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美育素質敎育,提升少年兒童的審美素養、創造精神和美術表現能力,發現並培育優秀的中國畫人才,書畫頻道特舉辦「經典傳承——全國少兒國畫大展」。圍繞本次少兒國畫大展,書畫頻道還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益於少年兒童美育素質提升的活動,並藉此進一步促進全國少年兒童美育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日前,由書畫頻道主辦的「少兒美育講壇」正式開講,《中國中小學美術》期刊主編 ,教育部「國培計劃」項目課程專家,中國統計教育學會理事賈小川以「兒童繪畫的價值與規律」為題,以本次少兒國畫大展為切入點,針對我們為什麼要畫畫、兒童繪畫的規律、天才兒童給我們的啟示、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家長和老師們在實際的兒童繪畫教學輔導當中有所幫助。
在本期論壇的上篇中,賈小川重點闡述了關於我們為什麼需要繪畫,以及孩子在塗鴉期到寫實期整體的繪畫過程當中的一些普遍規律。
首先賈小川提出我們為什麼要畫畫?學習藝術的目的到底在哪裡?賈小川列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畫畫是為了獲得情感體驗。畫畫是用來表達內心的,但當我們的語言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畫畫了。但所有的事,都在我們心中留有一份快樂的情感體驗。隨後,賈小川提到兒童繪畫的過程和人類藝術的發展過程有相似之處,要想了解兒童繪畫的特點,要想了解兒童為什麼這樣畫畫,有必要回到源頭,看看人類起源時期的繪畫有什麼樣的特點。復旦大學有一位哲學教授王德峰的著作《藝術哲學》中提到:人類的一切文明活動,都是依靠保存方式的建立。人類靠一些相關的概念什麼來保存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人類靠藝術來保存遠古時期的共同的生存體驗和情感,所以藝術是保存情感的一種方式,最直接的一種手段就是靠一種直觀的形象。隨後,賈小川列舉兒童在畫畫時會有三種表現:一種是形似,把東西畫像。第二種是沒有技法,畫不像。第三種是畫面突出了情感的表達。並提出當你想表現一個對象的時候,首先要有激情和興趣,把這種激情和興趣保存在畫面當中,這才是真正的繪畫所在。學習美術,就在於體驗和感受人的生存情感。
接著,賈小川從以下五個方面列舉學畫畫的好處以及為什麼必須學習美術。第一,美術可以創造形象,不單是我們想像當中的形象,還可以表現特有的視覺形象,比如說夢、恐懼、回憶,並且可以賦予它們很多相關意義。第二,美術是調動人感覺的一種手段,它可以觸動我們的幻想,抓住我們的興趣。第三,藝術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好。第四,藝術可以記錄動人的事情。第五,藝術可以讓我們從平凡的生活當中發現價值,藝術是平庸和單調的大敵,我們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當中的美。
最後,賈小川指出兒童繪畫當中是有規律可循的。他說,了解兒童畫發展的一般過程,有助於我們和兒童的溝通和對話對,這個過程分為塗鴉期—圖式期—寫實期。塗鴉期2-4歲以動覺為主要思維方式,沒有全體的可辨識形象。前圖式期 4-7歲他感覺到了周遭世界以及自己的存在繪畫的自發性。《兒童繪畫研究》厄爾•巴恩斯認為:繪畫不是為了精確地模仿,也不是為了創造一種美感,而是藉助視覺語言「傳達思想」。兒童雖然不會畫,但是他不知道自己不會畫,8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沒有被失當的教學毀掉,可以自己決定畫什麼,或者可以根據要求畫天上地下的任何東西。年齡越小越愛畫畫,且他們畫得更為自由,孩子們用畫來描述對像,而非寫實主義的表達。圖式階段7-9歲明確了人和環境的關係之後,很希望能夠固化他的概念。在情感方面的表現:雖然在圖式期,但兒童也會憑著自己的主觀體驗,不斷地強化和改變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在空間方面的表現:基底線出現在畫面中基底線始源是沿著一條線移動的動感經驗。兒童在遊戲時也經常把移動的經驗與沿著條線移動的想法連在一起。寫實期 9歲以後兒童開始照著物體實際的樣子來描繪,學習寫實技巧,構圖、造型、色彩關係,學習節奏、肌理、韻律等色彩語言。
在本期論壇的下篇中,賈小川重點從兩個方面進行講述,首先他提出天才兒童給我們的啟示,什麼才是我們在孩子作品中最應該保護的對象。他用畢卡索幼兒時期與成年後的畫作進行對比,並分析了畫面中的視覺語言,並指出兒童在從小的時候就會對事物與事物之間聯繫,充滿了幻想。我們在實際的繪畫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保護孩子那些與眾不同之處,尤其是他的觀察方法,尤其是他看事物的那種角度。
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像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價段全體學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
隨後,賈小川針對美術課程的標準,談了談他對美術課程的理解。他從種提煉了三個關鍵詞逐一進行解釋:感知、理解和創造。在感知方面,他指出,在美術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視覺感知,那麼視覺感知的能力可不可以培養,視覺感知能力,從小到大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它受到什麼樣的因素的影響?他舉例指出:第一是視覺恆常性,第二是認知參考系,第三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由此,賈小川針對美學修養的提升或者對於孩子美術教育方面的提升給出一些建議:要克服這種視覺恆常性,美術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教會學生掌握美術的認知參照系。使他對美術的概念,能夠突破現有認知的限制,儘量的拓展學生的美術的視野,學會美術應有的規律,比如美術語言、語言的構成、應用規律。
最後,賈小川針對水墨畫創作,給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儘量的不要讓孩子去模仿,這樣會使畫面失去生命力,不會再有他自己的個性和情感。儘量不要讓孩子太頻繁的接觸很多的學習材料。可以就著某一個題材去深入學習,那麼下面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要培養這種處理材料的能力,儘量能夠以一種遊戲的方式來和孩子們互動,在互動參與的過程當中,逐漸的學會國畫的這種材料的特性。
論壇接近尾聲,賈小川再次提到美術教育,他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缺失,我們太過注重關於知識、技能的這些講述,用大量的精力和功夫學了技巧之後,其實缺失的是情感體驗,把情緒的表達和體驗融入到我們今天的美術課堂當中,才是一個真正的美術課堂,才是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不是以技巧和技法為主。技巧是可以學會的,是可以能夠以訓練的方式得到的,但情感是只能培養,當我們錯過了那個最佳的培養情感的階段,可能它是不可逆的,技巧可以訓練,情感只能從最初的最根本的那些關鍵的環節來逐步的培養,這樣才能夠達到美術課程通過情感去體會我們的存在。
「少兒美育講壇」是書畫頻道精心主辦的大型系列少年兒童美育素質教育學術講壇,書畫頻道將邀請當今活躍在少兒美育教學領域的優秀專家學者登臺講述,深入分析少兒美育的現狀,展望少兒美育的未來,並藉此全面推動少年兒童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時,書畫頻道主辦的「經典傳承——全國少兒國畫大展」正處於如火如荼的徵稿階段,我們在此熱烈歡迎全國各地喜愛國畫的小朋友們踴躍報名,積極參與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