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外媒近幾年的中國報導中挑出了下面10個新詞,這些異象,顯然遠遠地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
一、Airpocalypse|空氣末日
2012年12月21日曾被戲稱為世界末日,雖然世界末日並未來臨,但一個月後,北京卻遭遇嚴重的霧霾汙染,「空氣末日」(airpocalypse)一詞應運而生。這個新詞由表示「世界末日」的 apocalypse 演化而來。
「末日空氣」並不是外媒為描述中國的空氣汙染而編出來的唯一詞彙,相比而言,「Beijing Cough」(北京咳)更為有名。這個詞還被白紙黑字的寫進了旅遊攻略,《Culture Shock!Beijing at Your Door》一書介紹稱:「北京咳」指不定時發生的乾咳或是喉嚨瘙癢,從12月份持續到4月份。
二、Straight Man Cancer|直男癌
許多國外媒體集體學習了中國人對大男子主義的最新叫法「straight man cancer」。如此耿直地逐字翻譯後,英媒還給出了一個意譯:male chauvinist pig。Chauvinist 意為「沙文主義者」,通常指極端地認為A好過B的人,male chauvinist 則指 「大男子主義者」。
三、Peking Pound|北京鎊
2011年年初,由於中國顧客消費能力很強,英國媒體基於「英鎊」的概念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北京鎊」,即為中國人所花的英鎊。英國《每日郵報》稱,「北京鎊」所消費的 Burberry、LV、Gucci 等大牌奢侈品預計將佔整個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四、Chinawood|中國塢
「Chinawood」這個詞其實是印度人最先使用的,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電影業,對其投入了大量資金,然而,即使政府和電影業共同努力,中國電影仍無法取得所期望的那種成功。
很快,這個詞也開始被美國媒體採用。《華爾街日報》對「Chinawood」這一模式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中國電影製片商已經找到了一套電影生產模式——配以高品質的作品、充滿異國風情的布景、眼花繚亂的動作和四海皆宜的主題,並生產出在波士頓和北京一樣暢銷的影片。
五、Rotten Women|腐女
中國腐女們對卷福和華生的YY早已傳回了他們的英國老家,BBC 大篇幅報導了中國的「rotten women」現象,甚至還貼心地翻譯了腐女圈那句經典的「虐我千百遍,待你如初戀」——Sherlock tortures Watson a thousand times and Watson loves him like his first love.
六、Leading Dragon|領頭龍
2011年,BBC 特意用了一個在英語中極不常見的詞彙「leading dragon」(領頭龍)來表述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 題為《中國,世界經濟領頭龍》的文章說,無論我們是否即將迎來「亞洲世紀」,有一件事很明顯:全球經濟的地理中心已經顯著地發生了轉移。如今,中國處於前沿和中心位置。
七、Naked Phenomen|裸現象
「裸婚」「裸考」「裸辭」……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各種「裸」現象,自然會吸引大量外媒的關注。美國《基督教箴言報》的報導開頭就提醒讀者們稱,「這些有『裸』字的新聞標題吸引了大量讀者,我希望當你點擊閱讀之後不會失望地發現,內容其實跟不穿衣服毫無關係。」
八、Leftover Women|剩女
美國媒體在報導「剩女」這一現象時,發明了「leftover women」這個新詞。要知道,「leftover」的本意是剩飯剩菜的意思,這種譯法實在是惡意滿滿。
九、Budget Husband|經濟適用男
其實「budget husband」這一詞源於「budget housing(經濟適用房)」,《大西洋日報》還順勢延伸出了「budget wife(經濟適用女)」。
十、Square Dancing|廣場舞
「Square Dancing」這個詞其實並不是什麼新詞,在17世紀,它是英國的一種交誼舞,男女兩兩對跳。但到了今天,當你在外媒標題上看到這個詞時,他們圍觀的多半是無所不能的中國廣場舞大媽。
另外,包括之前的雙十一,外國媒體則早就為這個超現實色彩的中國購物節造了個新詞:singles-day sales,這大概是他們對一種異域風情最大的禮遇。
不只是雙十一,「dama」「chengguan」「guanxi」 這一類的拼音單詞也強勢進駐了西方主流的標題,乃至詞典之中。
不知道看完了這些詞彙,你作何感想?
作者:ELLEMEN睿士 來源:MONO
喜歡請多多關注學府翻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