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賽一鳴報導 3月26日清晨,天津地區出現大風降溫天氣,截至26日7時,全市普遍出現北風5-6級,最大陣風達9級。26日白天市區最高氣溫僅為12℃,夜間市區最低氣溫僅為4℃,北部地區最低氣溫將降至0℃。
此次寒潮天氣對農業生產帶來嚴峻考驗,易發生農作物低溫凍害、棚室因大風損壞等次生災害。市氣象局於3月24日通過農業氣象服務微信公眾號發布服務信息,對日光溫室生產、冬小麥和春播作物、果樹林木以及春季播種等提出針對性建議,並向各區氣象局及時發布指導預報產品。各區氣象局則通過村級氣象預警「大喇叭」、農業園區電子顯示屏、手機簡訊以及微信群組等多種渠道,向農戶提供「直通式」氣象服務,提醒其提前採取防風加固、增溫保溫等措施,預防設施蔬菜和大田作物等苗株凍害的發生。3月25日,市氣象局向市委、市政府、市農委等相關部門發布農業氣象專題服務報告,對此次寒潮天氣進行研判,對加強農事生產管理提出詳細建議,助力農村防災減災。
針對這次災害性天氣,市氣象局通過「智慧氣象」建設(一期)工程建成的TIPTOP2.0天津一體化氣象業務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平臺以「雲+端」模式,打通了與海洋氣象、環境氣象、流域氣象、決策氣象平臺功能與數據共享通道,實現「大一體化平臺」,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完善了短臨外推預報、積水圖像識別以及多種新資料應用等,使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更加及時和準確,預報的精細化程度達到1公裡。此外,預報員通過該平臺智能化訂正預報技術,實現逐小時滾動訂正和更新最新天氣預報信息,確保不錯過最新天氣變化,開展無縫隙加密預報服務。
在精細化預報能力的支撐下,市氣象臺於3月24日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發布《氣象信息快報》,對此次寒潮天氣影響範圍和強度給出詳細預判,對相關防範措施提出意見建議,還通過多種途徑廣泛發布預報信息,儘早提醒公眾做好防寒準備,以免因前期天氣溫暖而降低重視程度,特別是針對下沉一線開展疫情防控的廣大黨員定向發布精細化天氣預報,提醒站崗值守期間做好保暖措施。同時,市氣象局還及時向電力、供暖、海洋等高影響天氣行業和部門發布專題氣象服務產品,為部署防範措施爭取時間,確保安全生產。
(責任編輯: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