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頭上、藏族人腰間、各種各樣的器皿和食物;繫著的、掛著的、擺著的……一到西藏開耕節現場,就被「色彩」奪取了大部分的注意力。
開耕節,是西藏春日裡第一個最重要的節日。色彩,是節日隆重感的最直觀體現。在一片眼花繚亂中,我們發現了西藏色彩的規律:所有的色彩最終都歸於五種底色,這五種顏色,構成了西藏最鮮明的視覺符號。而它們,呈現了藏族關於世界的最初認識。
「
【五原色】
」
黃色、綠色、紅色、白色、藍色,是西藏的「五原色」。
凡是對西藏文化稍微有了解的都對著五種顏色不陌生。留心的人更會發現,如果這五種顏色同時出現,它們一定恪守著嚴格的排列順序。似乎在讓一種無處不在的規則提醒每一個人:這五種顏色,不單單是顏色而已。
圖/五原色
凡是重要的節日,這「五原色」幾乎是無處不在,既是裝飾,亦是文化。
今年乃東區開耕節現場,多頗章鄉用12頭耕牛還原先民當年的耕種傳統,從對耕牛的打扮上,就可見處處用心。光是牛頭上就有瓔珞、頭飾、鼻環、耳墜,牛背上還有裝飾,把牛裝扮得幾乎看不出本來的面貌與顏色。頭頂瓔珞是紅色與白色,頭飾、鼻環、耳墜五色齊全,色彩斑斕的一身,儀式感十足。
圖/耕牛
門中崗村帶頭的那輛「鐵牛」(指拖拉機),也打扮得毫不含糊。在現場一亮相,就以有別於其他拖拉機的「盛裝」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車頭掛牛頭,牛頭上的裝飾與真正的牛頭無二異,五種顏色的哈達垂在車頭前,連擋泥板也「戲份」十足,帶上了「五原色」的元素。
圖/鐵牛
當被告知所有的裝飾都與這「五原色」有關時,我們像發現了「新大陸」:當地人的邦典(圍裙)上、領唱人擊打的鼓上、現場所有精心的布置上,原來都暗藏著五原色的「玄機」。
為何「五原色」無處不在,它在藏族的文化中,有怎樣的意義?
「
【認識世界】
」
黃色是土地,綠色是樹木,紅色是火焰,白色是白雲,藍色是藍天。
圖/撒種
其實「五原色」的含義就這麼簡單,它嚴格按照順序排列,是藏族人對自然世界從上到下的立體描繪。耕種的土地與天空之間,隔著自然輪迴與人間煙火,而這一切,都是恪守著一定規律存在的,不可打破。對於五原色的順序堅持,也可看出藏族人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與敬畏。
圖/經幡
黃色象徵興旺,多被用在佛像、寺廟金頂以及壁畫中,亦是藏式貴族的「專屬色」,把土地與興旺聯繫起來,藏族最多的財富,正是來源於土地;
綠色則是生機,在土地之上,才能滋養出萬物生長;
紅色曾經所有顏色中價值最低廉和最不起眼的顏色,而它正好代表的是人,以此,表示他們的超脫、不求外表,但求精神的完美願望;
白色最多的運用大概是哈達了,它代表純潔——即便是對藏族文化一知半解的遊客,也能就哈達說出一二,接過哈達的一句「扎西德勒」也成了最廣為人知的禮儀;
藍色,在所有顏色之上,俯瞰眾生,又包容一切。
從土地到藍天,從自然規律到人間法則,內涵豐富而簡單質樸的五原色,構成了藏族人對自然、對人生、對一整個世界,無法動搖的認識。
「
【豐富世界】
」
藏族色彩折射的外延豐富繁複,唐卡、壁畫、建築、雕塑、民間工藝、民俗生活等無一不在對藏族色彩藝術進行詮釋。
藏族又是運用色彩的高手,在所有的日常使用中,五原色的搭配對比強烈而又和諧統一,在服飾中善用色塊遞增和排比規律,常大膽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取得非常明快、和諧、強烈的色彩效果。
圖/耕牛
大膽猜測,這也許便是藏族人所理解的「萬物和諧」吧。通過色彩這個抽象而神秘的視覺識別系統,「五原色」以及所有的搭配,保持著藏族原始生態的本性和神奇靈動的生命力,並成為一個意味深長的符號——濃縮質樸的民族信仰及淳厚的人性情感。
在與開耕節任何一個相似的節日現場,熱鬧並且鮮豔,但追溯其根本,文化滲透其中,卻是最初理性並且冷靜的認識。
五種顏色,即是世界;五彩繽紛,即是和諧。
在這片雪域生活的藏族人,充滿著各種色彩、各種情結。他們的外表是色彩,他們的環境是色彩,他們的精神更是充滿了色彩,在一派奇偉的風光中傳續綿延,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