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老兵走了,可他留下的豐厚遺產震驚所有人

2020-12-20 龍虎網

龍虎網訊 「季華逝世,遺體捐獻,不設靈堂,不收花圈,謝謝大家。」

94歲的季華走了,後事安排的和他活著的時候一樣簡單樸素。所留財產也和他貼在自家門楣上的「寒舍」二字很是匹配:一張餘額2000元的銀行卡,外加一套上世紀八十年代分配的無產權公房。房裡的陳設還保持著當初入住時的樣子,幾樣簡陋的家具、歪歪斜斜的小方凳、鏽跡斑斑的水管、磚頭圍起的洗澡池子、老舊的日光燈管、幾十年未換的陶瓷面盆……

可是,隨著對季華遺物的整理,人們漸漸發現,這個「摳門」了一輩子的抗戰老兵,竟然留下了令人動容的豐厚遺產……

「摳門」老兵季華

季華「摳門」,在江蘇省軍區南京第30離職幹部休養所裡是出了名的。

他吃的很簡單,平時炒一個西紅柿就能下一碗飯,偶爾開葷也只是多一條自己釣的魚而已。他穿的很「寒酸」,常年一身部隊配發的舊軍裝、一雙解放鞋,背一個用了幾十年、快洗破了的黃書包,戴一頂草帽,誰見了都覺得就是一位老農民。

背了幾十年的黃書包

他熱愛讀書也喜歡寫作,但稿紙卻都是些鋪得平整的煙盒、藥盒,或者列印留下的單面廢紙。

季華的「稿紙」

他夏天捨不得開電扇,冬天捨不得用電熱毯,一張衛生紙也要裁成兩半用,連淘米水、洗澡水都要攢起來衝廁所。他的家中沒有任何裝修,保持著上世紀80年代老房子的原樣,連電線都是那時的老舊排線。直到臨終前兩個月,洗澡實在不方便,骨折臥床的季華才在家人勸說下勉強同意把磚頭圍起的洗澡池子改造成淋浴房……

因為受不了如此節儉的老幹部,小兒子季壓西請來照顧父親的保姆都幹不長,還個個「吐槽」:「你爸爸實在太摳了!」季壓西卻總是笑著聳聳肩,自己這位老父親啊,節儉入髓,不僅對自己「摳」,對家人也一樣「吝嗇」。就算月工資只有3000元的小女兒,也沒從父親那裡得到過一分錢貼補。可季華似乎樂在其中,還親手寫了「寒舍」二字,高高地貼在門楣之上。

季華走後,銀行卡裡的餘額還有2000元。可子女們一盤帳,發現他還欠著一些沒來及結清的錢,比如衛生間改造的工程款、保姆墊付的買菜錢……區區2000元似乎並不夠。

這樣的局面令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作為參加過抗戰和解放戰爭的老兵,作為享受離休待遇和生活保障的老幹部,平時又是那樣的節省,怎麼可能還如此拮据?

3份遺囑和百萬捐款

2019年1月27日,季華去世當天,一張江蘇慈善總會發出的2萬元捐贈證書交到了季華子女的手上。他們平靜地收好證書,又平靜地和幹休所工作人員一起,依照季華生前所立遺囑,處理遺體捐獻等身後事,樁樁件件,有條不紊。

儘管刻意低調和迴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囑的內容和季華常年照顧恩人後代、傾其所有幫助受災群眾、困難學生和家庭,累計捐款百萬元的善舉還是不脛而走,完全顛覆了他留在人們心中的「摳門」印象——

從75歲到年過九旬,近20年間,季華先後立過3份遺囑:「遺體捐獻,不設靈堂,不收花圈」;「臨終時不要過分搶救,為國家節約醫療資源」;「所有積蓄包括撫恤金、喪葬費,全部用作交納特殊黨費、捐給家鄉學校作為季華尊教助學基金……」

在遺物中發現季華為自己親筆起草的「訃告」(代遺囑)

事實上,第三份遺囑的執行,在季華去世前兩個多月就著手進行了。2018年10月,季壓西和大姐受父親委託,回到家鄉靖江,一次性向當地斜橋中學捐了40萬元,設立「季華尊教獎學基金」。直到去銀行轉這筆錢時,季壓西才發現,這些錢竟是父親晚年的全部積蓄。季華去世後,子女們在領到50餘萬元撫恤金後,一分不留,完全按照季華的意願,拿出12萬元交了特殊黨費;拿出26萬元再次捐給了斜橋中學作為「季華尊教助學獎學基金」,剩下的則作為探望家鄉親人和救命恩人後代的慰問金。

2018年10月,季壓西(右)受父親委託在家鄉學校設立「季華尊教獎學基金」

「這些年,季老捐的錢可遠不止這些。」整理遺物時,大家從保姆口中得知,這些年季華一直按照「不留姓名、不留收據、不告訴家人」的「三不原則」,點對點的資助街道貧困戶和家鄉需要幫助的人。腿腳方便的時候,季華都是自己親自匯款送錢,所以壓根沒人知道他究竟捐過多少錢。直到後來實在行動不便,他才託人幫忙,保姆無意中發現他給一位有困難的家鄉人匯去了3萬元,才知道他一直在匿名捐款的事。

遺物中發現的匯款單遺物中發現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和感謝信

幹休所有位職工小孩上大學交不起學費,季華知道後,連續三年悄悄捐助了5萬元;在捐出40萬設立「季華助學獎學基金」前,得知老家斜橋中學還有部分貧困學生,季華就聯繫學校,連續3年每年拿出1.2萬元,不留名捐助了6名學生……

40萬、26萬、12萬、9萬、3.6萬、3.7萬、3萬、2萬……這些是季華一生可查的捐款數額,總額已有百萬元之巨,再加上那些不為人知的匿名捐款……

季華如此拮据的原因找到了!

「摳門」背後的豐厚遺產

「我家牆上,有3個人的畫像掛著最久:一位是偉大領袖毛主席,一位是敬愛的周總理,還有一位便是1947年在家鄉,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掩護受傷的父親躲過敵人搜捕的救命恩人王伯亮老人。」季壓西說,王老伯去世後,父親專門請美術老師畫了此像,還在畫下認認真真題寫了「黨群生死與共,軍民魚水相依」。

季壓西還常聽父親念叨:「你們不知道家鄉人對我季華的養育之恩,不知道戰爭年代家鄉人的付出與犧牲和救命之恩啊。沒有他們哪有我季華的今天。」因此他更理解父親為什麼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卻一次次把自己從牙縫裡摳出的錢、電扇空調省出的錢用來捐助家鄉人,為什麼一見到他人有困難就會毫不猶豫地援手相助。

在幹休所和季華當了幾十年鄰居的老幹部們感言,「摳門」的季華心懷大愛令人欽佩。

季家的兒女則說,散盡百萬家產的父親早已將一輩子都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留給了他們:

兩本《靖東小草》,是「跟著黨風風雨雨幾十年,經歷過戰爭的洗禮,經歷過各種各樣的『運動』,歷盡了千辛萬苦」的父親,花費了十餘年時間、傾注了自己晚年全部心血寫成的「記憶中的故事」和「晚年所思所想」,既是對自己一生的回顧,也是對革命傳統、精神和思想的傳承。如今這兩本書已經成為駐地街道社區、老家斜橋中學和南京警務備區官兵傳承紅色基層的生動教材。

一頁48個字的季家「八項規定」,早已和著父親的紅色基因融入季家人的血脈,成為子孫相傳的季家家風。

季家「八項規定」

不得不勞而獲;

不得貪圖享樂;

不得不學無術;

不得玩物喪志;

不佔公家便宜;

不得鋪張浪費;

不得貪汙腐敗;

不得沾染惡習。

還有彌留之際,父親在病榻上親筆寫下的「我是黨員、我是黨員」八個字,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後手跡,更浸透了有著75年黨齡的他,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從不動搖的鋼鐵意志和對黨的赤膽忠心!

彌留之際,季華親筆書寫「我是黨員,我是黨員」8個字。親屬提供

2019年1月27日,季壓西在季華的病榻前大聲念完父親寫在《靖東小草》前言中的一段話,又對一直側著臉認真聽的父親大聲說:「爸爸,我們很感激您留給我們的這筆寶貴精神財富,請你放心,我們會倍加珍視和好好繼承的。」

已說不出話的季華吃力地抬抬手,並微微地點點頭……3個小時後,永遠地合上了眼睛。

季華生前軍裝照  單位提供

季華生平

季華,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三十離職幹部休養所副師職離休幹部,江蘇靖江人。1925年2月出生,194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抗日革命工作;1947年2月參軍,投身人民解放戰爭。曾參加解放戰爭之蘇中南線大白米、宣家堡、姜堰、淮海、渡江等戰役戰鬥,榮立三等功二次。歷任蘇中軍分區特務團戰士、黨支部書記、副指導員、指導員,常州軍分區江陰縣總隊連指導員,江蘇省常州市兵役局科長、常州市人武部副政委,江蘇省金壇縣人武部部長、江寧縣人武部部長等職。1982年7月離休。1955年被授予大尉軍銜,獨立自由獎章、解放獎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2015年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2019年1月27日病逝。遵照生前遺囑,子女將他的遺體和50餘萬元撫恤金全部捐獻社會。

通訊員 繆志剛 盧遵候 徐俊

紫金山新聞記者 毛蕾

相關焦點

  • 泰州這個「摳門」老兵走了,卻留下……
    94歲的他走了   後事安排得和活著時一樣簡單樸素   遺體捐獻
  • 生前出了名「摳門」的94歲抗戰老兵去世,遺產驚人!
    94歲的他走了 後事安排得簡單樸素 遺體捐獻 不設靈堂 不收花圈
  • 眾人眼中的「摳門老兵」,可查的捐款總額竟已達百萬……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摳門老兵」的最後一次捐贈■月明剛 盧遵候 解放軍報記者 楊明月然而,就是這位眾人眼中的「摳門老兵」,一生傾囊捐助,可查的捐款總額已達百萬元之巨。1月27日,94歲的季華離世,臨終前他叮囑子女將一部分撫恤金交作特殊黨費,剩下的撫恤金全部捐出。早在1999年,他就已作出決定,死後捐出遺體給醫院「做醫學利用」。散盡百萬家財,季華留給兒女的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 告別軍營,這些老兵給我們留下些什麼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然退伍不褪色,曲終不散場如今,退役進入倒計時這些老兵在做什麼他們又想要給軍營留下些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老兵的故事和他們的心裡話——老兵覃羨攏:還能給連隊留下些什麼?看著他被曬脫皮的臉頰,大家都卯足了勁,最終出色完成數據測繪任務。11月中旬,站黨委全體黨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在推選黨代表候選人時,雖然即將離隊,但全體黨員仍把推薦票投給了覃羨攏。會議當天,覃羨攏結合自己16年的工作實踐,最後一次為他深愛的軍營「傳經送寶」,贏得現場所有人的熱烈掌聲。
  • 他的數學全靠自學,成果卻讓學界震驚,死後留下的筆記令人費解
    這位印度人的成就讓一位著名學者給出這樣的評論「如果打分來衡量我們之間的才能,那我僅僅能拿到25分,而他是一百分」,這位天才於1887年出生在泰米爾的一個貧窮家庭之中,小拉馬努金非常喜歡動腦思考問題,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比他高年級的同學向他介紹了勾股定理,這次經歷讓他對數學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最摳門的首富,孫子被綁索要贖金,他:孫子多,不交!後來怎樣?
    李嘉誠愛子心切,很爽快地給了錢,但並不是所有的富豪都像他這麼大方。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位大人物也曾經名列世界首富之位,但他卻摳得出奇,連自己的孫子被綁架了都不願意拿錢贖人,反而說了一句:「我孫子多。」他是誰呢?
  • 史上最摳門的皇帝:衣服只穿帶補丁的,皇后生日只請大臣吃打滷面
    有這麼好的條件,皇帝們花起錢來也是大手大腳,例如,乾隆皇帝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作為富n代的他,享受著祖輩給他留下的豐厚的國庫以及穩固的江山,絲毫沒有節制地「亂花錢」。乾隆帝非常喜歡出門旅遊,光是在路上給他拉船的縴夫都有三千多人,這些可都要給工錢的。這一路要想玩得盡心,沒個幾百萬兩根本不夠用。
  • 這個旅的退伍老兵 臨別前給部隊留下了「5件禮物」
    即將離別,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的老兵們,在他們最後的軍旅生涯裡,依依不捨地為旅隊官兵留下了「五件禮物」,讓光輝傳承永續,讓強軍血脈永存。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們,看看這群可敬的老兵,留下的禮物都是什麼。&nbsp&nbsp&nbsp&nbsp離開前,留下的是好思想&nbsp&nbsp&nbsp&nbsp「走之前,我要在軍營裡留下最美的回憶……」在該旅組織的「我與崗位話個別」「說說我的軍旅故事」等交流討論活動中,許多退伍老兵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盤託出,毫無保留傳授給留隊戰友。
  • 聽完這首《別知己》,願所有的退伍老兵一切安好!
    這首歌喚起了很多人心中的關於離別的特殊情緒,老班長走的那天,班裡也一直在單曲循環這首歌。當離別的時刻聽到這首歌,深深喚起了我們內心深處情感的共鳴。今天,這首《別知己》獻給所有退伍老兵,祝願你們一帆風順,前程似錦,一切安好。
  • 看完金士傑的《老兵》,才知道為什麼他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主人公何衛國(金士傑飾演),一個生活在紅色旅遊風景區的90多歲的抗戰老兵。每天都有無數的旅客來到他家參觀歷史留下的印記,他也像參觀展品一樣,與遊客合影拍照。合影一次兩元,加上導遊給的分紅,是他主要的經濟來源。他從來不說話,旅客與他搭腔,他都像沒聽見一樣。
  • 那位省吃儉用資助300多名學生的老兵走了
    抗美援朝老兵1926年,羅榮躍出生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24歲的他參軍入伍戰場上他是一名電話員戰爭結束後他又當了4年海軍這次他沒有辦法動身去學校只好將一萬元現金疊得整整齊齊託付給信任的人轉交過去學校曾告訴他捐得太多了因擔心學校不讓他繼續捐
  • 紀念|民俗學家烏丙安:守候文化遺產的戰線上的一名老兵
    烏丙安 視覺中國圖得知烏丙安去世的消息,民俗學界的學者及他生前好友都深感震驚意外。直至去世前夕,他並未表現出任何生病的跡象,總是以精力旺盛的形象示人。6月25日,烏丙安還在朋友圈更新自己穿薄羽絨服在德國度過「冷夏」的照片,還不忘與中國二十四節氣結合起來,「可以認定二十四節氣確實是中國的自然節氣,套在德國的氣候上是不適用不科學的!」
  • 我見過的最摳門的人
    走到哪裡,都有大方的人,也有摳門的人,以前人實在,現在人現實,即使再大方的人,也不會白給你花一分的,但也有特別摳門的人,即便跟你關係很好,他也摳門。我見過的最摳門的人,簡直摳門到家了,你對他實心實意,他全收著,反過來他對你,能做到一毛不拔。
  • 三個老兵唱《老兵》唱著軍歌走天涯
    三個老兵唱《老兵》這首獻給復轉軍人的歌曲《老兵》,從作詞到作曲再到演唱均為昨天的軍人。詞作者李昌明與演唱者吳堅出身鐵道兵部隊。李昌明現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堅現為中國交響樂團男低音歌唱家。曲作者姜春陽系原空政文工團著名作曲家。
  • 「一個老兵的經歷是故事,一百個老兵的經歷就是歷史」
    8月22日清晨,李君放看完一篇關於電影《八佰》的影評文章時,他想與所有關注老兵的人隔空擊掌, 「這就是我在老兵身上感知到的,他們們描述參與過的戰爭,都是樸素的個人化表達。」 49歲的李君放是一名自由攝影師。2011年清明節,李君放了解到,在老家河北平山縣,這個被譽為「抗日模範縣」的地方,還有200多位抗戰老兵在世。
  • 「摳門」的日本京都人
    在日本東京留學時,我感覺日本人生活比較富裕:優雅的餐廳價格不菲卻門庭若市,銀座的高檔消費品專賣店前常有顧客排隊,在超市裡買降價食品的多是外國留學生……然而,這次來京都,我著實吃了一驚,京都人花錢摳門兒得出人意料。而且,上網搜索「對京都人的印象」,顯示最多的就是「摳門、小氣」。
  • 馬拉度納到底留下多少遺產?財產分配將面臨冗長官司
    馬拉度納被認為是阿根廷有史以來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在其去世的消息讓球迷們陷入悲痛的同時,也傳出他有一筆巨大的遺產。其遺產清單可以羅列出大量資產和商業合同,而其目前公認的五個子女,達瑪(Dalma),吉安娜(Gianinna),迭戈(Diego),迪吉託·費爾南多(Dieguito Fernando)和賈娜(jana)也成為了他的遺產自然繼承人。
  • 克雷文眼中的北京帕運會:感動的淚水·豐厚遺產
    感動的淚水·豐厚的遺產——國際帕運委會主席克雷文眼中的北京帕運會今天早上我在港澳中心酒店吃早飯的時候,好幾個人向我表示祝賀,向我豎起大拇指。與我談話的每個人都給了積極的反饋,正面的評價。」    克雷文說,北京帕運會有5500名記者,轉播時間達到1000多個小時,比歷屆帕運會都高。有147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參加比賽,觀眾上座率非常高,開、閉幕式的門票早已售完,所有的遊泳項目以及大部分田徑項目的門票也都賣完,所以說帕運會組織工作非常精彩。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始建於1951年,先後集中供養了2800多名傷殘軍人,其中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約2200人。2019年,該院被表彰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談及收到總書記回信一事,塗伯毅仍舊沉浸在巨大的喜悅與鼓舞之中。「為啥子要寫這封信?你聽我慢慢擺!」
  • 女兒滿月酒當天,摳門婆婆拿走所有紅包,她的解釋讓我無語至極
    前言:都說有錢人摳門,以前我還不太相信,但當我和老公結婚後,有錢人摳門這件事我體會的淋漓盡致。我和老公是朋友介紹的,老公的家境很不錯,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有兩套房子。第二天中午,我就跟著男朋友去了他家,一進門他爸媽正在準備午飯,不算是太豐盛的飯菜,偏家常了一點。他爸爸還算蠻客氣的,但他媽媽差不多要把我祖宗幾代問了個遍,當時心裡實在是無語。吃飯的時候,他媽媽直截了當的跟我說:「小井,你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不短了,乾脆就挑個時間兩家父母見個面,至於定親要不然咱們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