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臺教育部門將召開第三次會議遴選審課綱的學生代表。前兩次遴選會上,學生們吵成一團,意見超多而效率奇低,沒能選成。簡單的遴選尚且如此,專業性極強的審課綱會亂成什麼樣,可想而知。難怪島內有學者痛批,臺當局讓學生審課綱,要鬧國際笑話。
胡鬧到極點
25日,臺教育部門召開遴選學生代表的第二次會議,原希望選出4名課審大會學生代表和18名分組審議會學生代表。但臺灣媒體報導說,參加會議的97名學生和臺上的主持人「吵成一團」,「超級沒效率」,最後只好決定28日再開第三次遴選會。
而在上周的第一次遴選會中,120多名學生也充分展現了初生牛犢的「氣勢」,不斷質疑遴選委員適法性、開會時程倉促等四大瑕疵。會議開了一整天,前後五度「休息」,讓學生討論、吃午餐、吃下午茶、討論、又吃晚餐。每次「休息」之後又重起爐灶,學生們不斷「跳針」(指說話語無倫次、跳躍式思維)、「內訌」,推翻自己剛作的決定。
原本登記參選的學生共有195名,其中小學生2名,初中生3名,其餘則是高中和大學生。不過,兩名小學生始終未現身會議,兩名初中生參加了首次遴選會,第二次會議則只來了一名初中生。
對此鬧劇,曾任臺灣清華大學代校長的知名學者李家同近日表示,他活到77歲,也沒當過課審會委員,雖然他的專長是電機信息,但因為認為自己不夠懂高職課程,所以不敢審高職電機、信息相關的課程,寧願讓給更專業的老師。現在臺當局竟把課綱交給什麼都不懂的學生來審,「胡鬧到極點」,「是國際上的大笑話」。
不懂其實不是大問題,只要不說話,善於藏拙即可。但若學生們在審課綱過程中也是這樣「勇於表現」,這個國際笑話恐怕是鬧定了。
吃相真難看
相比之下,第二次遴選會的主持人莊國榮也許是更大的笑話。此人在陳水扁時代曾任「教育部」官員,以言辭粗鄙聞名,名列民進黨「立法院三寶(指講話荒腔走板譁眾取寵的三人組)」之一,曾說過馬英九是「小孬孬,哭著回家找媽媽」等著名段子,後來因辱罵馬英九的父親,引起公憤,被迫辭職下臺。
這樣的人,居然當了課審小組召集人,他會選出什麼樣的代表,可想而知。國民黨「立委」25日召開記者會怒批,讓莊國榮這種人參與課綱事宜,「這種人參與只會教壞小孩」,「教育部長」是眼睛瞎了、耳朵聾了嗎?
臺灣《聯合報》評論文章指出,人人都能看出小學生審課綱的荒謬,所以其危險性或許並沒那麼大,反而是指派一個充滿政治偏見的人來主持課綱研修大計,其政治結果必然更危險。讓莊國榮「佩著寶劍」來參與遴選,「課綱還有活路嗎?」時隔8年,臺教育部門竟忙不迭地將莊國榮這塊「寶物」重新出土,這樣的「慧眼」,到底背後藏著什麼心思,恐怕才是人們更該擔心的事。
莊國榮形象不佳,但勝在政治立場夠綠,嘴炮厲害,戰鬥力強。民進黨當局任用這樣的人,中心思想顯然是只要打手夠兇狠就好,哪管外界觀感?為了加速推行「去中國化」教育,已到了完全不顧吃相的地步。
危害極深遠
在第二次的學生代表遴選會中,還有一個人脫穎而出被選為會議主席,就是當年反課綱的「大將」廖崇倫,與前「教育部長」吳思華面對面溝通並在網絡直播中出現的7名學生代表之一。
島內輿論早就質疑,臺當局讓學生來審課綱,是論功行賞,是為了褒獎「反課綱微調」學生的擁戴之功。如今「反課綱微調」的學生頭子果然出位,正驗證了臺當局的司馬昭之心。
在去年的「反課綱微調」運動中,一些高中生極力主張歷史課本應用「日治」而非「日據」,「否則日本不開心怎麼辦?」種種言論,反映出部分臺灣學生已被「媚日」「反中」思想嚴重洗腦。民進黨當局任用這些思想偏激、政治傾向明顯的學生來審課綱,未來的臺灣教育真不知將伊於胡底。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日前受訪時表示,蔡英文當局廢除「微調課綱」後,在中文、歷史科課本部分,將再度出現「日本皇民化」史觀以及「去中國化」字句,例如「國民黨當局接收臺灣」「日治臺灣時期」,其意義是不承認臺灣屬於中國版圖,日本是「合法」佔領臺灣。而在所謂的「公民與社會科」課本部分,是回到陳水扁當局的「98課綱」,強調個人主義勝於集體規範,意即強調「個人不服從」,「所以這是搞學生運動、搞群眾運動、搞民粹的課綱」。
學生審課綱,本身即是民粹的實踐產物。民進黨當局雙管齊下,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鼓動學生的民粹之風,深植「臺獨」意識,早已損及臺灣下一代的競爭力,從長遠看,對臺灣前途更是為害極深。(王平)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