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抗日戰爭的本來人就少,希望大家能加個關注,多多留言,拜謝各位
南京最殘暴的日子裡,仍有人性的光輝。
1937年11月12日上海陷落之後,日本兵分三路向南京而來。美辦的金陵大學董事長杭立武,還有美籍教師貝茨、史密斯、米爾斯等人,一起商議,提議建立一個安全區,作為一個非軍事化的中立機構,為難民提供庇護所。
這一提議得到了,南京市政府和衛戍軍司令部的支持。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立後,德國人拉貝擔任主席,東以中山路為界,南以漢中路為界,西與西康路為界,北與山西路為界,成立了一個安全區,佔南京市總面積的1/8。在這個安全區內,由五臺山小學,交通部大樓,最高法院,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25處難民所。
南京陷落之前走了一批人,但是拉貝,馬吉,米爾斯等人,扔堅守在南京。
南京陷落的當天,國際紅十字會也在南京宣告成立,馬吉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金陵學院墓室麥卡倫,德國人克勒格爾,外科醫生威爾遜,金陵女子學院魏特琳等人。
值得一說的是,安全區需要得到交戰雙方的認可,中國方面很顯然已經承認,並拆除了安全區內的所有防禦工事,但是國際委員會始終沒有得到日本方面的正面答覆。拉貝雖然有些忐忑,還是很樂觀,甚至想到日軍進城之後,在與他們商量,她單純地認為,這一切最終都不是問題。
但是一個事件的發生,讓拉貝意識到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有一天,拉貝遇到了一隊正在撤退的中國士兵,在他的力勸之下,中國士兵放下了武器,進入了安全期區。當時拉貝作出了承諾: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但是沒過多久,最高法院難民所裡,1300多名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民眾,被日本軍帶走屠殺。
日軍的暴行讓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寢食難安,他們每天都向日本大使館和日本司令部進行抗議,要求他們停止屠殺。日本萬不得已下,只能派出一支憲兵部隊,到南京維持秩序,可笑的是,這支部隊只有17人。
17名憲兵隊隊員,去節制50000多名喪失軍紀的士兵,是多麼荒唐可笑的事情!
南京的25個收留所中,金陵大學的人數最多,人數接近3萬。其次就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這裡收留婦女兒童為主,也成為日軍頻繁騷擾的地方。為了安全,魏特琳在學院的門口插上了美國國旗,但被日軍扯下來丟在的地上。
白天,日軍用卡車把這裡的漂亮女生帶走,有的幾天後送回來,有的一去再無消息。晚上,更多的是日軍散兵,或單獨或三五成群,翻過院牆,欺辱婦女。
1937年12月的南京,無論對中國人來說還是外國友人,都是度日如年。
尤其是拉貝,每次遇到日軍為非作歹,他就展示出那讓日軍望而生畏的納粹臂章,吃的他們怎麼來的,怎麼出去?
大屠殺期間,安全區一共救助了20萬以上的中國難民。儘管在有一段時間內,安全區的作用被忽略了,甚至一些文章中,選擇了帶有諷刺性的題目「安全區不安全」,儘管仍有報警發生,但是不能抹殺掉安全區的作用,和委員們做出的努力。
可以這樣說,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絕大部分都來自安全區。
出援助之手的還有棲霞山江南水泥廠,丹麥人辛德貝格,德國人京特,兩人在南京郊外建立難民收留所,一共救助了3萬多名中國人。
更多的國際友人,將南京大屠殺的膠捲,攝像記錄,用生命的代價帶出了南京城,將日本的暴行公諸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