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談上海為何沒有全員篩檢,還帶來一個好消息→

2020-12-22 澎湃新聞

張文宏談上海為何沒有全員篩檢,還帶來一個好消息→

2020-11-14 2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近日

山東濟南、湖北武漢、

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等多地通報

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山東濟南: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陽性

濟南市衛健委消息,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湖北武漢:3份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標本陽性

武漢市衛健委消息,11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發現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福建泉州: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陽性

泉州市疾控中心通報稱,11月12日凌晨,接天津市《關於通報涉事冷凍貨品情況的函》後,立即組織緊急排查,12日上午在豐澤區隆凱冷庫排查到該涉事冷凍貨品2549件。經查,該批貨品於11日入庫後尚未對外銷售,沒有流入市場。13日凌晨,經拆封逐件檢測,發現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甘肅蘭州:1份冷鏈蝦內包裝標本陽性

蘭州市衛健委消息,蘭州市城關區於11月13日對焦家灣冷凍廠進行定期採樣抽檢過程中,發現1份來源於天津港冷鏈蝦的蝦內包裝樣品核酸檢測陽性,其他樣品為陰性。

生鮮類食品進口高度依賴冷鏈物流

相伴而來的是潛在的感染風險

然而為了彌補國內供應不足

進口冷鏈食品

不能簡單「一刀切」全面禁止

需要靠全國海關

加大進口冷鏈食品檢疫力度

上海也在全面加強進口冷鏈食品

疫情防控工作

詳情↓↓↓

多地冷凍食品檢測陽性

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

疫情防控絕不能大意

及時發現處於早期的感染者

才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張文宏談上海為何沒全員篩檢

延續精準防控,早發現快追蹤

近日,張文宏在一次活動上

談到了近期上海出現的

一例新冠病例

相關連結↓↓↓

在發現確診病例後

為什麼上海並未出現

大規模全員篩檢?

沒有非常緊張?

張文宏對此表示:

這是因為一直延續著精準防控的策略

早期發現,快速追蹤

鎖定病毒蔓延位置

然後以這個位置為核心展開篩查

相信很多人也都能感受到

這次疫情發生後的「上海速度」

▽▽▽

在發現確診病例的當晚(9日)

上海就通報:

26名密切接觸者

首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次日一早

確診病例的8717名相關人員

檢測結果也出來了

全部陰性

此後,還及時對網傳消息

進行回應和闢謠

上海一學院排摸發現

一名來自中風險地區學生

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上海新增第2例本地確診病例?

不屬實!

聽了張文宏的話,網友紛紛感嘆:

不愧是上海

張文宏最新預測!

中國新冠疫苗傳來好消息

「關於疫苗,我就兩句話,有了疫苗不一定行,沒有疫苗萬萬不行。」張文宏說,「對於人類常駐病毒的清掃,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沒有一次是靠人類自身,(即)日子過著過著這個病毒就沒了。」

張文宏舉例道,從1918年大流感至今,包括HIV全球大流行、登革熱反覆、寨卡出現,這些傳染病在缺少疫苗的情況下均難以根除,而儘管2003年SARS在疫苗出現前就消失蹤影,但張文宏指出,SARS當時並不算引起大流行,其從出現到消失,全球僅有不到1萬人感染。

他認為,等到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60%或70%以上,新冠病毒將降格成為一個病死率較低的常駐病毒,類似流感。

張文宏表示,現在關於疫苗的好消息頻頻傳來,如果有效性達到90%,是不是意味著國家之間可以相互打開呢?其實作為新冠病毒這種傳染率非常高的病毒,疫苗接種率如果沒有達到60%,我們是無法杜絕傳播與發病的。

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9日表示,輝瑞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中顯現有效性超過90%。首批疫苗預計「在臨床試驗成功和取得監管機構批准的條件下,於2020年底交付」。作為 BioNTech 的中國合作方,13日晚,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其獲許可的上述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批准。

在活動上

張文宏還預測新冠疫苗

將可以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鋪開

「不出意料應該在2022年的春天,

說不定我們就可以開始重新背起行囊,

到世界各地去走一走。」

來源:東方網

原標題:《張文宏談上海為何沒有全員篩檢,還帶來一個好消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張文宏:全球疫情在今夏結束概率很低,但是鍾南山團隊帶來一個好消息
    上海作為境外輸入的第一線,該如何做好防控,這場疫情又帶給了大家什麼啟示? 聽聽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如何解答。
  • 張文宏實至名歸!金句王,硬核醫生,張爸……這次獲得的新稱號簡直更...
    12月4日下午 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頒發 張文宏獲得「科普傑出人物獎」
  • 張文宏發文預測:未來防疫場景與應對策略
    上海進博會和日本奧運會防疫策略的共通之處。首先是11月10日,上海進博會在閉環管理下順利閉幕,入境人士實施了閉環管理,會議結束後離境。參觀人員均做核酸檢測,不做其他行動限制。進博會共130多萬人參加,它的成功開展算是對於國際大型互動活動做了一個探索,雖然規模不大。 上周我與日本重要的國家級防疫專家做了交流,兩個信息值得關注。
  • 張文宏談北京疫情:好消息壞消息都和新​發地市場有關
    14日晚11時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此事發表評論。他認為,精準防控不傷全局,將是中國抗疫常態。張文宏表示,好消息是所有病例都與新發地市場有關,沒有看到無傳播途徑的病例,說明防控處於疾病擴散的早期。按照目前的處置力度與速度,這場疫情可控。但壞消息是,新發地市場的吞吐量驚人,後續是否會出現新的爆發點現在不可知。
  • 張文宏談新冠肺炎防護: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
    張文宏談新冠肺炎防護: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 2020-03-29 21:32:08 視頻截圖   (抗擊新冠肺炎)張文宏談新冠肺炎防護: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  中新網杭州3月29日電(記者 方堃 林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在這種情況下抵禦病毒靠什麼?提升人類的免疫力非常重要。」
  • 張文宏談「共生共存」,還提到一個不確定因素……
    自然界中沒有一種生存是絕對孤獨的殘酷的環境催生合作優化出最默契互補的組合形成「共生」實現「共存」這樣的事情課堂上,張文宏說,世界上有無數的關係在那裡交叉著,共生共存,包括這次疫情。這是一個共生共存的一個世界。但問題是,這個病毒是哪裡來的?他解釋說,事實上,病毒是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生命體。「簡單到什麼程度,簡單到它就是兩樣東西組成:一個是一張皮,基因、核酸。所以所謂的病毒就是一張蛋白的皮包著一團的核酸,沒有第三樣東西了。
  • 張文宏「東方藍寶石」談防疫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精彩開講,分享後疫情時代如何更好地健康生活,一起來看看張文宏帶來了哪些乾貨?「身體需要折騰,也不能瞎折騰」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張文宏張文宏談到,無論從醫學角度還是經濟學角度,人類繁衍存活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是「反脆弱性」。如今到了後疫情時期,比的是什麼?比的是人體免疫功能,比的是誰堅強。
  • 張文宏:「上海方案」是中國防控戰的縮影
    >「上海在過去一個月內,在政府多項措施及民眾高度自覺下,取得了『上海保衛戰』的階段性勝利,成功打破並阻止了新冠肺炎疫情本來可能出現的指數增長。」不過張文宏強調:「現在聲稱疫情結束還為時過早,今天並非疫情的結束,當然也不是開始的結束,最理想的情況無非只是結束的開始。」他表示,第一階段的勝利成果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鞏固!上海是一個最可能出現大面積暴發和蔓延的城市。上海的方案將對全球的城市輸入性傳染病防控提供可貴的「上海方案」。有哪些「上海方案」值得我們分享,並必須在未來的2個月收官期繼續得以鞏固呢?
  • 張文宏談乘飛機回國注意事項:上飛機就戴口罩睡覺
    除了帶好口罩,張文宏提到一個重要問題居家隔離時吃什麼?孩子在學校內不便戴口罩怎麼辦?坐飛機時能吃東西嗎?張文宏對此一一作答。5月28日下午,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館與上海市外辦、上海市衛健委聯合組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視頻講座,邀請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在英國北愛爾蘭的中資企業、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交流,答疑釋惑。
  • 張文宏談國際戰疫① 中國武術和西洋拳,能夠勝利就是好功夫
    那為何同樣抄美國的,亞洲各國和地區(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與中國臺灣)與西方各國的成績為何差異很大?不搞清楚,後續可能會有國家或地區成為第二個武漢。只要有一個國家失控,全球的戰役就不會結束。在這裡暫時不再談中國經驗(復盤系列中已經談到),因為中國的戰疫策略在國際上很難照搬,事實上也沒有哪個國家有這樣的勇氣以經濟停擺2個月為代價,用最堅決手段和最嚴明的紀律隔離(疫區封城,全國範圍停擺,小區封鎖)2~4周,徹底把感染者給悶出來,最終的效果是病毒徹底被悶掉(全國範圍內沒有本地病例)。美國模式和中國模式的差別在哪裡?
  • 張文宏:上海現本地病例後沒有擴張,與市民衛生習慣很有關
    對於近期上海發生的散發病例,張文宏表示上海出現散發病例後,積累的寶貴經驗,被全國認可。張文宏進一步解釋說,上海市民遇到散發病例後,沒有慌張,大家仍然非常嚴格地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洗手這些習慣,這也是這次上海出現本地病例後,沒有擴張的主要原因之一。市民在平時養成了非常好的習慣,這在散發病例比較多的冬季非常重要。
  • 對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張文宏:也會這樣。事實上所有呼吸道疾病的病毒,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秋冬季節都更容易傳播,這是沒有疑問的。記者:為什麼會這樣?張文宏:因為新冠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溫度越低,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就越長。
  • 張文宏接受央視採訪,稱全球第一波疫情未到低谷!這些地方風險最大
    今天,張文宏接受央視《相對論》採訪,對秋季開學、新冠特效藥、第二波疫情等問題談了自己的觀點。談開學:哪裡感染風險最大?秋季各大高校開學,會不會給疫情防控帶來壓力的問題?張文宏:我現在還沒有得到教育部的消息,9月1日開學我們會採取怎樣的一個防疫的態勢。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現在整個疫情防控非常到位。各行各業都開始復工復產,我不知道學校下一階段的復學會以什麼形式開始。
  • 張文宏:孩子上不到「四大名校」不覺得自卑,教育就成功了
    「我平時比較少談教育,因為一談教育『友誼的小船立馬就翻掉』,大家的想法完全不一致。」上不到「四大名校」不覺得自卑,社會就成功了張文宏介紹,美國一個140萬人口的城市,就有幾萬人感染了新冠,按5%的病死率計算就有數千人不幸喪生,而中國包括上海在內的許多城市,新冠病死率都接近於0,上海1000多名輸入型病例中也沒有一個人死亡。「很多國際專家都討論,是不是中國的醫生、專家水平特別高?」為何中國的疫情防控和救治能達到如此水平?
  • 與其說張文宏是英雄,他更像一個典型的上海人
    張文宏不愛說自己的事,但只要與專業相關,他就成了人們熟悉的那個「話嘮」張爸。「語言上,找到了他的語境,寫作就找到了節奏。」程小瑩說,與張文宏交談,時而普通話,時而滬語,「你會感到,這是一個典型的上海人、江南人。他不諱言自己有過『失敗的日子』,上海這座城市給予他很大的包容,提供了很多機會。」
  • 張文宏:對於疫情,我們預測到了開始,沒有預測到結果
    張文宏說,從這一點來看,這個病是可治的。從防控的模式來講,最初數字模型預測上海感染人數為數萬人,但現在只有337人,所以從這一點來講的話,這個病可控。 因為對新冠肺炎潛伏期長短、傳播力大小、傳播途徑的確認等目前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並且還存在潛伏期能傳播、愈後復陽等現象,有人認為這次的新冠病毒「非常妖」。
  • 張文宏:不要到處瞎玩,還沒到為所欲為的地步!
    正常生活正在慢慢回歸,但是還沒有到為所欲為的地步。張文宏建議大家,做好自我防護,戴好口罩,勤洗手。同時他還強調了今天刷屏的「金句」:「防火防盜防同事」。回家的感覺就是「葛優躺」疫情當前,很多一線醫務工作者,一天工作時間要超過15、16個小時。
  • 張文宏自稱是「鄉下人在上海」
    ,中國新聞周刊的記者問張文宏:「您作為主任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有中國最強的感染病學團隊,您當初上大學為什麼選擇了感染病學?」張文宏說:「對我個人你不要採訪,我覺得沒什麼意思。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你講到感染科我給你多講一點。」然後就開始侃侃而談他們的感染科。張文宏作為上海人口中的定海神針,作為上海人口中的模子、驕傲,可他對自己的定位卻是:「我就是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
  • 張文宏帶來5個好消息……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對這些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對於很多人而言,張文宏的回答就像是」定心丸」!合併感染:很常見,不必恐懼針對近日出現了新冠和流感一起得的病例,張文宏表示並不奇怪。張文宏稱,「合併感染在冬季非常常見,只不過大家以前沒有去測試,所以也不要為此感到恐懼。」
  • 張文宏直播談防疫:目前沒有充足證據證明新冠病毒會通過空調系統傳播
    5月18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登陸阿里健康在相互寶開設的名醫面對面頻道,通過直播的方式與超百萬用戶「雲端」相會。在1個半小時的直播裡,張文宏金句頻出。網友也熱情滿滿,通過彈幕刷屏、點亮愛心的形式表達對他的喜愛。「國內疫情將會怎樣發展?」「疫苗什麼時候能夠研製出來?」「可以出去旅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