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各行各業都在向移動端傾斜,這是一股潮流。在這股浪潮裡,聰明的創業者們創造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產品服務模式。我愛明信片這個產品的做法就挺值得進行討論。
我愛明信片有 PC 端的網站,並在 iOS 平臺和 Android 平臺發布了移動應用。說到底他們的模式很簡單,就是提供優秀的工具和素材給你製作明信片,並進行一定的付費,付費成功後其他的都不用管,我愛明信片與郵政進行合作,幫你把明信片製作出來並投遞到接收的人手裡。
可能這種模式在淘寶店已經是非常常見的模式,有淘寶店提供這樣的服務,讓客戶自己定製電子版明信片,淘寶店幫你製作並寄送。因此,如果我愛明信片僅僅只有 PC 端的網站,模式上它與淘寶店確實一模一樣。不同的可能只是我愛明信片網站上更為方便地明信片製作工具。但流程上來說差不多。
但當我愛明信片有了移動客戶端之後,它在這個垂直領域裡變得可想像的地方更為豐富。
這個點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應用設計比較精美。由於明信片本身是非常講究設計的產品,那引導人製作明信片的工具同樣該配合這樣的場景。我愛明信片應用的界面空曠,元素位置隨性,比較有小清新的風格。其內置的圖片濾鏡也普遍傾向這種風格。
第二個方面是操作比較流暢,尤其是製作明信片的過程,比較清晰。由開始的選擇圖片和主題、插入或拍攝圖片、選擇或填寫收信人地址、填寫祝福語等整個過程沒有太多令人疑惑的地方,在這樣的基礎下,每個步驟還配合有詳細的說明。
而且,這個應用還有一些基於明信片的拓展的貼心功能,例如可在明信片背面印上二維碼,接收方的人收到明信片,使用應用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下載這段聲音。另外,應用還有時光郵局功能,可自定明信片的寄送時間。
應用的良好體驗是人們使用產品的前提,否則用戶怎麼去信任連自己的應用都設計不好的產品,如何去設計質量良好的明信片呢?
不過,要說這個產品的不好,當然也還是有。首先是用戶圖片製作是弱項,可能它把這當成副業,「你先用美圖秀秀把圖弄至直接可使用的地步。」另外還有個缺點就是,明信片,太貴了。
寄送明信片最多的場景在哪裡?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在旅行的途中。我們有多少次出外旅行,在那些令人心醉的地方流連之餘,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尋找明信片的店兒,給親朋好友寄出具備當地特色的明信片?
但現在,這個場景變成了這樣:在旅途中,在某個美麗的景點前拍照後想立刻就用這個照片做成明信片給好友寄出去;或者在酒店裡細緻選擇你自己拍攝的精美照片,然後使用我愛明信片生成明信片給好友寄出。是的,現在你隨時隨地就可直接在手機完成整個過程。
這樣的過程無需去尋找實體的店面,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寄出,還是你親自拍攝的照片,或者使用你自己的照片。這些都是在實體店面購買的明信片無法完成的。雖然這樣損失的是明信片上的字不是你親自寫的。
這算不算電商?甚至在筆者寫這個文章的時候,有朋友跟筆者爭執這個產品算不算電商。筆者覺得是,是垂直領域的電商,只針對一個品類的商品,雖然其設計是用戶親自設計,但生產、寄送等還是需要我愛明信片方面進行相關的聯繫。儘管如此,我愛明信片卻一點沒表示自己是在做電商。
相信這是我愛明信片方面在故意避開電商這個話題,電商領域近些年燒錢燒得不亦樂乎,燒到什麼程度?《打造Facebook》一書作者、Facebook前員工王淮回國做天使投資人,曾說過目前投資原則之一就是不投純電商項目,因為「燒不起」。我愛明信片在這個垂直領域避開電商話題,靜靜布局,是正確的做法。
無疑地,用戶的製作過程相當於下單而已,加上可以在移動客戶端直接支付,而且用戶群中付費用戶比例超高(不付費購買明信片的話這個應用幾乎沒用處),這無疑是一個電子商務產品。
線上與PC端與移動端的明信片製作與下單,線下則是與郵政的合作。本來創業公司可能很難與郵政這類大國企打交道,但郵政近些年來被各路私營物流企業擠佔得幾無立錐之地,估計日子也不是太好過。這時我愛明信片與郵政的深度合作,應該是郵政試圖挽回頹勢的手段,算是這個老朽的企業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結合。
與郵政的合作應該說也是比較符合產品特質的舉措。郵政的長處在於投遞時效性要求不高的信件和明信片,而且由於歷史原因,其到達率非常高,只要地址正確,一般不會由於地區太偏遠有無法送達的情況。
郵政需要業務,而郵政的脾性又恰好適合明信片,這看起來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合作。甚至我愛明信片中使用的自有虛擬貨幣愛郵卡,已經在江蘇各郵政網點有實體卡購買。如果能取得郵政的排他性合作,對我愛明信片在以後的發展有很大幫助,這應該是其低調中的一個戰略布局。
就這些方面看起來,這個細小的領域前景還是不錯的。說起來電商擠壓傳統零售業,在如此細的一個領域裡也有這個可能。雖然前景可能會很不錯,但用戶的習慣還是得慢慢培養,畢竟明信片是比較體現個人誠意的物品,許多人目前會覺得去旅行途中,尋找明信片的實體店,親手寫上自己的感想並寄出,這已經是一種習慣,況且這還是非常滿足自我虛榮心的事情。
明信片的市場應該說足夠大,但線上產品能讓多少人接受,能讓多少人肯放棄寫親筆信,這才意味著這類產品有多大的市場。
但無論以後這個產品如何發展,它的模式還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移動領域,從傳統一個細分市場的業務為切入點,結合線上線下,可能就能在一個垂直領域有顛覆性的力量。當然,這一般意味著項目需要不錯的啟動力量。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