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塑造未來的9大技術趨勢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20-12-17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又到了趨勢預測的時候。作為趨勢一般都有一定的延續性,不過,今年由於疫情的關係,一些原本比較平穩的趨勢得到了加速。總來說,因為疫情導致人與人之間被迫保持物理隔離,通過技術讓大家(企業與客戶,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夥伴)保持虛擬連接的需求就顯得更加迫切。Gartner對2021年的熱門技術趨勢做出了預測,各位可參考一下

根據IT研究機構Gartner的說法,COVID-19病毒大流行改變了全球幾乎所有公司的技術創新和投資策略,因為經濟和社會經濟面臨的「空前」挑戰已經明確表明,IT是新冠病毒時代企業的生命線。

Gartner預計,2021年的主要技術趨勢會進一步顛覆IT世界,並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和供應商等提供巨大的機會。

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urke 在最近舉辦的Gartner IT Symposium/Xpo 2020 上表示:「2020年遭遇的空前社會經濟挑戰,要求組織對未來的變革和構成具備彈性。」

比方說,一些員工重返工作崗位時,會遇到新的傳感器、RFID標籤和行為數據技術,這些會對他們的工作方式產生影響。Gartner把這種新的採集和利用數據來推動行為的做法叫做行為網際網路(Internet of Behavior),這是其最新的「Gartner 2021戰略技術主要趨勢」報告的九種趨勢之一。

從自主技術和人工智慧,到雲計算和新興技術,以下是Gartner預測明年將撼動市場的九大技術趨勢。

行為網際網路:影響員工的工作行為方式

Gartner在報告中稱,當COVID-19病毒大流行迫使工廠暫時關閉後,那些回到工作場所的員工發現,自己已經被傳感器或RFID標籤盯上了,這些技術被用來確定他們是否定期洗手。計算機視覺還可以確定員工是否佩戴口罩,並且用喇叭來警告違反規程的工人。採集和分析這種行為數據來影響員工在工作中的行為方式,這杯稱為行為網際網路(IoB)。

當組織不但改進了捕捉到的數據量,而且對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的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也加以改進之後,IoB就會影響組織與人的交互方式。另一個例子是商用車,IoB技術可以用來監控駕駛行為,比方說突然的制動和急轉彎,公司可以利用來改善駕駛員的表現,行駛路線以及安全性。

IOB可以收集、組合併處理多種來源的數據,包括商業客戶數據,公共部門和政府機構、社會媒體以及位置跟蹤處理的市民數據。處理這些數據的技術的不斷創新,會讓這種趨勢在2021年蓬勃發展。但關鍵要注意隱私法律對技術的影響,不同的地方對隱私的要求會很不一樣,這將影響到IoB的採用和規模 。

全面體驗(Total Experience):「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Gartner把「全面體驗」趨勢定義為將客戶體驗、員工體驗和用戶體驗結合到一起來轉變業務成效的努力。其目標是改善從技術到員工再到客戶和用戶的全方位體驗交集的整體體驗。

Gartner說,將所有這些體驗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不是逐一加以改進,會讓企業實現競爭對手沒有且難以複製的差異化,「創造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其中一個用例是電信領域。我們可以看看一家運營商是如何改變整體客戶體驗來改善安全性和滿意度的。該公司給現有的app部署了一套預約系統,這樣當顧客按照預約到達營業廳75英尺範圍內時,就會收到一條通知,指導他們完成辦理登記流程,客戶還會收到提示,告訴他們還要等多久才可以進去。該公司還調整了服務範圍,把更多的數字信息亭納入進去,讓員工可以用自己的平板電腦來共同瀏覽客戶的設備,而無需接觸到對方的硬體。Gartner說,其結果是給客戶和員工帶來了「更安全、更無縫以及一體化的整體體驗」。

擁有全面體驗可讓組織在2021年利用COVID-19時期的顛覆者,包括遠程辦公、移動、虛擬以及分布式客戶。

超級自動化(Hyperautomation):讓一切自動化,要麼就有被拋在後面的風險

2021年有一個趨勢將會加速發展,那就是對儘可能多的事情進行自動化。超級自動化是指這樣一種想法,也就是組織當中可以自動化的任何事情都應該自動化。

推動超級自動化這一趨勢的,是那些存在尚未流水化的遺留流程的企業。這種流程會造成巨大的成本以及廣泛的問題。按照Gartner的說法,2020年很多組織都是靠一些打補丁式的技術來獲得支撐的。這種技術的缺點是不精益、未優化、缺乏關聯、不夠明確。與此同時,企業數位化的加速對效能、速度和大眾化都提出了要求。

Gartner說:「不注重效率、效能以及業務敏捷性的組織會被拋在後面。」

隨處運營(Anywhere Operations):從COVID-19中成功湧現

Gartner表示,「到2021年,「隨處運營模式對於企業成功擺脫COVID-19的影響將至關重要」。

隨處運營這一趨勢的核心是這樣一種運營模式,即無論客戶、員工和企業合作夥伴處在什麼地方,企業都能照樣運營下去。

比方說,銀行光靠移動app就可以處理從轉帳到設立帳戶的所有事務,而不需要進行任何物理的交互。數位化現如今應該始終成為默認的設置。雖然仍有實體的辦公空間,但應該用數字的方式增強銀行業務。另一個例子是實體商店的非接觸式結帳,實現無縫的交付。

根據Gartner的報告,到2021年及以後,隨處運營模式將是「數字優先,遠程優先」。

分布雲(Distributed Cloud):「未來的雲」

Gartner把分布雲定義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但是運營、治理和演進仍然是公共雲提供商責任的的雲服務。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隨著眾多組織已經或正在將部分應用和數據遷移到公共雲上,這種趨勢一直在發展。

2021年時,分布雲能更好地讓組織的服務在物理上靠得更近,從而解決低延遲問題,降低數據成本,並幫助適應對數據存儲位置有特定範圍要求的法律。但是,組織仍將從公共雲經濟當中受益,而且不需要管理自己的私有雲,後者的複雜性和成本會給企業帶來麻煩。

Gartner說:「分布雲是雲計算的未來。」

網絡安全網狀網(Cybersecurity Mesh):更加模塊化、響應更快的安全解決方案

網絡安全網狀網是一種具備伸縮性、靈活性以及可靠性的分布式網絡安全控制架構方案。隨著越來越多的資產不在傳統安全範圍之內,這種安全趨勢正在日益加強。

強大的網絡安全網狀網可以跟人與物的身份來界定安全範圍。通過中心化的策略編排以及分布式的策略執行,這種安全策略可促進更加模塊化,響應性更強的安全方案。

Gartner表示,2021年,隨著邊界保護的意義減弱,「圍牆城市」的安全方案將不斷演進,以滿足每一家企業對現代網絡安全的需求。

智能業務組合(Intelligent Composable Business):適應性是關鍵

智能業務組合是指可以適應當前情況和環境(比方說在COVID-19期間),並「從根本上重組」自己的公司。

2020年的一大趨勢是組織加速了自己的數字業務戰略,一邊推動更快的數位化轉型,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敏捷,並可根據當前已有的數據更快地做出商業決策。Gartner表示,這仍將是2021年的最大趨勢之一。

Gartner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必須能夠更好地獲取信息,用更好的洞察去增強這一信息,並要具備對這種洞察的隱含影響做出快速響應的能力。這種趨勢還將包括提高整個組織的自治度以及民主化程度,使得部分業務部門能夠迅速做出響應,而不會因為效率低下的流程而陷入困境。

人工智慧工程(AI Engineering):實現AI的全部價值

對可靠的人工智慧工程戰略進行投資的作用在於,在建立AI模型的性能、可伸縮性、可解釋性以及可靠性的同時,還可以實現AI投資的全部價值。Gartner表示,很多的AI項目經常會面臨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以及治理方面的問題,這對大多數組織而言都是一個挑戰。

AI工程則提供了一條途徑,可以讓AI成為主流DevOps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系列專門的、煙囪式的項目。根據Gartner的說法,AI工程匯聚了各種學科來「馴服AI炒作」,同時在管理多種AI技術組合時提供更為清晰的實現價值的路徑。

由於AI工程治理方面的原因,負責任的AI在2021年也會成為一種新興趨勢,信任、透明性、道德、公平性、可解釋性以及合規性問題要靠AI來盡責。Gartner說:「這是AI問責制具體實施,」

隱私增強計算(Privacy-Enhancing Computation):安全地共享數據

在以人為本方面,Gartner預測 2021年最重要的技術趨勢之一是隱私增強計算。這種隱私增強計算趨勢將利用三種技術,它們可以在數據被利用時做好對數據的保護。一是提供可信任的環境,然後在這個環境下處理或分析敏感數據。第二種技術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處理和分析,第三種技術是在處理或分析之前對數據和算法進行加密。

Gartner說,這種趨勢使組織能夠「在不犧牲機密性的情況下,跨地區以及跟競爭對手一起安全地開展研究合作」。隱私增強計算是專門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共享數據需求的同時維護好隱私或安全性而設計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金融數位化進階之路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4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金融服務的通知》,也明確提出「提升產業鏈金融服務科技水平」,以緩解產業鏈上下遊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推動產業鏈上協同復工復產。2、疫情後金融數位化的全面提速並非偶然一方面,近些年來我國金融科技創新保持了快速的迭代升級,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逐步形成,塑造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 2017未來銀行與金融技術創新峰會
    活動時間:6月17日活動地點:上海官網地址:http://fbfi.umechina.com/戰略支持媒體:未央網會議背景在未來五到十年內,銀行業將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 從大數據視角看銀行數位化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大數據的概念早在1980年就由未來學家託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但並未有實質性發展。隨著網際網路時代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和技術的成熟,大數據逐漸被大眾熟悉和使用,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各行各業都得到廣泛應用。金融受行業特性影響,在大數據應用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銀行業的鐵飯碗將被網際網路金融打破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15年,國內借記卡發卡量為50.9億張,而信用卡發卡量則只有5.3億張,這也是國內徵信缺失的原因之一,銀行專注於做大額貸款,相對忽視了小額市場的需求,這導致,風險集中,一旦出現違約,損失也相當慘重。設備落後,渠道單一。
  • 以色列:低調的金融科技新力量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近年來,以色列已經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金融科技行業中心。在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股權融資排行榜中,以色列排名第五,僅次於中國、美國、英國和印度,佔比達到5.1%。從投資總量來看,2019年以色列金融科技創企累計獲得18億美元資金支持,較上年增長超過100%。
  • 2021年最熱門的七大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譯者 | 郭睿翼原文來源 | FINANCE MAGNATES來源 | 未央網 中國金融案例中心2020年,許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出現了轉變。目前,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基礎設施發展已經接近飽和,金融科技行業的從業者及投資人都開始期待明年的風向。筆者就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採訪了多位該領域的公司創始人及行業專家,總結了2021年金融科技領域可能出現的七大熱門趨勢。
  • 如何定義一家科技公司?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15年時,螞蟻在支付連接、金融服務、技術服務上的收入比例約為64%、23%、14%;到2017年,這三個數字變為54%、11%、34%。根據預測,到2021年時,螞蟻的技術服務收入將上升至總收入的65%以上,並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快速攀升。2.
  • 未央海外遊學計劃-英國金融科技之旅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Level39成立於2013年,位於英國倫敦,是歐洲最大的金融科技、網絡安全與未來城市技術企業孵化器。目前,Level39擁有超過150家科技企業成員。首批獲FCA授權提供創新金融(IFISA)產品的企業貸款P2P平臺-Crowdstacker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展望2021年,服務好國家戰略,履行好社會責任,是金融科技創新的機遇和方向。重磅新規的出臺和實行,讓金融科技的行業預期更加明確,也有利於金融科技行業的加速發展。認清形勢,才有可能在變局中找準方向,把握機遇。
  • P2P之死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不過,第二家獲得風投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卻要等到兩年後的2012年,這年9月,成立已逾5年的拍拍貸獲得了紅杉資本的2500萬美元A輪投資。風投基金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集體出動,是2014年的事,這年獲得融資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達到約40家。如小米、順為資本、經緯中國等投資了積木盒子的B輪3719萬美元;軟銀中國投資了宜貸網的A輪千萬美元;聯想之星投資了銀豆網的A輪千萬元人民幣。
  • 2016第四屆網際網路金融創新趨勢峰會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金融、行動支付、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等行業都迎來了長足的發展趨勢,2016年,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了解最新商業模式和掌握創新技術至關重要。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產業高端活動;致力於加強行業溝通合作,剖析行業最新政策與未來發展方向,繼續為推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價值觀點與新的思路。
  • Affirm:信用卡支付的挑戰者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19年,Affirm的交易銷售額佔美國電子商務總額的1%。【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金融科技課題組  文:葉子  編輯:謝彬彬 】Part 1 公司概述2016年被Fast Company評為最具創新力企業。2019年底,Affirm的員工規模發展到了800名,在匹茲堡和芝加哥新開設了辦事處,交易銷售額達到了美國電子商務總額的1%,總計發放了40億美元的貸款。
  • Carta:讓私有公司的股權流動起來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導讀成立於2012年的Carta坐落於美國舊金山灣區,這家金融科技公司通過提供可實時更新追蹤的股權結構表切入股權交易平臺市場,由點到面,走上簡化股權管理之路。公司目標是使在線發行、購買或出售初創企業的股權變得像股票交易一樣簡單,讓更多人享受初創公司股權交易的收益。
  • 2019年,P2P的春天會來臨嗎?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普惠金融的發展本身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網貸行業也是在不斷校正方向的過程中前進的。3、互金行業和傳統金融互補趨勢明顯普惠金融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傳統金融的一種補充,對社會公平具有重要意義,互金行業作為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完善金融體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可取代。
  •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16年4月出臺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求「P2P網絡借貸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未經批准不得從事資產管理、債權或股權轉讓、高風險證券市場配資等金融業務」,在這裡,債權轉讓仍是籠統的概念。
  • 量子計算的金融應用:急不得、慢不得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體學習中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 Simple:化繁為簡的數字銀行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14年2月,Simple被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以1.17億美元收購,實現了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資源融合,也推動了Simple業務的國際化進程。【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金融科技課題組 文:葉子  編輯:謝彬彬 】Part 1 公司概述
  • 美國知名網際網路金融理財平臺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良好的客戶體驗、大數據分析和較低的理財門檻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幾個優點之一,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愈演愈熱,很多人逐漸習慣了在網上購買金融產品,線上財富管理需求應運而生。這家2011年12月創建的公司截至14年3月已管理超過七億美金的資金。SigFigSigFig的一大特色是自動投資和重組帳戶,根據市場情況自動為用戶隨時買賣ETF。他們專注於用戶投資行為,幫助整合管理客戶自己的所有投資帳戶和養老金帳戶,提供圖表幫助用戶評估風險與收益。
  • DeFi價值發現的四要素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筆者一直以來堅持區塊鏈「四要素」分析框架,即看待區塊鏈項目必須以技術為基礎、以金融為核心、以法律為保障、以應用為關鍵。反而由於DeFi聚合了大量的技術、用戶、資金等,對這些問題有比較多的關注,會讓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不斷開拓、技術經驗不斷累積,對整個區塊鏈行業乃至於構建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尤其要關注那些去中心化特點強的項目,一旦成熟,將可能前途無量。
  • 合規壓力之下 網貸行業未來三年面貌預測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結合當前的行業趨勢以及對網貸未來3年的大膽猜想,寶點君估計3年後網貸行業將呈現這樣的一個面貌。一、平臺數量趨穩或減少,行業格局基本固化。監管政策要求的資金銀行存管讓多年來「互看不順眼」的網貸平臺與銀行之間重新開啟了緊密的業務關係,網貸平臺與銀行尤其是中小型商業銀行的合作正進一步滲透,當前已經出現了網貸平臺參股商業銀行的案例,通過將大型網貸平臺在大數據風控、網際網路技術的明顯優勢,與銀行在風險管理以及內控制度建設方面的經驗相結合的方式將有利於讓金融模式發展迸發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