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人民日報》不讓用微波爐?

2020-12-22 快科技

9月進入最後一天,不少人已經開啟了放假模式,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多事之秋」的月份,除了山竹颱風的「蒞臨」外,也有不少老謠言帶著新謠言趁了一波熱鬧。

現在,微信官方就總結了9月份在朋友圈內流毒甚廣的十條謠言,一一澄清,快看看你中招沒?

一、關於加強微信群管理的通知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根據公安、網信辦通知要求,所有微信群要進一步加強管理,不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能在微信裡發布對黨和國家不利或者違法信息、凡是在微信裡發布對黨和國家,對社會不利的話題的微信群和個人,將會受到嚴肅處理,甚至接受法律制裁。

請各單位和部門嚴格規範微信群的建立,全體幹部員工在使用微信時要做到「管住嘴、管住手、不信謠、不傳謠、不散謠」,否則後果自負,而且群主將承擔連帶責任。

同時,公安部門、網信辦已經開始對網絡進行安全大檢查,屆時,網警將採取自動控制的手段對十人以上組成的群進行檢查。

請全體幹部職工在微信群中切實做到自覺、自律、自警、自醒,嚴格做到「十不」:

1、政治敏感話題不發;

2、不信謠不傳謠;

3、所謂的內部資料不發;

4、涉黃,涉毒,涉爆,恐怖等信息不發;

5、有關港澳臺新聞在官方網站未發布前不發;

6、軍事資料新聞不發;

7、有關涉單位及國家機密文件不發;

8、未經核實的各種形式的募捐不發;

9、各種小程序拉票之類的不發;

10、不參與任何形式的網絡賭博。

特此通知。

真相:

群聊功能是騰訊公司基於社交軟體產品特性推出的一項基礎服務功能,旨在方便用戶更便捷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微信團隊也會努力保障用戶對產品功能的正常、安全體驗,請廣大用戶放心使用。

同時,如果微信群中出現違規內容,比如有人發布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網絡賭博、色情、謠言等惡意內容,微信團隊會根據群內用戶投訴,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騰訊微信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微信個人帳號使用規範》來進行核實。

確認違規後,將按照違規嚴重程度,對違規用戶進行封禁功能或封禁登錄(封號)等梯度處罰,對違規群也會進行警告或封禁群功能(封群)等梯度處罰。

點評:

大家不用太過危言聳聽,微信會努力保障用戶正常的通信體驗,請放心使用。

二、24號颱風「潭美」即將登陸廣東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關於「潭美」的所謂「內部文件」,該文件表示,24號颱風「潭美」預計9月21日前後再次登陸廣東。

真相:

譚美登陸廣東消息純屬謠言。

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9月27日,「潭美」對我國近海無影響。

另據日本電視臺報導,預計第24號強颱風」潭美」將在9月29日左右逼近衝繩與奄美地區,有可能在30日至10月1日期間貫穿日本列島,需要引起高度注意。

衝繩與奄美沿海從27日開始將出現狂風大浪,預計28日前波浪高度在衝繩為11米,在奄美為7米。此外,降雨與風力將不斷增強,預計28日前最大瞬時風速,在衝繩將達50米/秒(相當於15級)

點評:

國慶節前後要去日本玩的朋友要注意咯,安全第一。

三、《人民日報》請你立即停用微波爐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轉《人民日報》[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

在德國家庭中幾乎看不到微波爐,因為微波爐的危害很大,所以都不用,看到下面這篇微波爐的害處,決定,再麻煩也要用鍋在火上加熱吧,千萬不能圖省事。

如果您用『微波爐煮熱的食物』把癌細胞養得肥肥壯壯的,保證癌細胞會很高興吃,但不會說謝謝。在醫院中輸血,需將從冰箱拿出的血加以溫熱才可輸入人體,曾有護士為了急救病人節省時間,使用微波爐加溫血液,一輸入體後病人立即死亡。

在蘇聯、德國、瑞士等國家,對微波爐造成人體傷害方面,作了許多研究。也發現有許多負面的結論,包括破壞腦組織、、使男女荷爾蒙分泌量減低或改變、破壞人體的自由基等等。

1991年,由於一場公眾矚目的官司,人們開始意識到微波食品是不安全的。一位名叫Norma Levitt的婦女的家人為她的誤死起訴。Norma去醫院進行髖部更換手術。手術很成功,但Norma卻死了。Norma死於一次輸血之後,血液是經過微波爐加溫的。

結論:

1、微波食品會產生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

2、食物的營養價值嚴重流失;

3、當你吃微波食品時,身體會暗中產生一定的變化。這些食物容易導致癌症,荷爾蒙失調,淋巴和消化系統紊亂,血液和免疫力異常,情緒低落,永久性腦損傷,甚至還有心臟病。

真相:

《人民日報》從未刊發過這篇文章。

專家表示,微波加熱只是一種物理加熱方式,加熱的是食物中的水分子,不會改變食物分子的結構,正常使用情況下不會產生致癌物質。

若在微波爐把食品燒焦的極端情況下,則有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但用鍋燒菜同樣可能燒焦食物,這與微波爐沒有多大關係。

謠言提到的「諾瑪•樂維特」官司確實存在,但美國法院經過多方調查,判決死者的死因並非由於微波爐加熱後的血液產生了毒性,而是加熱時間控制不得當,使血液產生了溶血現象。

實際上,網上能輕易搜到德國本土賣的各種微波爐,好多德國本土即食食品包裝上也有使用微波爐的建議。且微波爐1947年發明於美國,至今也沒有過因微波爐食品導致癌變的流行病學報告。

而且,食品營養是否流失,取決於烹調烹飪過程是否合理、操作是否科學,與使用微波爐還是其他烹調方式沒有關係。

點評:

給大家科普一下微波爐使用小技巧:1、儘量別加熱水分太少的食物 ;2、儘量使用陶瓷或者玻璃容器。

四、女孩被拐賣尋家人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小姑娘被拐賣到鄭州了,尋找家人。 看見的朋友相互轉發一下吧,感恩!說家是渭南王莊的,爸爸叫張建!

真相:

經警方查證,視頻中受傷女孩為新鄉延津榆林鄉西王莊人,當時她和親人剛剛遭遇一場交通事故,並不是網傳的被拐賣。

據鄭州晚報報導,2018年9月8日下午,女孩的姥姥和姥爺騎著電動三輪車帶著女孩外出。

在新長南線遭到一輛外地牌照大貨車撞擊,兩位老人傷情嚴重,存在生命危險,女孩腿部受傷並受到驚嚇,熱心人士詢問孩子情況,並轉發視頻為其尋找家人,只是最後被誤傳誤讀為拐賣事件了。

點評:

既然真相大白了,大家如果再看到這個視頻,就不要誤傳了。

五、空腹吃水果可以治療癌症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王正一教授(北京301醫院田院長供稿)建議空腹吃水果。因為多虧了有關這個水果和果汁的電子郵件,它告訴了一個治癒癌症的戰略。我的成功率為80%。 癌症病人死不了了。

所以,千萬別再飯後吃水果,一定要空腹吃鮮果。這樣水果會起到身體殺毒作用,起到提供身體能量,消肥減瘦作用,以及參與生化活動的作用。

只要正確掌握吃水果的時間,你就掌握了問題的關鍵,讓水果助你美容,長壽。健康,富有活力,幸福和苗條。

真相:

空腹吃水果能治癌,這一說法片面誇大了水果的作用。

專家表示,水果維生素C含量高,有抗氧化作用,所含的物質可阻斷人體內亞硝胺生成,多吃水果對於預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但對於治療來說,只能是輔助。

之所以有餐前吃水果的說法,主要原因在於現代人普遍攝入能量偏高,水果體積大,含熱量卻小,餐前吃水果可以減少正餐的主食量,從而減少總熱量攝入,因此減肥人群可餐前吃水果,其他人群並不需要特別注意。

水果對人體有諸多好處,成年人每天應該吃200-400克水果。

什麼時候吃水果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習慣選擇,只要胃腸無不適感即可。不過水果最好別太晚吃,入睡前吃水果不利於消化。

點評:

身體不適就該找醫生,而不是輕信一些偏方,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六、用QQ「掃一掃」可以鑑別人民幣真偽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最近流傳一段視頻,稱用手機QQ掃一掃功能可以鑑別百元人民幣的真偽。真的百元人民幣能掃出現翱翔的鳳凰、3D版人民大會堂的畫面,假的百元人民幣則沒有。

真相:

手機QQ掃一掃功能並無鑑別百元人民幣真偽的功能。

視頻中用手機QQ「掃一掃」掃描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屏幕上出現鳳鳥騰飛、茶花綻放等畫面是宣傳「人民幣防偽知識」互動體驗的AR視頻。

這是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騰訊QQ、騰訊金融科技為了紀念人民幣發行70周年合作推出的一個QQ-AR「人民幣防偽知識」互動體驗。

此次的AR視頻,以「了解人民幣、愛護人民幣」為主題向觀眾依次介紹了「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雙色冠字號碼」等人民幣防偽特徵及人民幣的防偽知識。

據悉,這是人民幣宣傳中首次使用AR技術。用戶只要打開手機QQ,用「掃一掃」功能來掃描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正面,即可獲取民幣防偽知識普及的「AR首秀」

點評:

還沒有體驗過的小夥伴,趕緊打開你的手機QQ掃一掃吧~

七、小瀋陽吸毒被抓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9月初,一段疑似為「小瀋陽吸毒被抓」的短視頻在網絡上瘋傳,視頻中小瀋陽被旁邊的男子鎖住了雙手,匆匆忙忙的向前走。

真相:

在「小瀋陽吸毒被抓」視頻傳出不久後,其妻子沈春陽已出面回應,稱視頻是參加某慈善晚會後的情景,並不是吸毒被抓,只是被人用來造謠抹黑了。

9月18日,小瀋陽也親自通過視頻否認了有關自己吸毒被抓的傳聞,稱必要時會通過法律渠道來維護自己。

點評:

散啦散啦,吃瓜群眾們~

八、百餘人團夥搶小孩,偷器官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有家長反映:有學生遇到開小車的向小學生問路 ,並拿出100元感謝費 ,讓小孩上車帶路實施拐騙 。

聽說,昨天被偷了三個孩子,板橋也丟了兩個孩子。他們專偷七歲以上的孩子,可能是要人體器官,比如腎臟什麼的。110已經證實!全縣通緝!

真相:

這則消息是偷小孩謠言的綜合版了。

對於謠言涉及的地區,各地警方也進行了相應的排查和確認,表示並未接到此類兒童失蹤的警情,也多次進行了官方闢謠發布。

此外,活體器官移植是需要配型的,而這個配型不是簡單的血型相配,還需要供體和受體雙方的組織儘量靠近,否則受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和排斥外來組織。

且器官從身體中取出之後,需要在嚴苛的衛生條件下冷藏,而在一定時間內還沒移植進受體,就會失去作用。

所以,隨便偷走器官進行買賣,這和醫學常識是不相符的。

點評:

這類謠言在網上一搜一大把,而闢謠信息也在網上隨處可見,大家不要輕信謠言啦。

九、房間放洋蔥可以防流感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幾年前,很多僱員顧客感染了流感,次年,在理髮店幾個果盤裡放洋蔥。吃驚的是,員工沒一個生病的。買一些洋蔥,擺放在家裡,或者辦公桌下,或者柜子頂部。試看效果怎樣?去年做了,沒人得流感。

我讀到一篇文章,建議把洋蔥兩頭切掉,插在叉子上,把叉子放在花瓶裡,晚上放在身旁。洋蔥會因病菌次日清晨變黑,看起來糟透了,但我卻開始好過來。文章還談到放在屋裡的洋蔥和大蒜在多年前黑死病中救了很多人的命。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唐志聰醫生編

真相:

沒有食物會主動吸附病菌。

專家表示,洋蔥是「細菌磁鐵」、「房間內放入洋蔥,靠其氣味殺滅病菌、預防流感」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首先,洋蔥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是因為洋蔥鱗莖和葉子裡含有一種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揮發物,這種物質能抗寒,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包括呼吸道和腸道裡的細菌。但通常是每天口服一定的量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另外,細菌的移動能力非常弱。它們通常會隨著微小的水滴到處傳播,比如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

黴菌可以依靠風力來傳播它們的孢子,但是細菌通常生長在潮溼環境中。

細菌的菌落一般都是粘糊糊的,因此對細菌來說,直接通過空氣傳播是十分困難的。

其次,如果洋蔥真的能夠發揮細菌磁鐵的作用,那麼洋蔥在醫學領域就會有非常大的作用,不過目前為止洋蔥並未在醫療上有任何類似的應用。

生物學家認為洋蔥能夠吸附流感病毒是毫無根據的,病毒需要寄主才可以增殖,它們在寄主體外根本不可能移動、穿過房間。

至于洋蔥兩頭切掉第二天會變黑,並不是因為流感病毒或者病菌,而是最常見的食品化學反應:酶促褐變。

酶促褐變的機理就是植物細胞中的酚酶與酚類物質接觸而發生氧化反應,繼而發生褐變。

不光是洋蔥,像蘋果切開半個小時不到就會變成暗褐色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是把切開的、剝皮的還是完整的洋蔥放在房間中,都不能起到預防感冒或者流感的作用。

點評:

不僅如此,那些大蒜、醋、洋蔥防流感說法都不靠譜,最直接的預防方法,還是勤洗手和遠離感冒或流感患者。

十、白酒加水不濁是假酒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日前,一段以「白酒加水混濁和假酒判定方法」的小視頻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引發了行業人士關注。

視頻顯示,一名男子將一瓶白酒與另外兩種知名品牌白酒相比較,通過加水後觀察渾濁現象,指出「濁變的」為糧食酒,「不濁變的」就是「假酒、化學酒、工業酒、酒精酒」,而飲用非糧食酒,會導致頭痛、口感等嚴重不適現象。

真相:

關於「白酒加水能辨別真偽」一說,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就此專門發文進行了澄清,表示這些方法並不能完全準確判定酒質量的好壞,反而誤導了消費者。

對酒體質量判定需要專業的設備儀器測定理化指標,以及長期訓練過的品酒師評定感官指標,二者結合才能判定酒的質量和真假。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也通過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指出該視頻中存在不少關於白酒的謬論:

1、「喝酒一定要喝高度酒」是誤導

過量攝入乙醇(酒精)對人體健康有害,降低烈性酒中的乙醇含量,倡導適量飲酒、健康飲酒、文明飲酒是國內外普遍認可的科學知識。

因此,「喝酒一定要喝高度酒」的說法違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違背國際共識和科學知識,對公眾形成誤導。

2、「加水是否濁」不是檢驗酒質好壞的科學方法和判定真假白酒的標準

白酒釀造過程生成醇、醛、酸、酯類等多種物質,而引起濁變的主要是高級脂肪酸酯(如棕櫚酸乙酯、油酸乙酯、亞油酸乙酯)。

白酒生產企業為了降低高級脂肪酸酯含量,一般採用兩種方法:

(1)、利用高級脂肪酸酯集中在蒸餾過程後期的特點,採用分段摘酒有效控制其含量;

(2)、利用淨化處理技術,採用活性炭、硅藻土等進行低溫或冷凍過濾處理,可以有效降低酒體中高級脂肪酸乙酯的含量,防止酒體渾濁。因此,有些優質高檔白酒加水也不會出現濁變。

目前也有白酒骨幹企業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專門研發出可加冰加水飲用的優質高檔白酒。

另一方面,假如在純酒精中(或以食用酒精為主體勾兌的白酒中)添加一定量高級脂肪酸乙酯成分,再加水降度也一樣會渾濁。

所以在成品酒中加水後酒體濁變與否,與勾調時使用的原酒和生產工藝有關,不是檢驗酒質好壞的科學方法和判定真假白酒的標準。

3、「加水不渾濁」就是化學酒、工業酒、酒精酒?

我國白酒產品分為三類:

(1)固態法白酒,即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本品典型香味的白酒。

(2)液態法白酒,即以含澱粉、糖類物質為原料,採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劑調味調香,勾調而成的白酒。

(3)固液法白酒,即以固態法白酒(不低於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的白酒。

採用上述三種工藝任何一種加工生產,符合GB2757-2012《食品安全標準蒸餾酒及其配製酒》的規定,都是合格的白酒產品,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點評:

根據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發表的最新科研結果:不存在適量飲酒有益的說法,喝酒不能帶來任何健康收益。

飲酒是全世界範圍內導致中青年男性(15-49歲)死亡的頭號兇手。

最後祝大家國慶節快樂!

相關焦點

  • 微波爐熱菜會致癌?專家:無稽之談!朋友圈這些謠言別再信了
    近期,一篇名為《轉<人民日報>: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的文章近期在網上被大量轉發。文中列舉數項微波爐對人體有害並且會致癌的證據,還提出警告:如果您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則會把癌細胞養得肥肥壯壯的;最後連您的身體也會一起吃掉。不少人雖然不相信,但網傳此文出處是《人民日報》,很多人一下子分不清真假了。微波爐熱菜熱飯真的會致癌嗎?
  • 近年來十大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 看看你中招了嗎?
    中新網4月21日電 微波爐致癌?喝牛奶能致癌?方便麵是「垃圾食品」?柿子酸奶同吃致死?近年來,社會上不斷出現各類食品藥品類謠言,引發關注。國家食藥監總局今日發布近年來十大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資料圖。 王東明 攝  方便麵是「垃圾食品」?
  • 《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發布:滴血救命等上榜
    【環球網科技記者 林迪】日前,微信官方闢謠平臺「謠言過濾器」發布《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榜單,梳理了諸如騰訊封群、日本全面禁止微波爐和救命知識等相關謠言,並解密了相應的真相。以下為《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詳細內容:1、騰訊即將開始封群謠言類別:失實報導謠言內容所有微信群要進一步加強管理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公布,「微信用@符號會被監控」排第一
    八月之秋炎熱的天氣逐漸褪盡但謠言的熱度卻絲毫沒有減退藉此,小編為大家梳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一起看看吧~朋友圈十大謠言1微信使用@符號會被人工監控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少用@符號。
  • 7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新鮮出爐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七月朋友圈幾大謠言來看看又有哪些謠言在霍霍人呢?謠言南方洪澇系太陽活動引起網傳「今年是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活動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的消息在朋友圈廣為流傳。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第一個就很害人
    原標題: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個就很害人!八月之秋炎熱的天氣逐漸褪盡但謠言的熱度卻絲毫沒有減退藉此,小編為大家梳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一起看看吧~1。微信使用@符號會被人工監控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危害指數:★★★★謠言內容少用@符號。後臺系統一出現@符號,微信用戶就會被過濾篩選出來,人工監控就會被激活,然後啟動人工重點監控,威脅很大!關注群友可直接打字,不要按網名帶出來@符號,不安全!切記!
  • 《人民日報》叫停使用微波爐?4255萬人受騙背後的真相
    一篇名為《轉: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的文章近幾個月在網上被大量轉發。網傳此文出處是《人民日報》,文中列舉數項微波爐對人體有害並且會致癌的證據。文章還提出警告:如果您用微波爐煮熱的食物,則會把癌細胞養得肥肥壯壯的;癌細胞會很高興吃,還不會說謝謝;最後連您的身體也會一起吃掉,也許還可以讓您散盡家產及痛不欲生。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男人喝豆漿 會變娘娘腔
    仿佛一眨眼的功夫,8月結束了,伏天也過去了,但在無所不能的微信朋友圈,各種謠言依然此起彼伏,讓人防不勝防:「新冠疫苗開賣」、「糧食危機要來」、「豆漿殺精」……按照慣例,微信今天梳理了最新一期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4255萬人受騙背後的真相:《人民日報》沒有叫停使用微波爐
    最近,一篇名為《轉: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的文章在網上被大量轉發。網傳此文出處是《人民日報》,文中列舉數項微波爐對人體有害並且會致癌的證據。文章還提出警告:如果您用微波爐煮熱的食物,則會把癌細胞養得肥肥壯壯的;癌細胞會很高興吃,還不會說謝謝;最後連您的身體也會一起吃掉,也許還可以讓您散盡家產及痛不欲生。
  • 微信朋友圈 9 月十大謠言:iPhone 接通陌生 FaceTime 會被盜取 ID
    IT之家9月30日消息 昨天微信官方發布了9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全國公共WiFi密碼曝光」、「蘋果手機接通陌生FaceTime會被盜取ID」、「『小朋友畫廊』H5項目涉嫌欺詐營銷」在內的多個熱門謠言均「光榮上榜」。
  • 9月朋友圈謠言TOP10:聞二手屁遠離癌症-微信,朋友圈,謠言,造謠...
    「朋友圈」還是「謠言圈」?反正無數翻來覆去的謠言在朋友圈裡就是揮之不去、不勝厭煩。微信官方帳號「謠言過濾器」近幾個月來也開始不斷總計並打擊謠言,下邊來看新鮮出爐的9月十大謠言。上個月,朋友圈謠言舉報處理1473066條,相比上期有了明顯下降,而謠言的內容大都是老瓶新酒換個新的馬甲重新發布,以騙取轉發傳播,其實很容易識別。
  • 食藥監總局權威發布:這些食品化妝品謠言害人不淺
    【謠言一】豬肉鉤蟲「水煮不爛」  2013年9月,廣西龍勝地區一條「豬肉長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說法瘋傳網絡,並在之後幾年陸續出現多個衍生、變種謠言,涉及廣東、江蘇、遼寧、四川等多地。如微信公眾號「順思網絡」2014 年10月23日發布《各個地區豬肉已大面積出現鉤蟲!多地區都已經禁吃豬肉了!!》
  • 11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
    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微信朋友圈6月份十大謠言:騰訊即將開始封群
    【TechWeb】7月2日消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9月十大謠言榜公布 大閘蟹和西紅柿等均被黑
    近日北京市網信辦公布9月十大謠言,除了大閘蟹之外,「吃尖頭西紅柿可致癌」、「多吃主食死得快」等10大流言榜上有名。據介紹,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支持。
  • 官方公布11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轉眼之間,艱難的2020年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了。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風浪,也遭遇了無數謠言。按照慣例,微信今天官方公布了11月份的十大謠言,並一一闢謠,一起來看看吧。1、喉嚨溼潤防流感、防病毒典型謠言樣本近日,朋友圈流傳一則通知稱:「今年流感嚴重,要隨時喝水保持喉嚨黏膜的溼潤,否則病毒在10分鐘內就能入侵體內」。
  •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 來看看你輕信過哪幾條?
    騰訊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1日,微信官方帳號「謠言過濾器」發布了2020年朋友圈的十大謠言,其中大部分跟今年的新冠疫情有關。一起來看看你中招過哪些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