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加速度等於圓周率的平方,實際是巧合

2020-12-14 佳人娛樂

實際這是一個巧合,確實是近似相等,但應該沒有什麼聯繫。因為,圓周率在宇宙中是個常數,是不會改變的,而重力加速度位置不同是不一樣的。況且,重力加速度是和星球質量相關的,如果離開地球,去了其他星球,因為各個星球質量很少有相同的,因此,其重力加速度也非常多樣,而圓周率在哪裡都不變。

沒有任何聯繫,況且兩者還只是近似而已,再有各個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也不太一樣。

數學是獨立於任何物理時空,獨立於任何宇宙而存在的,是不依賴於物理觀察的純粹的演繹推理,甚至可以說是形式邏輯。

但物理不一樣了,物理必須依賴於觀察和實驗。重力加速度就是靠測量技術測量出來的。測量不但需要儀器,還要規定單位。我們平常所說的重力加速度約等於9.8,就是用的國際單位制(及其導出單位)。單位是米/秒2,米和秒的現有定義(和最初定義)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反正比較奇葩。

這些種種的規定,導致重力加速度不可能與數學上的圓周率產生任何聯繫。

重力加速度,它是一個變量,不但???方向,而且還有大小,它是一個矢量,它的數值與物體所處在地理位置???關:主要是所處的緯度???關,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數值越大。而圓周率兀,它是一個???理數,???限不循環小數,它的數值3.1415926……,圓周率的平方在數值上等於重力加速度,這只是在數值上近似相等,純屬於一種巧合而已!目前並沒有什麼理論證明!

如果不用國際單位制。長度的單位不用米,或時間單位不用秒,或質量單位不用千克不就不等了。更和況重力加速度有一個範圍。而且它要是等於e平方,e立方,e派你也可能覺得奇怪。不稀奇的。重力加速度的範圍總得包含這麼多特殊值中的一個吧。順便一提檢查單位是否相同是檢查物理作業的常用辦法。一個不含單位的數和帶了單位的數完全表示的兩種東西。

相關焦點

  • 圓周率的平方剛好是地球重力加速度,兩者之間有關係嗎?
    圓周率π作為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平方約為9.87;而地球重力加速度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常數,但我們一般都取其為9.8,因此從數值上來看,圓周率π的平方確實和重力加速度比較接近
  • 圓周率的平方約等於重力加速度,這兩者有何關聯?
    只是一種近似的巧合罷了圓周率π作為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平方約為9.87;而地球重力加速度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常數,但我們一般都取其為9.8,因此從數值上來看,圓周率π的平方確實和重力加速度比較接近。本質上圓周率π是數學體系中存在的一個常數,精確來說3.1415926……是歐氏幾何中的圓周率,但數學不同於物理,它可以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因此不論人類身處宇宙何處,歐氏幾何中的圓周率都是3.1415926……但重力加速度則不一樣了,處於地球的我們,在地表各維度,重力加速度的數值相差不多;但到了其它星球,這個數值就不一樣了,因此圓周率和重力加速度也就談不上什麼特殊關係了
  • 圓周率平方與地球重力加速度幾乎一致,兩者有什麼聯繫嗎?
    圓周率平方與地球重力加速度幾乎完美一致,有沒有什麼聯繫?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去注意這個梗,在打算討論這個話題之前,種花家特意拿起計算器算了一遍圓周率的平方約等於9.8696……還真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完美一致,這兩者真有關係嗎?
  • 重力加速度g是什麼?竟然和圓周率π有關!
    通過萬有引力公式,人們計算出了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那麼重力加速度g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表示地球對地球表面的每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但它並不是一個常數。在高山上由於我們離地球比較遠,所以我們的g值會相對小一些。不同的緯度,g值也不一樣,由於地球是橢圓形的,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g是最小的。
  • 1g的重力加速度持續加速,一年後就是光速,真的只是巧合嗎?
    看到有網友提出了一個問題,以1個g的加速度持續不斷的加速一年,剛好約等於光速!而且地球環繞太陽也是萬有引力的結果,似乎光速和引力之間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繫,是不是發現了引力的秘密就能超越光速了?
  • 以重力加速度數值加速,一年後就是光速,這是巧合嗎?
    實際上這是一個不算問題的問題,以9.8的重力加速度加速一年時間,最後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公裡多一點,雖然我們平時總說光速是每秒三十萬公裡,但實際上光速的精確值是比三十萬公裡小一點的,因此重力加速度與光速之間並沒有什麼巧合。
  • 關於重力的定義與重力加速度
    對於地面附近的物體,所在位置的高度變化與地球半徑(約為6370km)相比極為微小,可以認為它到地心的距離就等於地球半徑,物體在地面附近不同高度時的重力加速度也就可以看作是常量。請注意教材中對重力的說明,重力並不等同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一、關於重力的定義問題1:我們是如何感知物體的重力的?
  • 高中物理——淺談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的關係
    嚴格來說重力只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力。(註:我們在學習合力和分力時提到過,合力和分力並不是物體實際受到的力,只是在作用效果上是等效的,是人們為了研究問題的需要而假想的力。) 地球的自轉是重力不等於萬有引力的根本原因。地球表面物體隨地球自轉時分析受力,如圖所示,物體受到的萬有引力有兩個效果:一個是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另一個就是重力用來平衡彈力。
  • 關於「9.8」的寓意指認 ——針對「重力加速度」和「重力場強度」的一次師生對話
    老師昨天課上用「重力場」和「靜電場」做比較時,把「重力加速度」說成是「重力場強度」而類比於「電場強度」……W:等等!昨天上課開小差了。老師說過「重力加速度是重力場強度」了嗎?請D:我覺得:(1)式是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而針對只受重力作用的物體求取其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而(2)式則是模仿靜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法來給出重力場強度的定義式。
  • 智能型重力加速度測試儀的研製
    ,算出重力加速度。使傳統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得到了較大的改進,提高了測量精度。關鍵詞:單擺;重力加速度;單片機0 引言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中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傳統測量方法一般採用機械秒表手動計時,人工計數,由於人的反應能力有限,易產生計時和計數誤差;而且手動釋放小球容易形成圓錐擺,對測量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再加上它是運用簡諧振動原理的一種近似的測量方法,測量精度受小球擺動的次數n、單擺的擺長l、擺角θ和是否形成圓錐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 利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要求
    利用小擺角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理想單擺(又稱數學擺)是由懸點C、擺線L和擺球m組成的裝置,其中擺線是剛性的,不能伸長、無質量,擺球是一個質點。在初始擺角較小(一般約定為<5˚)、只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證明單擺的運動近似簡諧運動(簡諧擺),擺動周期取決於擺線長度和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其數學關係為:T=2                       (1)上式的變型                       (2)是利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理想公式。
  • 盤點科學上不可思議的巧合!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懂廣義相對論?
    科學是嚴謹的,但是無巧不成書,科學上也存在一些機緣巧合的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六個,每一個都如冥冥之中的安排一般。一、愛因斯坦和圓周率的親密關係要說數學中最特殊的常數,大多數人會認同圓周率;要說人類科學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票數肯定列居一二。
  • 為什麼我們一事無成——重力加速度
    初中物理課本中有個基礎公式:G=mg,G是物體的重量,m是物體的質量,g是重力加速度,一個物體的重量等於它的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到高中物理課時重力加速度這個概念被更加細化了——重力對自由下落物體產生的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
  • 萬有引力與重力、重力加速度的關係
    1.地球上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它並不等於萬有引力.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物體要隨地球自轉而做勻速圓周運動,設運動半徑r是物體到地軸的距離,所需向心力大小為方向垂直指向地軸.物體隨地球的自轉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的一個分力提供的,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才是通常所說的物體受到的重力.
  • 重力加速度與自轉相關的問題1
    關於重力加速度與自轉關係在《關於重力的定義與重力加速度》中已有說明。
  • 有關圓周率π,你不知道的n個事實
    1748年,歐拉的代表作《無窮小分析引論》出版,在這本著作裡,歐拉建議用符號「π」來表示圓周率,並且直接在裡面使用了π。在歐拉的積極倡導下,π終於成為了圓周率的代名詞。不過,大家節過多了,肯定也希望能夠幫自己過的節拿個名分,麻省理工學院首先發起了將3月14日定為「國際圓周率日」的倡議。到2009年3月11日,美國眾議院終於正式通過一項無約束力決議,將每年的3月14日定為「π day」。然後3141年5月9日(2時6分5秒)就是「終極圓周率日」。
  • 什麼是「重力加速度」?會對「電子秤」稱量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減小不同地區因重力加速度不同而造成稱量數據與物體實際質量的誤差,我國特別規定,要求在一定地區內,對電子秤的測量值進行修正。如何解決不同地區因重力加速度不同而給電子秤稱量帶來的誤差,使電子秤在不同地區稱量出的數值更接近其質量,更具有可比性,現提出對電子秤結構的改進方法。設立一已知重量的標準物體進行比較,在稱量前先確定電子秤的標準值。
  • 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問題,萬有引力什麼時候等於重力
    兩個可看作質點的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即萬有引力等於引力常量乘以兩物體質量的乘積除以它們距離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為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測得。接下來我們說說重力。
  • 重力加速度測量方法的比較研究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區.重力加速度g值不相同。它是由物體所在地區的緯度、海拔等因素決定:隨著地球緯度和海拔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兩極附近重力加速度最大: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l/300[1] 準確測定重力加速度,對於計量學、地球物理學、地震預報、重力探礦和空間科學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不同的研究者利用不同的測試方法對當地的重力加速度進行了測試研究。
  •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令重力加速度 g = 9.8m/s2,由所求出的平均值4. 畫出『次數-周期』的分布圖(長條圖)5. 在間之周期有多少個?佔百分之多少?在間之周期有多少個?佔百分之多少?在間之周期有多少個?佔百分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