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
本文將做一個簡要的介紹,可配合下面一段視頻了解六道輪迴的奧秘。
▲視頻短片:六道輪迴的奧秘
六道輪迴圖,也叫因果報應圖或是生死輪迴圖,如果你在西藏的話,無論參拜哪個教派的寺廟,大多都「逃」不過這幅著名的六道輪迴圖。
對佛法不了解的人,只會因好奇心驅使的多欣賞兩眼這六道輪迴圖,而更多的人則是匆匆一瞥,錯過了六道輪迴圖這幅。
我們該如何看六道輪迴圖,從而更好理解佛教教義中眾生生死輪迴、受苦及脫苦的教法呢?
▲六道輪迴圖
六道輪迴圖,通常被巨大而有著猙獰面孔的魔鬼閻羅法王四掌支撐著,象徵把整個世界都控制在掌中的無明。
輪迴圖分為三至四個圓圈:在最內圈的輪心,畫有鴿、蛇、豬,分別代表著佛教中的三毒——貪(欲)、嗔(惡)、(愚)痴,它們象徵眾生輪迴之苦的根源。
佛教認為,人生有諸多惡業因,其中尤以「三毒」為最,成為產生諸惡業的根本,故又稱為「三不善根」,列為「根本煩惱」之首。
比圓心略大一圈的畫面通常半邊是黑,另半邊是白,是有關生、死及中陰的教法圖示。
在黑的半邊環中,有三個小圖形,代表了將投入畜牲、餓鬼及地獄道的中陰身。
這半環,開示說眾生因貪、瞋、痴三種煩惱驅使(即內圈的鴿、蛇及豬所表)造作黑業或不善業,便會在死後感召黑業果而投生於畜牲、餓鬼及地獄道中。
圖中的畜牲、餓鬼及地獄眾生的頭部都向下,表示這三種生命形式是痛苦的下道轉生。
另半邊白色,內有三個頭部向上的圖像,代表將生於天道、阿修羅道及人道這三種生命形式的中陰身。
這半邊環,開示說眾生因造作白業(以白背色所表),將感召業果而於死後受生於天界、阿修羅界或人間。這三種生命形式比前述的三惡道較為少苦,故稱為「三上道」或「三善道」。
再外一圈(第三環)又分為六格,即為六道眾生或六界,佛教中所指一切生物因「業力」導致的六種果報。
正上方為「天道」,刻日月繞須彌山頂,頂上有安宮殿。此道清潔光明,富麗堂皇,非人類世間所能比擬。
「天道」之右為「人道」,此道為世人所居,人類之所。
「天道」之左為「阿修羅道」,畫有手持諸般兵器的阿修羅像。
正下方為「地獄道」,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面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
「地獄道」之右是「惡鬼道」,一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
「地獄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馳驅,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稱為上三道(又稱三善道),後三道被稱為下三道(亦稱三惡道)。其中最悲慘、最痛苦的是「地獄道」,最快樂、最美好的是「天道」。
最外圈(第四環)共分割為十二個代表十二月轉生因果的圖案,代表了時間的輪迴,表達了眾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轉的運作過程,亦即佛學名詞中的「十二因緣」。
環上端右邊的小格,表達了十二因緣中的無明。其餘的十一格,順時鐘反向數下來便是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等其餘十一支。這是眾生在輪迴中彼此互為條件或互為因果聯繫的十二個環節。
在這一因果鏈條中,貪愛又被視為眾毒之首。佛教認為,人們若要解脫人生的痛苦,首先就應從去掉貪愛著手。
「六道輪迴圖」通俗地說教了佛教輪迴思想,是佛教人生觀的物化表述。它以具體可視的形象,闡述了佛教因果論、因緣說、業力說的基本教義。
然而,佛教又認為,墜入輪迴之中並非無法解脫。
輪外左右上方刻有頌偈,意思是只要勤修戒、定、慧,斷除無明,斬斷煩惱,息滅「三毒」,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得正果而成佛。
在圖中,佛陀站在生死之輪圖主體以上,表義佛陀早已脫出生死、六道輪迴及閻摩死主的控制,得到了無苦的自在境界。
祂的手指兩段偈文及一個月亮,是在引導我們依偈文中的教法去做,便能像祂一般,達到了以月亮表義的無苦自在境界。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文章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告知刪!
◎ 責任編輯:妙如 ◎
尊敬的同修:
劉素雲老師學習平臺正式開放「二天一課」學習欄,請各位同修在菜單欄點擊「老師專欄」,打開「二天一課」,查看劉老師每期開示。「二天一課」每兩天更新一次講師內容,更新時間為晚上6點整(考慮到學習時間長,大家早上需上班)。每日學習分享,讓傳統文化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