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眼中的「摳門老兵」,可查的捐款總額竟已達百萬……

2020-12-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摳門老兵」的最後一次捐贈

■月明剛 盧遵候 解放軍報記者 楊明月

11月28日,「季華尊教獎學金」第二次捐贈儀式在江蘇省靖江市斜橋中學舉行。獎學金創立者季華的小兒子季壓西遵照父親遺願來到學校,捐出父親的26萬元撫恤金。

13個月前,靖江籍老兵、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三十幹休所離休幹部季華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40萬元,在家鄉的斜橋中學創立了「季華尊教獎學金」。

誰也想不到,這位一捐款便「豪擲」數十萬元的老兵,對自己卻是異常「吝嗇」:一份蔬菜,一碗米飯,就是他的日常飲食;喜歡寫作的他,常用煙盒紙、藥品說明書當作草稿紙;直到離世前2個月,他才在子女苦口婆心地勸說下把家中磚頭圍起的洗澡池子改造成淋浴房……「我認為父親已經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觀念深入到骨髓裡了,任何人都無法勸動或改變他,任何一點浪費都會讓他不高興。」小兒子季壓西如是說。

然而,就是這位眾人眼中的「摳門老兵」,一生傾囊捐助,可查的捐款總額已達百萬元之巨。1月27日,94歲的季華離世,臨終前他叮囑子女將一部分撫恤金交作特殊黨費,剩下的撫恤金全部捐出。早在1999年,他就已作出決定,死後捐出遺體給醫院「做醫學利用」。

散盡百萬家財,季華留給兒女的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他傾注晚年心血寫就了兩本回憶錄,其中這樣寫道:「跟著黨風風雨雨幾十年,經歷過戰爭的洗禮……耳聞目睹之事不妨寫出來,讓後人讀一讀,既是對自己一生的一種梳理、回顧,也是對革命傳統、精神和思想的一種傳授……權當一種精神財富,留給你們」。

斯是寒舍,惟爾德馨

隨著季華的離世,他這一生究竟捐了多少錢,永遠成了一個謎。

也許連季華自己也不清楚答案。他沒有記過帳,經常是幾百幾千塊錢「隨手」就捐了:買菜時聽到小販提起生活困難、孩子沒錢上學,他立刻回到家裡取錢送給人家;聽到家鄉人碰上天災,他又趕緊把錢寄過去;外出散步看到有募捐活動,身上只帶了100元的他,又專門回家取了100元,把200元捐出……他的很多捐款都是匿名的,「季華尊教獎學金」設立前,他得知家鄉斜橋中學有一些孩子家境貧寒,就連續3年每年向斜橋中學匯去12000元,匯款單上沒有署名,只有一句留言:請幫助捐贈給最需要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的困難——一位共產黨員的心聲。

「他看不得別人受窮受苦。」季壓西說。在他看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父親的這種情感是純粹的,不需要任何回報——幾年來,僅斜橋中學受到他資助的學生就有十幾人,但他們中沒有一人見過季華一面;這種情感是真摯的,父親哪怕是粗茶淡飯,依然甘之如飴。

11月26日,記者走進季華的家中,一切陳設都和他在世時沒有兩樣:簡陋的家具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式樣,水管鏽跡斑斑,日光燈管昏暗不堪,牆上還裸露著老舊的電線。門楣上張貼著「寒舍」二字,由季華本人書寫,白紙黑字紅框,撇捺間看似並無氣勢,但透過這兩個字,又仿佛可以看見書寫者對於自己清貧生活的「洋洋自得」。

季華的保姆張友珍告訴記者,甚至在幹休所裡,季華的「摳門」也不被一些老幹部理解。「有的老幹部都不相信他過得這麼艱苦」,張友珍說。可是常年「燒湯連雞蛋都不讓放」,卻是季華生活的真實寫照,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季華還在「摳」:臨終前,他以為插在身上的鼻飼管是治療用的,不願繼續治療的他堅持要拔下來,怕浪費,當家人告訴他那是「提供營養」後才作罷。

兒女們一直都記得,父親早就說過:「臨終時不要過分搶救,為國家節約醫療資源。」

「我是黨員,我是黨員」

「我很遺憾,季老沒能成為我的入黨介紹人。」

如果季華還活著,今年9月,他將作為入黨介紹人在幹休所門診部護士王昆的入黨志願書上寫下自己的意見。

王昆記得很清楚,2014年他來幹休所後,季華就很關心他的入黨情況。「我家裡有11位黨員」,老人總是這樣向他「炫耀」。得知王昆還沒有入黨,季華就向他介紹黨的知識,鼓勵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還主動提出要當他的入黨介紹人。

和許多幹休所的老幹部一樣,季華也願意對所裡的年輕人回憶自己的烽火歲月。他經常講戰友錢鼎坤的故事,來告訴今天的年輕人「黨員」二字的分量。

1947年,季華所在團在江蘇靖江打響運糧河戰鬥,一連文書錢鼎坤不幸犧牲。犧牲前,他抓住一連黨支部書記季華的手,吃力地用鋼筆在季華手上寫下「我再一次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字沒有寫完,錢鼎坤就永遠閉上了雙眼。

與季華相處多年的幹休所工作人員呂本秋,十分了解季華的革命經歷。1944年,剛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季華參加了革命工作。在靖江柏木區工作期間,季華負責管理部隊軍餉。當時條件艱苦,季華每次都是肩挑背扛穿過槍林彈雨,將沉重的銀元一分不差交到組織手上。「他經常跟我們講,當時的信念就是『寧可人死,不少一個銀元』!」呂本秋說,每當回憶起革命往事,季華總會感嘆:「黨員啊,就要對得起黨的信任,對得起黨交給你的一切工作任務,一言一行都要對得起黨員這一稱號。戰爭年代,你有時得拿命去換這個身份!」

1月27日,走到人生最後時刻的季華躺在病床上,在白紙上寫下「我是黨員,我是黨員」8個字。

每一筆都歪歪扭扭,但任誰看了都為之動容,因為那是這位老兵用生命寫下的最後心語。

魚水情深,一生感恩

在季華的臥室裡,掛著一幅畫像,畫像上的老人叫王伯亮,已經去世多年,但對季華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1947年,季華在戰鬥中受傷,老鄉王伯亮和他的家人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他躲過敵人搜捕。新中國成立後,季華幾番尋找,找到這位恩人。王伯亮去世後,季華專門請一位美術老師畫了一張他的畫像,還在畫的下方認認真真題寫了「黨群生死與共,軍民魚水相依」幾個字。

在季華的回憶錄《靖東小草》中,他記錄下不少這樣的故事。季華常對子女念叨:「我是家鄉人民撫育出來的,在戰爭年代家鄉人民保護了我的生命。」多年來,季華把自己從「牙縫」裡摳出來的錢用來捐助,始終堅持不告訴家人、不留姓名、不留收據的「三不原則」,一來他擔心留名會給受捐人帶來心理壓力,二來他覺得為群眾做好事是一個老黨員的本分。

季壓西告訴記者,父親長年累月無償捐助,不僅是出於愛心,更多的是心存一份感恩的心:戰爭年代父親幾次死裡逃生都是群眾幫助救護的,現在回報群眾於他而言是理所當然的事。

季華喜歡自比「小草」,他在《靖東小草》的前言中寫道:「自己個人只是革命事業中的一個無名小卒,宛如萬花叢中的一株小草,平平凡凡,頑強生長。」

這株平凡的「小草」,始終吐露著芬芳,用盡一生「給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增添一絲綠意」,盎然人間。

左圖:2018年10月,季壓西代表父親出席「季華尊教獎學金」捐贈儀式。中圖:季華生前留影。右圖:季華留下的遺囑。

 

相關焦點

  • 生前出了名「摳門」的94歲抗戰老兵去世,遺產驚人!
    今年初,季華去世 大家在整理遺物時驚訝地發現 這個「摳門」了一輩子的老兵 竟然留下了「豐厚」遺產 「摳門」老兵季華 季華「摳門」是出了名的 吃得很簡單
  • 泰州這個「摳門」老兵走了,卻留下……
    整理季華遺物的時候   大家驚訝發現   這個「摳門」了一輩子的老兵   竟然留下了「豐厚」遺產   季華「摳門」是出了名的   吃的很簡單   平時炒西紅柿就能下一碗飯   一個參加過抗戰和解放戰爭的老兵   一個享受離休待遇和生活保障的老幹部   怎麼過得如此拮据?
  • 「摳門」老兵走了,可他留下的豐厚遺產震驚所有人
    房裡的陳設還保持著當初入住時的樣子,幾樣簡陋的家具、歪歪斜斜的小方凳、鏽跡斑斑的水管、磚頭圍起的洗澡池子、老舊的日光燈管、幾十年未換的陶瓷面盆……可是,隨著對季華遺物的整理,人們漸漸發現,這個「摳門」了一輩子的抗戰老兵,竟然留下了令人動容的豐厚遺產……「摳門」老兵季華季華「摳門」
  • 飛利浦向災區追加捐款數額 總額已達425萬元
    飛利浦公司向地震災區追加捐款數額 大中華區員工積極參與自願捐款  5-12四川汶川地震災害損失超出想像。災難發生後,搜狐財經與最佳企業公眾形象組委會在第一時間聯合發起倡議,號召企業以實際行動體現人文關懷,關注災情,幫助災區重建家園。號召發出後,自5-12當天晚上起,便持續有企業積極響應。
  • 已達12580000元!神秘人又捐款了……
    在眾人的關注下,工作人員拆開了信封,映入眼帘的果然是一疊厚厚的匯款單,共105張,其中103張是9999元,1張50元,1張53元,累計103萬元!從1999年起,「順其自然」堅持每年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會捐款,今年已是第22次,累計金額達1258萬元。
  • 「勵志女孩」許磊晶退燒了 社會愛心捐款總額已達120餘萬元
    截至昨天傍晚,許磊晶家人收到社會愛心捐款總額已達到120餘萬元。去年4月底,許磊晶一直高燒不退,被確診為「天皰瘡病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皮膚性紅斑狼瘡、鮑曼不動桿菌血症」,目前正在上海瑞金醫院重症皮膚監護室接受治療。因失去了皮膚屏障導致各種耐藥菌感染,許磊晶全身皮膚潰爛,持續高燒不退,每次換藥都極度痛苦,曾有3次在換藥時因疼痛應激血壓直降告危,經過醫生連續3個多小時的搶救,才挽回生命。
  • 93歲浙江老兵6年捐款100萬,為履行與老伴生前約定
    8張公益事業捐贈統一票據,見證了一對浙江溫州老夫妻阮定勳和徐多多幾年來默默捐款百萬的善行。 若不是他們的小女兒不久前在整理父親房間時,發現了這些票據,恐怕沒幾個人知道他們的故事。
  • 全國捐款總額最高的廣東,人均捐款額為何沒進TOP10?
    去年99公益日期間,廣東捐款人數最多,捐款總額也最高,這已經是五年來廣東省第四次排名第一了!但是,廣東人均捐款總額卻未進入TOP10,排名遠在西藏、貴州、吉林等的後面。 廣東人到底是特別「壕」還是特別「摳」?誰將你的捐款額度給平均了?
  • 流量費可以「摳門」,上億捐款一分不省
    詹姆斯的慈善事業其實從很早就開始了,2009年,詹姆斯就向ONEXONE基金會捐贈了100萬用來幫助兒童,我們可以看到這筆捐款的去向,根據記錄這筆捐款主要用來在飢餓、健康、教育、水和遊戲等五個方面幫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
  • 捐贈總額達4880萬元
    根據現有公開信息顯示,珠海各界企業捐贈總額已達4880萬元。 (將根據信息持續更新) 1. 華發集團向武漢市紅十字會捐贈2000萬元,珠海冠宇捐款500萬元
  • 愛心捐款已達780.66萬元 53個單位集體捐款267.7萬元
    水母網4月14日訊 截止到昨日15時,全市已接受愛心捐款780.66萬元,其中市直捐款389.73萬元,縣市區捐款390.93萬元。53個單位集體捐款267.7萬元,16552名幹部職工捐款512.96萬元。
  • 蘇州這位「摳門」教師上了熱搜
    這兩天,蘇州一位「摳門」的退休教師被網友花式點讚,還上了熱搜。1998年,王美卿正式退休,可她依然堅持每天準點到學校2000年,王美卿掏出50多萬積蓄,把「王美卿拼音盤」製作成學具無償給學生使用2017年,王美卿傾盡畢生積蓄,捐贈60萬元設立「石梅小學愛心獎學金」退休20多年裡,王美卿為學校捐款
  • 山西學者姚奠中捐款百萬元籌建國學教育基金會
    山西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毓慶說,姚先生先是把價值數百萬元的書畫捐獻給山西大學,隨後又把百萬元存款捐給社會作為國學基金,並且還把自己現有的財產,如房產、圖書等等,都做了獻給社會的安排。「我們親眼看到了一些德高望重的泰鬥式的學者,謙恭而不自多,遠離名利而潛心學術,其人格為天下學人欽佩。」
  • 摳門教授!二手單車騎26年,襯衣一穿就是18年,大愛無邊受人敬重
    教授太摳門,二手單車一騎就是26年,一件衣服可以穿到小孩出生到18歲成年!但卻捐款無數,受人敬重!這位教授如今已是83歲高齡的耄耋老人,名叫肖鑫,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退休教師!為了讓貧苦學生不至於因為家境貧寒而輟學,肖教授數十年來,將課酬、診金等捐給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目前總額近70萬元!肖教授心繫貧困孩子的教育,在捐款上已竭盡所能,但對自己卻十分嚴苛,平日像苦行僧一樣,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
  • 65歲老兵捐十萬元助力戰「疫」:我老了,只能捐款盡綿薄之力
    郭毛德說:「我是一名老黨員、老軍人,可是我年紀大了幫不上什麼忙,只能通過捐款來盡一份綿薄之力。」郭毛德走進晉城市慈善總會後,打開隨身帶著的一個小布包,掏出10萬元現金用來抗擊疫情。這是晉城市慈善總會發起新冠肺炎疫情募捐以來收到的個人一次性最大金額捐款。郭毛德為戰「疫」慷慨捐款,但生活中的他卻近乎「寒酸」。
  • 費玉清身價過20億 有人說他摳門 有人說他要裸捐 哪種說法靠譜?
    很多人都說費玉清摳門。這些人不是費玉清身邊的人,就是聲稱很了解費玉清的人。為了不給這些爆料人帶來紛擾,蕭陶就以「甲乙丙丁」來稱呼他們。 甲說,早年在秀場演出時,費玉清一下臺就換上卡其布的學生裝,上面還繡著「張彥亭」三個字,可費玉清早就不是學生了。乙說,費玉清洗澡只用肥皂,連沐浴液都捨不得買。
  • 41歲母親生二胎救子感動眾人 百人發微信紅包捐款
    41歲母親生二胎救子感動眾人 百人發微信紅包捐款時間:2015-10-20 14:03:24來源:華商報作者:薛望編輯:19日,媒體報導後,西安、鹹陽多名市民撥打本報熱線希望捐款。  市民:「每個人都捐一點,匯集的力量會很大」  「我想給得白血病的那個男孩捐款。」19日上午8時許,在西安一家醫院做護士的樊先生看到淳化縣男孩王晨得白血病的報導後,第一時間打來本報熱線電話想捐款。
  • 伊伊叔叔婉拒百萬捐款 捐款人考慮中間機構支付
    受珠海政協委員陳利浩委託,南方都市報記者過國亮帶著百萬元來溫欲捐給小伊伊。潘祝平攝浙江在線07月29日訊 作為本次動車事故最後一名獲救人員,小伊的傷情一直牽動著眾人的心。南方都市報記者過國亮則帶著受委託的百萬元存摺來到溫州,準備將這筆錢捐給小伊,被小伊叔叔項餘遇謝絕。過國亮一方表示,他們或許會換個方式,將這筆錢或者其中部分通過基金會等中間機構,按月支付給小伊。小伊第二次手術很成功昨天,國家衛生部派遣的專家之一——上海華山醫院勞傑教授為小伊的手術主刀,手術非常順利。
  • 在非洲投資臨沂企業已達40家 投資總額3.2億元
    在非洲投資臨沂企業已達40家 投資總額3.2億元 2011-06-07 13:37:00    作者:邵琳   來源:齊魯晚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走出去 非洲投資 海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