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元宵節在負壓手術室出生,今天媽媽治癒出院啦!

2020-12-23 澎湃新聞

寶寶元宵節在負壓手術室出生,今天媽媽治癒出院啦!

2020-02-20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入院14天,我不僅肺炎痊癒了,還升級當了媽媽,孩子也非常健康,真是太感謝這裡的醫生和護士了。」

今日(2月20日)上午

28歲的黃女士走出市五院感染A樓

向迎接她的醫護人員表達感謝

和黃女士一起走出的

還有其他四位出院康復者

至此,蘇州市已有38名新冠肺炎

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負壓手術室第一次承擔使命

近40名醫護人員守護母嬰健康

提前一個多月當媽媽,令黃女士始料未及。一月初,黃女士去武漢探親,一月下旬返回蘇州,第二天出現發熱症狀。

由於懷有身孕,她便前往蘇州市立醫院本部就診,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安排她在發熱門診隔離病房觀察。2月6日,黃女士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當日她被轉入市五院進行隔離治療。

市五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沈興華說:

入院後,黃女士呼吸急促、出現低氧血症。2月8日,我們迅速召集院內外的婦產科、重症監護科、呼吸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專家,組成臨時救治小組。

經過綜合評估,市級專家組最初的意見是穩定患者的病情,儘量讓胎兒在宮內多成長几天。但是幾個小時後,我們發現黃女士胎動突然減少,於是再次匯報市級專家組,緊急召集會診。為了避免胎兒出現缺氧等特殊情況,專家組決定立即為患者實施剖宮產手術。

已經出現低氧血症的孕婦

能否挺得過一場剖宮產手術?

孩子剖出來後如果情況不好該如何治療?

經過緊急討論

專家組成員制定了詳細的手術計劃

並從市立醫院本部緊急調來了

新生兒有創、無創呼吸機

監護儀等手術設備,確保萬無一失

「與普通剖宮產手術不同的是,本次手術對象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為此,醫院特意啟用了建成兩年多的負壓手術室。晚上8點半,醫護人員順利將黃女士轉至負壓手術室,隨後20多名醫護人員按照三級防護標準,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走進入手術室。手術室外,市五院疫情指揮部辦公室內的十多名市級醫療專家,通過視頻連線實時跟蹤手術動態,近40名醫護人員一起守護患者的健康。」市五院婦產科主任唐雍豔說。

防護服下緊急手術迎來健康寶貝

醫護團隊為他取名為「宵逸」

晚上9點16分,負壓手術室內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孩子順利出生,體重1830克,母子平安。

經新生兒科醫生評估,嬰兒各項指標都很好,手術非常順利。術後,醫護人員密切監測母嬰健康情況,11點半他們陸續從負壓手術室中走出,脫下防護服時,所有人裡面的隔離衣均已全部溼透。

作為市五院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自黃女士被轉入市五院負壓病房起,朱烽烽便一直負責著黃女士的診治工作。考慮到黃女士是孕30周的準媽媽,唐雍豔儘管沒有新冠肺炎診治經驗,但是作為市五院婦產科主任,自黃女士入院起,她每天都穿著防護服進入負壓病房,為黃女士做胎心監護、胎動檢測等產檢,及時掌握黃女士及胎兒的健康狀況。

術後,市五院醫療團隊反覆為嬰兒做胎盤、臍帶血、胃液、咽拭子、肛拭子等多種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新生兒沒有受到感染。儘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但是看到生下來的寶貝很健康,黃女士及其家屬非常開心,特意請朱烽烽為孩子取名。「這名嬰兒出生那天恰逢元宵節,我和團隊的夥伴們仔細琢磨,決定為嬰兒取名為『宵逸』,希望嬰兒能免除病疫,健健康康地成長。」 朱烽烽告訴記者。

入院14天,從低氧血症到治癒出院

黃女士對市五院醫護團隊充滿了感激

唐雍豔介紹,目前,小嬰兒仍在負壓病房的保溫箱中接受治療,目前身體狀態比較穩定,吃奶量逐漸增加,再過段時間就可以出院了。

黃女士說

「把孩子交給這裡的醫護人員,我們全家都非常放心。回家要繼續觀察兩周,有什麼事隨時與我們醫生聯繫。」出院前,黃女士與醫護人員互留了電話號碼。

兩名老年患者也治癒出院

中醫藥發揮重要作用

今日上午

與黃女士一起出院的

還有兩名中年確診患者

兩名老年確診患者

年齡最大的居阿姨今年62歲

確診患者可根據病情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市五院肺四病區副主任虞忻介紹,這4名患者均為普通型,病情並不重。

「我們對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綜合評估,制定出適合患者的診療方案。醫生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為他們進行了抗病毒及對症治療。治療過程中,中醫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患者健脾祛溼,解表宣肺,調節並恢復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通過服用中藥,改善了症狀,縮短了病程,加快了治癒速度。」

在治療過程中

部分患者出現了焦慮、緊張等情緒

該院醫護人員立即展開心理幹預

疏導他們的不良情緒

「他們與醫生的配合度都很高,能嚴格執行醫囑。他們體溫正常3天以上,臨床症狀明顯改善,連續2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間隔24小時以上),肺部炎症明顯吸收,經市級專家組審核,同時達到了出院標準.」 虞忻說。

醫生提醒市民

面對疫情,無需過度恐慌

應本著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

一旦出現相應症狀

應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

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來源:引力播

原標題:《寶寶元宵節在負壓手術室出生,今天媽媽治癒出院啦!》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京10個月新冠肺炎寶寶出院啦!今天,江蘇還有這些好消息……
    除此之外,各地確診患者治癒出院的好消息頻頻傳來,令人振奮!南京最小新冠肺炎寶寶出院今天下午,南京又有9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其中最小的一例僅10月齡(2019年5月生)。截至目前南京共有47名確診患者出院。
  • 杭州:懷孕35周新冠肺炎患者產下的男寶寶「小湯圓」出院
    原標題:「小湯圓」出院啦!   昨天上午,懷孕35周的新冠肺炎患者產下的男寶寶「小湯圓」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出院了!此前,浙大兒院對「小湯圓」的咽拭子、血液、糞便、尿液、淋巴細胞進行多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還記得元宵節出生的「小湯圓」嗎 今天他出院啦
    提示信息2月24日,出生17天的「元宵寶寶」小湯圓,在浙大兒院濱江院區健康出院!這個小寶寶一出生就成為了小紅人,因為他太特殊了——他媽媽是孕35周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他出生於元宵節,被取名「小湯圓」,他身上凝聚著大家對新生和團圓的美好願望……幸運的是,命運給予這個家庭的劇本都如人們所願:團圓!「小湯圓已正式排除感染可能,祝賀小湯圓健康出院,也祝賀一家人團圓。」浙大兒院常務副院長傅君芬攜領導班子成員和醫療專家組,一起祝福小湯圓平安幸福、健康成長。
  • 媽媽出院了!寶寶笑了!
    2020年12月26日遼寧省首例新冠肺炎確診孕婦蘇某在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連中心——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手術室順利降生一名可愛的男嬰。2021年1月7日下午產婦蘇某治癒出院。記者隨後從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獲悉,寶寶4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已經從負壓病房轉到該院新生兒病區單間病房,由四位「臨時媽媽」繼續看護。「寶寶有名字了,小名叫黃桃兒。寶寶會笑了,也認人了,現在每頓能喝30、40毫升奶呢。」該院醫務部部長徐秀華高興地說。孕婦蘇某孕33周時,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於2020年12月21日入院。
  • 7個月大寶寶治癒!上海最小新冠肺炎患兒今天上午出院
    圖說:醫護人員都把齊齊當作自家寶寶照顧 院方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僅7個月大的寶寶(化名齊齊)於2月3日確診患上新冠肺炎,收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傳染科負壓房間隔離治療。經過兒科醫院傳染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齊齊連續2次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陰性,已達到出院標準,於2月20日上午正式出院。17天的朝夕相伴,醫護人員都把齊齊當作自家寶寶照顧,而齊齊一看到穿著防護服的「大白」也顯得特別親暱。
  • 出生體重不足2斤,佛山28周「袖珍寶寶」健康出院啦!
    出生體重不足2斤,佛山28周「袖珍寶寶」健康出院啦!經過搶救與50多天的細心護理,目前,這個「袖珍寶寶」終於健康出院。初春的一天,佛山市二醫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突然接到產科打來的緊急電話——一名僅28周的早產兒要出生了。據了解,正常嬰兒出生時應是懷孕37-40周,體重2.5kg以上。小伊伊(寶寶化名)過早地出生了,各個臟器功能還不成熟,情況非常危險。市二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的醫護人員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準備暖箱、監護儀、呼吸機、一系列搶救藥品和儀器。」
  • 大連最小確診病例「甜寶」今天出院,在負壓病房度過百天紀念日
    (健康時報記者 孫寶光)「甜寶,從你出生那天起,爸爸就計劃著幫你過百天宴,現在看來是不能了,幾天前我們全家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這是一個爸爸給出生百天女兒寫的信,在此次大連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生不到100天,還在母乳期的甜寶成為了最小的確診病例。1月6日下午,在經過3輪核酸檢測呈陰性後,甜寶和媽媽、奶奶一起出院了。
  • 南昌7個月大寶寶治癒出院,7位「護士媽媽」笑啦!
    2月19日,在南昌大學一附院象湖院區,一名7個月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據醫生介紹,這位才7個月大的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是南昌大學一附院收治的年齡最小的患者。南昌大學一附院兒科主治醫師餘偉介紹,這位寶寶是因為接觸了家裡一位可疑的新冠肺炎患者,於2月8號出現發熱、咳嗽症狀就診於象湖醫院,2月10號確診為新冠肺炎,併入院治療。經過9天的抗感染、抗病毒、口服中藥治療,這位患者寶寶達到了出院標準。
  • 天使寶寶出院了!浙江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2月20日,浙江省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收治時僅三個多月大的寶寶菁菁(化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治癒出院。一早,菁菁的親人就從老家趕來杭州,等待孩子出院。上午10點左右,浙大兒院隔離病房的醫生和護士一起抱著寶寶走出隔離病區,來到親人面前。
  • 確診媽媽治癒出院鞠躬致謝「臨時媽媽」 「你們永遠是我寶寶的媽媽」
    確診媽媽治癒出院鞠躬致謝「臨時媽媽」 「你們永遠是我寶寶的媽媽」 2020-02-21 15:17:0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粉嘟嘟的小湯圓出院啦!正式排除感染可能,10天後將和父母團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楊子宸 通訊員 祝姚玲2月24日11時,住院16天的國民寶寶小湯圓從浙大兒院出院啦!2月24日11時,當黃國蘭護士長抱著粉嘟嘟的小湯圓出院在一樓大廳,即刻引起了現場所有人的關注,大家紛紛舉起手機拍下這可愛動人的一刻。2月8日,小湯圓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出生後轉至浙大兒院。小湯圓的媽媽是一名孕35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人,所以他比普通寶寶需要更多的呵護。
  • 溫州首例新型肺炎治癒患者出院
    1月24日下午2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患者楊先生在醫護人員的精心醫治下治癒出院。這是自今年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省首例成功治癒的病例。抱著鮮花離開醫院,楊先生還能趕上家中溫暖的年夜飯。醫患共同的「戰場」負壓病房裡七天的堅守這是一場以萬分危急開頭,成功救治落幕的「戰鬥」。1月24日下午,在鮮花、問候,親人的陪伴下,全省首例治癒患者楊先生治癒出院。臨行之前,溫州市中心醫院醫療集團(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的護士不忘再一次叮嚀:「回家後,這個藥每天還是要堅持服用。另外體溫也要每天測量,記得要定期隨訪。」
  • 剛剛黑龍江省最小患者,兩周歲寶寶治癒出院!|此前,黑龍江首位確診...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最近好消息不斷,繼2月18日下午6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之後,今天又有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省內年齡最小的患者,一名兩周歲的寶寶在省傳染病防治院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關懷下,重新回到親人的懷抱。據了解,患者李某,男,兩周歲。
  • 出生僅500克的「巴掌寶寶」出院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通訊員 王晨因為媽媽妊高症,只在媽媽肚子中待了26周的小早早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出生時僅僅500克。所幸,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呵護,11月4日,已經4.2斤的她出院回家啦。◆媽媽妊高症,寶寶孕26周提早出生和所有寶寶一樣,當小早早到媽媽肚子中報到時,全家人充滿了欣喜和期待。
  • 侯佩岑微博宣布已生下二胎,恭喜小寶寶今天平安出院啦!
    侯佩岑在今年3月宣布懷了二胎之後,今天終於發微博宣布小寶寶已出生且平安出院啦
  • 被治癒了!上海7月齡新冠肺炎患兒出院,這個寶寶有30多位「臨時媽媽」
    這標誌著,上海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兒治癒、出院!「好可愛的孩子,真想親親她」「真的萌化了,有沒有?!」……齊齊出院的消息瞬間在網上刷屏。小寶貝啊!你可知道,你在春天離開醫院,也給上海這座城市帶來春的氣息!
  • 出生僅500克的「巴掌寶寶」出院啦!
    經過130多天的奮力拼搏,晴晴創造了生命奇蹟:3次從死亡威脅中掙脫,她的體重增加到2680克,發育良好,可以出院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了。 2 搶救10分鐘,「巴掌寶寶」終於有了心跳 孕周小、體重極低,新生兒早產後就面臨搶救。為此,在晴晴出生前,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就聯繫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隨時做好搶救準備。
  • 「最遙遠的距離」:重慶首例新冠肺炎確診媽媽,窗口揮手送新生兒出院
    安安的媽媽李女士透過10樓病房的窗戶看著孩子,揮手致意。△安安母親等候在窗前為不錯過安安出院的畫面,她已在窗前守候1個多小時。這是孩子出生之後,母女倆距離最近的一次相見。被隔離半個月的安安,終於放心回家了。從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百安分院到安安家,不到800米遠,步行不到10分鐘,可這段路程,可安安卻「走」了15天。
  • 全國最小年齡治癒患者出院:入院時剛出生55天
    新京報訊(記者 夏洪凱 倪兆中)今日(2月15日)上午11時,4名新冠肺炎患者經貴州省人民醫院治療已達到出院標準,其中,年僅2個月大的嬰兒江某某是截至目前全國最小年齡的治癒患者。貴州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崔玉霞告訴新京報記者,江某某入院治療時剛出生55天。
  • 確診孕媽剖腹產子:每個媽媽和孩子,都是生死之交
    0135周重症肺炎孕婦誕下男嬰「小湯圓」,歡迎你來到這個世界2月8日,元宵節,疫情爆發17天。上午10時20分,一聲嬰兒的哭聲,打破了浙大一院手術室中的寧靜。幸運的是,這個黑髮大眼的寶寶,帶著嘹亮的啼哭,讓眾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小湯圓的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2月6日晚,小湯圓的媽媽從省內某醫院轉運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她自己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伴有瘢痕子宮及壓痛,情況不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