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跟你講,對你反感,應該怎麼辦?

2020-09-03 她的課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女兒很反感我,不願跟我溝通,咋辦?」

題主的女兒對父親感到厭煩,在上學路上幾乎不溝通。而題主自認為是個好父親,可是孩子卻不願跟他溝通,他感到非常苦惱。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很多的家長也正在面臨這種情況,這讓很多家長都感到非常苦惱。為何我的孩子什麼都不願跟我說了?



你想說的,不是孩子想聽的

在某育兒節目裡,有這麼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百般上心,常常主動交流,可兒子卻對他們很不耐煩,親子之間難以溝通。育兒師的了解後發現作為語文老師的媽媽,總是要求兒子語文考試要考到滿分,而且還總拿妹妹和他作比較。但是媽媽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兒子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才導致了和兒子的對立關係。


孩子想說的,不是你想聽的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很多時候,孩子的交流欲望,正是被我們扼殺了。

「媽媽,我覺得很難過。」

「沒必要難過,堅強點。」

「媽媽,我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小說。」

「看小說會影響學習,不許再看了。」

「媽媽,我同桌說她喜歡我們班長。」

「這麼小就早戀,不自愛,你可不能這樣。」

... ...

當我們這樣回應孩子時,說錯了嗎? 沒有。但孩子以後卻不願再和我們交流了,因為他們說什麼,我們都在拒絕、否認,甚至打斷,只因我們覺得這些話題不值一提。


親子溝通其實很簡單

想要解決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的問題,家長應該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孩子的內心。

一、表揚和鼓勵孩子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認同的需求,試想,誰願意成天面對一個挑剔、刻薄、無趣的人?平和的面對孩子吧,用表揚代替指責,用鼓勵代替打擊。這樣孩子的感受會好很多,親子關係也會更加和諧,這就不愁沒話可說了。值得注意的是:表揚孩子時,一定要說出具體的事件,而且也是孩子感到值得表揚的事情,這樣才是有效的讚美。否則,便就是一種客套的行徑了。而且,表揚與鼓勵一定是真誠的,那才是真實的情感表達。



二、跟孩子聊天

告訴孩子,自己是做什麼工作,這可讓孩子了解家庭之外的父母,也能增加你們之間的談資。

另外對於一些事物可相互交換意見,在這個過程家長可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三、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一定要用行動來影響孩子,而不是在語言上要求孩子。比如,要和孩子建立朋友關係,不是家長要求孩子「你把我當成你的朋友,告訴我你的想法」,而對孩子這樣說「我以前是怎麼做的、我以前幹了些什麼壞事情」。這樣的交流,孩子才真正體會到你和他成為了朋友。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

為了讓孩子的興趣廣泛,家長可給孩子更多的體驗和嘗試機會。同時也可和孩子一起做某件事,一是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興趣點;二是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三是可以激勵和消除孩子的畏難情緒;四是給孩子證明,我們都是平等的。

五、不可死纏爛打

千萬別用體罰或威嚇的手段來逼孩子說他不願說的話,如果孩子不說,只能說明家長的溝通技巧不夠。不管是孩子的心事還是犯錯不承認。不可死抓不放,試著在孩子的心理防線減低的時候再來問孩子,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六、給孩子寫信

寫信,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大家已經不怎麼使用了。但有些話語,家長完全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

比如:向孩子檢討自己,向孩子承認自己的不足,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歉意,向孩子訴說的情感等等。


七、多陪伴孩子

家長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藝術手工,培養和孩子共同的興趣,拉近家長和孩子距離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聽孩子聊聊他喜歡的事物,一起製作相關主題的藝術手工,孩子動手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提升,親子關係也更加緊密。

相關焦點

  • 怎麼聊孩子才願意聽?掌握5個聊天技巧,孩子會主動跟你聊
    現在的孩子真的太難帶了,放學回來,想要跟他聊一下天,結果沒兩句就說不下去了,要麼就是他不耐煩回答,要麼就是我們不知道說什麼,做爸爸媽媽實在是太難了。先不說家長怎麼跟孩子聊天,各位朋友試想一下自己下班回到家,孩子問你:今天你上班做了什麼?你在公司有沒有認真工作?
  • 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願意跟你好好說話
    一個做兒童教育的朋友跟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天他13歲的女兒說:「我想自殺。」他淡定地回答:「活著確實辛苦。不過,青少年自殺是要上社會新聞的。大家都會猜測我們虐待你,是狠心又愚蠢的狼媽虎爸。爸爸說不定連工作都得丟,畢竟我是老師。
  • 面對孩子早戀,家長應該怎麼辦?
    對於孩子出現的問題,若想有效地解決,都離不開良好的親子關係。只有孩子願意跟家長說,只有孩子願意聽家長說,才能建立良好的連接,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那麼,首先,不要責備,更不要打罵。其次,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即充分共情,在情感上讓孩子靠近你。再次,堅決反對繼續發展。亮明自己的態度,給她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總之,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自己認識到不妥,讓孩子自覺自發地自省自律。
  • 孩子不願意讀繪本怎麼辦?
    老師,我想讓孩子在家讀繪本,每天讀一本,前兩天還堅持的挺好,過兩天之後自己就不願意讀了,怎麼辦?老師,你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老師,是不是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呀,孩子看動畫片還行但是讀書讀不了兩句就走了。
  • 孩子不願意獨自睡覺,怎麼辦?
    家長困惑「老師,我女兒已經8歲了,叫她自己一個人睡,她總是說怕黑,不敢一個人睡,我該怎麼辦?」「老師,我小孩總是三更半夜哭著跑回我們的房間,叫他回自己的房間裡睡覺,他總不肯,我該怎麼辦?「「我女兒習慣了跟我們一起睡,讓她自己一個人睡,她總是說睡不著。老師,我該怎麼辦」孩子不願意獨自睡覺,怎麼辦?為此,我們綜合多個案例,做了詳細分析。
  • 為什麼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關鍵是怎麼讓孩子認可
    在孩子的教育上,越來越多的人都強調尊重孩子,強調與孩子平等對話,反對打罵孩子,很多家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在生活中,改變打罵模式,採用與孩子講大道理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並自認為很尊重孩子。事與願違的是,不少家長發現,越與孩子講大道理,孩子反而越不聽話。
  • 孩子青春期對家長不耐煩,怎麼辦?
    許多家長都感覺,進入初中、高中的孩子都變得叛逆,難以溝通,講不通道理。若對其進行管束,又被嫌囉嗦,總是對家長不耐煩,甚至有些敵對。  孩子的這種變化,讓家長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能不管,又不知道怎麼管。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的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
  • 家長講道理,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高情商的父母做好這3點很重要
    ,孩子犯錯,家長適當地講道理,並沒有什麼問題。很多家長最常做的事,就是去告訴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行,跟他們反覆講一件事是否錯了的道理,可是你發現沒有,你越是不讓孩子去做的事情,孩子就越想著去嘗試,從而導致孩子也越發叛逆。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是基本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不願意練字怎麼辦?小妙招讓孩子愛上寫字
    經常有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家不願意練字,說了也不聽,家長很是苦惱,問我該怎麼辦?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孩子練字的問題。孩子不願意練字的原因很簡單:無趣,耽誤玩耍時間,不喜歡被強迫練字,不喜歡被無情管制等。說到底就是因為人性中的惰性在作祟,別說小孩,大人要堅持做一件事也是很不容易的。
  • 心理學家:如何讓孩子,不反感你的說教?
    家人聚一起聊到這事,本來是很高興的事情,但卻鬧得不太愉快。起因是,表嫂就借著這個機會,教育了自家孩子小凱——「你跟聰聰哥學著點,整天就只知道看電視。」沒想到,小凱不服氣的說:「我也是班級第一名啊,看會電視怎麼了。」
  • 講道理孩子總不聽?學會「邊門效應」,教你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想要理性地和孩子分析道理,可孩子不願意聽,於是忍不住動了火,給他來了一頓「竹筍炒肉」,最後沒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讓親子距離越來越遠。在他們無法理解這些道理的前提下,如果家長依然選擇絮絮叨叨這些他們根本聽不懂,也因為聽不懂而認為沒有意義的道理,就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試想,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你耳邊念叨著你根本聽不懂的話,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停下來,你是否也覺得反感呢?
  • 孩子不願意練字怎麼辦?這個小妙招讓孩子愛上寫字
    經常有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家不願意練字,說了也不聽,家長很是苦惱,問我該怎麼辦?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孩子練字的問題。孩子不願意練字的原因很簡單:無趣,耽誤玩耍時間,不喜歡被強迫練字,不喜歡被無情管制等。很多家長都是通過口頭的命令讓孩子去練字的,而這種方式又是孩子最反感的,於是,雞飛狗跳的情景就免不了了。
  • 女生說沒感覺但不反感是什麼意思,教你幾招尋找突破口
    網上聊了一個月後我回了老家跟她見面,她帶著堂妹一起吃了晚飯,差不多一個小時。後來我繼續厚著臉皮約吃飯,大多數情況下都答應了,然後末了又爽約,理由總是一個:家人或者親人相聚!後來一起出去玩了幾天,她帶著嫂子,堂妹,還有侄子。因為出遊時人多,還要輪著抱小孩,大家都很累,期望中的風景也因為天氣原因沒有見到,她很不開心,急著趕回家了。
  • 為什麼你的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跟你說話?
    >知乎上有個話題:成長過程中,是什麼讓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在小時候,不管喜怒哀樂都願意和父母分享,可惜很多父母都沒有把握住這種機會,在孩子跟他們訴說時,經常會無視甚至打擊,讓孩子很受挫,導致越來越不喜歡跟父母溝通。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 孩子不願意起床,不願意吃飯?一個動作解決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愛的人都有恃無恐」,這句話用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再合適不過。不對,應該說是用在不會家庭教育的父母身上更準確。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紙的底色大部分是來自於家庭,而且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強,在家裡看到什麼就會在紙上體現出什麼。
  • 孩子中考成績上不了普通高中,職高又不願意讀,家長怎麼辦?
    01孩子和家長的焦慮 孩子沒有考上高中,又不願意上職高,「媽媽,怎麼辦?爸爸,怎麼辦?」問他有什麼打算,一把鼻子一把淚地說,「看能不能學廚師,起碼餓不死……」 「你瞧他那樣子,真是可憐,」大人也弄得心酸。 但是大部分家長無能為力。有一位母親,整個暑假都在忙著孩子上學的事情,可是白忙一場,沒有一個高中能夠接受,搞得自己也身心疲憊,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孩子性格孤僻,不願意和周圍人交流,家長應該怎麼辦?
    生活中存在這樣一句話,孩子的孤僻性格,經常會讓父母感到憂愁、擔憂、很無奈,很多的性格孤僻的孩子不願意在別人的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就算是有大人的情況下也會很小心謹慎,面對事情上顯得比較膽小、退縮、懦弱,對周圍的環境和人不願意去接觸甚至得產生敵意、冷漠、煩躁或鄙視的心理,不想和別人和交流,也較難適應環境中的變化,因此有時候自己的想法裡會被淹沒。
  • 跟孩子講道理他不聽怎麼辦?我用這個方法輕鬆解決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大多數的道理他們也都懂,父母與其跟他重複講道理,不如給他一些情感上的幫助和支持。當孩子做了某件事情,他自己心裡非常清楚是做對還是做錯了,心裡也清楚接下來要怎麼辦。中國人含蓄的文化觀念,只習慣於語言上的交流、事務上的交流,不太習慣傳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