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自製7000多教具 這位科學老師說:我要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

2020-12-23 荔枝網新聞

2019年05月17日 18:10:42 | 作者:徐華峰 王教群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f9c9f9c297e40dda128df08cdf7145d 18575485 2019-05-17 18:10:42 /a/20190517/6f9c9f9c297e40dda128df08cdf7145d.shtml

  如果你第一次走進徐州市民主路小學的科學實驗室,一定會驚訝於那琳琅滿目的一套套自製教具,折服於這些教具的精美和奇巧。這些教具的製作者叫曹鳳舉,是一名科學老師,今年58歲的他,堅守了科學課堂一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動手為學生製作科學課教具。曹鳳舉說,他沒有培養科學家的能力,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讓他們具備當一名科學家的潛質。

  這堂課講浮力,除了測力計和量杯需要購買,孩子們做浮力實驗所用的道具,都來自身邊的廢料。礦泉水瓶是水容器,安裝上吸管做成的導流管,塑料泡沫製成沉浮物體,一根自行車上的鋼絲彎成鉤狀,用來將沉浮物體壓入水中。教具都是曹鳳舉自己琢磨,經過無數次浮力試驗,最終製成,很適合小學生使用。曹鳳舉表示,「科學課和所有的課不一樣,科學課要動嘴皮子,老師能累死,學生能煩死,上完課你能無聊死,你自己工作就不愉快。」

  1989年,徐州市民主路小學開設常識課,曹鳳舉被校領導推薦,從一名語文老師轉為常識課老師。那時,常識課不受重視,與課程相配套的教具很少。曹鳳舉開始試著自己做教具,這一做就是30年。「我平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器材室裡製作教具,當孩子們對我說喜歡我做的教具時,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橡筋動力小車、電動機工作原理實驗器、微電流檢測器,各式各樣的2000多件教具,擠滿了曹鳳舉的科學器材櫃。曹鳳舉說,從當科學老師開始,他手工製作的教具少說也有7000多件,「可以連續用的,還可以有一次性的,那一次性的你想一課就有二十多個實驗,我一個班有十二組,十個班就是一百二十組。」

  「當我從操場走過來,向我歡呼的學生是最多的,他們會高喊我的名字,再主動給我打招呼,其實我心裡有一種極大的滿足,我被學生認可了。」還有兩年就要退休,曹鳳舉捨不得一屋子的教具,更捨不得可愛的孩子們。他說,這一輩子最大的滿足,就是孩子們那聲親切的「曹老師」。「我們沒有這個本領培養科學家,我們只能給他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將來使他具有當科學家或當科技人員的潛質, 我們小學老師要做好一點,讓他們喜愛科學,喜歡科學課。」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 王教群 編輯/國正)

相關焦點

  • 「破爛大王」30年自製教具460餘件
    王躍增是河北邯鄲肥鄉區辛安鎮鎮中心校孟張莊小學的一名普通科學教師,30年來,他經常去廢品站裡「淘寶」,教學之餘堅持發明創造,利用廢品共自製了460餘件教具,鄉鄰都叫他「破爛大王」。圖片作者:郝群英/視覺中國1980年,21歲的王躍增成為孟張莊小學一名鄉村教師。王躍增說,因為缺乏教具,抽象的科學知識全憑老師用嘴說,看著孩子們充滿疑慮的目光,他逐漸萌生了自製教具的想法。王躍增從家中的廢舊物品中尋找可利用的製作材料,一遍遍嘗試摸索,於1989年4月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電能演示板。
  • 邯鄲一教師被稱破爛大王 30年淘廢品站自製教具460餘件
    2019年8月16日,河北邯鄲,王躍增是肥鄉區辛安鎮鎮中心校孟張莊小學的一名普通科學教師,30年來,他經常去廢品站裡「淘寶」,教學之餘堅持發明創造,利用廢品共自製了460餘件教具,鄉鄰都叫他「破爛大王」。
  • 農村小學科學課是「撿」出來的,為了學生,他撿30年廢品自製教具
    他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經常去廢品站裡「淘寶」,教學之餘堅持發明創造,30年間自製教具460多件,為一批批的學生打開了科學啟蒙的大門,數次獲河北省優秀自製教具大賽一等獎。他就是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辛安鎮鎮中心校孟張莊小學教師王躍增。圖為王躍增為科技製作活動小組的同學們講解「斜面與力實驗裝置」。
  • 【裝備內刊】自製科學教具 培訓學生創新思維——以科學拓展課為例(上)
    ,啟發、引導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改進實驗方案、自製科學實驗教具等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關鍵詞:創設情境;自製教具;思維培養;能力提升科學是上海市初中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中的實驗構思新頴、設計巧妙,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科學原理,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筆者在授課時,發現某些實驗裝罝、操作步驟並不是很完善,導致實驗效果不理想。面對此情形,筆者通過資料查詢、請教同行或專家、借鑑有關書刊中實驗改進技法等方式,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進行科學實驗的改良與創新。
  • 「吳江魯班」36載自製教具千餘件
    在吳江區有這麼一位老師,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地觀察到物理現象,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他三十六年如一日,全身心撲在物理實驗教具的研發上。寒來暑往,通過自己的雙手,將各種廢舊材料變廢為寶,為學生和老師們研發製作各類物理實驗教具200多個項目1000多套(件),先後獲國家、省、市獎項多達30餘項,還被評為「省自製教具能手」、「全國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等榮譽。
  • 科學教師自製教具400件
    (原標題:科學教師自製教具400件)
  • 科學課堂上,這樣會讓孩子們更感興趣
    一個故事能夠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一個實驗也許能夠改變孩子們的一生!如何讓孩子們愉快接納科學,深入科學思考,是我們教育工作老師必須認真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2、自製教具。要想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材料,在合理選用實驗材料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李正道博士曾說過:「自製的教具,永遠比買的好。」親身經歷的學習活動,會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準確有效地獲得知識。
  • 生活中如何培養幼兒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包括對科學知識的基本了解,對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過程達到基本了解,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以及個人產生的影響形成基本了解。一、教師注重細節培養發現生活生活中充滿無數的物理知識與化學知識,老師應當善於發現生活、挖掘生活,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自己的科學素質以及思考能力。
  • 麻辣老師抬單車上課 自製教具「家常便飯」[圖]
    (圖片來源於學生微博)  記者探訪:教學10年,該老師常動手自製教學工具;為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他曾自製了一個相當於課室長度的軌道  東方網3月15日消息:佛山三中的物理老師楊嚴輝一夜之間成為網絡微博熱門紅人。為學生講解圓周率,在上周四的物理課上將一輛公共自行車翻轉搬上了課堂,這一「驚人舉動」,讓現場學生大呼過癮。
  • 科技藝術節 | 課程文化 | 學生自製模型教具活動
    2019年11月19日下午高一年級組織了學生自製模型教具的展示活動,作為第12屆科技藝術節組成的重要一環,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付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努力。生物學是直觀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但高中生物授課內容大都是微觀抽象的,學生看不見摸不著,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會下降。如何將微觀變成宏觀,如何將抽象變得具體,模型教具就變得尤為重要。
  • 我區第四屆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舉行
    (記者 陳思易)日前,我區第四屆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龍門浩職業中學舉行,400餘件幼兒園教師製作的玩教具在現場展出。展廳裡,百變小車、妙妙屋、打地鼠、奇妙地毯等由我區幼兒園教師親手製作的玩具受到現場不少專家、老師、企業和家長的熱評。  「這款玩具叫妙妙屋。
  • 擁有科學素養的孩子,究竟有什麼不同?
    中國孩子急需加強科學素養的培養,擁有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創造性、自信心、抗挫等等能力。 讓每個中國孩子都能從小學科學、用科學成為具有科學精神的未來公民!給孩子找一個賽先生,當老師整整一百年前,1919年的春天,中國人發起了一場震驚全國的運動。由此,中國人開始認識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
  • 幼兒園怎樣科學選配玩教具【2】
    原標題:幼兒園怎樣科學選配玩教具  藝術性地擺放玩教具  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複雜,其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複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探究,還要保證幼兒取得與教育目標一致的探究結果。
  • 60歲花匠幫做科學教具獲獎 被贊深藏不露「掃地僧」
    昔日村子裡的秀才,今朝小學校園裡的花匠 他被校長稱為深藏不露的「掃地僧」科學教具接連獲大獎 竟然出自60歲花匠之手快過年了,衢州江山市城南小學校園內,60歲的花匠陳宗清比往常更加精細地培植花草。花圃裡的瓜葉菊、海棠、一串紅繁茂地生長著。「我要讓這些花草也好好過個年。」
  • 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示評比活動
    心靈手巧的老師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利用身邊各種廢舊物品,精心設計、大膽想像、巧妙構思,以年級組為單位,四園教師共製作了12件造型新穎、功能多樣的精美玩教具作品。寒假期間,教師們根據幼兒所需,結合年齡特點開始謀劃並製作玩教具。比賽活動於8點30分準時開始。
  • 幼兒園科學選配玩教具:多感官共同參與寓教於樂
    (作者:山西省大同市左元縣西街小學附屬幼兒園 賈俊峰)  【關鍵詞:科學使用】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使用玩教具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不僅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掌握相應的教學方法,而且還需要運用相應的玩教具來輔助教學,完成教學任務。
  • 六旬花匠做科學教具獲獎:做點小事充實自己
    「我要讓這些花草也好好過個年。」這位勤勞的花匠,不僅照顧學校裡的花草,更是科學老師的好幫手。 教具獲獎有花匠的一份功勞 近日,江山市城南小學科學老師吳燕製作的《鋼索橋模型》教具,榮獲2019年浙江中小學優秀自製教具二等獎。而教具的手工製作,全靠了花匠老陳。
  • 她自己做教具,帶領孩子們探索科學世界
    從教31年,張好說,教育是「慢」的藝術,她靜靜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她說「與喜歡的人一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成功。與孩子們一起上我和孩子們都喜歡的科學課,與科學老師們一起研究我和老師們都喜歡的科學教學,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奉獻 用心追求一種極致的慢在教學中她努力做到讓孩子們多做實驗,「真刀真槍」學科學。
  • 中山農村小學走出一位「全國自製教具能手」
    為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他從2005年起嘗試自製教具輔助教學,10年裡一共做了20多件,其中8件獲評省及國家大獎,他亦被評為「全國自製教具能手」。今年6月,他將攜帶新作品「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演示儀」再次挑戰全國優秀自製教具比賽。
  • 培養科學小達人,構建孩子的科學素養,《科學也瘋狂》推薦給你們
    」——《漢聲愛的小小百科》是在臺灣地區持續暢銷30年,陪伴兩代人的童年寶典。他喜歡用懸疑故事、幽默漫畫、趣味實驗、智力問答等有趣的方式來講述科學知識,風格獨樹一幟,受到孩子們的「瘋狂」追捧。很多孩子都是從閱讀「科學也瘋狂」開始探索科學的興趣之旅。託尼·德·索雷斯,英國著名兒童插畫家,繪圖風格幽默搞笑、別具特色,在全世界青少年中「吸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