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想跟你聊天?巧用「門把手語言」,讓孩子願意表達

2020-12-25 虎爸虎媽熊娃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閨蜜發現孩子最近不願意和自己聊天了,平時嘰嘰喳喳說個沒完,最近卻變得有一些沉默寡言了。一開始閨蜜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可是漸漸地她發現當自己詢問孩子一些問題時,孩子常常敷衍應對。比如說閨蜜詢問孩子,「寶貝,你今天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嗎?」孩子的回答常常是「沒什麼!」

閨蜜感慨說以前孩子特別愛說話,每次放學回家都有說不完的話,要和自己分享,弄得自己只得一邊忙著做飯,一邊聽孩子說完。有時候甚至不得不要打斷孩子讓他住口。當時還覺得孩子說個不停的樣子有點煩,卻沒想到現在想要讓孩子和自己說句話都那麼困難。

一、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想跟你聊天?

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少年說中,一位初二女生站上了講臺,對自己的媽媽喊話。她說她曾經站上了自家樓上的天台,想要從那裡跳下去。幸好當時有電話打進來,不然後果真的是無法想像的。

而女孩的媽媽也眼含淚光著說孩子以前都很愛說話,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卻變得如此沉默。女孩委屈地說道,每次和別人發生矛盾,媽媽首先批評的都是自己。這讓她感覺到壓力,也不想對媽媽說了。

1.父母沒有看見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想要和父母傾訴時,父母們有時候忙於手頭上的事,有時候是真的沒有在意,這就很容易導致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情緒。選擇性忽視,讓父母們認為孩子身上的事兒都是小事,即便是孩子情緒低落,父母們也會覺得孩子的壞情緒很快就會消散。

2.缺少對孩子的共情心理

當孩子向父母描述一件事情時,希望得到的是父母正面的回應,而此時如果父母們沒有給予孩子們想要的情感訴求滿足,那麼孩子們就會覺得很失落。很多父母缺少對孩子的共情心理,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不開心。

3.總是喜歡打擊教育

當孩子和父母傾訴時,父母們常會把自己放在一個道德高處,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批判。這時的孩子接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批評和打擊,於是孩子們傾訴的熱情就會被削減。孩子們向父母訴說,是想要得到情感支持,沒想到卻換來了父母的批評,顯然,這不是孩子想要的。

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情感溝通,不要一味地批評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們不妨嘗試一下門把手語言的教育理念。

二、什麼是門把手語言?

教育學家們在親子教育中提到了這樣的一個概念,那就是,父母在與孩子交流中,要選擇一些門把手語言。那麼什麼是門把手語言呢?其實它指的是採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來應對孩子們所提出的問題,與此同時,邀請孩子們多進行一些表達。通常門把手語言可以幫助父母打開孩子的心扉。

這些語言主要分成兩大類,一種是不帶有任何主觀意見的回應,另一種是明確地希望能夠聽到對方的想法。

比如說「我明白了」「你可以再多聊聊嗎?」「這很有趣。」「你是怎麼想的呢?」這些表達方式讓孩子的表達沒有被打斷,並且恰當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三、父母巧用門把手語言,讓孩子願意表達想法

1.積極接納孩子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失去了表達的欲望,是因為父母沒有很好的接納自身的情緒。正如託馬斯戈登說的那樣,當一個人真正的可以接納對方時,一定會把自己的這種接納通過情緒來進行表達。

父母先放下想要批評教育的想法,接納孩子的表達,也許更加能夠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

2.鼓勵孩子進行表達

父母們想要了解的心情,會讓孩子表達想法的欲望得到激發。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夠讓父母明白孩子內心的判斷標準。當孩子得到鼓勵和支持時會更加自信,對於自我想法傾訴也更加積極。

3.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討論

父母有必要放下自身的架子,好好地和孩子聊一聊,沒有評論,只有理解和尊重。孩子和父母像朋友間一樣聊天,這是非常恰當的親子相處模式。孩子不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會遭到父母的批判而有所顧慮。

事實上,門把手語言其實是一種直接的情緒回應以及溝通方式。父母不要以為給孩子講道理就是教育,真正的教育是深入孩子的心得。大家對於門把手語言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本文由虎爸虎媽熊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怎麼聊孩子才願意聽?掌握5個聊天技巧,孩子會主動跟你聊
    家長的這一句話一出,明顯的就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覺得你站在他的對立面,本來想接下去講的話,孩子會就此打住,這聊天要怎麼進行下去?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的「否定」,而是你的同理心。面對類似的問題,你可以跟問孩子:「為什麼你會覺得語文老師討厭呢?」孩子會說:「語文老師會讓我們抄課文、背書,我不想做這些事情。」
  • 孩子總是故意搗蛋?家長要讀懂「語言表達」,試試這樣做
    所以說家長不能把對家長來說調皮搗蛋的行為僅僅當做孩子在故意耍脾氣,有的時候他們是用這種非語言的表達方式來告訴家長,他們對於某件事情有意見,他們在表達心中的不滿,就拿我上面的事這件事情來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清晰,或者他們真的不好意思開口,所以就用欺負另外一個小朋友的方式來告訴我,他不希望我偏心,不希望我對他的愛分給其他的小朋友。
  • 微信上,用這樣的語調跟你聊天的女人,八成是對你「有意思」了
    人們很多的溝通交流都是通過微信聊天進行的。語言是人們情感最基礎的表達方式,有很多感情都是通過聊天開始的。如果喜歡一個人,那麼跟他聊天時的語調自然是與別人不同的。微信上,用這樣的語調跟你聊天的女人,八成是對你「有意思」了。1,調皮的語調每個女人都有調皮可愛的一面,但是不會輕易的表現於人前。
  • 孩子對父母傾訴時,優秀父母巧應對,否則孩子覺得不被重視
    文/可馨育兒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因為他們在傾聽對方的談話時,總是能夠認真傾聽對方的話語,並及時作出回應,那麼說的人從這種行為上得到了被重視的感覺,自然就會很高興。同樣的道理,父母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要學會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覺得自己被父母重視了,自然就會更加親近父母。 孩子對父母傾訴時,優秀父母巧應對,否則孩子覺得不被重視一位教育家曾經表達過這樣的結論:要想和孩子進行溝通,首先要做到耐心傾聽,傾聽是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
  • 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跟你講,對你反感,應該怎麼辦?
    為何我的孩子什麼都不願跟我說了?一、表揚和鼓勵孩子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認同的需求,試想,誰願意成天面對一個挑剔、刻薄、無趣的人?平和的面對孩子吧,用表揚代替指責,用鼓勵代替打擊。這樣孩子的感受會好很多,親子關係也會更加和諧,這就不愁沒話可說了。值得注意的是:表揚孩子時,一定要說出具體的事件,而且也是孩子感到值得表揚的事情,這樣才是有效的讚美。
  • 跟孩子聊天的正確打開方式get√
    談話較少的富裕兒童,語言能力和大腦反應較差;而貧困兒童在談話更多的情況下,大腦反應同樣好。  研究人員指出,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交談不僅促進親子關係,也促進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可見,聊天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 父母的語言可激發孩子潛能,巧用「3T原則」,幫孩子塑造大腦
    我費力解讀了一番,終於清楚,他實際上想表達的內容是:「媽媽等我幫她拿購物袋。」 3歲的孩子不能熟練地運用語言描述簡單的事情,是發育遲緩或者智力有問題嗎?其實不盡然,首先需要回顧一下,作為家長平時是用什麼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又注意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嗎?
  • 巧用語言的力量,你將獲得想不到的驚喜
    巧用語言的力量,你將獲得想不到的驚喜培根說,說話周到比雄辯好,措辭適當比恭維好。作者在書中用很多章節引導讀者提升情商,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好好說話,從而提升說話技巧,讓生活更加愜意和舒暢。《情商高,就是好好說話》這本書的作者柳白,在人際交往方面頗有研究,特別是在說話技巧和提高表達能力方面,閱讀後,你將會在以後的談判和會議等社交場合更加從容自如。
  • 父母的語言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打造「學霸腦」,要用3T原則
    前段時間我帶著孩子到閨蜜霞霞家裡做客,閨蜜也有一個跟尼莫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在一旁玩耍嬉戲,我們就在沙發上聊聊生活瑣事。身為寶媽的我們,話題一來二去最後總會回到孩子身上。霞霞跟我抱怨說,孩子都已經快上幼兒園了,語言能力還是很弱,不像尼莫,說話回答都很流利,她也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但是總是收效甚微。
  • 聊天還是說教?老師、家長,你真的知道怎麼跟孩子聊天嗎?這5個要點讓孩子對你滔滔不絕
    於是乎,你會發現,孩子在你面前話很少,久而久之,你對他也越來越陌生。每次聽到我跟孩子聊天,有些媽媽會很苦惱地問我:「你是怎麼跟孩子聊天的?為什麼我的孩子可以跟你講那麼多話?卻不跟我講話?」於是,我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聊天技巧」:我到底是用了什麼魔法,可以讓孩子願意向我訴說?
  • 孩子總是故意搗蛋?家長要讀懂「語言表達」
    有一些孩子總是喜歡故意搗蛋,在別人正興高採烈的談論一件事情時,他會有意無意的弄壞一個東西,或者是做一些打擾別人的小動作,總是要讓這件事情進行不下去,他才善罷甘休,但是看見孩子那個人畜無害的眼神,總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不值得和他計較這麼多。不過,再天真可愛的孩子,如果經常去搗亂別人,也會讓別人內心裡非常生氣。
  • 孩子一問三不知,用對方法孩子才願意開口
    幼兒園開學的前兩周,好不容易讓孩子適應了上幼兒園,等到媽媽開始想要和孩子溝通一下幼兒園的生活,才發現,孩子是金口難開。朋友想不聊就不聊吧,自己每天上班又忙,問了幾次孩子不說,也不問了。直到看到老師發到班級群裡的照片,才發現孩子在學校被小朋友打了,自己看了下孩子臉上沒有傷,問孩子,孩子卻依然不開口。這個時候才開始意識到,和孩子聊天的重要性,沒想到孩子卻總是不開口。
  • 孩子「嘴笨」表達力差是天生的?抓住語言敏感期,孩子變成巧嘴娃
    比如孩子一張口「這個」,不等孩子說完,父母馬上就把孩子要的東西拿給他。還有的家長,嫌孩子說話慢,會把孩子要說的話說出來「你是不是要......」這樣,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完整的表達機會。如何幫娃變成「巧嘴巴」語言發展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智力水平的重要標誌。語言能力,對孩子未來的認知能力、情感溝通、個人社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 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家長們,你平時經常會跟孩子聊天嗎?
    他們以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孩子們聽故事的同時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並且回顧孩子與父母在家中互動的錄音。當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皮層反應及語言相關反應區域活動就越強。並且,大腦活躍程度與兒童聽到多少詞彙無關,但與會話輪流次數強烈相關。
  • 她跟你聊天時,總是用這些單字回覆你,你可別指望她有多喜歡你了
    總對你說「哦」滿心歡喜的把自己的事分享給她,卻換來一句「哦」,相信大家都明白當時的心情了,你的事不能與她同享,本來就是一件難過的事,她不喜歡你才會這樣跟你聊天。總是對你說「哦」的女人,一定只把你當成普通的朋友,在她看來,你的一切與她無關,你給她分享的笑話也並不好笑。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是「內部語言」在發展,家長要懂「階段溝通」
    上一周我們幾個媽媽又聚在一起,帶著孩子去附近的兒童餐吧玩。說著說著,話題總是離不開孩子。莉莉的媽媽和我們小聲說道:"不知道你們的孩子是不是這樣,總是一個人對著玩具或者是假裝隔壁有人,一直自言自語。"聰聰的媽媽立馬附和到:"會啊,特別是對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和玩具聊天,甚至還會問娃娃的感受,然後自己回答自己的問題!""是的,他還會把玩具當做自己的好夥伴,就好比:哎呀,你怎麼還沒有吃飯呢,你等著,我去給你做飯吃!"看著媽媽生動形象的表演,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 跟孩子聊天掌握三大技能,不再做尬聊父母
    葉一茜全程尬聊,她表示:女兒長大了,現在自己卻成為了話題終結者,和她聊天都成了沒有方向,從屏幕中都能感受到滿滿的無奈,女兒都不願意和我們溝通了。其中有一位高贊的網友是這樣回答的:不是孩子不想和父母溝通,是父母把天聊死了,尬聊任誰都受不了。
  • 聰明孩子養成記之巧用「間接表揚」,培養孩子自信心
    我們評價聰明孩子有很多緯度,比如知識儲備量、語言表達能力、抗挫折能力、勇敢等等,但在這些諸多能力中,自信心是大部分聰明孩子都具備的一種能力。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園裡面那些聰明孩子往往自信心十足,敢於在老師、家長面前表現自己,在同齡小朋友中間也是比較受歡迎的那一個。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 你說往東孩子偏偏往西,用正面語言跟孩子溝通,你的管教更有效
    一位讀者跟我抱怨說她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就要往西。孩子總是在許多事情時喜歡跟她反著來,不願意按照她的意思去做一件事情。比如當他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是她最頭疼的時刻,因為孩子總是不聽話。她帶著孩子在逛超市的時候孩子看中了一個玩具,纏著她要買,但是那個是超市裡的非賣品。
  • 如何讓孩子願意和你聊天?聊天有套路,做到這三點
    楠楠發現,每天除了跟孩子在一起吃飯,僅限於一問一答的交流外,孩子就沒有主動和她聊天的時候,有心跟孩子聊聊,孩子卻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心想是孩子大了?還是有代溝?楠楠孩子才10歲。楠楠羨慕同學的孩子,回家後就跟媽媽嘰嘰喳喳聊個不停,原因在哪裡呢?如何讓孩子主動跟爸媽聊天?給大家分享個剛參加的親子訓練營中的交流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