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鯀治水有罪?屈子為之鳴不平,天帝斬殺背後涉及部族之爭

2020-12-20 騰訊網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極為經典的悲劇式英雄:普羅米修斯,他從天庭盜取火種,歸還於人類,從而惹怒眾神之王宙斯,被其囚禁於高加索山的懸崖之上,每日承受被鷹啄食的痛苦!

而古老的中國神話中,也存在這麼一個悲劇式人物,而圍繞著其人,歷史記載則毀譽參半。他的名字叫做鯀(gun)!他的治水方法明明與大禹一樣,為何會因此被天帝斬殺?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觀山海圖

實際上,當我們在興致勃勃談論希臘悲劇的時候,往往會忘記人性的光輝背後,必然籠罩著命運的巨大陰影。因為這終究不是一場對等的角力或抗爭,在天平的兩端,一方勝利者之筆,一個是失敗者的嘆息。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屈原《天問》

貓頭鷹和烏龜,為鯀獻策去盜「息壤」,鯀當時為什麼要聽呢?而在他快要接近成功了,帝堯又為什麼施刑與他?「這是來自屈原的追問與思索,當然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表面籠罩著很多謎團需要一一剝離。

(一)是功還是過

對於這個傳說人物,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有的典籍中對他極盡醜化之能事,而罪狀首先是防壅百川而治水無功。如《國語·周語》中云:

「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羽山。」

另外,《尚書·洪範》中也說:

「鯀湮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範玖疇,彝倫攸斁(dù)。鯀則殛死,禹乃嗣興。」

可見,這些記載中都反覆強調說他治水違反水性,墮高壅卑,以至於功用而弗成,最終被天帝殛死。更有甚者,將鯀附會為聖人之不才子,稱之為四兇之一的「檮杌」:

「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

檮杌

根據此說,鯀的罪惡就不僅局限於治水不成,而是一個冥頑不靈、十惡不赦的傢伙了!

但是,硬幣的另一面卻極讚揚,對其冤屈鳴不平,比如我們前文提及的屈原,而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在《山海經·海內經》中,對於鯀的所作所為,顯然是以一種英雄史詩讚歌: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經海內經》

在洪水滔天的危難關頭,鯀就和為人類竊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一樣,從天帝那裡盜來了息壤,解決了水患,但因為違抗帝命,便被祝融殺死於羽山。而鯀雖身死其子禹卻繼承父志,終於布土以定九州!

(二)洪水怎麼治

奇怪之處就在於,對於這同一個歷史人物,為何會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傳說?很多人認為鯀和禹這對父子,是在治水方面失敗和成功的兩個不同的典型,而其結果的不同在於其治水的方式有很大差異:鯀治水以「湮」,禹治水以「導」,事實果真如此嗎?

第一,鯀和禹治水方法相同,都是用「湮」和「填」

「禹湮洪水,殺相鯀,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臺。」——《山海經·大荒北經》

這裡的「禹湮之」的「湮」就是塞的意思,也就是填。另外《淮南子·地形訓》中也說:「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可見,「湮」和「填」都是一個方法。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的確是古代人民防治水患的正確方法,至於鑿龍門、疏九河等方法,在古代的科學技術條件下操作起來難度幾乎不可能!

第二,鯀和禹治理水患均成功了,都是英雄

實際上,在早期的傳說中,鯀治水和禹一樣,都取得了一定的功效,所以很多典籍提到治水之功的時候,也總是鯀禹並提:

「鯀禹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山海經·海內經》

然後,在《國語·吳語》中也是將治水歸於「鯀禹之功」:

「今王既變鯀禹之功,而高高下下,以罷民於姑蘇」

也就是說在這些記載中,無一例外地將鯀禹並列,肯定鯀禹都是治水的英雄,那麼,為什麼後來會出現「揚禹抑鯀」的說法,而且形成另外對鯀傳說的巨大分歧,原因可能就在於激烈而尖銳的部族鬥爭!

(三)鬥爭的失敗者

「堯以天下讓舜,鯀為諸侯,怒於堯曰:『得天之道者為帝,得地之道者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為三公』」

這裡鯀所說的地之道,就是指自己已經平定了水患,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這是第一個原因;此外在《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提到了第二個原因,似乎與鯀反對堯的禪讓制有關,鯀極有可能支持帝子丹朱搞世襲制,以破壞部族聯盟酋長的選舉制。

「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共工又諫曰:「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又舉兵而誅共工於幽州之都。於是天下莫敢言無傳天下於舜。」

那麼,當時只有鯀一人反對帝堯的禪讓制嗎?自然不是,另外一人也赫赫有名,就是共工!

這段話傳遞出兩個信息:第一鯀和共工都是被堯「舉兵」誅殺的,說明他們自身部族很有勢力;第二,共工與鯀對於禪讓的觀點一致,甚至勸諫的話也是一樣的,說明兩者處於同一陣營,兩人站在一邊共同反對帝堯。

所以,鯀禹治水之事褒貶不同,背後的深層原因正在於勝利者對於失敗者的再次書寫!

——丸——

相關焦點

  • 山海經|天帝山裡的鳥獸和花草樹木們
    天梯山裡有石窟,石窟裡住著大佛,天帝山裡沒有大佛。天帝山在嶓冢山西邊三百五十裡的地方。據山海經地理古今考,有一種說法是天帝山在陝西省鳳翔縣,還有一種說法是天帝山就是陝西省境內的太白山。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最高峰,秦嶺群峰之首,有鶴立雞群之勢。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
  • 驚動天帝,《山海經》的兩次謀殺和最詭異的復活
    神話新視野19《山海經》有棵巨樹叫建木,它無與倫比又讓人百思不解。圍著這棵世界樹,很多神秘莫測的種族、光怪陸離的傢伙讓天帝操碎了心。先看建木的西面,氐人國人都是人面魚身,妥妥人魚王國,想到這裡旅遊觀光,外帶偷窺美人魚洗澡的憤青們絕對不會少。人魚國讓人神往的國度天帝防守著美人魚的家鄉卻忘記了另一個危險的傢伙,窫窳(yàyǔ)!
  • 如果你是這些姓氏,可能是山海經至高神明的後裔,流淌著天帝之血
    眾所周知,《山海經》為世人展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上古世界;這裡不光有強大的異獸,也是一個諸神並存的時代。其中的至高神明有:女媧、伏羲、黃帝等等。在這諸多神明之中,最強的無疑是日月之父,天帝帝俊。如果你是以下這些姓氏,可能就是他的直系後裔,體內流淌著尊貴的天帝之血。
  • 《山海經》中的四大神獸,其中一個是龍的兒子,兩個是天帝的兒子
    《山海經》中的四大神獸,其中一個是龍的兒子,兩個是天帝的兒子相信大家對於《山海經》這本書都不陌生吧,書中的內容非常的豐富,裡面記載了非常多的神話故事,上古神獸,奇花異草,祭祀禮制以及古代巫術等等,相當於是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
  • 鯀治水九年就被處死,禹治了十三年還坐了王位,其中奧妙是這樣的
    鯀治水九年就被處死了,而讓大禹治了十三年,最後還讓他坐了王位。為什麼不讓鯀也多治理幾年,說不定再有幾年他改進一下方法也能治理好呢?為什麼又那麼相信禹,讓他治了十三年呢?這裡頭當然是有原因的。據《史記》裡記載,大禹的父親鯀雖然大家都一致佩服他治水的能力,但是口碑不太好。
  • 大神后羿射日,原來與天帝爭奪有關!
    注1,注2  十日為何降臨人間,我們不妨認定就是山海經中描述的那次,此時是堯剛剛登祚前後,十日齊出,為了殺一個人,這個人叫女丑。《山海經海外西經》:」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意思是說女丑的屍體在丈夫國的北邊,十日炙殺了她,她的右手掩著面,十日高高在上,女丑死在山頂。這個地方在常羊山的北邊。
  • 《山海經》裡有真相,這個天帝比黃帝還神秘
    於是有關太陽和月亮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盤古開天闢地,日月為他雙眼所化。在此之後,出現了掌管太陽立法的太陽女神羲和,還有掌管月亮的曆法女神。這兩位女神在外神界中都有所提及,在人們所知曉的神話體系當中,這兩位女神是掌管太陽和月亮的,也就是說,她們是作為黃帝手下的兩位神,出現在正統的神話體系當中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 《山海經》被證實是人類歷史缺失的一頁,很多記載都已經被發現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1、青丘之狐「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再向東三百裡是青丘山,山的陽面有很多玉,山的陰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顏料的礦物。山中有一種獸,它的形狀像狐狸,有九條尾巴,叫聲像嬰兒啼哭,會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後就不會受毒熱惡氣的侵襲。
  • 《山海經》和《聖經》有4點巧合?巧合背後或隱藏著歷史!
    一本是東方人寫的,一本是西方人寫的,但是有人仔細對比這兩本書,卻發現它們竟然有4個巧合之處:兩本書完成的時間我國的文學家對這本書寫出來的時間,一直都非常的有爭議,有很多人認為《山海經》這本書是在夏朝的時候寫出來的,大禹在當上部落的首領後,親手寫了這本書。
  • 《山海經》和《聖經》的記載驚人一致,專家:巧合背後隱藏著歷史
    甚至有人發現,《山海經》與基督教經典《聖經》中存在不少驚人的巧合,這不禁讓人沉思,難道二者記錄的是同樣的傳說?崑崙山與伊甸園崑崙山在《山海經》中是很著名的神山,在我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山海經》中的許多古神居住在那裡,比如天帝帝俊。
  • 《山海經》——熊與羆,犀與兕,祭神之神獸,奇效之異草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此書的成書跨度大約從戰國初年至漢代初中期,於西漢校書時合編。共有18卷,分別為:山經五卷: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
  • 第五位曾是荒天帝的師父!
    第五位曾是荒天帝的師父!完美世界中的十大至強兇獸,又號稱太古十兇,個個身具奇異血脈,各有底牌本事,極難殺死,擁有仙王體,一旦逞兇不可抵擋,越級而戰,未成仙王就可力拼仙王。1.九幽獓十兇之首,頭顱形似狼頭,頭上有一雙巨大而古樸的灰質牛角,眉心有豎眼。身上長滿黑色鱗片,背生九尾,每尾末端都生有不算大的頭顱形似龍頭,後人為宇無敵,始祖為滅世老人。
  • 傳說易經之首連山真本山海經所記載的鬼王鬼帝,你所想不到!
    我相信這位粉絲所說的鬼王,並非牛頭馬面以及黑白無常等等這些鬼差以及其他一些小鬼王,定然是指的是在傳說之中的鬼界最富有閱歷以及權威的王者,所以小編特意從山海經之中翻閱了一番,竟然真的找出了許些答案。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山海經》曰:東海度溯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裡,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
  • 《山海經》消失的最高神明,他的後人有這3姓,你是他的後人嗎
    那麼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就是和《山海經》中曾經記載過的最高級別的神明有關的,但是小編今天要為各位讀者朋友們介紹的卻是這位神秘消失的最高級別的神明的後代,雖然這位作為《山海經》中最高級的神明,卻在其他歷史記載中消失地非常神秘,但是相傳現存的姚、任、姜姓的人,都可能是這位神秘消失的高級神明的後人哦。
  • 《山海經》之祝融,名字的由來,和甲骨文有關
    前言:祝融既是「四時之神」,又是「南方之神」,又被稱為「火神」,還被稱為「南海神」,同時又被稱為「楚人之祖」。祝融在神話和傳說中,可謂身份多變,名氣很響。其中「火神」形象流傳最廣!為族人帶來方便,也為族人解決很多問題。人們為了歌頌他的事跡和功德,就將祝融奉為「火神」。「擊石生火」就是利用石頭和堅硬的物件互撞而產生火花,然後再引燃易燃類的乾草和燥葉,從而變為明火。這招很好用,延續了很多年。
  • 《山海經》中沒有他皇帝不能斬殺蚩尤、夸父,大禹不能治水
    《山海經》中記載著一個聖獸,是龍演化而來,龍修煉500年成角龍,角龍修煉上千年化成應龍。也有說是毛犢和羽嘉所生,同時生有鳳凰和麒麟。應龍生有雙翼,身體有鱗片覆蓋,脊背有棘,頭很大很長,嘴尖,鼻、目、耳卻很小,但眼眶大,眉弓而高,牙齒尖利,前額突起,尾巴尖而長。
  •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我國古代有對山嶽崇拜的觀念,如《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子張問:高有什麼好處呢?孔子回答道:山高,草木可以在這裡茁壯生長,鳥獸可以在這裡繁衍後代,財用可以從這裡得到,四方之民都能來這裡伐木以用;它能興風雲聚雨水,以滋潤大地,孕育萬物,使百姓生活得到富足。《管子·形勢解》中也說:「山者,物之高者也。」所以「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管子·地數篇》)。山嶽以其雄偉壯觀的氣勢,孕育江河、滋潤萬物的神力,贏得了人們的崇拜。
  • 山海經中,除了鳳凰還有哪些五彩鳥?
    《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採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乍詨。」上圖為紫胸佛法僧,僅供欣賞《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國,名曰淑士......有五採之鳥 ,有冠,名曰狂鳥。」上圖為利文斯通蕉鵑,僅供欣賞《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北狄之國......有五採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 《山海經》中大禹治水的秘密,如果被證實,或將顛覆我們的認知
    《山海經》是一本先秦古籍,其中「大禹治水」的傳說就來源於此。據說當時洪水泛濫,大禹受命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作鬥爭,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了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最終獲得了勝利。
  • 讀懂神話故事背後的古籍和歷史,語文教材推薦必讀書,替孩子收藏
    有人要問:神話都是假想出來的,讀了有什麼用?其實,看似荒誕的神話背後,暗藏著太多寶藏用途。全篇由問句組成,一口氣問了173個問題,幾乎每一問都涉及一個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從天地的開闢,到英雄的智勇,展示了一幅幅怪誕詭奇、豐富生動的畫面。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