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浙江醫院急診科收治了一名暈厥的大伯。大伯姓張,今年81歲,10年前因為心動過緩植入了心臟起搏器,起搏器幫助張大伯提高了生活質量,遛彎、下棋、跳廣場舞……張大伯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半年前,張大伯檢查時被醫生告訴起搏器快要沒電了,需要更換,但張大伯覺得,現在自己並沒有什麼不舒服,幹嗎要更換起搏器?
於是,任性的張大伯沒有聽家人和醫生的勸阻,堅持不更換起搏器。而在3個月前,張大伯開始出現活動後乏力,家人建議他去醫院查看起搏器,張大伯再次拒絕了。
上周六清晨5點多,起來上廁所的張大伯突然開始頭暈、眼前發黑,隨後出現暈厥,被120送至浙江醫院三墩院區。經檢查,張大伯的心跳非常緩慢,只有30次/分,而起搏器已經完全沒電,停止了工作。
接診的浙江醫院急診科程寅醫師告訴張大伯,幸虧這次來得及時,否則情況更嚴重。面對這樣的結果,張大伯表示對自己的行為很後悔,並更換了起搏器。
起搏器的壽命到底有多久?
浙江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杜常青副主任醫師介紹,心臟起搏器的使用壽命,依據種類、模式、起搏工作的比例等情況,存在較大差異。一般情況下,普通的雙腔起搏器電池電量可以維持正常工作超過6-8年;單腔起搏器可以工作8-10年。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起搏器的使用壽命也會更長。
起搏器的電極沒有明確的壽命年限,醫生根據檢查電極的起搏及感知功能來決定是否需要重新植入起搏電極。當然,如果起搏器的電極植入時間非常長,而測試的結果有變壞的趨勢,為了安全考慮,也可能會重新植入新的電極。
起搏器沒電了是更換電池嗎?
起搏器電池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用過許多種能源,由最初的發條式驅動能源,逐步進展為鋰碘電池。電池的進步使得起搏器的壽命延長、體積縮小,而且鋰碘電池安全可靠,自身放電極小。
很多人可能會問:起搏器沒電了,把電池換了就行吧?其實,起搏器的脈衝發生器和電池是一體的,所以起搏器沒電了,不能單獨更換電池,而是要更換一個新的脈衝發生器。
網絡圖
裝了起搏器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心臟起搏器手術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為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帶來福音。在我國,每年有近10萬患者接受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已經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項:
1.在手術後的3個月內,因為電極還沒有牢固地嵌頓到心內膜肌小梁裡,建議左手不要大幅度劇烈運動,比如遊泳;左側肩膀和手臂不能負重,不要往上舉,不要用左手梳頭;晚上睡覺的時候,儘量平臥,或者是左側臥位,避免未嵌頓好的電極移位導致起搏器電極接觸不良,影響起搏器功能。3個月後,起搏器電極會牢牢地嵌頓在心內膜的肌小梁中,以上限制解除。
2.要避免做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會毀壞起搏器。
3.要避免置身強磁場,特別是小孩玩的磁鐵。一般生活中的微弱磁場是可以的,打電話時儘量用起搏器對側聽電話。手機儘量避免放在緊貼起搏器的左上衣服口袋。
4.經過安檢的時候,金屬探測器能夠探測到起搏器,有必要向安檢人員聲明。
5.瘦弱體型患者,埋在皮下的起搏器與體表就隔著一層皮膚,由於起搏器是金屬硬物,衣服等物容易摩擦起搏器表面的皮膚,導致表皮破潰,起搏器露出體外,引起囊袋感染甚至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建議穿柔軟的內衣,減少衣服與皮膚的摩擦,白天最好能夠穿戴一自製的起搏器託。
起搏器需要定期隨訪檢查嗎?
杜常青表示,安裝了起搏器的患者,自行監測脈搏和定期到醫院複查是非常必要的。出院前,醫生會告知患者起搏器設定的頻率是多少,並會培訓患者自測脈搏。定期到醫院來複查的主要目的,是評定起搏器的工作狀態,以及了解電池的剩餘電量,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他建議,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後1-3個月內隨訪1次;然後,每6-12個月隨訪1次;當起搏器電池快耗竭時,需要每3-6個月隨訪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