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遠英德市西牛鎮鮮水村村委門口,越順農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正在將整箱的英德紅茶和大米搬運上貨車。這些農產品均產於西牛鎮本地,不久後,它們就將運往廣州,通過「風行生鮮」電商平臺的銷售,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
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生產名品,依託電商售賣打開銷路。這是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提出的廣清幫扶「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模式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廣州越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秀集團)幫扶西牛鎮鮮水村、赤米村和高道村打造長效扶貧機制中的重要一環。值得一提的是,由此為村合作社帶來的收益不僅能直接充實村民的「錢袋子」,而且其中一部分還將作為「預防返貧基金」,鞏固脫貧成效,讓貧困在這片土地上徹底成為「過去式」。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
鮮水村的夏日,驕陽似火,山間環繞的成片農田在陽光的照射下綠得發亮,晃得人睜不開眼睛。
村民陳亞齊並沒有因為酷暑而鬆懈。這天下午,他先是在自家楊梅林裡照料前幾日發放的雞苗,與從佛山過來購買清遠麻雞的商人談價後,又緊接著回到田地裡收花生。
陳亞齊的兩個孩子還小,老母親常年因病臥床,家裡只有他和妻子兩個勞力,原來僅靠種植青梅售賣泡酒,收入微薄。而如今,過去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搖身一變成為鮮水村的致富帶頭人。
越秀集團駐清遠英德市鮮水村扶貧第一書記張偉告訴記者,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去年陳亞齊養殖了800多隻清遠麻雞,從農業公司免費認領了50畝土地種植水稻。2019年,陳亞齊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萬多元。而今年,僅靠50畝水稻,全年兩季就將為他帶來十幾萬元的收入。
在多項扶貧政策的疊加下,與陳亞齊一樣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的人不在少數。截至目前,鮮水村、赤米村和高道村已全部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276戶615人已全部達到退出標準完成退出工作,其中有勞動能力的相對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以上,每村長效穩定脫貧和鞏固成效保障項目達8個,每村集體保底分紅收益均在30萬元以上。
在越秀集團的幫扶下,三個省級重點貧困村已然脫胎換骨,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交出了喜人的答卷,但是現在仍然不是鬆懈的時候。這場攻堅戰並不是一勞永逸的,目前所有的扶貧項目都附加了期限,更不用說一次意外、一場疾病,就能輕易壓垮一個農村家庭。
如何建立長效脫貧機制?如何真正帶動當地發展,銜接鄉村振興,讓鄉村留得住人?這不僅僅是越秀集團駐村幹部探索解決的問題,更是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幹部現階段面臨的最大挑戰。
搶先布局消費扶貧 讓西牛鎮農產品「走出去」
「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在當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是多數扶貧隊伍打造產業幫扶項目的首選。然而,對於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困難往往不在於開荒種地,而是如何讓這些農產品走進市場。
和農業龍頭企業合作,打造高質量名品,是越秀集團幫扶打造長效脫貧機制邁出的第一步。
2019年起,鮮水村的越順農業合作社將越秀集團對口幫扶西牛鎮三個村的特色農產品如生態大米、菜乾、茶葉,逐一進行認證、包裝。今年,越秀集團推動下屬風行生鮮公司採用西牛鎮地區的原料,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公益優鮮」。
有了大型農業企業的認證和加持,無疑是為產品的銷售開通了「快車道」。於是第二步,便是為這些優質農產品實現市場化對接,打開銷路。
越秀集團依託下屬「悅秀會」、「風行生鮮」、「風行生活」和淘寶、微店等移動端商城以及下屬風行牛奶零售網點、職工飯堂等實體銷售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消費扶貧。據統計,2019年,越秀集團助力貧困村實現銷售生態大米15萬斤、零黃麴黴花生油2千斤、菜乾禮包和茶葉等農產品400多份、清遠麻雞超1萬隻,銷售額達200萬元,通過消費扶貧全年為每戶貧困戶增收2萬元以上。
今年6月18日,「公益優鮮」在風行生鮮商城開設扶貧產品線上銷售專欄,僅618活動當天就預售扶貧產品83萬元,預計2020年全年消費扶貧金額將達到500萬元以上。
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僅僅依靠消費扶貧的政策支持是不夠的,關鍵還是要靠產品本身的競爭優勢。越秀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西牛鎮出品的大米比公司食堂原本的大米價格便宜,而口感還要更勝一籌,稱得上是物美價廉。因此食堂負責人主動前來聯繫,希望長期購買。
依託村合作社打造產供銷一體化的銷售模式,由政府和幫扶單位主導,逐漸向市場化轉變,這正是廣清幫扶「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模式的一個縮影。張偉表示,通過這一模式發揮消費扶貧合力,讓扶貧產品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這樣才能真正為村集體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設立防返貧基金 扶上馬後送一程
與風行生鮮的合作,僅僅是一個開端。
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張偉透露,目前鮮水村已經和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在鮮水村打造一個生豬養殖家庭農場的試驗點。村合作社準備用西牛鎮200萬元的農業發展資金,再由天農擔保200萬元,前兩年收回成本,還清利息,從第三年開始,每年可以帶來100多萬盈利。
如何使這筆可觀的收益最大程度為長效扶貧機制發揮作用?鮮水村通過修訂越順農業合作社村合作社章程,明確在脫貧攻堅期間,將合作社利潤收益總額的20%作為項目收益平均分配給貧困村全體在冊貧困戶(含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利潤收益總額的10%作為貧困村預防返貧基金,提前化解非穩定脫貧戶和低收入戶的致貧返貧風險。
早在2019年初,越秀集團就在西牛鎮對口幫扶村建立貧困戶的遍訪機制,定期組織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通過入戶或電話方式對每一戶貧困戶進行走訪調查,精準掌握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如今,這筆返貧基金的設立,更是為貧困戶未來的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張偉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完善預防返貧基金的相關細則,當這筆基金達到一定規模後,利用越秀集團的金融業務優勢對其進行管理。
徹底消除貧困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要靠持久的鞏固。如今,鮮水村已經通過實踐,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長效扶貧路徑,成為廣州幫扶清遠的典型案例,值得複製和推廣。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預防返貧,還能持續帶動當地鄉村發展,真正做到「扶上馬送一程,脫貧路上不回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繆璟 通訊員 潘傑 蘇毅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繆璟 王維宣 實習生 何泳渝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繆璟 王維宣 實習生 何泳渝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