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寧波7月22日電 近日,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銘傳大學、輔仁大學等高校的100餘名臺生,在寧波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寧波銀行、寧波博物館、市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侖區圖書館、健峰管理技術研修中心(寧波)有限公司、得力集團、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寧波電商經濟創新園區、溪口旅遊集團公司等寧波知名企事業單位,參與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踐,體驗沿海城市的開放政策與寧波創業就業的經濟活力。
「大陸智能生活好便利,經濟發展超出我預期!」
初到寧波,蔣以琳首先感受到的是職場前輩呵護和溫馨的辦公氛圍。「同事們超可愛的,常常跑來問我,寧波老外灘你去了嗎?天一閣有去嗎?東錢湖呢……」隨後,同事會在上網為她拉出一份寧波旅遊攻略,交到她手上,邀請她走遍寧波的好地方,吃遍寧波美食。
蔣以琳說,在寧波「上班」的這幾天,完全適應了當地上班族的生活節奏:一到中午手機點餐叫外賣。
「一開始還蠻新奇的,同事們圍著一臺手機,點餐點半天,互相給對方推薦好菜品。滴滴幾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實在好方便!然後大家各自用智慧型手機轉帳給買單的同事。手機收帳聲叫不停……」她笑著說,「過不多久,手機上誘人的美食,就送到手裡了。」
下了班,同事們聚餐。「記得有家餐館,用ipad點餐,好便捷哦,也不會浪費服務生的時間,讓他們在桌邊等半天,面對一群糾結的吃客……結帳時,掃一掃二維碼就好。」蔣以琳說,夜遊寧波夜景不怕錯過末班公交車,用手機能叫車兩分鐘內抵達。「如果到家還是感覺餓餓的又不想出門,此時手機上叫個夜宵外賣,一樣有白天的效率,真是太棒了!」
蔣以琳被分配到寧波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通過實習,她不斷熟悉了寧波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為申請者提供諮詢講解。「我最欣賞的是政府能為創業青年提供一年的免費入駐,為創業者省了錢又提供辦公場地,青年人有創業夢想,有國家支持就不會落成空想。」
「臺灣青年真的應該走出去,多看看!」
柯靖宇從高二起就打定了主意,「大學去臺灣念」。他說,對臺灣的好感源於心中的「民國情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一位早前在臺求學的鄰家姐姐,回寧波對他描述在臺期間的所見所聞。
他坦言,在臺三年,有幻想破滅,也有信心重建。臺灣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最吸引他的是看待問題不冰冷,不以成敗、功過得失論英雄。有溫度思辨,應重視過程,這是他本科學習的最大收穫。「人都是需要通過他者,認識自我。到臺灣念書,為了了解對岸,也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而臺灣青年,也需要走出來,了解外面的世界。」
座談會上,寧波市臺辦施金國主任就寧波赴臺就讀學歷生集中反映的獎學金、就業、醫療保險、駕照換取等相關問題,表示要竭盡所能,溝通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解決好赴臺就讀學歷生後顧之憂。
銘傳大學金伯易結合親身感受談到,曾因一次感冒半夜就醫,因在當地沒有健保補助,花去超500元人民幣。「光掛號就花去200元人民幣。」他強調,陸生在臺的獎學金、就業、醫療保險、駕照換取等諸多基本保障方面,存在諸多障礙。
作為本屆寧波市赴臺就讀學歷生聯誼會會長,陸生梅曉霞同學一直掛在嘴邊的是「要走出來,看一看。」她認為,聯誼活動能讓臺灣大學生看到「一帶一路」帶給寧波的發展機遇,寧波吸引人才的開放優惠政策,寧波未來經濟發展的美好願景,更能吸引臺灣大學生來寧波實習創業就業的激情。
「我願意來大陸就業,學習交流!」
在寧波納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實習的梁懿婷,平時負責聯繫廠商、溝通協助。
寧波高新區是寧波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載體和長三角南翼的科技創新基地,匯聚了諸多的高新技術與海外高層次人才資源。
面對從未接觸過的技術領域,梁懿婷感到異常興奮:「這裡有好多創新創業的公司,每天與創業青年客戶打交道,感到充滿活力,真的有一種寧波這座城市在起飛的感覺!」
梁懿婷今年剛好完成本科學業面臨就業:「儘管這裡的職場氛圍不算緊張,但我的壓力並不小,這個壓力主要來自——怕自己不夠時間學習更多!」這次來寧波遊歷,她尤其喜歡寧波東錢湖的古樸自然風光和寧波老外灘時尚的夜生活。「如果有機會再來大陸交流,我一定還會積極爭取。來寧波就業也很好啊,我很願意!」
金門大學張凱評第一次來到大陸,寧波是他認識大陸的「首站」,中國港口博物館實習成為他認識寧波的一扇窗戶。「真的跟我之前所認為的很不一樣,這裡很美、生活超便利,臺灣需要進步,我們真的需要跳出封閉圈,走出來看一看。」
據悉,自2011年始,寧波市已累計接收7批278名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為營造臺灣青年大學生來甬實習創業就業環境,該市臺辦與人社部門還積極推出了「十百千」計劃,該計劃包括:與臺灣10家高校或機構建立青年實習就業創業合作機制,接收100位臺灣大學生來寧波實習,推出1000個定向招聘臺灣青年的就業崗位等。(陳怡、沈正中)
(責編:王麗瑋、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