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UTLETS的概念和起源
概念
「奧特萊斯」,音譯詞,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譯。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的意思。
涵義
在零售商業中專指銷售國際、國內著名品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也被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如今的奧特萊斯已成為國際名品集中地,是一種倡導更聰明的理性消費的國際新型休閒購物模式。
起源
奧特萊斯(Outlets)最早誕生於美國,迄今已有近一百年的歷史。Outlets最早就是「工廠直銷店」,專門處理工廠尾貨。後來逐漸匯集,慢慢形成類似ShoppingMall的大型Outlets購物中心,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零售業態。雖然這種業態在美國已有100年歷史,但真正有規模的發展是從1970年左右開始的。
2、OUTLETS演變歷程
演變歷程(美國)
(1)1970~1987年:分散的、廠家各自主導的工廠直銷店
一些服裝工廠利用其倉庫銷售訂單尾貨,一家工廠一個Outlet Store,所集商品既是優質品牌又價格低廉,所以吸引了大批顧客。
(2)1988~1996年:逐步聚集、廠家聯合主導的工廠直銷店
很多工廠聯合起來將直銷店集中開設,雖然以名牌和低價吸引顧客,但沒有形成規模,且離城市較遠,一般在60~80英裡(100~150公裡)左右,開車要一個多小時。
(3)1997~2001年:集中的、開發商主導的大型休閒購物中心
開發商的介入使Outlets發生質變,以前各自獨立經營的工廠店被整合在一起,統一管理、統一形象,過去作為經營主體的品牌商(廠家),變成Outlets這一全新經營模式的供貨商。同時功能更加齊全,提升購物環境,休閒購物一體化,選址向城市靠近,0.5小時車程,包括鄉村式(花園式)和MALL式兩種主要形態。
3、OUTLETS發展現狀及分析——歐美部分
發展現狀
(1)迅速擴張
Outlets發展迅速,開始逐漸風靡全球,在美國、歐洲、日本甚至東南亞國家,業態均已進入蓬勃發展狀態。在美國已有400多家,銷售增長率逐年大幅遞增。
(2)與三大傳統零售業態平分市場
在歐美國家的大型零售商中, Outlets已經和百貨、超市、大型購物中心四分天下。在美國的商業企業銷售排行榜中, Outlets就佔前五席中的三席。
(3)經營出現兩級分化、業態產業化
國外 Outlets經營出現兩極分化,企業集中度加大,產業化發展。美國排名前五位經營Outlets的公司,共有139個分店,出租面積有3291萬多平方英尺。分別佔美國Outlets中心總數的61.8%和59.9%。
(4)品牌和模式的成功複製
已成功實現品牌和模式的異地複製,WoodburyPremium Outlets公司—美國最大的Outlets經營公司,全球有51家分店,其中美國本土61家,日本18家,韓國墨西哥各一家。
特點及經驗
(1)超乎想像的低價
奧特萊斯的商品一般在6折以下,甚至低至1—3折,物美價廉。
(2)頗具吸引力的品牌組合
「名牌+實惠」是奧特萊斯的核心理念。品牌純正,質量上乘,薈萃世界著名或知名品牌。
(3)選址非常重要
基本遵循比較統一的規律:消費力旺盛的大城市和發達地區,郊外省際交通交會處,一般在多條高速公路的交叉點上,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距離都市中心30~60分鐘車程,滿足各種交通工具通行;自然風景優美的地段,有利於顧客放鬆心情;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
(4)良好的購物環境
購物環境舒適,主題多元化,集遊購娛為一體,迎合多種愛好和多年齡層次的消費者偏好,也有助於延長消費者在店內的停留時間。
(5)管理分工明確
店外全部由開發商管理,店內全部由經營者管理,每個商店全部自主經營。實行統一物業管理。
低價的原因
(1)迅速回籠資金的需要
outlets為品牌供應商銷售其庫存、斷碼、過季商品,既不影響正價品的銷售,又能為此類商品提供規範銷售渠道,在保持品牌形象的同時又迅速回籠資金。
(2) outlets商品的生產及推廣成本低
很多生產商針對消費需要專門生產outlets商品, 使用過去的經典面料、款式,省去了大量新品研發費用、渠道費用、推廣費用,銷售價格自然就相當實惠。
(3) outlets購物中心的運營成本低
outlets的經營場所一般都遠離城市中心,商業設施簡單舒適,經營硬體投入成本相對較低,另外因銷售方式簡單,相關經營費用變得很低,低成本運營使經營者能夠給消費者最大程度的折扣。
對城市的作用
(1)提升城市形象、連接城市和旅遊發展的紐帶
在歐美市場, outlets項目通過旅遊區、貿易夥伴和地方當局推廣旅遊業,每年可吸引近千萬的旅遊及消費者,是連接中心城市和旅遊勝地的紐帶,很好的提升城市和市場形象,起到營銷推廣的作用。
(2)促經濟發展、吸引投資
據測算, outlets每1萬平方米可提供200~250個就業崗位,能有力促進所在地的經濟發展,並進而吸引新的投資,是城市更新換代的催化劑和經濟騰飛的孵化器。
4、OUTLETS發展現狀及分析——國內部分
國內發展現狀
(1) Outlets起步晚,開發熱情高
中國奧特萊斯;目前還處於起步和發展階段,自2002年北京燕莎首次將Outlets模式引入中國,由於其成功的示範效應,在全國引發了Outlets開發熱潮。
(2)對Outlets認識和理解參差不齊
國內對Outlets業態的經營理念、運作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認識和理解參差不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各種類型的Outlets店近400餘家,但真正意義的Outlets非常少,屈指可數。
(3)Outlets市場成熟度低,尚未產業化
我國在經濟水平、市場環境、商品渠道、經營流程等與國外差異較大,雖然國內Outlets發展迅速,但成功案例少,零售業市場佔有率更少,Outlets在國內尚未形成產業化。
(4)廠房式(MALL式)與花園式兩種形態並存
北京燕莎和上海青浦是廠房式和花園式Outlets的典型代表,美國用了30年完成從廠房式到花園式的演變,在我國僅用3-4年就實現了,兩種模式的Outlets在中國都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5) 探索Outlets本土化模式
存在主要問題
(1)盲目追求規模
國內項目策劃時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平米,還以規模宏大作為賣點,對未來招商和經營欠考慮。美國最大的Woodbury Commons Outlets面積不超過12萬平方米,而且是幾十年共五六期擴建後的結果。
(2)規劃設計能力有待提升
由於建築布局、交通入口、車位布置等規劃設計欠妥,導致不同區域商鋪招商困難,經營冷熱不均,遊客到達部分商鋪步行路線過長等問題。
(3)開發商招商能力弱
許多開發商缺乏國外知名品牌經銷商的資源,招商介入的時機過晚,直接造成項目設計、經營的困難。很多在建的Outlets中心拖延開業,開業後也存在大量空鋪,招商不力是直接因素。
(4)缺乏低成本的進貨渠道
一般的品牌經銷商無法以低廉的價格直接從國外廠家獲得正牌特價商品,打完折之後的價格消費者依然很難接受,例如阿曼尼西服打折完1萬元,Prada包打完六折6500元;貨品少,補充慢。
(5)誤用概念,名不符實
其一,盜用概念,小型獨立折扣店號稱Outlets,例如雲裳奧特萊斯;其二,有名無實,借Outlets之名開發項目,真正由品牌持有者或廠家參與的比例較低,甚至主業態不是Outlets。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各種類型的Outlets店近400餘家,但真正意義的Outlets非常少。
本文轉載來自:商業地產學院,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