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陷落,有哪幾位國際友人,散發人性光輝,拯救遇難的軍民!

2020-12-08 阿勝說歷史

喜歡抗日戰爭的本來人就少,希望大家能加個關注,多多留言,拜謝各位

南京最殘暴的日子裡,仍有人性的光輝。

1937年11月12日上海陷落之後,日本兵分三路向南京而來。美辦的金陵大學董事長杭立武,還有美籍教師貝茨、史密斯、米爾斯等人,一起商議,提議建立一個安全區,作為一個非軍事化的中立機構,為難民提供庇護所。

這一提議得到了,南京市政府和衛戍軍司令部的支持。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立後,德國人拉貝擔任主席,東以中山路為界,南以漢中路為界,西與西康路為界,北與山西路為界,成立了一個安全區,佔南京市總面積的1/8。在這個安全區內,由五臺山小學,交通部大樓,最高法院,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25處難民所。

南京陷落之前走了一批人,但是拉貝,馬吉,米爾斯等人,扔堅守在南京。

南京陷落的當天,國際紅十字會也在南京宣告成立,馬吉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金陵學院墓室麥卡倫,德國人克勒格爾,外科醫生威爾遜,金陵女子學院魏特琳等人。

值得一說的是,安全區需要得到交戰雙方的認可,中國方面很顯然已經承認,並拆除了安全區內的所有防禦工事,但是國際委員會始終沒有得到日本方面的正面答覆。拉貝雖然有些忐忑,還是很樂觀,甚至想到日軍進城之後,在與他們商量,她單純地認為,這一切最終都不是問題。

但是一個事件的發生,讓拉貝意識到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有一天,拉貝遇到了一隊正在撤退的中國士兵,在他的力勸之下,中國士兵放下了武器,進入了安全期區。當時拉貝作出了承諾: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但是沒過多久,最高法院難民所裡,1300多名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民眾,被日本軍帶走屠殺。

日軍的暴行讓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寢食難安,他們每天都向日本大使館和日本司令部進行抗議,要求他們停止屠殺。日本萬不得已下,只能派出一支憲兵部隊,到南京維持秩序,可笑的是,這支部隊只有17人。

17名憲兵隊隊員,去節制50000多名喪失軍紀的士兵,是多麼荒唐可笑的事情!

南京的25個收留所中,金陵大學的人數最多,人數接近3萬。其次就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這裡收留婦女兒童為主,也成為日軍頻繁騷擾的地方。為了安全,魏特琳在學院的門口插上了美國國旗,但被日軍扯下來丟在的地上。

白天,日軍用卡車把這裡的漂亮女生帶走,有的幾天後送回來,有的一去再無消息。晚上,更多的是日軍散兵,或單獨或三五成群,翻過院牆,欺辱婦女。

1937年12月的南京,無論對中國人來說還是外國友人,都是度日如年。

尤其是拉貝,每次遇到日軍為非作歹,他就展示出那讓日軍望而生畏的納粹臂章,吃的他們怎麼來的,怎麼出去?

大屠殺期間,安全區一共救助了20萬以上的中國難民。儘管在有一段時間內,安全區的作用被忽略了,甚至一些文章中,選擇了帶有諷刺性的題目「安全區不安全」,儘管仍有報警發生,但是不能抹殺掉安全區的作用,和委員們做出的努力。

可以這樣說,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絕大部分都來自安全區。

出援助之手的還有棲霞山江南水泥廠,丹麥人辛德貝格,德國人京特,兩人在南京郊外建立難民收留所,一共救助了3萬多名中國人。

更多的國際友人,將南京大屠殺的膠捲,攝像記錄,用生命的代價帶出了南京城,將日本的暴行公諸於世。

相關焦點

  • 南京:花語寄和平 感恩守護中國難民的國際友人
    新華社南京7月30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感恩義士·致敬英雄——花語儀式化教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紀念在南京大屠殺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裡,守護中國難民的國際友人。
  • 紀念拉貝|拯救南京25萬中國難民的「南京好人」,值得我們銘記!
    >他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身上閃現出的人性光輝,在一片黑暗中尤其顯得珍貴。如今拉貝故居每年迎來數萬名海內外遊客,包括南大在內的諸高校、中小學均組織參觀拉貝故居以悼念我們的國際友人、南京好人拉貝先生。2014年9月,拉貝故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名錄。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學師生赴拉貝故居舉行「誠祭」集體悼念儀式。悼念儀式現場,青年師生胸前佩戴白花,靜靜肅立。拉貝紀念館一側,擺放著用南京大屠殺史相關書籍搭建的中華門城樓,寓意「青史昭彰、眾志成城」。
  • 重走南京安全區「和平路」:感恩83年前國際友人的大愛之舉
    11月22日,在初冬的寒雨中,83名南京市民、學生和醫護人員從南京鼓樓醫院的1892樓前出發,重走83年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的國際「安全區」,以此感恩國際友人們的正義之舉。上午9時,徒步活動開始。83人分成兩個方陣,冒著細雨徒步當年「南京安全區」,用腳步丈量國際友人的大愛之路。
  • 歌劇《拉貝日記》: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南京故事國際表達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新聞專欄 > 2020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歌劇《拉貝日記》: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南京故事國際表達
  • 歷史不會忘記:那些給予中國抗戰支持的國際友人
    畢業後,為了考察中國正在流行的東方熱帶病,他從美國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參加革命,最初在上海從事醫療工作,隨後參加上海國際友人組織的馬列主義小組,協助我地下黨開展工作。1936年經宋慶齡介紹到陝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直戰鬥在陝甘寧邊區。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每12秒,會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 牆面遇難者遺像的燈亮起又熄滅 請告訴孩子這些歷史記錄人 當你向孩子講述這段沉痛的歷史時,也請不要忘記告訴他在腥風血雨的日子裡,人性的光輝從未遠離,諸多國際友人冒死庇護難民傷兵。而今,依舊有國際友人作為暴行真相的揭露者而奔走。
  • 南京大屠殺時,一位美國醫生的經歷有多可怕?讓人幾天沒胃口吃飯
    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的獸行達到了滅絕人性的地步,其殘忍程度仿如一幫禽獸不如的惡魔,當時一些留守南京的外國人,親眼目睹了日軍的獸行,讓他們感到既震驚又可怕。
  • 共和國辭典: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爭論
    國民政府通過各種社會調查,不斷對死亡人數進行修正,所以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有29.5萬、39萬、50萬等多種過程性的數字。 「南京市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迄至1946年4月10日,統計此項人數為295525人;同年7月1日,南京大屠殺案敵人罪行調查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公布,在前統計有29.5萬餘人遇難的基礎上,又加上救濟總署在救濟死難者家屬過程中統計出的96260人,稱:「共計已有三十九萬餘人」,「據一般估計被害人至少在五十萬人以上」(《論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認定的歷史演變》,孫宅巍,江海學刊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 12月14日上午,由南京藝術學院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的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紀念館新館首層展廳舉辦新聞發布會暨江蘇藝術基金結項儀式。展覽從今天起正式開展。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不管有多麼黑暗,都會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
    在那暗無天日的歲月裡,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當戰爭結束時,那一群「辛德勒的猶太人」得以解放,而辛德勒卻要開始自己的逃亡之旅。一個猶太人將有著全體工人籤名的說明信交給辛德勒,萬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籤名。工人們把黃金材質的假牙熔化成金子,鑄成一個質樸的戒指,上面用希伯來文刻了一句經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 兩精日南京紫金山留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怒了!
    還敢上南京紫金山!」的文章, 驚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發微博稱:#我們是官微#,絕不會暴躁「人肉丫的!」;#我們是官微#,絕不會罵街「幾個腦殘!」。21日晚19:33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微博發文嚴厲譴責兩青年著侵華日軍軍裝在南京紫金山抗戰遺址留影行徑!
  • 中外人士徒步「南京國際安全區」銘記歷史
    12月2日,第三屆「南京安全區」和平徒步活動在南京師範大學啟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高校、南京市紅十字會的代表和國際友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人一起從這裡出發,在當年「南京安全區」的範圍內進行徒步,致敬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約翰·馬吉、羅伯特·威爾遜、喬治·費奇國際人士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保護平民的人道主義援助和義舉
  • 瀋陽市大東區與二戰盟軍戰俘營舉辦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12月13日,由中共瀋陽市大東區委宣傳部與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在「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舉行悼念及國防教育報告會活動,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30萬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緬懷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獻出生命的國際戰士和國際友人
  • 何鳳山博士「生命籤證」八十周年 致敬人性的光輝
    1997年,96歲高齡的何鳳山在美國舊金山去世,之後,他的義舉才逐漸為世人所知,得到國際各界人士的高度讚揚,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2000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鳳山先生「國際正義人士」的榮譽稱號。今年是何鳳山博士「生命籤證」八十周年,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在世界各地陸續舉辦,向人性的光輝致敬。今年3月14日,何鳳山紀念碑揭牌儀式在義大利的米蘭義人園舉行,何曼禮女士與米蘭市長共同為何鳳山紀念碑揭牌。
  • 《侏羅紀世界2》:人性的光輝
    但是就像《復仇者聯盟3》中,觀眾對於最終滅霸獲勝表示不理解一樣,那些所謂正義的人們為什麼在大義面前,不願意犧牲小義,最終破壞大局之後只能再硬著頭皮去拯救世界?影片結尾,小女孩打開了鐵門,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樣,將擁有絕對力量的恐龍放歸到了人類的世界,雖然主人公在那一刻得到了內心的安慰,但是這種不顧及其他生物的操作真的還適合當下的價值觀嗎?
  • 建設國際和平城市 南京向世界講好和平故事
    他說,參與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緬懷死難同胞,以史為鑑,願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永葆和平。播下和平的種子,傳遞和平的心聲,需要固定的平臺和常態化的儀式。今年12月2日,南京300多位市民和當年建立安全區的國際友人的後代、當年被保護的倖存者及倖存者的後代一起徒步尋訪當年的「南京安全區」,感恩國際友人對中國難民的無私救助,並傳遞和平友好的心聲。91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來到活動現場。南京大屠殺期間,他和家人一起躲進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避難。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有五十個或許一百個人影在其間來回走動,他們在往江裡拖屍體。痛苦的呻吟,流淌的鮮血,痙攣的肢體,再加上啞劇般的寂靜。 對岸隱約可見。就像月光下的泥濘一樣,整個碼頭在微微閃光,那是血。不久,結束了作業的「苦力」們被迫朝著江岸站成一行。「噠噠噠……」機槍的聲音,仰身,倒下,就像跳舞似得,這一伙人落入江中。結束了。……「約有兩萬人。」
  •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舉行:讓世界看到來自南京的和平之光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代表、援鄂醫護人員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靜默肅立、寄託哀思,緬懷遇難同胞。 南報融媒體記者 餘夢嬌 攝 熒熒燭光,悼念83年前的遇難同胞 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立35周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燭光祭活動自2009年起,已連續舉辦了11年。
  • 「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9月7日,由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
  • 一個到哪哪就陷落的男人——傑拉德·巴特勒
    巴特勒的代表作有《明日帝國 》、《善意的謊言》、《歌劇魅影》、《古墓麗影2》、《守法公民》、《24小時危情》、《神戰:權力之眼》等。 2014年,巴特勒出演了的萊塢災難大片《奧林匹斯的陷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又出演了《倫敦陷落》、《冰海陷落》和《天使陷落》。可謂到哪哪就陷落啊,也不知道巴特勒下一部電影又會讓哪裡陷落。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陷落四部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