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李大叔,是一位比較受歡迎的人,一是因為他有個好脾氣,笑起來能感染周圍所有的鄰居。二是因為他家開的香油坊,鄰居們都喜歡聞香油的香味兒,吃中午飯的時候,端著麵條碗來串門,淋幾滴香油在碗裡,吃起來更加有味道。
香油是我們當地人的叫法,其實就是用芝麻榨的油,由於和其它植物油相比,香味兒濃鬱,且口感香醇,故被稱為香油。
是調拌涼拌菜或是為煮麵條、炒菜等提味兒的好油料,在我們當地農村,香油被奉為最好的植物油,沒有之一,在以往,誰家閨女坐月子,娘家人都會用攢的芝麻,去附近集市上加工香油,再找家炸油條的攤位,用香油炸油條給閨女送去,白開水泡油饃(油條),對產期恢復是很有幫助的呢!
另外,香油還有降火的功能,小時候,農村人治療一些小疾病,總愛用一些土方法,比如大便乾燥、風火牙痛、咽喉腫痛及爛嘴等上火症狀,大人都會在早晚沏一碗香油茶(白開水一碗,淋一些香油攪拌,不放鹽),空腹喝下,不但降火明顯,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特別受農村人的歡迎。
李大叔家的油坊,依然採取傳統製作工藝,也就是水代法石磨香油,這樣的香油磨出來味道特別純正,不像如今市場上興起的機器壓榨香油,由於製作簡單,價格比傳統製作的要便宜很多。
而這樣的製作方式,對李大叔的傳統工藝,是一種極大的衝擊,李大叔表示,曾經有段時間,生意特別冷清,顧客都被集市上流動的現場壓榨香油的攤位搶走了,顧客認為,那樣購買的香油不會摻假,雖然沒傳統法製作的味道純正,但最起碼吃得放心。
其實,大家真沒必要這樣,我祖上三代都是做香油生意的,到我這一代已經百餘年的歷史了,而且是固定門店,誰敢往香油裡摻假呢?
現在的芝麻6塊多一斤,按3斤芝麻出一斤油來算,單芝麻成本就接近20元了,加上工本費及利潤,採取傳統方法加工的,沒有25元一斤,你就吃不到最正宗的香油。
對於香油,還有個簡單的辨別真假的方法,那就是取一碗溫水,滴幾滴香油進去,擴散好的是純香油,擴散不好的就是摻假的,現在市場上甚至還有添加香精的,真是沒有道德,這樣的生意怎麼可能會長久?還有那些添加了其它便宜植物油的,顏色看起來也沒有純香油正,總之還是那句話,便宜沒好貨。
每到年底,我家的生意就好了,一些過年送禮的人,最喜歡買我家的香油,因為正宗,送出去不用擔心被人罵,高品質的才有面子。
而一些在外打工的人,過完春節外出之前,也都會到我這裡帶些香油出去,所以,從長久角度上看,即使價格貴些,只要堅持傳統工藝和品質,誰也別想用低價打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