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 外媒稱,一批中國學者呼籲,《現代漢語詞典》應刪除其收錄的英文縮寫詞。有學者聲稱,這些英文縮寫詞是一個世紀以來漢語面臨的最大威脅。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日前,100多位中國學者聯合在舉報信上簽名,譴責商務印書館今年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NBA」和「WTO」等縮寫詞。這本中國最權威的語言學工具書的最新版本收錄了約240個含拉丁字母的詞,而1996年的版本只收錄了39個這樣的詞。
除了中國學者之外,法國和日本等國學者也發起了類似的運動,以抑制英語詞彙蔓延。
源自英語的首字母縮略詞以及其他縮寫詞在內地十分常見。籃球迷們把美國籃球職業聯賽稱為「NBA」,而非官方翻譯的「美職籃」。國際機構的英文縮寫,如「WTO」也很常見。
學者們稱,《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英文縮寫詞對漢語構成了威脅,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規。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面對專家學者的「檢舉」,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修訂主持人江藍生回應稱,在國家正式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稿中都出現過一些字母詞,群眾日常生活中也遇到很多字母詞,「比如到醫院做B超、CT,股民炒股會遇到A股、B股,關心經濟形勢離不開GDP、CPI,」,工具書有責任為群眾解釋這些生活中的詞彙。
簡而言之,這是純潔性與實用性的對決。支持收錄英語詞彙的網民認為,「老百姓用得舒服方便才是最重要的」,「幾個字母就破壞漢字安全和純潔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何在? 」堅守漢語純潔性的網民則引用清代思想家龔自珍的話說:「『欲滅其國者,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者,必先滅其文』。『現代漢語詞典』顧名思義,收錄的應該是漢語,NBA、GDP等英語都能登堂入室,名曰編字典,實為數典忘祖。」
舉報活動的發起人之一、《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傅振國強調,漢語是開放且包容的,但漢語吸收外來語是「通過翻譯把它變成方塊字,化為漢語的血肉,而不是直接將外文字母嵌入漢語」。傅振國擔心漢語英語混合的現象如不制止,將改變一代代年輕人的語言習慣,「幾百年後英語代替漢語,漢語消亡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東方早報》引述詞典編撰學者朱績崧的話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英、日等語言強勢進入漢語已是事實,如果刻意阻擋將導致漢語封閉化,而一種語言一旦封閉化,就將面臨進入死語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