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在荊州失守,關羽被圍麥城之時,卻能夠突圍而出,主要還是因為關羽的原因。
廖化的武功高低我們暫且不論,但廖化絕不是一個平庸之人。他能夠擔任關羽的主薄,說明廖化是深受關羽信任的,而且也是有一定勇武和謀略的。
我們來看一下廖化麥城突圍的全過程。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了徐晃計策,軍隊大亂,不得已率軍撤退。此時,呂蒙已經趁機取了荊州,而傅士仁和糜芳也投降了東吳。關羽得知了消息,怒氣衝塞,刮骨療毒的瘡口瞬時迸裂,昏絕於地。關羽,因為箭傷的原因,戰鬥力下降嚴重。
原本,關羽準備揮師奪回荊州。而奪了荊州的呂蒙,卻故意善待關羽出徵將士家屬,不但不準吳兵騷擾,還按月給與糧米;對於生病的蜀軍將士家屬,還派醫生給與治療。呂蒙善待蜀軍家屬的消息傳入關羽大軍,將士皆欣喜,再無戰心,開始紛紛逃散。
關羽傷重,士兵又逃散大半,在蔣欽、周泰、韓當等吳將的圍攻之下,不得已只能率剩下的三百餘蜀軍退守麥城。吳軍也尾追而至,四面包圍了麥城。
吳軍人多勢重,而麥城較小,不能長期堅守。關羽聽從了趙累的建議,決定向駐守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麥城有了上庸軍的支援,關羽就可以堅持到蜀川援軍到來。關羽問誰敢突圍,到上庸求救。廖化主動請纓,而關平也請令願意護送廖化突圍。
關平的武藝是很高強的,而廖化的武藝也不弱。廖化在關平的護衛下,開門出城,正好遇到了吳將丁奉。關平奮力衝殺,擊敗了丁奉。廖化趁丁奉敗走之際,乘勢殺出了重圍,奔上庸而去。
廖化突圍而出,就是這麼容易。這是為什麼呢?並不複雜,因為關羽、關平父子,吸引了吳軍的主要注意力。
吳軍的目標就是關羽父子,對於廖化還真不在意。關平護送廖化殺退了丁奉,城外吳軍的注意力,都跑到了關平身上。吳軍最主要的目標是關羽,而關羽還在城內,吳軍也就鬆懈了。
至於廖化,在吳軍眼中,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嘍囉,跑了就跑了唄,誰都沒在意。這也是廖化被人稱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原因。在民間傳說和演義中,廖化的確有點太不起眼了。
除了這一個原因之外,廖化也是穿起故事發展的重要人物。廖化到上庸求援,劉封、孟達見死不救。廖化不得已,又跑到成都,去找劉備求援。這才最終導致了劉封被殺,孟達反叛的結果,而廖化也回到劉備身邊,故事非常圓滿。
上面的故事,都是《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編寫的。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歷史上的廖化其實在關羽兵敗身死之後,投降了東吳。只是呢,廖化還是日夜想著回歸蜀川,於是詐死,帶著老母親,晝夜西行,奔蜀川而去。投降詐死,才是廖化最終能夠逃脫的真實原因。
廖化在返回蜀川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東徵的劉備,被劉備封為了宜都太守。廖化因為此舉,做到了對劉備的忠,對關羽的義,以及對母親的孝。所以,真實的廖化,其品格多被後世所稱讚。
廖化的武功戰績,相比諸多名將稍微遜色了點,但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他曾跟隨諸葛亮、姜維,數敗鎮守隴右的郭淮等部,還曾射殺南安郡太守遊奕。當時的人都說:「前有王句,後有張廖」。王即名將王平,歷史上的王平很厲害的。句即句扶,官至左將軍。而張即張翼,為左車騎將軍,廖化為右車騎將軍。
當時人的評價才是相對最實際的,廖化能跟王平齊名,已經說明了廖化,絕不是庸碌之輩呀。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