童鐵路運轉車長開始,他就註定與小火車結下了不解之緣。崔宏卓有著30餘年的新聞從業經歷,在哈爾濱電視臺工作期間,他的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2年,他擔任哈爾濱市工人江上俱樂部主任之後,為哈爾濱增加了冰帆運動、水上交響合唱音樂會、冰上龍舟運動等項目。
  • 大案要案偵破紀實:罕見的特大火車相撞,百餘名乘客魂斷楊莊
    李二小連忙把鋼釺伸到車門下,用盡全力一點點撬起已變形的車門,才把那人給拽了出來,可那人的右腳已被擠掉。一看到自己右腿的森森白骨,那人驚叫一聲暈了過去。李二小把他抱了起來,又從自己進來的窗口把他遞了出去。轉過身,李二小又看見車廂角落裡一張幾歲的小男孩的臉在一大堆行李下露出來。小男孩臉漲得通紅,氣喘不止。李二小小心地把他身上的雜物搬開,才看清他脖子被扭曲的行李架卡住。
  • 旅客列車上發癲癇身亡 網友諷鐵道部日語可救命
    隨後該車經停新鄉站時,家屬正欲將其抬下車,列車卻再度啟動。一小時後,列車臨時停靠安陽,但該男子已死亡。  跟帖中,很多網友迅速將此事,與去年發生的「2220次列車為7名日本乘客趕飛機臨時停車一分鐘」的事件聯繫起來,並紛紛指責鐵道部門「薄此厚彼」,其中不乏板磚和口水。
  • 臺鐵局長:事故列車引進自日本,有過彎不減速功能,才運轉了6年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報」10月21日報導,臺鐵證實,臺鐵第6432次樹林開往臺東普悠瑪自強號列車,在宜蘭新馬車站附近發生出軌事故,截止目前,已造成22人死亡、171人受傷。 臺鐵局長:事故列車引進自日本,有過彎不減速功能 臺當局「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臺鐵局長鹿潔身晚間對外說明稱,出事的列車才剛運轉6年、進行大保養中,還是狀況不錯的列車。 鹿潔身表示,這是普悠瑪號首次發生出軌翻覆意外,目前了解原因當中。
  • 小夥兒出現緊急病症 列車上下對接救旅客
    我是1548次列車運轉車長。剛才接到本次列車長的通知,有一名旅客在火車上突然發病,請你們馬上做好搶救準備。」正在山海關站客運值班室裡工作的幾名職工看了一下牆上的表,離列車到站還有約20分鐘的時間,幾人迅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 鐵路「冷門」工種,你認識幾個?
    其實在鐵路行業有很多不可或缺的「冷門」工種他們存在於鐵路的各個系統為列車安全行駛貢獻力量雖然這些工種並不廣為人知但對於鐵路安全生產不可或缺正是所有鐵路人辛勤耕耘才有了今天中國鐵路路網密布他們是確保其他工種日常維修檢查結果準確可靠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必須保證在工作各個環節更加精準、更加細緻。以鄭州車輛段設備車間的7名計量鉗工為例,按照作業安排,他們每月需檢定壓力表1100臺,交直流電壓表、電流表300塊,兆歐表200塊,萬用表20塊,工作精密度極高,每一項檢定工作都有著嚴格的作業流程。
  • 義烏西站調車長胡俊:用「穿針引線」細功夫服務中歐班列
    胡俊(右一)在國新辦發布會現場「當坐在國新辦發布會現場的時候,心臟撲騰、撲騰地跳,能夠代表220萬鐵路職工參加發布會,我內心說不出來的激動。」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了5位中歐班列鐵路一線職工就「中歐班列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答中外記者問,義烏西站調車長胡俊作為中歐班列調車長代表受邀參加,受到網絡關注。7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義烏西站,見到了中歐班列網紅調車長胡俊,黝黑的皮膚是從事調車工作13年來風吹日曬留下的痕跡。
  • 鄭州客運段K1387/8次認真落實停運列車看車制度
    2020年2月2日,李飛帶領的重慶三組全體乘務人員安全到達鄭州。接到上級命令,K1387/8次列車停運,列車車底拉到中原站,看車停運期間,要求看車人數為一名車隊幹部+一名列車長+列車員,車上無水無電,條件艱苦。段工會領導非常關心看車人員,送來了方便麵,純牛奶,鹹鴨蛋,火腿腸,榨菜,麵包等食物。車上沒有熱水,喝水要跑到繞行股道以外的地方燒熱水。
  • 湖南省最後一個運行的老式蒸汽機車頭退役(圖)
    昨日,原湘潭錳礦的蒸汽火車正在運行,這是我省最後一個正在運轉的蒸汽機車頭,今日它將退役,由內燃機火車頭取代。儘管蒸汽機車頭噪音大,但當地百姓仍流露出濃厚的留戀之情。圖/記者朱輝峰           蒸汽機火車頭     退役後駛向何方     !湖南最後一列正在運轉的蒸汽機火車頭——原湘潭錳礦蒸汽機火車頭,今日正式退役,取代它的是更先進的內燃機火車頭GKie3319。儘管蒸汽機火車頭噪音過大,但已經習慣了的當地老百姓仍然流露出濃烈的留戀之情。
  • 鐵路工種揭秘,客技站裡的那一丟丟事
    客技站的故事恭喜你,打開這篇文章你就收穫了關於鐵路的一個知識點▼什麼是「客技站」客技站,全名叫「客車技術整備站」也有的叫「客車技術整備所」或「客整所」是旅客列車進行技術檢查、修理及整備和停留的場所▼小編今天講述的那一丟丟春運故事就發生在
  • 鄭州公交百餘名美女車長苦練微笑和英語口語 迎接新鄭拜祖大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通訊員 毛文琴說起車長,馬上讓人聯想到的是嫻熟的駕駛技術和到站的提醒聲,其實公交車長的工作遠不止這些,吐字清晰的問候、甜美的微笑,也是公交車長的必備功課,特別是美女車長,一次次優質服務的背後,是她們刻苦的訓練。
  • 你知道鄭州第一班發車的公交車長需要幾點起床嗎?知道他們什麼工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通訊員 朱曼潔  29條夜班線路,在鄭州的城市地圖上畫出了約795公裡的蜿蜒長度。  其中鄭州公交的Y8路,作為最早的一般公交車,路經十一個大型居民區,兩大商業區,它不僅連接城市北部與市中心,還溫暖著早出人的心。
  • 鄭州熱心車長這一扶 讓特殊小男孩夢裡喊"叔叔我們是好朋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堯通訊員雲悉文圖 一個身患腦炎後遺症,行動有障礙的小男孩在乘坐公交車時得到了車長的幫助,晚上在睡覺時嘴裡還不停地喊著「叔叔、叔叔,我們是好朋友……」 4月17日上午,男孩家人聽了他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