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可能是80後武俠劇的啟蒙之作!

2020-12-20 首席影評師

第一次看《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我還是懵懂學生,恍惚有印象劇中有很多武打畫面。後來鬧劇荒的時候重新翻看過一次,對《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就有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它是79年《天蠶變》的延續版,在93年由ATV出品,仍舊邀請徐少強擔任「大俠」一角。但是劇情和79年的《天蠶變》並沒有太多關聯,反而像是79版的外傳。而它也算是80後武俠劇的啟蒙之作了!

93年《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的劇情並不是79版的延續,而是將《天龍訣》等人物與《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結合,同時進行了二次創作。

《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的主要人物仍舊是雲飛揚,他於偶然間結識了忠臣之子陸丹。因為遭奸人所害,陸丹家破人亡,為了報仇開始修煉被禁忌的天蠶神功,但功力大增的同時野心也開始大增。小子察覺到了陸丹的陰謀,於是決定阻止他,但是無奈功力不抵陸丹,為了救小子,雲飛揚遭到了陸丹的暗算,臨死之前將自己畢生的功力傳授給了小子,最終小子得以擊敗陸丹,化解了江湖浩劫之後帶領自己喜愛的郡主一起雲遊四海!

大俠雲飛揚依舊邀請了徐少強出演,90、00後或許對他感到陌生,但從79年《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播出後,他就是名噪一時的當紅小生。

《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是他返回ATV的首部作品,之後還參演了《雪花神劍》等烙印在80後腦海中的作品。迄今,他仍舊會演出一些作品,但多飾演一些爸爸輩的角色。

尹天照飾演正義的小子,一個從小人物拯救江湖的大俠,尹天照也是ATV的實力演員,他身上有一種很狂野的氣息,與出身草莽的小子形象很契合。

他的熒幕形象比較多變,當然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是《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圈內人說他工作起來幾乎是玩命的態度,能演文戲也能演出動作戲,幾乎全部親自上陣,在《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中那些利落的身手都是由他親自完成,如今55歲的尹天照仍舊繼續工作。

《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是ATV經典作品,當年不惜耗資千萬,出動了亞視當紅小生和花旦以及幕後精英團隊。

外景拍攝取景地都在奇駿山勢的廣東陽春完成儘管當時的拍攝技術還稍顯灰暗,顏色不夠豔麗,但真實場景的宏偉壯觀是今天動不動電腦特效無法比擬的。

客觀而言,《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也不算是盡善盡美,尤其放在今天的審美觀來看,大俠雲飛揚之死就是一大敗筆。另外小子與陸丹對決畫面,最後小子翻盤的爆發力,有些不似武俠劇,而是帶有玄幻色彩了。

相關焦點

  • 亞視武俠劇《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天蠶神功和天蠶魔功的對決
    獨自在山坡高處未算高,命運在冷笑,暗示前無路。浮雲遊身邊,發出警告,我高視闊步。這是1993年亞視經典武俠電視劇《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當中的主題曲,由關正杰所唱。當主題曲響起時,觀眾都能瞬間熱情高漲、熱血沸騰,同時本劇也是很多80後的經典回憶,一部具有濃濃武俠情懷的經典之作。
  • 尹天照1993年《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飾演小子
    尹天照1993年《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飾演小子
  • 香港亞視十大經典武俠劇,看過五部以上的人都已經老了!
    亞視《君臨天下》嚴格來說分為《君臨天下之九王奪位》和《君臨天下之血濺太和殿》兩部!由江華,蔡曉儀,文頌嫻,湯鎮業等主演!主要講述的是康熙九子為爭奪皇位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以及雍正登基為王誅除異己的過程!七,《天蠶變》《天龍訣》!《天龍訣》可算是《天蠶變》的續集,故此也將其並列!《天蠶變》由徐少強、顧冠忠、苗可秀、餘安安主演,麥當雄與蕭笙擔綱監製,黃鷹等人擔任編劇。
  • 假如1979年有AI換臉技術,香港這部長篇武俠劇定會火上加火
    炙手可熱的武俠劇成為麗的電視與無線電視的重要對壘資源,1979年,兩臺電視大戰的序幕被一部橫空出世的武俠劇拉開,這部劇就是在香港電視劇史上評價頗高的《天蠶變》。 麥當雄與蕭笙擔當監製與導演,而副導演則有七位之多,有徐小明、黎大煒、李惠民、黃泰來等,這些副導日後都頗有建樹。 武術指導請了程小東和韓義生,男主角選了邵氏武打小生出身的徐少強親自上陣,保證了武打鏡頭的質量,同年《銀劍殺手沈勝衣》播出的成功也讓徐少強攢足了大俠造型的觀眾緣。其他主演苗可秀、餘安安、伍衛國、馬敏兒也都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演員。
  • 亞視經典武俠電視劇劇集 TVB也拍不出的武俠劇
    70後、80後對亞視電視劇印象肯定不淺,或許早期我們還沒有家家戶戶有電視機,我記得我小時候最有印象彩色電視劇是是尹天照主演的《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那時候我才讀小學一年級,主題曲BGM一響起,畫面立即浮現腦海,天蠶神功爆爆爆地爆炸場面可厲害了。鬼馬的小子與大俠雲飛揚的形象到現在依然清晰。
  • 這五部經典武俠劇,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看過的人少之又少
    武俠劇的黃金時代有兩個,一個是上世紀70年代末以《天蠶變》和《楚留香》為代表的新武俠,一直到80年代中期,這段期間以亞視和TVB為代表的武俠劇層出不窮,數量極多。第二個便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武俠,這個時期大陸武俠作品逐漸興起,新加坡武俠劇佔據一席之地,而亞視的衰落,武俠劇主要以TVB為主。
  • 從TVB《開心速遞》,看香港武俠劇發展史
    TVB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如今已經播到近1100集,收視也經常超過黃金時段的兩線劇集,可以說《開心速遞》一路從「鬼片」演到了「家族恩怨」,劇中人物也是各有特點。其中劇中幾位老牌演員都曾多次演過當年香港武俠劇的經典人物。
  • 再看1984版《天蠶變》,人物多,死的快,劇情超前,如今難複製
    這種超級英雄的「跨界」聯動其實並不新鮮,早在80年代,香港的武俠電影就嘗試過將兩個不同「小說宇宙」的人物湊在一起實現聯動的騷操作。1983年的《天蠶變》根據黃鷹小說原作改編,魯俊谷的劇本還是基本遵照原設定的,到了1984年的續集《天蠶變之布衣神相》,他的腦洞就徹底放開了。
  • TVB歷年武俠劇|1993版《九陰真經》原創武俠劇的巔峰之作
    該劇講述的是馮蘅(梁佩玲飾)乃金國薩滿教之聖女,因教中法器與九陰真經有關,遂被捲入武林爭奪之漩渦中。危機中被東邪黃藥師(姜大衛飾)所救,二人互相欣賞,情根深種。華山論劍後,九陰真經之爭似已平息,奈何黃藥師為救馮蘅身中劇毒,馮蘅唯有向周伯通(廖啟智飾)騙取九陰真經,供黃藥師療毒。豈料西毒歐陽鋒(羅樂林飾)聞風而至,掀起了連番惡鬥。
  • 80後玩家的三國志啟蒙之作,NAMCO經典FC遊戲三國志2霸王的大陸
    看到了這裡,您要是不能會心一笑,說出《三國志:霸王的大陸》這個名字的話,嗯,我們可能沒法做好朋友了。。。。。。當我第一次進入遊戲的時候,失望是我當時唯一的感覺,全日文的界面完全無法進行遊戲,第二天我就帶著遊戲卡找老闆退去了,老闆知道後就讓我在店裡交錢玩,他在後面告訴我每一項指令的作用,那是一個大概十幾平米的小遊戲房,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傻小子在一群玩著各種嘈雜聲音的動作遊戲的同齡人中,一個人在角落裡傻坐著面對一堆日文艱難的玩一個遊戲,後面一位30歲左右戴著眼鏡的中年大叔偶爾會回答一下這個傻小子的提問
  • 80年代6部臺灣武俠劇:《神州俠侶》排第一,第三部為苗可秀主演
    80年代6部臺灣武俠劇:《神州俠侶》排第一,第三部為苗可秀主演上個世紀80年代是武俠劇「盛產」的一個時代,香港的TVB和ATV拍攝了大量優秀的港產武俠古裝劇,內地和臺灣也拍出了很多經典的武俠劇。雖然那個時候很多武俠劇不論是武裝、場景和特別都顯得十分簡陋樸素,但卻也成為了很多70後、80後門集記憶尤深的童年回憶。
  • 80後的專屬回憶!那些經典的TVB武俠劇,怎麼看都好喜歡!
    隨著越來越多的武俠劇翻拍,那些曾經的老片不免再次和新劇拿來對比。雖然現在的技術來得更成熟,製作成本也更大。但是,我想每個80後心中,都有一個不能被磨滅的武俠情結,那叫做TVB武俠劇。仿佛已成執念,認定了,「他」就是金庸先生,古龍先生筆下的那個他。「他」就該是那個樣子。
  • 「量子場論」的啟蒙之作
    1931年著名物理學家郎之萬受國際聯盟指派來考察中國教育,在他的建議和推動下,中國物理學會在北京成立(1932年),科學出版社這座辦公樓也見證了中國物理學事業的發端。1932~1949年,中國物理學會召開了16次年會,1933年創辦了《中國物理學報》,同時設立了物理學名詞審查委員會,物理學家楊肇燫先生是該委員會首任委員,他後來成為科學出版社的首任副總編輯。
  • 30部豆瓣8.0以上經典武俠劇,TVB佔比近一半,大陸七部上榜
    中國人崇尚俠義,武俠之風尤為盛行,所以武俠劇在中國特別受歡迎,每年都會湧現不少規模宏大製作精良的作品。評語:本片集合了眾多世界武術冠軍,因此片中的動作場面近似現代格鬥功夫,再配以快速剪輯鏡頭,呈現出速度奇快,力重千鈞之感,而現在的武俠劇和功夫劇很少再有那種拳拳到肉的風格。
  • 承包80後童年哪家強?唐人?周易?TVB?還有亞視,臺視,新傳媒
    看者如今充斥螢屏的瑪麗蘇或者霸道總裁,作為一個80後,我不禁開始懷念我那逝去的童年。在童年回憶裡,螢屏上的世界精彩紛呈,愛恨交織,光怪陸離。很多電視劇即使拿到今天看也不失水準,經典程度可見一斑。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那些承包80後童年的電視劇。
  • 《緣之空》,是多少人的啟蒙之作?
    《緣之空》這個被稱為神作的Galgame作品,我相信在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知道吧,但是大多數人應該是通過《緣之空》的動漫才了解到這個作品的,所以小編這次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緣之空》作為Galgame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 特懷念電視劇《甘十九妹》,因為它是我小時候的武俠劇啟蒙
    電視劇《甘十九妹》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同時它也是我小時候的武俠劇啟蒙。這部劇,無論是人物刻畫還是感情表達,都是細膩非常。還記得那時村裡人有黑白電視機的還不算多,有時很多人會擠在一起,同時看這部電視劇。
  • 武俠劇的沒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大陸武俠劇和香港武俠劇的區別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武俠文化的巔峰時期,香港武俠片成為橫掃華語影視市場的王者,自1983年《射鵰英雄傳》引進至大陸後,香港武俠劇衍生出一個新詞彙——武俠味。什麼是武俠味?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快意恩仇,是行俠仗義,是匹馬踏青山、孤劍掛腰間的俠客所獨有的灑脫和孤勇,但同樣的畫面,後期由大陸拍出的武俠劇又被人們詬病為沒有武俠味。
  • 「七年之癢」變「三年之癢」 80後離婚率居高不下
    數據公布後引起了廣泛熱議。「80後」是否已經成為離婚主角?「80後」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  【 「七年之癢」變「三年之癢」 】  再過一周,29歲的蘇秦來北京就整整兩年了。2014年離婚後,蘇秦隻身來到北京,成為某藥品公司的推銷員。前兩天,她又找了一份兼職——在遊樂園賣門票。「我現在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把眼下的生活變得更充實。」
  • 亞視出品的《天蠶變》,劇情新奇,你們還都有印記嗎?
    80年代的《天蠶變》是一部亞視出品的武俠片。 這部劇集沒有參照物,先有故事提綱才有的小說,著實很了不起。劇情新奇,武打角色眾多。擱在如今也是部大製作呀!下面小編帶夥伴們看看那些精彩角色和劇情,你們還都有印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