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一本先秦古籍,其中「大禹治水」的傳說就來源於此。
據說當時洪水泛濫,大禹受命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作鬥爭,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了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最終獲得了勝利。
但是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何治水的重任一直都是大禹家族承擔的,他們家族難道有什麼特殊的神力嗎?
歷史中大禹的父親鯀奉命治理洪水,他用息土阻攔洪水,共治理洪水九年,但是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
最終被革去職務,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隨後大禹繼承父業,自請治理洪水,取得了成功。
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在《山海經》中給出了此事的答案。
根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大禹的父親鯀是有崇氏部落的首領,他血統尊貴,是黃帝的血脈後人。
因為這個原因,他在當時的部落聯盟中擁有很高的號召力,所以當帝堯召集分管四方的四嶽諸侯商議治水人選時,眾諸侯皆推舉鯀。
這充分體現了鯀在諸侯中的地位和威望,鯀深得人心的情勢讓帝堯心中大驚,在當時治理洪水是凝聚和控制部落聯盟的重要手段。
帝堯不願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鯀,他想讓親近之人擔任此等重任。
而且在當時帝堯已經老去,他開始考慮選擇繼承人,後來他選擇了舜,卻遭到了鯀的強烈反對,在這場盟主爭奪中,以「堯令祝融殺鯀於羽山」、「舜誅鯀於羽山」而宣告結束。
雖然在史書中的記載不同,但鯀死於堯舜之手是不爭的事實。
在鯀死後大禹開始治理洪水,隨後因治水有功成為了部落首領,可以說大禹治水和稱王都是在繼承父親的遺願。
鯀雖然治水失敗,被堯舜藉口殺掉,但是他摸索出了一條合適的路,給大禹治水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期間凝聚實力,獲得了眾諸侯的擁戴,最終助大禹登上了王位。
可以說大禹家族治水的背後就是一場權力鬥爭,一旦這個推測被證實,或將顛覆認知。
《山海經》絕對是探索古代世界的一個好方式,書中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等,都出自《山海經》。
山海經中還有太多太多的秘密等著去破解,如果你也想研究,你也想破解,或者你只是想看看神奇的故事。
有一套全譯全注的白話文版本的《山海經》,就非常適合。
這套書沒有刪減,而且語言通俗易懂, 附有詳細注釋,讀起來非常輕鬆。
裡面還有配圖來幫我們更好地了解書中所描繪的事物,圖文並茂增加閱讀時的樂趣,大人和小孩都可以讀。
當你看過後也能講給身邊的人聽,說不定你會對裡面的故事感興趣,去進一步的研究它,就算沒有時間去研究,在閒暇時在家讀讀也是非常好的。
只要49,便宜實惠,也就是一頓飯錢。動動手指頭,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